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烹飪用具的破泡防溢蒸汽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烹飪用具,具體地說是一種用于烹飪用具的破泡防溢蒸汽閥。
背景技術:
烹飪用具(如電飯煲、電壓力鍋等)的蒸汽閥是設置在烹飪用具本體的上蓋上,用于調節烹飪用具內部工作壓力、蒸氣排放的裝置,它包括閥蓋和閥座,閥座上設有進氣口,進氣口與器具本體的內腔相通,閥蓋上設有與其垂直的出氣口,閥座與閥蓋連接,形成一容納蒸氣的腔體。由于在快速煮飯和煮粥的沸騰階段,烹飪用具內水位上升,且會產生大量氣泡,而氣泡從進氣口進入蒸汽閥后,部分氣泡撞擊閥蓋頂壁破裂,部分氣泡則因沸騰時沖力大,直接通過出氣口排出到烹飪用具外部后才負壓破裂,會弄臟烹飪用具及桌面,非常不衛生。現有的烹飪用具大部分通過間斷式加熱來防溢出,即在沸騰后水位上升到一定高度時停止加熱,使氣壓降低,待水位回落后再繼續加熱,這種防溢方式導致待煮食物的沸騰時間被分成好幾段,大大增加了總蒸煮時間。為了保證蒸煮快速,也有一種烹飪用具在其上蓋的頂壁上設置一攪拌破泡器,例如中國專利201120551191.2,通過增設電機或電機傳動裝置來帶動攪拌破泡器旋轉,使得攪拌破泡器上的轉葉或轉盤對氣泡產生橫向的切割力,將氣泡割破,以實現破泡防溢的功能;還有一種烹飪用具在蒸汽閥內增設一風扇,在中國專利201220159574.X中,該烹飪用具通過上蓋下方的驅動馬達帶動蒸汽閥內的風扇轉動,使其進氣口處的氣壓比其他地方的氣壓低,氣泡經過進氣口時迅速膨脹而破裂。但是,上述兩種破泡防溢方式均需要增設驅動部件和轉動部件,結構復雜,成本高。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種蒸煮快速、結構簡單、成本低的用于烹飪用具的破泡防溢蒸汽閥。為此,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用于烹飪用具的破泡防溢蒸汽閥,包括閥蓋和閥座,閥蓋的內壁上形成一用于容置密封圈的環形槽,閥座的上部邊緣置于環形槽內,閥座上設有與其垂直的進氣管,位于環形槽內側的閥蓋上設有至少一個出氣口,閥蓋與閥座蓋合后形成一容納蒸氣的腔體,其技術特征是,所述的破泡防溢蒸汽閥還包括置于腔體內的分流板、第一導流板和第二導流板,分流板、第一導流板和第二導流板均垂直設置在位于環形槽內側的閥蓋內壁上;第一導流板呈半包圍式,設置在閥蓋的中部;進氣管的出氣端位于第一導流板的內側,并遠離第一導流板的開口端;分流板位于第一導流板的開口端處,其外端與環形槽靠近或相接,內端置于第一導流板內;第二導流板位于第一導流板的閉口端處;出氣口設置在遠離閥蓋中心的第二導流板的一側。這一設置,使得沸騰階段烹飪用具內的氣泡從進氣管進入后,部分氣泡直接撞擊閥蓋頂壁破裂,另一部分氣泡由第一導流板引導向第一導流板的出口端方向流動,并被分流板分成左右兩股氣泡流,經蒸汽閥內腔的側壁(即環形槽)引導后,兩股氣泡流再由第二導流板匯聚相撞,實現破泡,避免了氣泡從排氣口排出后在烹飪用具外破裂而弄臟烹飪用具和桌面。作為改進,所述的第二導流板也呈半包圍式,第一導流板和第二導流板的開口方向一致,第二導流板的開口寬度大于第一導流板的開口寬度。這一設置,使得第二導流板的兩股氣泡流匯聚導向作用更好,有效地實現兩股氣泡流碰撞破泡。作為改進,所述的分流板呈一字形或V形;第一導流板和第二導流板均呈軸向對稱,其內側壁均為弧面或曲面;分流板、第一導流板、第二導流板和進氣管設置在同一中心線上。這一設置,使得氣泡流的分流均勻,兩股氣流的沖擊力相等,破泡效果好。作為改進,所述的分流板和第一導流板的上端面均與閥蓋的內壁連接,下端面均與閥座的內壁相抵或兩者之間的間隙小于2_。這一設置,避免了氣泡的分散,將氣泡集中分成兩股,破泡效果更好。作為改進,所述的出氣口為兩個,且對稱設置在閥蓋上。這一設置,使得兩股氣泡流撞擊破泡后,蒸氣分別從兩個出氣口排出,排氣順暢。作為改進,所述的閥蓋的內壁上還設有與出氣口相對應的出氣導圈,出氣導圈的高度低于第二導流板的高度。這一設置,使得排氣更加集中、順暢。作為改進,所述的閥座上還設有回流組件,該回流組件包括回流閥、多個回流孔和在閥座的內壁上形成的向下凹陷的引流面;回流閥位于引流面的最低處,且與第一導流板和第二導流板之間的中部相對應,它包括桿部、設置在桿部的一端的頂片和設置在桿部上的環狀限位塊,頂片和限位塊之間形成一卡接段,閥座上開有與卡接段滑動適配的通孔,頂片位于閥座的下方,限位塊位于閥座的上方,卡接段的高度大于通孔的高度;多個回流孔周向設置在通孔的外側,且均被頂片覆蓋。這一設置,使得蒸汽閥內破泡后的蒸氣冷凝形成的漿液由引流面引導至回流孔,回流孔由頂片擋住處于封閉狀態,當頂片上表面漿液的重力大于烹飪用具內氣壓時,回流閥向下滑動,回流孔處于開啟狀態,漿液自回流孔回流到烹飪用具內,避免了漿液在蒸氣閥內堆積,影響蒸氣的排出。作為改進,所述的閥座的一側設有兩個卡環,閥蓋上設有兩個與卡環相對應的鉤部,鉤部與卡環配合使用,實現閥蓋在閥座上的翻轉,閥座的另一側設有第一卡塊,閥蓋上設有與第一卡塊配合使用的第二卡塊,該第二卡塊轉動連接在閥蓋上。這一設置,使得閥蓋和閥座之間的連接結構穩固,閥蓋拆洗方便。作為改進,所述的環形槽內設有第一加強筋,環形槽外側的閥蓋的內壁上設有第二加強筋。這一設置,使得閥蓋結構穩固。作為改進,所述的兩個出氣口之間設有第三加強筋。這一設置,使得閥蓋的結構更穩固。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體現在:第一,沸騰階段烹飪用具內的氣泡從進氣管進入后,部分氣泡直接撞擊閥蓋頂壁破裂,另一部分氣泡由第一導流板引導向第一導流板的出口端方向流動,并被分流板均勻地分成左右兩股氣泡流,經蒸汽閥內腔的側壁(即環形槽)引導后,兩股氣泡流再由第二導流板匯聚相撞,實現破泡,避免了氣泡從排氣口排出后在烹飪用具外破裂而弄臟烹飪用具和桌面,結構簡單,破泡效果好,蒸煮快速,且成本低;第二,破泡后,蒸氣由兩個出氣導圈引導從出氣口排出,蒸汽冷凝后的漿液和米漿由回流組件回流到烹飪用具內,避免了蒸氣或漿液在蒸氣閥內堆積;第三,閥蓋和閥座之間的連接結構穩固,閥蓋拆洗方便。
圖1為本實用新型閥蓋和閥座的一端連接時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閥蓋和閥座蓋合時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閥蓋未安裝密封圈時的仰視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閥蓋的側視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閥座的另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閥座的俯視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回流組件放大后的爆炸結構示意圖。圖8為圖3替換了不同形狀的分流板、第一導流板和第二導流板后的示意圖。圖中所示:1、閥蓋,11、環形槽,12、出氣口,13、鉤部,14、第二卡塊,2、閥座,21、進氣管,22、卡環,23、第 ^塊,3、密封圈,4、分流板,5、第一導流板,6、第二導流板,7、出氣導圈,8、回流組件,81、回流閥,82、回流孔,83、引流面,84、桿部,85、頂片,86、限位塊,87、通孔,91、第一加強筋,92、第二加強筋,93、第三加強筋。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所示的用于烹飪用具的破泡防溢蒸汽閥,所述的烹飪用具為電飯煲或電壓力鍋,蒸汽閥設置在烹飪用具本體的上蓋上,由閥蓋1、閥座2和密封圈3組成。閥蓋I的內壁上設有內外兩圈環形凸起,兩圈環形凸起之間形成一用于容置密封圈3的環形槽11,閥座2的上部邊緣置于環形槽11內;閥座2上設有與其垂直的進氣管21,進氣管21與烹飪用具的內腔相通,位于環形槽11內側的閥蓋I上對稱設有兩個出氣口 12;所述的閥座2的一側設有兩個卡環22,閥蓋I上設有兩個與卡環22相對應的鉤部13,鉤部13與卡環22配合使用,閥座2的另一側設有第一卡塊23,閥蓋I上設有與第一卡塊23配合使用的第二卡塊14,該第二卡塊14轉動連接在閥蓋I上。[0027]使用時,先將密封圈3裝入到閥蓋I的環形槽11內,閥蓋I的鉤部13鉤住閥座2的卡環22,使閥座2和閥蓋I的一端連接,并實現閥蓋I在閥座2上的翻轉,蓋上閥蓋I后,向下轉動第二卡塊14,使其與第一卡塊23卡合,如圖2所示,閥蓋I與閥座2形成一容納蒸氣的腔體。如圖3、圖4所示,所述的破泡防溢蒸汽閥還包括置于腔體內的分流板4、第一導流板5和第二導流板6,分流板4、第一導流板5和第二導流板6均垂直設置在位于環形槽11內側的閥蓋I內壁上;第一導流板5和第二導流板6均為一端開口的軸向對稱的U形板,且開口方向一致,第一導流板5設置在閥蓋I的中部,進氣管21的出氣端位于第一導流板5的內側,并遠離第一導流板5的開口端;所述的分流板4為一塊位于第一導流板I的開口端處的平直板,其外端與環形槽11相接(也可以為兩者之間存在間隙,間隙小于2mm),內端置于第一導流板內;第二導流板6位于第一導流板5的閉口端處,其開口寬度大于第一導流板5的開口寬度;所述的分流板4和第一導流板5的上端面均與閥蓋I的內壁連接,下端面均與閥座2的內壁相抵(或兩者之間的間隙小于2_);所述的兩個出氣口對稱設置在閥蓋I上遠離閥蓋中心的第二導流板6的一側;所述的分流板4、第一導流板5、第二導流板6和進氣管21設置在同一中心線上;所述的閥蓋I的內壁上還設有與出氣口 12相對應的出氣導圈7,出氣導圈7的高度低于第二導流板6的高度。蒸汽閥放置到烹飪用具的上蓋上后,沸騰階段烹飪用具內的氣泡從進氣管21進入后,部分氣泡直接撞擊閥蓋I的頂壁破裂,另一部分氣泡由第一導流板5引導向第一導流板5的出口端方向流動,并被分流板4均勻地分成左右兩股氣泡流,經閥蓋I上的內圈環形凸起的內壁引導后,兩股氣泡流再由第二導流板6匯聚相撞,實現破泡。破泡后,蒸氣由兩個出氣導圈7引導從出氣口 12排出。如圖5、圖6所示,閥座2上還設有回流組件8,該回流組件8由回流閥81、多個回流孔82和在閥座2的內壁上形成的向下凹陷的引流面83組成;回流閥81位于引流面83的最低處,且與第一導流板5和第二導流板6之間的中部相對應,回流閥81由桿部84、設置在桿部84的一端的頂片85和設置在桿部84上的環狀限位塊86組成,頂片85和限位塊86之間形成一卡接段,閥座2上開有與卡接段滑動適配的通孔87,頂片85位于閥座2的下方,限位塊86位于閥座2的上方,卡接段的高度大于通孔87的高度;多個回流孔82周向設置在通孔87的外側,且均被頂片85覆蓋。蒸汽閥內的米漿和破泡后蒸氣冷凝形成的漿液都由引流面83引導至回流孔82,當頂片85的上表面漿液的重力小于烹飪用具內氣壓時,頂片85被向上頂起,回流孔82處于封閉狀態,當頂片85的上表面漿液的重力大于烹飪用具內氣壓時,回流閥81向下滑動,回流孔82處于開啟狀態,漿液自回流孔82回流到烹飪用具內。所述的環形槽11內設有第一加強筋91,環形槽11外側的閥蓋I的內壁上設有第二加強筋92 ;所述的兩個出氣口之間設有第三加強筋93。使用完畢后,從烹飪用具上蓋取出蒸汽閥,打開閥蓋1,即可沖洗。如圖8所示,分流板還可以是V形板體,第一導流板還可以是波浪形曲面板,第二導流板也可以是波浪形的曲面板。以上僅就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作了說明,但不能理解為是對權利要求的限制。本實用新型不僅局限于以上實施例,其具體結構允許有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獨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所作的各種變化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用于烹飪用具的破泡防溢蒸汽閥,包括閥蓋(1)和閥座(2),閥蓋(1)的內壁上形成一用于容置密封圈(3)的環形槽(11),閥座(2)的上部邊緣置于環形槽(11)內,閥座(2)上設有與其垂直的進氣管(21),位于環形槽(11)內側的閥蓋(1)上設有至少一個出氣口(12),閥蓋(1)與閥座(2)蓋合后形成一容納蒸氣的腔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破泡防溢蒸汽閥還包括置于腔體內的分流板(4)、第一導流板(5)和第二導流板(6),分流板(4)、第一導流板(5)和第二導流板(6)均垂直設置在位于環形槽(11)內側的閥蓋(1)內壁上;第一導流板(5)呈半包圍式,設置在閥蓋(I)的中部;進氣管(21)的出氣端位于第一導流板(5)的內側,并遠離第一導流板(5)的開口端;分流板(4)位于第一導流板(1)的開口端處,其外端與環形槽(11)靠近或相接,內端置于第一導流板(5)內;第二導流板(6)位于第一導流板(5)的閉口端處;出氣口(12)設置在遠離閥蓋中心的第二導流板(6)的一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烹飪用具的破泡防溢蒸汽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導流板(6)也呈半包圍式,第一導流板(5)和第二導流板(6)的開口方向一致,第二導流板(6)的開口寬度大于第一導流板(5)的開口寬度。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烹飪用具的破泡防溢蒸汽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流板(4)呈一字形或V形;第一導流板(5)和第二導流板(6)均呈軸向對稱,其內側壁均為弧面或曲面;分流板(4)、第一導流板(5)、第二導流板(6)和進氣管(21)設置在同一中心線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烹飪用具的破泡防溢蒸汽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流板(4)和第一導流板(5)的上端面均與閥蓋(1)的內壁連接,下端面均與閥座(2)的內壁相抵或兩者之間的間隙小于2m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烹飪用具的破泡防溢蒸汽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氣口(12)為兩個,且對稱設置在閥蓋(I)上。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烹飪用具的破泡防溢蒸汽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閥蓋(1)的內壁上還設有與出氣口(12)相對應的出氣導圈(7),出氣導圈(7)的高度低于第二導流板(6)的高度。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烹飪用具的破泡防溢蒸汽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閥座(2 )上還設有回流組件(8 ),該回流組件(8 )包括回流閥(81)、多個回流孔(82 )和在閥座(2 )的內壁上形成的向下凹陷的引流面(83);回流閥(81)位于引流面(83)的最低處,且與第一導流板(5)和第二導流板(6)之間的中部相對應,它包括桿部(84)、設置在桿部(84)的一端的頂片(85)和設置在桿部(84)上的環狀限位塊(86),頂片(85)和限位塊(86)之間形成一卡接段,閥座(2)上開有與卡接段滑動適配的通孔(87),頂片(85)位于閥座(2)的下方,限位塊(86 )位于閥座(2 )的上方,卡接段的高度大于通孔(87 )的高度;多個回流孔(82 )周向設置在通孔(87)的外側,且均被頂片(85)覆蓋。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烹飪用具的破泡防溢蒸汽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閥座(2)的一側設有兩個卡環(22),閥蓋(I)上設有兩個與卡環(22)相對應的鉤部(13),鉤部(13)與卡環(22)配合使用,閥座(2)的另一側設有第一卡塊(23),閥蓋(I)上設有與第一卡塊(23)配合使用的第二卡塊(14),該第二卡塊(14)轉動連接在閥蓋(I)上。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烹飪用具的破泡防溢蒸汽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環形槽(11)內設有第一加強筋(91),環形槽(11)外側的閥蓋(I)的內壁上設有第二加強筋(92)。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烹飪用具的破泡防溢蒸汽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兩個出氣口之間設 有第三加強筋(93)。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用于烹飪用具的破泡防溢蒸汽閥。為克服現有破泡防溢方式蒸煮時間長,結構復雜,成本高的缺陷,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包括置于腔體內的分流板、第一導流板和第二導流板,分流板、第一導流板和第二導流板均垂直設置在位于環形槽內側的閥蓋內壁上;第一導流板呈半包圍式,設置在閥蓋的中部;進氣管的出氣端位于第一導流板的內側,并遠離第一導流板的開口端;分流板位于第一導流板的開口端處,其外端與環形槽靠近或相接,內端置于第一導流板內;第二導流板位于第一導流板的閉口端處;出氣口設置在遠離閥蓋中心的第二導流板的一側。其優點是破泡效果好,蒸煮快速,結構簡單,成本低。
文檔編號A47J27/08GK203041848SQ20132004635
公開日2013年7月10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2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25日
發明者陳合林 申請人:浙江愛仕達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愛仕達生活電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