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塵系統及吸塵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吸塵裝置,包括支架裝置和吸塵口裝置,吸塵口裝置的側壁設有吸塵口,吸塵口裝置落入支架裝置內部且與支架裝置連接,吸塵口裝置的外壁與支架裝置的外側端面平齊;支架裝置的內部設置有推動吸塵口裝置滑出或落入支架裝置的推送裝置。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吸塵裝置能夠嵌入的安裝到制樣室地溝表面以下,吸塵狀態時推出吸塵口裝置進行吸塵作業,不需吸塵工作時則收回至地溝表面以下并保證支架裝置的外側端面與地溝表面平齊,能夠有效的節省空間,并且與制樣室除塵布管方式完美進行配套實現制樣室整體美觀。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具有上述吸塵裝置的除塵系統。
【專利說明】
除塵系統及吸塵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工業除塵系統【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除塵系統及吸塵
>J-U ρ?α裝直。
【背景技術】
[0002]一般情況下,在冶金、面粉生產和機械加工等很多行業中,都需布置除塵系統以及吸塵裝置。
[0003]特別的,在煤炭制樣過程中,由于需要對所采集的原始煤樣進行篩分、破碎、摻合和縮分等操作,不可避免的會產生大量的粉塵,大量的粉塵不僅會污染大氣的環境,還會對人體的健康造成危害,更嚴重的,粉塵還會引起爆炸事故,為避免上述危害,就要降低粉塵的濃度。因此,在煤炭制樣領域中都會配備具有吸塵裝置的除塵系統,以達到降低粉塵濃度的目的。
[0004]如圖1和圖2所示,圖1為現有技術中吸塵裝置的主視圖;圖2為圖1的左視圖。
[0005]在現有的煤炭制樣除塵系統中使用最廣泛的為固定式吸塵裝置。該裝置主要包括吸塵罩體I'和吸塵口 2'兩部分,吸塵罩體I'固定到地面上或者墻面上,吸塵口 2'位于吸塵罩體I'外側表面。當所連接的管道通風時即進行吸塵作業。
[0006]然而,通常情況下,制樣室的空間是有限的,并且除塵系統中的吸塵裝置設置在除塵管道上,由于吸塵罩體I'的體積相對于制樣室的空間來說比較大,因此,在現有技術中吸塵裝置的固定方式,不僅會占用較大的空間,并且會妨礙吸塵裝置與除塵管道鋪設方式的配套布置,影響制樣室整體美觀。
[0007]因此,如何有效的節省空間,以及與制樣室除塵布管方式完美進行配套實現制樣室整體美觀,是目前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8]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吸塵裝置,以實現有效的節省空間和制樣室整體美觀的目的。
[0009]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10]一種吸塵裝置,包括支架裝置和吸塵口裝置,所述吸塵口裝置的側壁設有吸塵口,所述吸塵口裝置落入所述支架裝置內部且與所述支架裝置連接,所述吸塵口裝置的外壁與所述支架裝置的外側端面平齊;所述支架裝置的內部設置有推動所述吸塵口裝置滑出或落入所述支架裝置的推送裝置。
[0011]優選地,在上述吸塵裝置中,所述吸塵口裝置為由外壁、側壁和內壁圍成的豎向截面為三角形結構的吸塵口裝置,三角形結構的所述吸塵口裝置繞所述外壁和所述內壁相交的第一接合位置滑出或落入所述支架裝置。
[0012]優選地,在上述吸塵裝置中,所述支架裝置的內部設置有第一固定鉸座和L形桿,所述L形桿的豎向部的端部與所述第一固定鉸座鉸接,所述L形桿的橫向部的端部固定于所述第一接合位置。
[0013]優選地,在上述吸塵裝置中,所述推送裝置的推送端與所述外壁遠離所述第一接合位置的一端相抵,所述外壁上設置有與所述推送端鉸接的第二固定鉸座。
[0014]優選地,在上述吸塵裝置中,所述推送裝置包括有與所述支架裝置的內壁固接的支撐架和架設于所述支撐架的支撐端的推送氣缸。
[0015]優選地,在上述吸塵裝置中,所述推送氣缸傾斜布置于所述支撐架上,所述推送氣缸的伸出桿的伸出方向沿所述吸塵口裝置的轉出方向布置。
[0016]優選地,在上述吸塵裝置中,所述推送氣缸還可以為液壓缸。
[0017]優選地,在上述吸塵裝置中,所述支架裝置內部設有對所述吸塵口裝置的滑出或落入進行導向的滑軌,所述滑軌的導向垂直于所述支架裝置外側端面。
[0018]優選地,在上述吸塵裝置中,所述推送裝置為與所述吸塵口裝置推送配合的電動推桿推送機構或者電機與齒輪條組成的推送機構。
[0019]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除塵系統,包括除塵通道和設置在所述除塵通道上的吸塵裝置,所述吸塵裝置為如上述任一項所述的吸塵裝置;所述除塵通道上開設有容置所述吸塵裝置的支架裝置的沉槽。
[0020]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吸塵裝置能夠嵌入的安裝到制樣室地溝表面以下,即安裝在地溝表面內部。在不進行吸塵作業時,推送裝置處于未推出狀態,吸塵口裝置落入到支架裝置內部,吸塵口裝置外壁與支架裝置外側端面平齊,將支架裝置安裝至其外側端面與地溝表面平齊,這樣既實現了制樣室整體美觀,也能夠與制樣室除塵布管方式完美配套。當需要進行吸塵作業時,推送裝置推出,吸塵口裝置受到推送裝置向上的作用力,因此吸塵口裝置上升,吸塵口裝置側壁完全伸出,即吸塵口完全高于地溝表面后,進行吸塵作業。當吸塵作業完成后,推送裝置收回,此時吸塵口裝置受到向下的力,吸塵口裝置下降,下降至吸塵口裝置外壁與地溝表面平齊后停止推送裝置的收回。此時,吸塵口裝置處于支架裝置內部且其外壁與地溝表面平齊。吸塵口低于地溝表面。充分利用了地溝表面以下內部的空間,節省了制樣室的空間。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2]圖1為現有技術中吸塵裝置的主視圖;
[0023]圖2為圖1的左視圖;
[0024]圖3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吸塵裝置一種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25]上圖中:
[0026]I'為吸塵罩體、2'為吸塵口、I為支架裝置、2為L形桿、3為外壁、4為吸塵口裝置、5為推送裝置、6為地溝、7為第一固定鉸座、8為第二固定鉸座、9為外壁、10為側壁、13為外側端面、14為吸塵口。
【具體實施方式】
[0027]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吸塵裝置,以實現有效的節省空間和制樣室整體美觀的目的。
[0028]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29]如圖3所示,圖3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吸塵裝置一種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30]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吸塵裝置,該吸塵裝置安裝在地溝6內,包括支架裝置I和吸塵口裝置4,吸塵口裝置4的側壁10設有吸塵口 14,吸塵口裝置4落入支架裝置I內部且與支架裝置I連接,吸塵口裝置4的外壁9與支架裝置I的外側端面13平齊;支架裝置I的內部設置有推動吸塵口裝置4滑出或落入支架裝置I的推送裝置5。需要進行吸塵作業時,推送裝置5將吸塵口裝置I推出至吸塵口 14高于地溝6表面,完成吸塵作業后,推送裝置5收回,使吸塵口裝置4落入支架裝置I的內部,支架裝置I位于地溝6內部且其外側端面13與地溝6表面平齊,從而既節省了空間又實現了制樣室整體美觀。
[0031]在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例中,吸塵口裝置4為由外壁9、側壁10和內壁圍成的豎向截面為三角形結構的吸塵口裝置4,三角形結構的吸塵口裝置4繞外壁9和內壁相交的第一接合位置滑出或落入支架裝置I。當需要吸塵作業時,推送裝置5的推送端給吸塵口裝置4向上的作用力,吸塵口裝置4繞第一接合位置向上轉動,升出至其側壁10上的吸塵口 14高于支架裝置I外側端面13的位置,即高于地溝6表面的位置,使得吸塵口 14完全露出至支架裝置I的外部,停止推送裝置5的推送,此時可進行吸塵工作。吸塵工作結束后,推送裝置5收回其推送端,吸塵口裝置4受到推送裝置提供的向下的力繞第一接合位置向下轉動,落入到支架裝置I內部至其外壁9與支架裝置I外側端面13平齊的位置。本實施例采用轉動結構,并且將吸塵口裝置4設計成三角形結構,好處在于有良好的結構穩定性,并且結構簡單,易于實現。
[0032]在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例中,在支架裝置I的內部設置有第一固定鉸座7和L形桿2,L形桿2的豎向部的端部與第一固定鉸座7鉸接,L形桿2的橫向部的端部固定于第一接合位置。顯然的,所述豎向部的端部和橫向部的端部均不是指其交點的位置,而是分別指遠離其交點的兩個端部。當吸塵口裝置4受由推送裝置5施加的向上或向下的作用力時,固定于第一接合位置的橫向部的端部也會相應受到向上或向下的作用力,因此,L形桿2和吸塵口裝置4一同繞與豎向部的端部鉸接的第一固定鉸座7轉動,上述三角形結構的吸塵口裝置4實現轉動滑出或落入支架裝置I內部的目的。由于吸塵口裝置4為由外壁9,側壁10和內壁組成的三角形結構,側壁10上設有吸塵口 14,并且側壁10比較長,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可能會在轉動時側壁10與支架裝置I發生干涉,并且盡管在吸塵口 14滑出支架裝置I后,與側壁14連接的內壁與支架裝置I外側壁口之間也會存在較大的空隙或漏口,產生安全隱患,因此,為了避免上述問題,設計形桿2實現三角形結構的吸塵口裝置4轉動。在吸塵口裝置4順利轉出后,吸塵口裝置4能夠蓋住支架裝置I外側壁口,杜絕了安全隱患。
[0033]在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例中,推送裝置5的推送端與外壁9遠離第一接合位置的一端相抵,外壁9上設置有與推送端鉸接的第二固定鉸座8。由于三角形結構的吸塵口裝置4繞第一接合位置旋轉方式滑出或落入,于是,在其由推送裝置5的推送端緩慢推出或收回的過程中,其外壁9與推送裝置5的夾角會相應的變化,即推送端會與外壁9發生相對轉動,因此,為了使推送方向適應外壁9的轉動,在外壁9遠離第一接合位置的部分設置第二固定鉸座8與推送端鉸接,推送裝置5既能支撐吸塵口裝置4又能與其相對轉動。
[0034]在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例中,推送裝置5包括有與支架裝置I的內壁固接的支撐架和架設于支撐架的支撐端的推送氣缸,推送氣缸的伸出桿與外壁9遠離所述第一接合位置的一端相抵并鉸接于第二固定鉸座8。此處推送氣缸的伸出桿會給外壁9提供支撐作用,并且此處需要推力不是很大,用氣缸就能滿足要求,氣缸對工作環境的適應性很好。
[0035]在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例中,推送氣缸傾斜設置在支撐架上,推送氣缸的伸出桿的伸出方向沿吸塵口裝置4的轉出方向布置。吸塵口裝置4以旋轉方式滑出或落入支架裝置I內部,外壁9繞第一固定鉸座7轉動,固定在外壁9上與伸出桿鉸接的第二固定鉸座8跟隨外壁9 一起轉動,上述轉動方向為,外壁9轉動到工作狀態與水平夾角的一半角度時的外壁9的轉動方向,顯然的,第二固定鉸座8轉動的軌跡為沿轉動方向的弧線,而與第二固定鉸座8鉸接的伸出桿伸出方向為直線,因此,當伸出桿伸出方向與外壁9轉出的轉動方向傾斜布置時,伸出桿與第二固定鉸座8發生相對轉動,從而避免伸出桿與第二固定較座8之間出現卡死影響吸塵口裝置轉出的問題,同時,傾斜布置的推送氣缸,可以使得伸出桿在將吸塵口裝置頂出的過程中,伸出桿與第二固定較座之間獲得最大的轉動角度,保證吸塵口裝置的正?;龌蚵淙胫Ъ苎b置I內。
[0036]在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例中,推送氣缸還可以是液壓缸,能夠為吸塵口裝置4提供作用力即可。
[0037]在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例中,支架裝置I內部設有對所述吸塵口裝置4的滑出或落入進行導向的滑軌,所述滑軌的導向垂直于所述支架裝置I外側端面13。吸塵口裝置4不僅限于轉動滑出或落入所述支架裝置1,還可以沿豎直方向滑出或落入,即在支架裝置I內部設置于吸塵口裝置4滑動配合的豎直滑軌,推送裝置5推動吸塵口裝置4豎直升降。
[0038]在本實用新型一具體實施例中,所述推送裝置5為與所述吸塵口裝置4推送配合的電動推桿推送機構或者電機與齒輪條組成的推送機構。電動推桿與吸塵口裝置4連接,推送吸塵口裝置4滑出或落入所述支架裝置I內部;或者齒輪條與吸塵口裝置4連接,通過電機給齒輪條提供動力,使吸塵口裝置4完成滑出或落入動作。
[0039]基于上述實施例中提供的吸塵裝置,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除塵系統,包括除塵通道和設置在除塵通道上的吸塵裝置,該除塵通道上設有的吸塵裝置為上述實施例中提供的吸塵裝置,除塵通道上開設有容置所述吸塵裝置的支架裝置I的沉槽。吸塵裝置設置在上述沉槽內,當需要吸塵作業時,吸塵裝置升出至其吸塵口 14高于通道表面的位置,進行吸塵工作。完成吸塵作業后,吸塵裝置落入到沉槽內,且其外側面與沉槽上表面平齊,既實現了整體美觀,又有效節省了空間。
[0040]由于該除塵系統采用了上述實施例的吸塵裝置,所以該除塵系統由吸塵裝置帶來的有益效果請參考上述實施例。
[0041]本說明書中各個實施例采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參見即可。
[0042]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吸塵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裝置(I)和吸塵口裝置(4),所述吸塵口裝置(4)的側壁(10)設有吸塵口(14),所述吸塵口裝置(4)落入所述支架裝置(I)內部且與所述支架裝置⑴連接,所述吸塵口裝置⑷的外壁(9)與所述支架裝置⑴的外側端面(13)平齊;所述支架裝置(I)的內部設置有推動所述吸塵口裝置(4)滑出或落入所述支架裝置⑴的推送裝置(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塵口裝置(4)為由外壁(9)、側壁(10)和內壁圍成的豎向截面為三角形結構的吸塵口裝置(4),三角形結構的所述吸塵口裝置(4)繞所述外壁(9)和所述內壁相交的第一接合位置滑出或落入所述支架裝置(I)。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吸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裝置(I)的內部設置有第一固定鉸座(7)和L形桿(2),所述L形桿(2)的豎向部的端部與所述第一固定鉸座(7)鉸接,所述L形桿(2)的橫向部的端部固定于所述第一接合位置。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吸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裝置(5)的推送端與所述外壁(9)遠離所述第一接合位置的一端相抵,所述外壁(9)上設置有與所述推送端鉸接的第二固定鉸座(8)。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吸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裝置(5)包括有與所述支架裝置(I)的內壁固接的支撐架和架設于所述支撐架的支撐端的推送氣缸。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吸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氣缸傾斜布置于所述支撐架上,所述推送氣缸的伸出桿的伸出方向沿所述吸塵口裝置(4)的轉出方向布置。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吸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氣缸還可以為液壓缸。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裝置(I)內部設有對所述吸塵口裝置(4)的滑出或落入進行導向的滑軌,所述滑軌的導向垂直于所述支架裝置(I)的外側端面(13)。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裝置(5)為與所述吸塵口裝置(5)推送配合的電動推桿推送機構或者電機與齒輪條組成的推送機構。
10.一種除塵系統,包括除塵通道(6)和設置在所述除塵通道(6)上的吸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塵裝置為如權利要求1至9任意一項所述的吸塵裝置,所述除塵通道(6)上開設有容置所述吸塵裝置的支架裝置(I)的沉槽。
【文檔編號】B08B15/04GK204107960SQ201420487310
【公開日】2015年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27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27日
【發明者】羅建文, 王永升 申請人:長沙開元儀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