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汁渣分離機構及其構成的慢速榨汁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汁渣分離機構及其構成的慢速榨汁機,所述汁渣分離機構包括榨汁杯;適于繞旋轉的中空罩轉動配合于榨汁杯中,該中空罩的側壁上設有濾網,中空罩的外側面上還設有用于在中空罩旋轉時向下擠壓物料的螺線形筋;所述榨汁杯的內側面上設有多個豎筋,榨汁杯的內側底面上設有配合于所述中空罩內的汁收集槽,榨汁杯的內側底面上設有配合于中空罩外的渣收集槽;中空罩旋轉時,所述豎筋與所述螺線形筋之間始終具有間隙。所述汁渣分離機構中的螺線形筋與大筋及小筋不直接接觸摩擦,同時也不存在螺桿與濾網、濾網與與榨汁杯的內壁的摩擦,故而在榨汁過程中不會產生金屬粉末。實現了在將水果碾壓的同時,將果汁和果渣直接分離。
【專利說明】一種汁渲分離機構及其構成的慢速榨汁機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汁渣分離機構及其構成的慢速榨汁機,其榨汁用的筋之間及筋與濾網之間不會發生摩擦而磨損,消除了現有榨汁機磨損產生金屬粉末的問題。其實現了全新的水果榨汁方式,即:在將水果碾壓的同時,將果汁和果渣直接分離。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慢速榨汁機中的汁渣分離機構,主要是由螺桿、濾網、榨汁杯、杯蓋等零件組裝形成,使用過程中為了榨碎物料,螺桿會與濾網摩擦,磨損的細小金屬粉末會隨著汁和渣流出,該金屬粉末對人體有害,導致消費者大量投訴。該問題仍是慢速榨汁機領域面臨的一大瓶頸,商家們設計了各種各樣的方案,比如材料加硬,裝配精度提聞等等,都不能有效地解決磨損缺陷問題,而且使用特殊材料,精度提高,生產成本更高,產品價格會更加昂貴。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汁渣分離機構及其構成的慢速榨汁機,其可避免螺桿與濾網摩擦,同時避免產生金屬粉末。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汁渣分離機構,其包括:榨汁杯;適于繞旋轉的中空罩轉動配合于榨汁杯中,該中空罩的側壁上設有濾網,中空罩的外側面上還設有用于在中空罩旋轉時向下擠壓物料的螺線形筋;所述榨汁杯的內側面上設有多個豎筋,榨汁杯的內側底面上設有配合于所述中空罩內的汁收集槽,榨汁杯的內側底面上設有配合于中空罩外的渣收集槽;中空罩旋轉時,所述豎筋與所述螺線形筋之間始終具有間隙。
[0005]為了將放入的塊狀水果盡快送入所述螺線形筋與榨汁杯的內壁之間,鄰近所述中空罩的頂部設有用于導入物料的、沿著所述螺線形筋的螺旋方向分布且深度由深及淺的碾壓槽。
[0006]所述豎筋包括:用于配合所述螺線形筋壓碎物料的軸向均布的多個大筋,以及用于配合所述螺線形筋擠壓出汁的軸向均布的多個小筋。
[0007]所述榨汁杯的底部設有出汁口及出渣口,該出汁口與所述汁收集槽相通,該出渣口與所述渣收集槽相通。
[0008]所述榨汁杯底部中心設有中空的環形凸臺;所述中空罩內的中心軸線上設有用于驅動該中空罩旋轉的轉軸;所述汁收集槽和渣收集槽通過一環形筋隔離。
[0009]所述榨汁杯內設有導汁架,該導汁架包括圓盤形的底盤,設于該底盤中心的、固定配合于所述轉軸上的軸套,軸套外側通過圓形的臺階一固定連接在所述底盤上,底盤上且處于所述臺階一外側分布有多個扇形孔,底盤的底部設有與所述環形筋間隙配合的環槽一,臺階一底部設有間隙配合于所述環形凸臺上的環槽二,底盤的外圓周上設有與所述中空罩的底部間隙配合的臺階二。
[0010]所述榨汁杯上設有杯蓋,杯蓋上垂直設有兩個斷面呈橢圓環形的柱狀入料口,杯蓋底部中心設有套設于所述驅動軸頭部的圓形盲孔,杯蓋螺紋配合在榨汁杯上。
[0011]所述中空罩上的濾網呈空心圓柱形,所述中空罩的頂部和所述螺線形筋與該濾網注塑成型呈一體,濾網的內壁上分布有與所述螺線形筋對應分布的加強筋。
[0012]本發明提供的慢速榨汁機,其包括上述汁渣分離機構;還包括:驅動機構;所述驅動機構包括與所述驅動軸的底部傳動配合的電機。
[0013]上述慢速榨汁機工作方法,包括:啟動所述電機并帶動驅動軸轉動,進而帶動所述中空罩轉動;物料從入料口放入榨汁杯中,在中空罩的旋轉作用下,進入碾壓槽進行碾壓,并沿該碾壓槽向下運動至所述螺線形筋與所述多個豎筋之間的間隙內,在螺線形筋與大筋作用下壓碎物料,在螺線形筋與小筋作用下擠壓出汁,汁液通過濾網進入中空罩內并進入所述汁收集槽,由出汁口流出;物料壓碎后形成的渣在螺線形筋的旋轉帶動下繼續向下運動并進入所述渣收集槽,最終由出渣口引出。
[0014]相對于現有技術,本發明具有的技術效果是:1)本發明的汁渣分離機構中的螺線形筋與大筋及小筋不直接接觸摩擦,同時也不存在螺桿與濾網、濾網與榨汁杯的內壁的摩擦,故而在榨汁過程中不會產生金屬粉末;其實現了全新的水果榨汁方式,即:在將水果碾壓的同時,將果汁和果渣直接分離。而不是傳統的將水果碾壓之后再通過濾網將果渣分離。包括上蓋這種雙口進料系統設計,使用時更加方便,快捷、效率更高,成本更加低廉。同時可以使產品更加的小型化,簡單化。2)本發明的螺線形筋適于繞中心軸線旋轉以便向下擠壓物料,并與大筋配合用于壓碎物料,與小筋配合用于對物料進行擠壓并使汁流出;螺線形筋、各小筋和大筋的組合使用,利于快速破碎、擠壓水果塊,并實現快速出汁;能夠實現榨汁過程中汁與渣分離徹底;3)濾網內壁有加強筋,以抵消在擠壓物料時物料對濾網的壓力;4)本發明的慢速榨汁機使用壽命長,結構簡單,價格便宜,操作簡便,清洗方便。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為了清楚說明本發明的創新原理及其相比于現有產品的技術優勢,下面借助于附圖通過應用所述原理的非限制性實例說明兩個可能的實施例。在圖中:
圖1為本發明的汁渣分離機構的杯蓋的局部剖面結構圖;
圖2為所述汁渣分離機構的濾網架的局部剖面結構圖;
圖3為所述汁渣分離機構的導汁架的局部剖面結構圖;
圖4為所述汁渣分離機構的榨汁杯的局部剖面結構圖;
圖5為所述慢速榨汁機的驅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所述濾網架的外形結構圖;
圖7為所述汁渣分離機構的分解結構圖;
圖8為所述慢速榨汁機的裝配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實施例1
如圖1至4所示,本實施例的慢速榨汁機的汁洛分離機構包括:杯蓋I,配合在該杯蓋I下端的榨汁杯4,濾網架2和導汁架3設于榨汁杯4中。
[0017]杯蓋I上垂直設有兩個斷面呈橢圓環形的柱狀入料口 101,利于快速入料且方便使用;杯蓋I底部中心設有圓形盲孔一 102,杯蓋I外側面的下部設有鎖緊螺紋103。
[0018]分離器2包括驅動軸201及圍繞該驅動軸的中空罩202,驅動軸201通過加強筋與中空罩202連接,中空罩202包括呈空心圓柱形的濾網203,與該濾網203注塑成型呈一體的頂部207和螺線形筋205,螺線形筋205分布在濾網203的外側面上,用于在中空罩202旋轉時向下擠壓物料;濾網203的內壁上分布有與所述螺線形筋205對應分布的加強筋208。所述驅動軸201的底部中心設有斷面呈六角形的盲孔二 204。
[0019]導汁架3包括圓盤形的底盤306,設于該底盤306中心的、固定配合于所述轉軸201上的軸套301,軸套301外側通過圓形的臺階一 305固定連接在所述底盤306上,底盤306上且處于所述臺階一 305外側分布有多個扇形孔304,底盤306的底部設有與所述環形筋405間隙配合的環槽一 302,臺階一 305底部設有間隙配合于所述環形凸臺408上的環槽二 303,底盤306的外圓周上設有與所述中空罩202的底部間隙配合的臺階二 307。
[0020]榨汁杯4內側圓柱面上垂直均布設有三個大筋401及多個小筋402,榨汁杯4底部中心設有中空的環形凸臺408,該凸臺408外側設有環形的汁收集槽403,該收集槽403的外側設有環形筋405,環形筋405外側設有環形的渣收集槽404,榨汁杯4外側面的下部設有出汁口 406及出渣口 407,該出汁口 406與所述汁收集槽403相通,該出渣口 407與所述渣收集槽404相通,榨汁杯4內側面的上部設有螺紋槽409。
[0021]所述導汁架3設于榨汁杯4內,所述環槽一 302與所述環形筋405間隙配合,所述環槽二 303與所述環形凸臺408間隙配合;所述濾網架2設于榨汁杯4內、導汁架3之上,驅動軸201下端穿過所述通孔301并與其轉動配合,所述中空罩202的底部與所述臺階二307配合;所述杯蓋I設于榨汁杯4上,杯蓋I通過其上的鎖緊螺紋103與榨汁杯4上的螺紋槽409來實現開閉;當杯蓋I與榨汁杯4閉合后,所述盲孔一 102與所述驅動軸頂部轉動配合;當所述中空罩202轉動時,所述大筋401、小筋402與所述螺線形筋205之間始終具有間隙。
[0022]如圖2所示,所述螺線形筋205適于繞中心軸線旋轉以便向下擠壓物料,并與大筋401配合用于壓碎物料,與小筋402配合用于對物料進行擠壓并使汁流出,由于螺線形筋205與大筋401及小筋402不直接接觸摩擦,所以不會產生金屬粉末;所述濾網203用于汁與渣的分離,使汁通過濾網進入中空罩202的內部,并通過所述扇形孔304流入到汁收集槽403內,然后由出汁口 406流出;所述渣通過所述渣收集槽404及出渣口 407流出。
[0023]實施例2
本實施例的一種慢速榨汁機包括上述實施例1中的汁洛分離機構。
[0024]如圖6至7所示,該慢速榨汁機還包括:驅動機構5,驅動機構5內設有電機,電機的轉子頂部露出并設有斷面呈六角形的連接頭501,驅動機構5頂部設有扣502與所述榨汁杯4底部設有的卡槽配合固定;連接頭501與盲孔二 204相配合,使得電機能帶動所述驅動軸201及中空罩202轉動。
[0025]上述慢速榨汁機工作方法,包括:啟動所述電機并帶動驅動軸201轉動,進而帶動所述中空罩202轉動;物料從入料口 101放入榨汁杯4中,在中空罩202的旋轉作用下,進入碾壓槽206進行碾壓,并沿該碾壓槽206向下運動至所述螺線形筋205與所述多個豎筋之間的間隙內,在螺線形筋205與大筋401作用下壓碎物料,在螺線形筋205與小筋402作用下擠壓出汁,汁液通過濾網203進入中空罩202內并進入所述汁收集槽403,由出汁口 406流出;物料壓碎后形成的渣在螺線形筋205的旋轉帶動下繼續向下運動并進入所述渣收集槽404,最終由出渣口 407引出。
[0026]顯然,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發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這些屬于本發明的精神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中。
【權利要求】
1.一種汁渣分離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榨汁杯(4);適于繞旋轉的中空罩(202)轉動配合于榨汁杯(4)中,該中空罩(202 )的側壁上設有濾網(203 ),中空罩(202 )的外側面上還設有用于在中空罩(202)旋轉時向下擠壓物料的螺線形筋(205); 所述榨汁杯(4)的內側面上設有多個豎筋,榨汁杯(4)的內側底面上設有配合于所述中空罩(202 )內的汁收集槽(403 ),榨汁杯(4)的內側底面上設有配合于中空罩(202 )外的渣收集槽(404);中空罩(202)旋轉時,所述豎筋與所述螺線形筋(205)之間始終具有間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汁渣分離機構,其特征在于:鄰近所述中空罩(202)的頂部(207)設有用于導入物料的、沿著所述螺線形筋(205)的螺旋方向分布且深度由深及淺的碾壓槽(206)。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汁渣分離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豎筋包括:用于配合所述螺線形筋(205)壓碎物料的軸向均布的多個大筋(401),以及用于配合所述螺線形筋(205)擠壓出汁的軸向均布的多個小筋(402)。
4.根據權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汁渣分離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榨汁杯(4)的底部設有出汁口(406)及出渣口(407),該出汁口(406)與所述汁收集槽(403)相通,該出渣口(407)與所述渣收集槽(404)相通。
5.根據權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汁渣分離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榨汁杯(4)底部中心設有中空的環形凸臺(408); 所述中空罩(202)內的中心軸線上設有用于驅動該中空罩(202)旋轉的轉軸(201); 所述汁收集槽(403)和渣收集槽(404)通過一環形筋(405)隔離; 所述榨汁杯(4)內設有導汁架(3),該導汁架(3)包括圓盤形的底盤(306),設于該底盤(306)中心的、固定配合于所述轉軸(201)上的軸套(301),軸套(301)外側通過圓形的臺階一(305)固定連接在所述底盤(306)上,底盤(306)上且處于所述臺階一(305)外側分布有多個扇形孔(304),底盤(306)的底部設有與所述環形筋(405)間隙配合的環槽一(302),臺階一(305)底部設有間隙配合于所述環形凸臺(408)上的環槽二(303),底盤(306)的外圓周上設有與所述中空罩(202)的底部間隙配合的臺階二(307)。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汁渣分離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榨汁杯(4)上設有杯蓋(1),杯蓋(I)上垂直設有兩個斷面呈橢圓環形的柱狀入料口(101),杯蓋(I)底部中心設有套設于所述驅動軸(201)頭部的圓形盲孔(102),杯蓋(I)螺紋配合在榨汁杯(4)上。
7.根據權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汁渣分離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罩(202)上的濾網(203)呈空心圓柱形,所述中空罩(202)的頂部(207)和所述螺線形筋(205)與該濾網(203)注塑成型呈一體,濾網(203)的內壁上分布有與所述螺線形筋(205)對應分布的加強筋(208)。
8.一種慢速榨汁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權利要求2 - 5之一所述的汁渣分離機構。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慢速榨汁機,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驅動機構(5); 所述驅動機構(5)包括與所述驅動軸(201)的底部傳動配合的電機。
10.一種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慢速榨汁機工作方法,包括:啟動所述電機并帶動驅動軸(201)轉動,進而帶動所述中空罩(202)轉動;物料從入料口( 101)放入榨汁杯(4)中,在中空罩(202)的旋轉作用下,進入碾壓槽(206)進行碾壓,并沿該碾壓槽(206)向下運動至所述螺線形筋(205)與所述多個豎筋之間的間隙內,在螺線形筋(205)與大筋(401)作用下壓碎物料,在螺線形筋(205)與小筋(402)作用下擠壓出汁,汁液通過濾網(203)進入中空罩(202)內并進入所述汁收集槽(403),由出汁口(406)流出;物料壓碎后形成的渣在螺線形筋(205)的旋轉帶動下繼續向下運動并進入所述渣收集槽(404),最終由出渣口(407)引出。
【文檔編號】A47J19/02GK104161441SQ201310207816
【公開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5月28日 優先權日:2013年5月28日
【發明者】沙國偉 申請人:江蘇順發電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