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塵裝置及應用其的除塵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吸塵裝置,包括吸塵罩、吸風管和軌道車,吸塵罩可旋轉地連通于吸風管,吸風管固定于軌道車,還公開了應用該吸塵裝置的除塵系統,包括吸塵裝置、移動式風道和除塵器,移動式風道包括吸風槽道、密封條、抽風罩以及設于吸風槽道兩側的軌道,吸風槽道的頂部開口并被密封條覆蓋,抽風罩包括罩體和位于罩體內部的第一壓輥、第二壓輥和第三壓輥,第一壓輥和第三壓輥壓住密封條的上表面,第二壓輥位于密封條的下表面,吸風管與抽風罩的罩體連通,除塵器與吸風槽道的一端連通,抽風罩的罩體固定于軌道車,軌道車安裝于軌道。本實用新型通過將吸塵裝置應用于除塵系統中,可以充分吸收加工粉塵,降低了粉塵的泄露,保障了操作安全。
【專利說明】吸塵裝置及應用其的除塵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除塵設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處理機械加工粉塵的吸塵裝置及除塵系統。
【背景技術】
[0002]金屬管進行磨內圓加工時,一般采用砂輪、布輪等磨具進行旋轉磨削,金屬管內會產生大量的粉塵,一般采用除塵系統處理粉塵。由于砂輪、布輪等磨具通過金屬管的進給及旋轉運動完成磨削加工,因此金屬管處于旋轉及移動狀態,使得現有的固定式除塵系統與金屬管連接的密封性不好,因此粉塵不能被吸塵裝置充分吸收,從而也影響了除塵系統的除塵效果。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充分吸收粉塵的吸塵裝置,同時還提供了一種除塵效果好的除塵系統。
[0004]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吸塵裝置,包括吸塵罩、吸風管和軌道車,吸塵罩可旋轉地連通于吸風管,吸風管固定于軌道車。
[0005]其有益效果是:當金屬管進行磨內圓加工時,軌道車沿預定軌道行駛,該預定軌道使得吸塵罩正對金屬管移動,同時吸塵罩可以固定于金屬管,使得吸塵罩隨著金屬管旋轉,因此吸塵罩可以與金屬管同步移動及旋轉,保證了吸塵罩與金屬管的密封性,從而能夠充分吸收金屬管內的加工粉塵。
[0006]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吸塵罩呈漏斗狀,吸塵罩的漏斗底與吸風管通過滾動軸承連接。
[0007]其有益效果是:由于吸塵罩的漏斗頂開口大,便于吸塵罩與金屬管端的對接和罩攏,保證了吸塵罩與金屬管端的密封性;滾動軸承使吸塵罩的漏斗底沿吸風管旋轉,保證了吸塵罩可以隨著金屬管旋轉。同時,還可以保證直徑不同的各類金屬管都能適用(只要金屬管的直徑小于吸塵罩罩口直徑即可)。
[0008]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了除塵系統,包括吸塵裝置、移動式風道和除塵器,移動式風道包括吸風槽道、密封條、抽風罩以及設于吸風槽道兩側的軌道,吸風槽道的頂部開口并被密封條覆蓋,抽風罩包括罩體和位于罩體內部的第一壓輥、第二壓輥和第三壓輥,第一壓輥和第三壓輥壓住密封條的上表面,第二壓輥位于密封條的下表面,吸風管與抽風罩的罩體連通,除塵器與吸風槽道的一端連通,抽風罩的罩體固定于軌道車,軌道車安裝于軌道。
[0009]其有益效果是:由于密封條呈波浪狀依次從第一壓輥的底部、第二壓輥的頂部和第三壓輥的底部通過,這樣密封條在第二壓輥的位置處就會被抬起,形成一個三角形通風口,這個通風口完全位于抽風罩的罩體的包圍下,同時第一壓輥和第三壓輥也會將通風口兩側的密封條緊緊的壓在吸風槽道上,保證抽風罩與吸風槽道是相通的,但是整個移動式風道是密封的,不會產生泄露,軌道車可以沿移動式風道的軌道行駛,吸塵罩、吸風管、抽風罩隨軌道車移動,并且保證吸塵罩正對金屬管移動,從而加工粉塵通過抽風罩不斷地經吸風槽道進入除塵器除塵,降低粉塵的泄漏,操作安全。
[0010]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壓輥和所述第三壓輥相互平行,第一壓輥和第三壓輥所在的平面與吸風槽道的頂部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
[0011]其有益效果是:保證第一壓輥和第三壓輥壓住的密封條能與吸風槽道的頂部實現緊密的結合,保證密封效果。
[0012]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二壓輥與吸風槽道頂部的距離大于第一壓輥與吸風槽道頂部的距離,第二壓輥與吸風槽道頂部的距離大于第三壓輥與吸風槽道頂部的距離。
[0013]其有益效果是:可以增大密封條形成的三角形通風口的面積,增大通風量。
[0014]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壓輥、第二壓輥和第三壓輥位于同一側的端部連線后呈正三角形。
[0015]其有益效果是:可以保證第一壓輥、第二壓輥和第三壓輥在移動時克服的阻力相對較小,同時又可以保證正三角形的通風口的面積相對較大。
[0016]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壓輥、第二壓輥和第三壓輥與密封條之間為滾動摩擦。
[0017]其有益效果是:滾動摩擦可以使得三條壓輥移動起來相對更加方便。
[0018]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將吸塵裝置應用于除塵系統中,可以充分吸收加工粉塵,降低了粉塵的泄露,保障了操作安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除塵系統(包含吸塵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2為圖1所示除塵系統中移動式風道(省略軌道)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22]圖1示意性地顯示了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的吸塵裝置。如圖1所示,該吸塵裝置I包括吸塵罩101、吸風管102和軌道車103,吸塵罩101呈漏斗狀,吸風管102內安裝有一個滾動軸承104,滾動軸承104的外圈通過過盈配合固定于吸風管102的內壁,滾動軸承104的內圈通過過盈配合固定于吸塵罩101的漏斗底,從而吸塵罩101可相對吸風管102旋轉,并與吸風管102連通,吸風管102穿過支架105并用螺栓連接固定,支架105用螺栓連接固定于軌道車103的頂部。
[0023]當金屬管4進行磨內圓加工時,軌道車103行駛,使得吸塵罩101正對金屬管4移動,同時將吸塵罩101固定于金屬管4,從而吸塵罩101與金屬管4同步移動及旋轉,再加上吸塵罩101的漏斗頂開口大,便于吸塵罩101與金屬管4端部對接和罩攏,保證了吸塵罩101與金屬管4端部的密封性,從而能夠充分吸收金屬管4內的加工粉塵。
[0024]圖1還示意性地顯示了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的除塵系統。如圖1所示,該除塵系統包括吸塵裝置1、移動式風道2和除塵器3,移動式風道2包括吸風槽道100、密封條200、抽風罩300和軌道400,軌道400位于吸風槽道100的兩側,吸風槽道100的頂部為開口,并被密封條200覆蓋,吸風管102通過風管5與抽風罩300的罩體301連通,除塵器3與吸風槽道100的一端連通,抽風罩300的罩體301固定于軌道車103,軌道車103安裝于軌道400。
[0025]如圖2所示,抽風罩300包括罩體301和位于罩體301內部的第一壓輥302、第二壓輥303和第三壓輥304,第一壓輥302和第三壓輥304壓住密封條200的上表面,第二壓輥303位于密封條200的下表面。這樣,密封條200呈波浪狀依次從第一壓輥302的底部、第二壓輥303的頂部和第三壓輥304的底部通過,密封條200在第二壓輥303的位置處就會被抬起,形成一個三角形的通風口 305,這個通風口 305完全位于抽風罩300的罩體301的包圍下。同時第一壓輥302和第三壓輥304也會將通風口 305兩側的密封條200緊緊的壓在吸風槽道100上,保證抽風罩300與吸風槽道100是相通的,但是整個移動式風道是密封的,不會產生泄露。
[0026]第一壓輥302和第三壓輥304相互平行,第一壓輥302和第三壓輥304所在的平面與吸風槽道100的頂部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從而保證第一壓輥302和所述第三壓輥304壓住的密封條200能與吸風槽道100的頂部實現緊密的結合,保證密封效果。第一壓輥302、第二壓輥303和第三壓輥304與密封條200之間為滾動摩擦,滾動摩擦可以使得三條壓輥移動起來相對更加方便。
[0027]為了使得通風口 305面積更大一些,第二壓輥303與吸風槽道100頂部的距離通常會大于第一壓輥302與吸風槽道100頂部的距離,同時第二壓輥303與吸風槽道100頂部的距離通常也會大于所述第三壓輥304與吸風槽道100頂部的距離。這樣可以增大密封條200形成的三角形通風口 305的面積,增大通風量。第一壓輥302、第二壓輥303和第三壓輥304位于同一側的端部連線后呈正三角形。這樣可以保證第一壓輥302、第二壓輥303和第三壓輥304在移動時克服的阻力相對較小,同時又可以保證正三角形的通風口 305的面積相對較大。
[0028]密封條200可以選用橡膠材質。橡膠材質成本較低、貼合較為緊密、密封效果較好,同時也較為柔軟。除塵器3可以根據需要選用不同形式的除塵器。
[0029]如圖1、2所示,軌道車103沿移動式風道2的軌道400行駛,吸塵罩101、吸風管102、抽風罩300隨軌道車103移動,并且保證吸塵罩101正對金屬管4移動,同時將吸塵罩101固定于金屬管4,從而吸塵罩101與金屬管4同步移動及旋轉,從而金屬管4內的加工粉塵通過抽風罩300不斷地經吸風槽道100進入除塵器3除塵,降低粉塵的泄漏,操作安全。
[0030]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吸塵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塵罩(101)、吸風管(102)和軌道車(103),所述吸塵罩(101)可旋轉地連通于吸風管(102),所述吸風管(102)固定于軌道車(10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塵罩(101)呈漏斗狀,所述吸塵罩(101)的漏斗底與所述吸風管(102)通過滾動軸承(104)連接。
3.除塵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吸塵裝置(I)、移動式風道(2)和除塵器(3),所述移動式風道(2)包括吸風槽道(100)、密封條(200)、抽風罩(300)以及設于吸風槽道(100)兩側的軌道(400),所述吸風槽道(100)的頂部開口并被密封條(200)覆蓋,所述抽風罩(300)包括罩體(301)和位于罩體(301)內部的第一壓輥(302)、第二壓輥(303)和第三壓輥(304),所述第一壓輥(302)和第三壓輥(304)壓住密封條(200)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壓輥(303)位于密封條(200)的下表面,所述吸風管(102)與所述抽風罩(300)的罩體(301)連通,所述除塵器(3)與所述吸風槽道(100)的一端連通,所述抽風罩(300)的罩體(301)固定于軌道車(103),所述軌道車(103)安裝于軌道(400)。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除塵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壓輥(302)和所述第三壓輥(304)相互平行,第一壓輥(302)和第三壓輥(304)所在的平面與吸風槽道(100)的頂部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除塵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壓輥(303)與吸風槽道(100)頂部的距離大于所述第一壓輥(302)與吸風槽道(100)頂部的距離,所述第二壓輥(303)與吸風槽道(100)頂部的距離大于所述第三壓輥(304)與吸風槽道(100)頂部的距離。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除塵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壓輥(302)、第二壓輥(303)和第三壓輥(304)位于同一側的端部連線后呈正三角形。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除塵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壓輥(302)、第二壓輥(303)和第三壓輥(304)與所述密封條(200)之間為滾動摩擦。
【文檔編號】B08B13/00GK204262020SQ201420697711
【公開日】2015年4月1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19日 優先權日:2014年11月19日
【發明者】聶濤, 沈慧敏 申請人:蘇州德爾格環保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