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堿反應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油堿反應器,有一個殼體,殼體的上口通過密封法蘭連接機架,機架上端設置由電動機和減速箱構成的動力頭,動力頭的輸出軸穿過機架上的雙端面機械密封裝置后伸入到殼體內,在殼體內裝置由主軸和沿主軸軸向布置的若干攪拌臂構成的攪拌裝置,攪拌裝置的主軸與動力頭的輸出軸相連接,在相鄰攪拌臂之間設有折流板,在殼體底部設置進液口,在殼體上部側面設置出液口。本實用新型用于棉籽油萃取中混合油與氫氧化鈉的油堿反應,消除了軸向混合效應,保證了混合液在宏觀上的單一流向,在液體的連續流動過程中保證了每一部分液體的反應時間,使得產物不存在反應物殘留,滿足了工藝所要求的連續性,具有高效、連續、徹底的特點。
【專利說明】油堿反應器【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油堿反應器,是為棉籽油萃取、精煉新工藝混合油精煉專門開發、研制的主機設備,屬于油脂機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針對目前棉籽油浸出、精煉存在的諸多弊端,經過多年的實踐與研究,開發的棉籽混合油精煉新工藝,是在浸出車間內完成油脂的初步精煉,直接得到國標三級油,原來的兩個車間合并為一個車間,節約了廠房和設備投資。與原來的工藝相比較,混合油精煉無需水洗,不產生廢水;由于非極性溶劑分子的大量存在,油堿反應過程中乳化的概率大大降低,混合油粘度小,皂腳易分離,從而提高了精煉得率;在反應的過程中除去了混合液中的熱敏性成分,大大改善了油脂的色澤,成品油的質量得到提高;由于在高溫脫溶前脫除了膠質與熱敏性物質,可避免蒸發器的結垢,提高了蒸發效率,降低了能耗,增長了設備的使用壽命;分離出來的皂腳宜處理,解決了傳統工藝的皂腳污染。新工藝的實現,需要一種新設備,該設備既能在要求防爆的環境內安全工作,又能實現新工藝要求——高效、連續、徹底完成油堿的中和反應。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油堿反應器,針對目前棉籽油浸出、精煉存在的弊端而設計的新設備,能實現高效、連續、徹底完成油堿中和反應的目的。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實現的:有一個殼體,殼體的上口通過密封法蘭連接機架,機架上端設置由電動機和減速箱構成的動力頭,動力頭的輸出軸穿過機架上的雙端面機械密封裝置后伸入到殼體內,在殼體內裝置由主軸和沿主軸軸向布置的若干攪拌臂構成的攪拌裝置,攪拌裝置的主軸與動力頭的輸出軸相連接,在相鄰攪拌臂之間設有折流板,在殼體底部設置進液口,在殼體上部側面設置出液口。
[0005]殼體的中部設置支座,用于固定該設備。
[0006]工作時,混合油與氫氧化鈉水溶液按一定比例注入反應器,混合液進入反應器后,由于折流板的作用,從而使每層攪拌形成相對獨立的倉室,在攪拌器高速旋轉作用下,形成強烈的湍動,反應器的整體效果如同多個小反應器的疊加,從而消除整體上的軸向混合效應,使水相更均勻地分布到油相中,增加了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在反應器內得到充分混合,混合油中的游離脂肪酸與水相中的氫氧化鈉發生化學反應,脂肪酸皂化析出,形成皂腳,而且棉籽油中的一些熱敏性成分被皂腳吸附一同析出,反應生成物與混合液一同排除,進入離心機完成分離。軸封采用雙端面機械密封系統,動力采用防爆電機,完全符合植物油萃取車間的防爆等級要求。
[0007]本實用新型用于棉 籽油萃取中混合油與氫氧化鈉的油堿反應,消除了軸向混合效應,保證了混合液在宏觀上的單一流向,在液體的連續流動過程中保證了每一部分液體的反應時間,使得產物不存在反應物殘留,滿足了工藝所要求的連續性,具有高效、連續、徹底 的特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9]參照圖1,有一個殼體8,殼體8的中部設置支座7,殼體8的上口通過密封法蘭4連接機架2,機架2上端設置由電動機和減速箱構成的動力頭1,動力頭I的輸出軸穿過機架2上的雙端面機械密封裝置3后伸入到殼體8內,在殼體8內裝置由主軸和沿主軸軸向布置的若干攪拌臂構成的攪拌裝置6,攪拌裝置6的主軸與動力頭I的輸出軸相連接,在相鄰攪拌臂之間設有折流板10,在殼體底部設置進液口 9,在殼體8上部側面設置出液口 5。
【權利要求】
1.一種油堿反應器,有一個殼體,其特征在于:殼體(8)的上口通過密封法蘭(4)連接機架(2 ),機架(2 )上端設置由電動機和減速箱構成的動力頭(I),動力頭(I)的輸出軸穿過機架(2)上的雙端面機械密封裝置(3)后伸入到殼體(8)內,在殼體(8)內裝置由主軸和沿主軸軸向布置的若干攪拌臂構成的攪拌裝置(6),攪拌裝置(6)的主軸與動力頭(I)的輸出軸相連接,在相鄰攪拌臂之間設有折流板(10),在殼體(8)底部設置進液口(9),在殼體(8)上部側面設置出液口(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堿反應器,其特征在于:殼體(8)的中部設置支座(7)。
【文檔編號】C11B3/06GK203582834SQ201320738081
【公開日】2014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1日
【發明者】魏興聚, 張明, 王常文, 楊愛國, 趙樹超 申請人:山東凱斯達機械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