專利名稱:一種餐具自動清洗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大型食堂或快餐店的餐盤清洗機械,具體地說是一種餐具自動清洗機。
背景技術:
目前大型食堂或快餐店的餐盤多采用人工清洗的方式,這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而且可能會產生二次污染的問題;少數食堂或餐廳采用洗碗機,但由于有些餐具特別油膩, 洗碗機難以保證餐具的清潔度,仍需要人工再次清洗。因此,迫切需要一種清洗程度高、能夠實現自動識別清洗的設備,即一種餐具自動清洗機。
發明內容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餐具自動清洗機,可以實現自動識別清洗和清洗效率高的功能。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餐具自動清洗機,由支架、傳送裝置、紅外傳感器、控制系統、兩個旋轉毛刷、四個水泵、兩根水管、兩個混合液槽、兩個清水槽、烘干裝置、紫外線消毒裝置和收集筐組成,所述的傳送裝置位于支架中部,傳送裝置由四個直流電機、四個同步帶輪、兩條傳送帶組成,四個同步帶輪對稱分布在支架兩端,兩條傳送帶分別與四個同步帶輪相連,傳送帶上均勻分布著限位槽,餐具在傳送帶的帶動下向前運動,四個直流電機對稱分布在支架的前后兩側,且與支架相連;紅外傳感器與支架固連,且位于傳送裝置首端的正上方;兩個旋轉毛刷、兩根水管、烘干裝置、紫外線消毒裝置依次對稱安裝在傳送裝置的上下兩側,旋轉毛刷當有水通過時便可旋轉;兩個混合液槽對稱安裝在支架左端,混合液槽中裝有洗滌劑和清水的混合液體;兩個清水槽位于兩個混合液槽的右方,且與支架固連;四個水泵對應放置在兩個混合液槽、兩個清水槽內;兩個旋轉毛刷對應與放置在兩個混合液槽內的兩個水泵相連;兩根水管對應與放置在兩個清水槽內的兩個水泵相連;控制系統位于支架的左下端;紅外傳感器、四個水泵均與控制系統相連,利用紅外傳感器感應到的信息反饋給控制系統,控制系統來控制四個水泵的工作,當有餐具經過時,控制系統接通四個水泵的電源,當無餐具經過時,控制系統切斷四個水泵的電源,從而節約了水資源;收集筐位于傳送裝置尾端的正下方。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種餐具自動清洗機具有操作簡單、能耗低和智能化程度高等優點,可實現自動識別、清洗、烘干、消毒和收集餐具的功能。
以下結合附圖
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總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傳送裝置的示意圖;[0009]圖中I、支架,2、傳送裝置,3、紅外傳感器,4、控制系統,5、旋轉毛刷,6、水泵,7、水管,8、烘干裝置,9、紫外線消毒裝置,10、收集筐,11、餐具,12、混合液槽,13、清水槽,201、直流電機,202、同步帶輪,203、傳送帶,2031、限位槽。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圖2和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餐具自動清洗機,一種餐具自動清洗機,由支架I、傳送裝置2、紅外傳感器3、控制系統4、兩個旋轉毛刷5、四個水泵6、兩根水管7、兩個混合液槽12、兩個清水槽13、烘干裝置8、紫外線消毒裝置9和收集筐10組成,所述的傳送裝置2位于支架I中部,傳送裝置2由四個直流電機201、四個同步帶輪202、兩條傳送帶203組成,四個直流電機201對稱分布在支架I的前后兩側,且與·支架I相連;四個同步帶輪202對應與四個直流電機201相連,同步帶輪202成對使用,每對同步帶輪202均通過傳送帶203相連;傳送帶203上均勻分布著限位槽2031。餐具11在傳送帶203的帶動下向前運動,四個直流電機201與支架I相連,且位于支架I的左邊;紅外傳感器3與支架I固連,且位于傳送裝置2首端的正上方;兩個旋轉毛刷5、兩根水管7、烘干裝置8、紫外線消毒裝置9依次對稱安裝在傳送裝置2的上下兩側,旋轉毛刷5當有水通過時便可旋轉;兩個混合液槽12對稱安裝在支架I左端,混合液槽12中裝有洗滌劑和清水的混合液體;兩個清水槽13位于兩個混合液槽12的右方,且與支架I固連;四個水泵6對應放置在兩個混合液槽12、兩個清水槽13內;兩個旋轉毛刷5對應與放置在兩個混合液槽12內的兩個水泵6相連;兩根水管7對應與放置在兩個清水槽13內的兩個水泵7相連;控制系統4位于支架I的左下端;紅外傳感器3、四個水泵6均與控制系統4相連,利用紅外傳感器3感應到的信息反饋給控制系統4,控制系統4來控制四個水泵6的工作,當有餐具11經過時,控制系統4接通四個水泵6的電源,當無餐具11經過時,控制系統4切斷四個水泵6的電源,從而節約了水資源;收集筐10位于傳送裝置2尾端的正下方。使用時,打開控制系統4并啟動四個直流電機201、烘干裝置8和紫外線消毒裝置9,餐具11放入傳送帶203的限位槽2031內,在傳送帶203的帶動下向前運動,這時紅外傳感器3感應到餐具11,將這一信息反饋到控制系統4,控制系統4控制四個水泵6進行刷洗工作,餐具11先經對稱安裝在傳送裝置2上下兩側的旋轉毛刷5的刷洗,再經過水管7的清洗,然后餐具11經過烘干裝置8的干燥和紫外線消毒裝置9的消毒處理,洗滌干凈的餐具11從傳送裝置2的尾端進入收集筐10中。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1.一種餐具自動清洗機,由支架、傳送裝置、紅外傳感器、控制系統、兩個旋轉毛刷、四個水泵、兩根水管、兩個混合液槽、兩個清水槽、烘干裝置、紫外線消毒裝置和收集筐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傳送裝置安裝在支架中部;紅外傳感器位于傳送裝置首端的正上方,且與支架固連;兩個旋轉毛刷、兩根水管、烘干裝置、紫外線消毒裝置依次對稱分布在傳送裝置的上下兩側,且均與支架固連;兩個混合液槽對稱安裝在支架左端;兩個清水槽位于兩個混合液槽的右方,且與支架固連;四個水泵對應放置在兩個混合液槽、兩個清水槽內;兩個旋轉毛刷對應與放置在兩個混合液槽內的兩個水泵相連;兩根水管對應與放置在兩個清水槽內的兩個水泵相連;控制系統安裝在支架的左下端;收集筐位于傳送裝置尾端的正下方。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餐具自動清洗機,由支架、傳送裝置、紅外傳感器、控制系統、兩個旋轉毛刷、四個水泵、兩根水管、兩個混合液槽、兩個清水槽、烘干裝置、紫外線消毒裝置和收集筐組成,傳送裝置安裝在支架中部;紅外傳感器位于傳送裝置首端的正上方;兩個旋轉毛刷、兩根水管、烘干裝置、紫外線消毒裝置依次對稱分布在傳送裝置的上下兩側;兩個混合液槽對稱安裝在支架左端;兩個清水槽位于兩個混合液槽的右方;四個水泵對應放置在兩個混合液槽、兩個清水槽內;控制系統安裝在支架的左下端;收集筐位于傳送裝置尾端的正下方。本實用新型具有操作簡單、能耗低和智能化程度高等優點,可實現自動識別、清洗、烘干、消毒和收集餐具的功能。
文檔編號A47L15/00GK202699080SQ201220443368
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25日
發明者蔡偉偉, 姚鋒, 梁星, 王成軍 申請人:安徽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