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動配菜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自動烹飪領域,特別是一種自動配菜機。
背景技術:
目前中餐配菜過程是通過切配員按照廚師指示配置好各種菜和配料的比例,廚師按經驗在爐灶上烹制,其中配菜比例、佐料用量以及下料時間掌握均未能量化,只能依賴廚師和切配員的手感和經驗,造成即使同樣的一道菜口味都不能統一,而且整個配菜過程均為人手操作,不但管理無序,無標準可循,而且在客人多的時候容易手忙腳亂而導致出錯,效率也難以提高。
發明內容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自動配菜機。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自動配菜機,包括基座、安裝在基座里的電機和操作平臺,所述基座上設置有支架,所述支架里從上到下依次設置有配料層、調和層和主菜層,所述支架下方設置有上菜平臺,所述配料層設置有可向內側翻轉的配料盒,所述調和層設置有可縱向移動的調和盒,所述主菜層設置有可向內翻轉的主菜盒。為了方便調和盒收集調料,所述支架頂端設置有縱向滑槽,該縱向滑槽下端設置有垂直滑桿,所述調和盒設置在垂直滑桿的下端。為了方便配料盒和調和盒翻倒,所述配料盒和調和盒包括倒三角狀的料斗和沿著料斗底端斜面設置的斜翻轉桿,所述斜翻轉桿的底端設置有轉軸。為了方便操作倒主菜,所述主菜盒包括直角梯形斗,所述直角梯形斗靠上菜平臺的一側設置有轉軸,所述直角梯形斗底端設置有活塞推桿。為了使結構更加緊湊,所述配料盒分布在調和盒上方的側面,所述調和盒位于上菜平臺的正上方,所述主菜盒位于上菜平臺的側面。為了使上菜平臺可傳送出菜的碟,所述上菜平臺設置有傳送帶。為了收集在配菜過程灑落的余料,所述上菜平臺下方外沿處設置有余料槽。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配菜機通過合理的結構,實現配菜程序化、自動化,改變原來依賴人工配菜容易導致忙中出錯的現狀,大大提高了效率,適合烹飪量較大的場合,符合自動化的潮流。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右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工作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
圖1、圖2。自動配菜機,包括基座1、安裝在基座I里的電機11和操作平臺12,所述基座I上設置有支架2,所述支架2里從上到下依次設置有配料層3、調和層4和主菜層5,所述支架2下方設置有上菜平臺13,所述配料層3設置有可向內側翻轉的配料盒31用于放調味佐料,所述調和層4設置有可縱向移動的調和盒41,所述主菜層5設置有可向內翻轉的主菜盒51用于放主菜。其中所述配料盒31分布在調和盒41上方的側面,所述調和盒41位于上菜平臺13的正上方,所述主菜盒51位于上菜平臺13的側面,使配料層3、調和層4和主菜層5的結構更加緊湊,而且符合烹飪的常規順序和習慣,其中姜、蔥、蒜等配料和油、鹽、醬油等可分列調和層4的兩側,更方便操作人員管理。所述支架2頂端設置有縱向滑槽21,該縱向滑槽21下端設置有垂直滑桿22,所述調和盒41設置在垂直滑桿22的下端,即垂直滑桿22可在兩側的配料盒31之間的空隙穿過。所述配料盒31和調和盒41包括倒三角狀的料斗6和沿著料斗6底端斜面設置的斜翻轉桿61,所述斜翻轉桿61的底端設置有轉軸,斜翻轉桿61圍繞轉軸旋轉大約90°控制倒三角狀的料斗6翻轉,通過斜翻轉桿61和倒三角狀的料斗6配合使整個結構更加緊湊,利于在空間狹小的廚房中工作,適用于不需要裝大量東西的配料盒31和調和盒41。所述主菜盒51包括直角梯形斗52,所述直角梯形斗52靠上菜平臺13的一側設置有轉軸,其中直角梯形斗52帶斜邊的一側朝向配菜機中心的上菜平臺13處,操作員則站在直角梯形斗52不帶斜邊的一側,所述直角梯形斗52底端設置有活塞推桿53,通過活塞推桿53控制直角梯形斗52翻轉,直角梯形斗52與三角形或方形的斗相比不但能裝更多的東西,而且即使是活塞推桿53自動控制的情況下,直角梯形斗52也可減少凸出的尖邊碰傷操作員的機會。所述上菜平臺13設置有傳送帶14,傳送帶14采用食品級的輸送皮帶,用于運送出菜用的碟。所述上菜平臺13下方外沿處設置有余料槽15,用于收集在配菜過程灑落的余料。在實際工作時,參照圖3,先把預先定好分量的姜、蔥、蒜等配料和油、鹽、醬油等分別放進各個配料盒31,把定好分量的肉、菜等分別放進各個主菜盒51里,并在操作平臺12設有程序;此時,調和盒41順著縱向滑槽21移動,并接收從配料盒31倒出的調料并混合在一起;而上菜平臺13的傳送帶14也開始運送碟,主菜盒51依次翻轉把主菜倒進碟里;調和盒41再依次把混合好的調料倒進碟里,使調料和主菜混合;完成配菜后傳送帶14繼續運送碟到后續的加熱區進行烹飪。根據上述原理,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對上述實施方式進行適當的變更和修改。因此,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變更也應當落入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經過實踐證明,本實用新型通過合理的結構,特別是通過配料層3、調和層4和主菜層5順序分層,按照調料到下菜的順序配菜,實現配菜程序化、自動化,改變原來依賴人工配菜容易導致忙中出錯的現狀,大大提高了效率,適合烹飪量較大的場合。
權利要求1.自動配菜機,包括基座(I)、安裝在基座(I)里的電機(11)和操作平臺(12),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I)上設置有支架(2),所述支架(2)里從上到下依次設置有配料層(3)、調和層(4)和主菜層(5),所述支架(2)下方設置有上菜平臺(13),所述配料層(3)設置有可向內側翻轉的配料盒(31),所述調和層(4)設置有可縱向移動的調和盒(41),所述主菜層(5)設置有可向內翻轉的主菜盒(5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配菜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頂端設置有縱向滑槽(21),該縱向滑槽(21)下端設置有垂直滑桿(22),所述調和盒(41)設置在垂直滑桿(22)的下端。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配菜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料盒(31)和調和盒(41)包括倒三角狀的料斗(6)和沿著料斗(6)底端斜面設置的斜翻轉桿(61),所述斜翻轉桿(61)的底端設置有轉軸。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配菜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菜盒(51)包括直角梯形斗(52),所述直角梯形斗(52)靠上菜平臺(13)的一側設置有轉軸,所述直角梯形斗(52)底端設置有活塞推桿(53)。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配菜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料盒(31)分布在調和盒(41)上方的側面,所述調和盒(41)位于上菜平臺(13)的正上方,所述主菜盒(51)位于上菜平臺(13)的側面。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配菜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菜平臺(13)設置有傳送帶(14)。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配菜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菜平臺(13)下方外沿處設置有余料槽(1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自動配菜機,包括基座、安裝在基座里的電機和操作平臺,所述基座上設置有支架,所述支架里從上到下依次設置有配料層、調和層和主菜層,所述支架下方設置有上菜平臺,所述配料層設置有可向內側翻轉的配料盒,所述調和層設置有可縱向移動的調和盒,所述主菜層設置有可向內翻轉的主菜盒;該配菜機通過合理的結構,實現配菜程序化、自動化,改變原來依賴人工配菜容易導致忙中出錯的現狀,大大提高了效率,適合烹飪量較大的場合,符合自動化的潮流。
文檔編號A47J43/28GK203059462SQ20122074509
公開日2013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31日
發明者李運宇, 羅玉基 申請人:佛山市賽米控電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