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塵器地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吸塵器地刷,包括上蓋、吸氣通道、設置在所述上蓋下方與所述上蓋固定連接的底板和設置在所述上蓋后端的彎管接頭,所述底板具有吸塵口,所述吸塵口與所述吸氣通道相連通,所述底板的下端面的部分沿所述底板的長度方向向上凹陷形成凹槽,所述吸塵口為所述凹槽的槽口,所述凹槽的槽底對應所述吸氣通道的位置開設用于連通所述吸塵口和所述吸氣通道的通孔,所述底板的長度方向的二側端面與所述上蓋的長度方向的二側壁的外側面共面。本實用新型的吸塵器地刷由于底板的長度方向的二側端面與上蓋的長度方向的二側壁的外側面共面,這樣設置使得吸塵口的面積就大大增加,吸塵接觸面增大,吸塵效率高。
【專利說明】吸塵器地刷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主要涉及一種吸塵器地刷,屬于家用清掃【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吸塵器地刷通常包括上蓋、吸氣通道、設置在上蓋下方與上蓋固定連接的底板和設置在上蓋后端的彎管接頭,底板具有吸塵口,吸塵口與吸氣通道相連通,現有技術中,底板通常是整個嵌在上蓋內的,底板的長度方向的側壁位于上蓋內,這樣吸塵口的面積就比較小,同樣灰塵接觸面也較小,吸塵效率低。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吸塵接觸面大、吸塵效率高的吸塵器地刷。
[0004]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5]一種吸塵器地刷,包括上蓋、吸氣通道、設置在所述上蓋下方與所述上蓋固定連接的底板和設置在所述上蓋后端的彎管接頭,所述底板具有吸塵口,所述吸塵口與所述吸氣通道相連通,所述底板的下端面的部分沿所述底板的長度方向向上凹陷形成凹槽,所述吸塵口為所述凹槽的槽口,所述凹槽的槽底對應所述吸氣通道的位置開設用于連通所述吸塵口和所述吸氣通道的通孔,所述底板的長度方向的二側端面與所述上蓋的長度方向的二側壁的外側面共面。
[0006]所述凹槽的長度方向的二側壁向上延伸形成凸起部,所述上蓋的長度方向的兩側壁上對應所述凸起部的位置開設與所述凸起部配合的缺口,所述凸起部卡接于所述缺口內,所述凸起部的外側面與所述上蓋的長度方向的側壁的外側面共面。
[0007]所述凹槽的長度方向的兩側壁的厚度小于等于所述上蓋的長度方向的下端的兩側壁的厚度。
[0008]所述底板的長度方向的二側端部與所述上蓋的長度方向的二側壁的下端面相接觸。
[0009]所述通孔的中心點與所述凹槽的中心點重合。
[0010]所述上蓋的寬度方向的兩側壁和對應所述底板的寬度方向的兩側壁之間形成有間隙,所述吸塵器地刷還包括設置在所述間隙內的刮條,所述刮條在所述間隙內能夠向下伸出或向上縮回。
[0011]所述吸塵器地刷還包括設置在所述上蓋和所述底板之間用于安裝所述刮條的刮條安裝機構、用于操作所述刮條安裝機構向下運動使得所述刮條從所述間隙向下伸出的踏板機構及設置在所述刮條安裝機構和所述底板之間用于使得所述刮條安裝機構向上運動而使得所述刮條從所述間隙向上縮回的回復彈簧。
[0012]所述彎管接頭和所述上蓋后端之間設置有連接件,所述連接件具有管道部和形成在所述管道部的外側面的連接部,所述連接件的連接部可上下轉動地連接在所述上蓋后端的內腔中,所述彎管接頭可轉動地插接在所述連接件的管道部的內腔中。
[0013]由于上述技術方案的實施,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0014]本實用新型的吸塵器地刷由于底板的長度方向的二側端面與上蓋的長度方向的二側壁的外側面共面,這樣設置使得凹槽的槽口的面積就大大增加,即吸塵口的面積大大增加,吸塵接觸面增大,吸塵效率高。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吸塵器地刷的主視圖;
[0016]圖2為本實用新型吸塵器地刷的仰視圖;
[0017]圖3為本實用新型吸塵器地刷的爆炸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0019]如圖廣3所示,一種吸塵器地刷,包括上蓋4、吸氣通道12、設置在上蓋4下方與上蓋4固定連接的底板7和設置在上蓋4后端的彎管接頭1,底板7具有吸塵口,吸塵口與吸氣通道12相連通,底板7的下端面的部分沿底板7的長度方向向上凹陷形成凹槽13,吸塵口為凹槽13的槽口,凹槽13的槽底對應吸氣通道12的位置開設用于連通吸塵口和吸氣通道12的通孔14,通孔14的中心點與凹槽13的中心點重合,底板7的長度方向的二側端面a與上蓋4的長度方向的二側壁的外側面b共面。凹槽13的長度方向的二側壁向上延伸形成凸起部11,上蓋4的長度方向的兩側壁上對應凸起部11的位置開設與凸起部11配合的缺口 10,凸起部11卡接于缺口 10內,凸起部11的外側面al與上蓋4的長度方向的側壁的外側面b共面,凸起部11的外側面al與底板7的長度方向的二側端面a為同一平面。
[0020]本實施例中,底板7的長度方向的二側端部的上表面c與上蓋4的長度方向的二側壁的下端面相接觸。
[0021]本實施例中,底板7的寬度小于上蓋4的寬度,在上蓋4的寬度方向的兩側壁和對應底板7的寬度方向的兩側壁之間形成間隙15,間隙15位于吸塵口的前后兩側,吸塵器地刷還包括設置在間隙15內的刮條9,刮條9在間隙15內能夠向下伸出或向上縮回,該吸塵器還包括設置在上蓋4和底板7之間用于安裝刮條9的刮條安裝機構6、用于操作刮條安裝機構6向下方向運動使得刮條9從間隙15向下伸出的踏板機構5及設置在刮條安裝機構6和底板7之間用于使得刮條安裝機構6向上運動使得刮條9從間隙15向上縮回的回復彈簧8。刮條9為刮塵條或刷毛條。
[0022]本實施例的吸塵器地刷的彎管接頭I和上蓋4后端之間設置有連接件2,連接件2具有管道部16和形成在該管道部16的外側面的連接部17,連接件2的連接部17可上下轉動地連接在上蓋4后端的內腔中,彎管接頭I可轉動地插接在連接件2的管道部16的內腔中,連接件2的管道部16的內腔和彎管接頭I的內腔均是吸氣通道12組成部分。
[0023]以上對本實用新型做了詳盡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領域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并加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吸塵器地刷,包括上蓋、吸氣通道、設置在所述上蓋下方與所述上蓋固定連接的底板和設置在所述上蓋后端的彎管接頭,所述底板具有吸塵口,所述吸塵口與所述吸氣通道相連通,所述底板的下端面的部分沿所述底板的長度方向向上凹陷形成凹槽,所述吸塵口為所述凹槽的槽口,所述凹槽的槽底對應所述吸氣通道的位置開設用于連通所述吸塵口和所述吸氣通道的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長度方向的二側端面與所述上蓋的長度方向的二側壁的外側面共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塵器地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長度方向的二側壁向上延伸形成凸起部,所述上蓋的長度方向的兩側壁上對應所述凸起部的位置開設與所述凸起部配合的缺口,所述凸起部卡接于所述缺口內,所述凸起部的外側面與所述上蓋的長度方向的側壁的外側面共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吸塵器地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長度方向的兩側壁的厚度小于等于所述上蓋的長度方向的下端的兩側壁的厚度。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塵器地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長度方向的二側端部與所述上蓋的長度方向的二側壁的下端面相接觸。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塵器地刷,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中心點與所述凹槽的中心點重合。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塵器地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蓋的寬度方向的兩側壁和對應所述底板的寬度方向的兩側壁之間形成有間隙,所述吸塵器地刷還包括設置在所述間隙內的刮條,所述刮條在所述間隙內能夠向下伸出或向上縮回。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吸塵器地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塵器地刷還包括設置在所述上蓋和所述底板之間用于安裝所述刮條的刮條安裝機構、用于操作所述刮條安裝機構向下運動使得所述刮條從所述間隙向下伸出的踏板機構及設置在所述刮條安裝機構和所述底板之間用于使得所述刮條安裝機構向上運動而使得所述刮條從所述間隙向上縮回的回復彈簧。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塵器地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彎管接頭和所述上蓋后端之間設置有連接件,所述連接件具有管道部和形成在所述管道部的外側面的連接部,所述連接件的連接部可上下轉動地連接在所述上蓋后端的內腔中,所述彎管接頭可轉動地插接在所述連接件的管道部的內腔中。
【文檔編號】A47L9/02GK203789843SQ201420232544
【公開日】2014年8月27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8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8日
【發明者】支曉峰 申請人:蘇州萊爾特清潔器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