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火鍋,尤其涉及一種多功能、散熱效果好、油煙少、結構緊湊小巧、操作方便的火鍋。
背景技術:
火鍋是一種人們日常使用率很高的烹飪器具,可以即煮即食,非常方便快捷,操控性好,得到了廣泛應用。
火鍋一般采用電力加熱或者燃氣加熱的方式。其中,電力火鍋安全性高、操作方便、煮食效果好。
但傳統火鍋存在功能單一、散熱效果不好、存在潛在安全隱患、結構占用空間較大、操作不便等缺點,限制了火鍋在家庭等特定場合的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多功能、散熱效果好、油煙少、結構緊湊小巧、操作方便的火鍋。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火鍋,包括底座、散熱風扇、控制盒、隔熱墊塊、加熱盤、接盤、涮煮加熱管、微晶板、涮煮鍋具、煎烤鍋具、煎烤加熱管;所述底座為頂部開口的圓柱形結構;所述底座底部中心位置設有進風孔,所述底座底部設有多個出風孔,所述出風孔沿圓周均勻分布;所述底座中心位置上方與所述進風孔對應位置安設有散熱風扇;所述底座中心位置下方安設有控制盒;所述隔熱墊塊位于所述底座上,所述隔熱墊塊上方安設有加熱盤;所述加熱盤與所述接盤為整體成型;所述涮煮加熱管位于所述加熱盤上方,所述涮煮加熱管上方安設有微晶板;所述微晶板上方放置有涮煮鍋具;所述涮煮鍋具為開口的環(huán)狀結構;所述煎烤鍋具位于所述接盤上方;所述煎烤加熱管位于所述煎烤鍋具內。
作為對本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進風孔為圓孔。
作為對本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出風孔為圓弧狀孔。
與現有技術比較,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能夠實現火鍋的多功能使用,具有非常好的散熱效果,有利于保護火鍋、延長其使用壽命,消除了潛在的安全隱患,在實現煎烤等其他功能時油煙少,結構設計合理、緊湊,不占用多余空間,操作方便,有效提高了火鍋的使用性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俯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仰視圖。
圖中:1底座、2散熱風扇、3出風孔、4進風孔、5控制盒、6隔熱墊塊、7加熱盤、8接盤、9涮煮加熱管、10微晶板、11涮煮鍋具、12煎烤鍋具、13煎烤加熱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具體的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實施例只用于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的說明,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根據上述內容對本實用新型作出一些非本質的改進和調整。
實施例:一種火鍋,如圖1至圖3所示,火鍋包括底座1、散熱風扇2、控制盒5、隔熱墊塊6、加熱盤7、接盤8、涮煮加熱管9、微晶板10、涮煮鍋具11、煎烤鍋具12、煎烤加熱管13;所述底座1為頂部開口的圓柱形結構;所述底座1底部中心位置設有進風孔4,所述底座1底部設有多個出風孔3,所述出風孔3沿圓周均勻分布;所述底座1中心位置上方與所述進風孔4對應位置安設有散熱風扇2;所述底座1中心位置下方安設有控制盒5;所述隔熱墊塊6位于所述底座1上,所述隔熱墊塊6上方安設有加熱盤7;所述加熱盤7與所述接盤8為整體成型;所述涮煮加熱管9位于所述加熱盤8上方,所述涮煮加熱管9上方安設有微晶板10;所述微晶板10上方放置有涮煮鍋具11;所述涮煮鍋具11為開口的環(huán)狀結構;所述煎烤鍋具12位于所述接盤8上方;所述煎烤加熱管13位于所述煎烤鍋具12內。
為了便于加工并達到充分的空氣流通效果,所述進風孔4為圓孔,所述出風孔3為圓弧狀孔。
底座上安裝有散熱風扇,其從進風孔吸入空氣,再由出風孔排出,這樣在火鍋加熱過程中能有效進行散熱,保護了火鍋器具,延長了火鍋的使用壽命,同時也避免了因過熱而存在的潛在的安全隱患。火鍋整體安放于底座上,能夠實現整體移動;底座下方的控制盒能夠實現對開關、溫度、加熱模式等要素的操控,使用非常方便。散熱風扇和控制盒安設于底座的這種設計,合理利用了空間,使火鍋整體結構更小巧、緊湊。
這種結構實現了中間區(qū)域煎烤、周圍區(qū)域涮煮的多功能運用,非常方便實用,滿足了用戶多方位的需求。涮煮加熱管發(fā)熱后,通過微晶板將熱量傳遞給上方的涮煮鍋具。煎烤加熱管發(fā)熱后,讓被煎烤鍋具圍繞的空間能夠得到加熱,達到可以進行燒烤、油煎、干鍋加熱的溫度。兩個功能區(qū)域互相獨立,互不影響,易于操作。加熱盤和接盤為整體成型結構;加熱盤的作用在于放置涮煮加熱管,便于其加熱上方微晶板及涮煮鍋具;接盤的作用在于可以預先盛放一定量的液體水,液體水能降低和抑制鍋體金屬盤底部的局部溫度過于升高,水蒸汽分子能夠中和吸收大量的油煙分子,有效降低因煎烤而產生的油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