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雙進風口塵杯以及使用該塵杯的吸塵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清潔的吸塵器,具體的說是一種帶有兩個進風口的吸塵器塵杯以及安裝了該塵杯的吸塵器。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的吸塵器塵杯都是單進風口的,這是因為這樣的結構比較簡單,而且在吸塵器的使用過程中,塵杯內灰塵與空氣的分離也能達到一定的效果。但如果是一個普通的僅有一次分離的吸塵器塵杯,那它是遠遠達不到真正的使用意義的,這是因為吸塵器的過濾器在使用過程中很快就被堵塞,進入吸塵器的風量隨之下降,從而降低了吸塵器的吸入功率,而且分離效果會越吸越差,使吸塵器無法正常吸塵。人們為了提高吸塵器塵杯的分離效果,從而保持吸入功率盡可能不變或者少變,一般都在塵杯內再增加一個一級或者兩級的分離器。通過兩次或者三次的分離,最大限度地把吸入塵杯的灰塵從空氣中分離出來,并落入塵杯底部的塵腔,使通過過濾器的空氣中帶有極少的灰塵。這樣吸塵器在使用過程中,它的過濾器就不會很快被堵塞而降低吸入功率,而且能始終保持較好的分離效果。從目前市場上高效分離的塵杯來看,不是塵杯的體積較大就是塵杯內分離器的結構較為復雜,因此它們的材料成本都比較高。多級的分離器因為結構復雜往往還會影響吸塵器吸入功率,這是因為它的風阻增加了,風量也隨之減少的緣故。還有一種雙塵杯吸塵器的方案,如申請號200610085862.4的吸塵器。這種雙塵杯的分離效果在一定條件下是比普通的單塵杯有所提高,但它的首要條件是每個塵杯的直徑只能略小于單塵杯,否則的話,其效果也是有限的。根據粒子作回轉運動時,作用于粒子上的法向慣性力(離心力)的計算公式(Φ =-mco2r)可以說明這一點。灰塵粒子沿著塵杯壁作切向回轉運動時,在電風機的吸力不變的情況下,角速度ω也相對穩定,作用于粒子的離心力與回轉半徑成正比。這樣一來塵杯和主機的工本費用就會提高很多,而且它的體積較大,包裝和運輸成本也相應增加。為了使塵杯體積不至于過大,也都設計成二次分離。國外也有類似的產品鮮有上市,因為制 作成本高而沒有被普及應用,所以雙塵杯的實用意義并不大。中國專利局于2008年9月24日公開的,專利號為200610077973.0的“一種多進
風口分離裝置及含有該裝置的塵杯裝置”,包括上下連接的圓形筒體和錐形筒體、同軸設置在圓形筒體內部的出風管,所述圓形筒體的側壁連接有兩個中心線呈漸開線形狀、縱向截面為矩形的進風管,兩個進風管在圓形筒體上的高度位置相同、圓周位置錯開180°,它們的進風口位于經過圓形筒體的軸線的同一平面內并且朝向相反。這是一個用于二級分離塵杯的分離器,這種分離器有兩個進風口,是為了提高分離效果而開設的。吸塵器吸入的空氣與灰塵雖然經過第一級塵杯的分離,進入第二級分離器的灰塵已有所減少,但在這里要把灰塵和空氣完全分離出來是很困難的,因為一、普通的單進風口塵杯的分離效果是有限的,仍然有較多的灰塵沒有分離出來,二、所吸入的空氣都要經過這一個狹小的空間,位于分離器中心的出風口與分離器的切向進風口的距離太近了。雖然可以在塵杯內并列地設置多個分離器,但產品的工本費用就會增加很多,其性價比也因此不高。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第一級即塵杯的分離效果,才能使第二級分離器的作用發揮到極致。在普通旋風分離式吸塵器工作時,觀察塵杯中灰塵與空氣分離過程的路徑會發現,分離出的灰塵從上落下到杯底僅旋轉了一周左右,也就是說若大的一個塵杯僅利用了一部分旋轉分離空間。所以充分利用塵杯的分離空間不失為一個提高分離效果的途徑。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為人們提供一種能充分利用原有塵杯的分離空間,提高分離效果的雙進風口塵杯以及使用該塵杯的吸塵器。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該雙進風口塵杯,它包括吸塵器的塵杯,所述的塵杯上方開設有兩個進風口,所述的進風口與塵杯周壁相切。所述的兩個進風口中心對稱。所述的兩個進風口的截面面積之和大于或等于原單個進風口的截面面積。一種使用雙進風口塵杯的吸塵器,它包括機身以及設置于機身側邊的塵杯,機身底盤處設置有進風管, 所述的塵杯上方開設有兩個進風口,所述的進風口與塵杯周壁相切,所述的進風管上連接有兩根分支導管,分支導管向上彎折延伸后分別與對應的塵杯的進風口通過插或扣的方式對接。所述的分支導管至少有一根是分段的,包括橫向的定管和縱向的動管,定管和動管之間通過管軸鉸接。遠離吸塵器機身的一根分支導管為分段的。本實用新型在空氣和灰塵進入兩個進風口時,它們在塵杯壁的旋轉軌跡如同一個雙頭螺紋的軌跡是不會互相交叉干涉的,充分利用原有塵杯的分離空間,在保持總進風量不變的情況下,塵杯的分離效果就會明顯提高。在安裝了該塵杯的吸塵器中,由于其中一根分支導管是分段的,可以向外旋轉,使分支導管與塵杯脫開,方便塵杯的拆卸。具有結構簡單,加工方便,分離效果好的優點,可廣泛應用到現有的單次或多次分離塵杯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塵杯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A-A剖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塵杯安裝在吸塵器內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的B向視圖。圖5為圖3的C向視圖。圖6為圖4的D向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示,本實用新型為該雙進風口塵杯,它包括吸塵器的塵杯1,所述的塵杯I上方開設有兩個進風口 2,所述的進風口 2與塵杯I周壁相切,并且所述的兩個進風口2中心對稱。在空氣和灰塵進入兩個進風口 2時,它們在塵杯I壁的旋轉軌跡如同一個雙頭螺紋的軌跡是不會互相交叉干涉的,充分利用原有塵杯I的分離空間。所述的兩個進風口 2的截面面積之和大于或等于原單個進風口的截面面積,以使進風量增加或者保持原有不變。雙進風口塵杯的分離效果優于單進風口塵杯,主要有三方面原因所影響。一是沿著塵杯壁旋轉氣流所攜帶的灰塵對于每個進風口,單進風口要比雙進風口的多一倍,它們不可能全部緊貼塵杯壁旋轉落下,有相當部分灰塵隨著直接吸出塵杯的氣流所帶出。而雙進風口單邊的進灰塵量相對少了一半左右,這些灰塵粒子都可以在離心力的作用下比較緊貼塵杯壁旋轉落下,不易隨著直接吸出塵杯的氣流所帶出。二是塵杯內灰塵粒子在吸塵器電風機的吸力所產生的離心力作用下與空氣分離,空氣經塵杯出風口抽出。但是空氣須經過設置在塵杯中心上方的過濾器或者是二級分離器。對于單進風口,由于氣流與灰塵集中為一股,空氣的分離量要打折扣,這是因為它不能均衡地通過過濾器或者是二級分離器等分離出塵杯,于是有部分空氣伴隨灰塵旋轉流動落到塵杯底,空氣與灰塵分離得不徹底。而雙進風口由于空氣流對稱地分為兩股,它能比較均衡地通過過濾網等分離出塵杯,所以能把空氣充分地分離出塵杯。三是當灰塵伴隨部分空氣旋轉流動落到塵杯底時,由于氣流的慣性會把所有存在杯底的灰塵也攪動得揚起來,這樣又小部分灰塵會被氣流帶出塵杯,風量越大,攪動越有力,被氣流帶出的灰塵就越多。單進風口落到杯底的氣流量比較多,攪動起來更有勁,而雙進風口落到杯底的氣流量也少得多,所以攪動起來就差勁多了,這樣被氣流帶出的灰塵就相對少多了。所以在同樣的塵杯上,在風量相等的情況下,雙進風口塵杯要比單進風口塵杯分離空氣與灰塵的效果好得多。如圖3、圖4、圖5、圖6所示,一種安裝了雙進風口塵杯的吸塵器,它包括機身4以及設置于機身4側邊的塵杯1,機身4底盤處設置有進風管3,所述的塵杯I上方開設有兩個進風口 2,所述的進風口 2與塵杯I周壁相切,所述的進風管3上連接有兩根分支導管5,分支導管5向上彎折延伸后分別與對應的塵杯I的進風口 2通過插或扣的方式對接。所述的分支導管5至少有一根是分段的,包括橫向的定管5.3和縱向的動管5.1,定管5.3和動管5.1之間通過管軸5.2鉸接。使動管5.1可以相對定管5.3轉動。動管5.1在向塵杯I轉動時可以使分支導管5的上端與塵杯I的進風口 2對接,動管5.1在向外轉動時,分支導管5與塵杯I的進風口 2脫開,以方便塵杯I的拆卸。其中遠離吸塵器機身4的一根分支導管5為分段的,而靠近機身4的一根分支導管5與原有的單進風口塵杯的導管相同,無需轉動。這樣做是因為遠離 吸塵器機身的分支導管5有較大的活動空間,能大幅度轉動,在需要拆卸塵杯I時,只需向外轉動遠離機身4的分支導管5的動管5.1即可,非常方便。
權利要求1.一種雙進風口塵杯,它包括吸塵器的塵杯(I),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塵杯(I)上方開設有兩個進風口( 2 ),所述的進風口( 2 )與塵杯(I)周壁相切。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進風口塵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兩個進風口(2)中心對稱。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雙進風口塵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兩個進風口(2)的截面面積之和大于或等于原單個進風口的截面面積。
4.一種使用雙進風口塵杯的吸塵器,它包括機身(4)以及設置于機身(4)側邊的塵杯(I ),機身(4)底盤處設置有進風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塵杯(I)上方開設有兩個進風口(2),所述的進風口(2)與塵杯(I)周壁相切,所述的進風管(3)上連接有兩根分支導管(5),分支導管(5)向上彎折延伸后分別與對應的塵杯(I)的進風口(2)通過插或扣的方式對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使用雙進風口塵杯的吸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支導管(5)至少有一根是分段的,包括橫向的定管(5.3)和縱向的動管(5.1),定管(5.3)和動管(5.1)之間通過管軸(5.2)鉸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使用雙進風口塵杯的吸塵器,其特征在于遠離吸塵器機身(4)的一根分支導管(5 )為分段的。
專利摘要一種雙進風口塵杯以及使用該塵杯的吸塵器,它包括吸塵器的塵杯,所述的塵杯上方開設有兩個進風口,所述的進風口與塵杯周壁相切。所述的兩個進風口中心對稱。所述的兩個進風口的截面面積之和大于或等于原單個進風口的截面面積。本實用新型在空氣和灰塵進入兩個進風口時,它們在塵杯壁的旋轉軌跡如同一個雙頭螺紋的軌跡是不會互相交叉干涉的,充分利用原有塵杯的分離空間,在保持總進風量不變的情況下,塵杯的分離效果就會明顯提高。具有結構簡單,加工方便,分離效果好的優點,可廣泛應用到現有的單次或多次分離塵杯中。
文檔編號A47L9/10GK203138357SQ201320011969
公開日2013年8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1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10日
發明者王躍旦 申請人:寧波富佳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