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運動器材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604157閱讀:363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運動器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運動器材,特別是指一種可供使用者進行腿部運動的運動器材。
技術背景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將大部份時間投注于工作,則大大地降低了運動的時 間,因此不需大場地一樣能達到運動效果的健身器材漸漸受到重視, 一般常見的 腿部(下半身)運動器材,有跑步機、健身腳踏車、橢圓機、滑步機、踏步機等,除 了跑步機外,上述各種運動器材都是利用可活動的踏板來導引使用者的雙腳在預 定的運動軌跡上動作,使其腿部作出反復的預定動作,例如,腳踏車的踏板是導 引雙腳在一圓形軌跡上循環運動,橢圓機則是以一近似橢圓的運動軌跡導引雙腳 運動,其它則類似以一水平直線或改變運動軌跡圓心方位來導引雙腳動作。一般而言,上述各運動器材都僅能導引踏板執行前后移動的動作,使雙腿呈 現前后移動的狀態,由此可以訓練到的肌肉均僅限于腿部前后肌肉,無法兼顧下 半身其它肌肉的訓練,實在無法滿足使用者的需求。再者,雖有部份習知踏步機會進行踏板斜向側移的動作,但當使用者使用此 種健身器材時,其踏板無法對應著斜向側移動作而進行相對應的偏轉,造成使用 者雙腿腳掌與此動作不相協調,從而造成使用上的不適,在長時間使用下,容易 產生運動傷害。 發明內容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運動器材,其踏板可在運動 過程中妥帖地支撐使用者的腳底,以此提升運動的舒適性并降低運動傷害的可能。本發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運動器材,其可讓踏板隨著運動路徑的變化 而改變偏轉的角度,并讓使用者在進行雙腿運動時,能更舒適自然地進行運動及 降低運動傷害的發生。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運動器材,其特征在于包 括有 一架體; 一導引機構,設于所述架體上,所述導引機構具有一曲柄軸及二 曲柄;所述曲柄軸可原地旋轉地樞設于所述架體,且所述二曲柄的一端各自連接 于所述曲柄軸; 一第一踏板組件及一第二踏板組件,各包括有一支撐桿及一踏板, 各所述支撐桿包括一樞接部及一支撐部,且各所述支撐桿通過樞接部分別沿一斜軸與所述架體樞接;各所述踏板對應設于各所述支撐桿的支撐部,并具有一可供 使用者踩踏的腳踏面,各所述踏板可分別在具有相對高點及相對低點的一第一運 動軌跡及一第二運動軌跡進行往復運動; 一第一連動件及一第二連動件,各包括 一分別對應樞接于所述導引機構的第一端及一分別對應接于所述第一踏板組件及 所述第二踏板組件的支撐桿。上述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中,當所述第一踏板組件或所述第二踏板組件的踏板 位于所述第一運動軌跡或所述第二運動軌跡的相對高點時,所述踏板相對應的曲 柄與地面形成一介于30度至60度的夾角。所述第一踏板組件及所述第二踏板組件的支撐桿,各包括一第一部及一第二 部,所述二支撐桿的樞接部分別位于所述第一部及所述第二部之間,且所述第一 連動件及所述第二連動件的第二端分別對應樞接的所述第一踏板組件及所述第二 踏板組件支撐桿的第一部。當所述第一踏板組件及所述第二踏板組件的踏板受力開始移動時,所述第一 連動件及所述第二連動件的第一端分別受所述導引機構導引在一縱向平面上進行 往復運動,且所述第一連動件及所述第二連動件的第二端分別被所述第一踏板組 件及所述第二踏板組件的支撐桿導引而沿一斜向圓弧形軌跡進行往復運動。所述第一連動件及所述第二連動件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別組設一萬向接頭, 以對應樞接至所述二曲柄及所述第一、第二踏板組件的支撐桿。所述導引機構還包括一第一傳動機構及一第二傳動機構,各包括一第一連桿 及一第二連桿,各所述第一連桿及所述第二連桿分別包括一第一部及一第二部,其中,各所述第一連桿的第一部分別對應樞接至所述二曲柄,且各所述第一連桿 的第二部分別對應樞接至所述第一傳動機構及所述第二傳動機構的第二連桿;各 所述第二連桿的第一部對應樞接至各所述第一連動件及所述第二連動件的第一 端,且各所述第二連桿的第二部對應樞接至所述架體上。當所述第一踏板組件及所述第二踏板組件的踏板受力而開始移動時,所述第 一連動件及所述第二連動件的第二端分別被所述第一踏板組件及所述第二踏板組 件的支撐桿導引而沿一斜向圓弧形軌跡進行往復運動,且所述第一連動件及所述 第二連動件的第一端會分別對應受到所述二支撐桿及所述第一傳動機構及所述第 二傳動機構的導引而于一縱向圓弧形路徑進行往復運動。所述第一連動件及所述第二連動件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別組設一萬向接頭, 以對應樞接至所述第一、第二傳動機構及所述第一、第二踏板組件的支撐桿。所述二踏板的腳踏面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當所述踏板位于所述第一或第二運動軌跡的所述相對高點時,所述踏板腳踏面的第一端相對低于所述踏板腳 踏面的第二端;所述二踏板的腳踏面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當所述二踏板其 中之一位于所述第一或第二運動軌跡的所述相對低點時,所述踏板腳踏面第一端 及第二端連結軸向大致平行于地面。所述運動器材還包括二踏板偏轉輔助機構,當所述左、右踏板組件的踏板受 力而開始移動時,所述二踏板偏轉輔助機構控制所述二踏板進行對應施力來源的 偏轉。由于采用以上技術方案,本發明可進行不同于傳統式踏板僅能上下移動的雙 腿往復運動方式,因此本發明除了可訓練到腿部前后肌肉外,更可加強訓練腿部 側邊肌肉、大腿內側等平常較不易訓練到的部位,使腿部肌肉線條雕塑更完整, 達到完整訓練下半身肌肉的效果。


圖1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2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右側視圖; 圖3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左側視圖; 圖4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主視圖;圖5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主視圖,顯示踏板移動軌跡; 圖6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詳細說明本發明的結構及所達到的功效,現舉以下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 圖說明如下。為便于理解本發明,下面將配合附圖列舉本發明的若干較佳實施例。在各附 圖中,對等或近似的部件會標示相同的編號。以下的詳細說明是本發明目前已知 的較佳實施例,當然,對熟習此項技藝者而言,本發明還可采用其它多種顯而易 知的等效實施方式,而這些實施方式均應被本發明權利要求的范圍所涵蓋。有關本發明的一較佳實施例,如圖1 圖5所示,依序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 的立體圖、右側視圖、左側視圖、主視圖、及俯視圖。(本說明書中的「前」、「后」、 「左」、「右」等方向指示都是對應于使用者在使用下的方向認知,而前述左、右 惻視圖、俯視圖則是圖學上的標示,其中左側視圖是對應于使用者的左側。)如圖1所示,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運動器材100包括有一架體10, 一設置 于架體10前端的導引機構11, 二踏板組件12、 13及二連動件14、 15。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架體10包括有一前端及后端,其可穩定地放置于地面上,主要作為運動器材100的其它構件的裝設基礎,其大體上是由一底座 101、 一立桿102、以及一前端支架103構成。在本實施例中,在立桿102向上延 伸處組設有一控制臺105,及二可供使用者雙手抓握的手把106,使用者可通過控 制臺105來對運動器材IOO進行操作環境的改變。如圖1 圖3所示,導引機構11設置于架體10的前端支架103上,且導引機 構ll包括一曲柄軸lll、 二曲柄112、以及一大皮帶輪113,其中,曲柄軸lll以 左右軸向樞設于運動器材100的前端支架103上,且二曲柄112分別以相互對稱 方式固接于曲柄軸111的兩端,而二曲柄112的外端可分別形成一回繞接點114、 115,因此可在一封閉軌跡上提供兩個回繞接點114、 115對應于中心點維持180 度相對運動,在本實施例中,大皮帶輪113同軸樞設于曲柄軸111上,且位于二 曲柄112之間。此外,大皮帶輪113可通過皮帶172與其它阻力裝置(例如渦電流 制動器或小飛輪等)相連接,以提供運動器材IOO運轉時的阻力。如圖1 圖4所示,二踏板組件12、 13分別包括有一支撐桿121、 Bl及一踏 板122、 132,且各支撐桿121、 131包括一樞接部125、 135及一支撐部126、 136。 在本實施例中,各支撐桿121、 Bl可分別通過樞接部125、 135沿一斜向軸向P1、 P2與架體10樞接,使支撐桿121、 131可相對于架體10進行偏轉。各踏板122、 132分別包括一可供使用者踩踏的腳踏面123、 133以及一對應踩踏于踏板122、 132的腳指對應端124、 134,且各踏板122、 132樞設于相對應支撐桿121、 131 的支撐部126、 136上方,使踏板122、 132能相對于支撐桿121、 131進行偏轉。此外,再如圖2及圖3所示,二連動件14、 15各包括一樞接于導引機構11 的第一端141、151以及一樞接于二踏板組件12、13支撐桿121、131的第二端142、 152,其樞接方式最好采用萬向接頭來進行樞接,但也可采用其它可達到相同功效 的裝置。在本實施例中,支撐桿121、 131的樞接部125、 135分別位于支撐桿121、 131的第一部128、 138與第二部129、 139之間,且二連動件14、 15的第二端142、 152分別對應樞接至支撐桿121、 131的第一部128、 138。因此,在一實施例中,當二踏板組件12、 13的踏板122、 132受力而開始移 動時,會因二連動件14、 15的第一端141、 151分別接至回繞接點114、 115,而 受導引機構11導引在一縱向平面上進行往復運動,由于連動件14、 15為樞接至 導引機構11,因此,上述縱向平面大略平行于導引機構11的回繞接點114、 115 所運動的封閉軌跡所形成的平面,且由于各支撐桿121、 131分別通過樞接部125、 135沿一斜向軸向Pl、 P2與架體10樞接,使支撐桿121、 131可相對于架體10 進行偏轉,因此,二連動件14、 15的第二端142、 152分別被二踏板組件12、 13的支撐桿121、 131導引而沿一斜向圓弧形軌跡進行往復運動。如圖4所示,在本實施例中,二支撐桿12、 13與架體IO樞接的樞接軸軸向 Pl、 P2為呈現斜向,并分別由導引機構兩側向外延伸,并且跟地面形成一夾角關 系。由于軸向P1、 P2相對于架體10呈現斜向關系,因此當左、右踏板組件12、 13受力開始移動時,則會相對于架體10進行斜向上、下偏移往復運動。在本實施 例中,二支撐桿121、 131與架體10樞接的樞接軸軸向Pl、 P2與地面形成一約 60度的夾角,此夾角最好為一介于45度至90度的夾角,夾角大小的改變會影響 到踏板122、 132斜向側移的范圍。如圖1 圖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導引機構11還包括二傳動機構18、 19, 各包括一第一連桿181、 191及一第二連桿182、 192,第一連桿181、 191及第二 連桿182、 192分別包括一第一部183、 185、 193、 195及一第二部184、 186、 194、 196,其中,各第一連桿181、 191的第一部分183、 193分別對應樞接至二曲柄112 的回蹺接點114、 115,且各第一連桿181、 191的第二部184、 194分別對應樞接 至二傳動機構18、 19的第二連桿182、 192;各第二連桿182、 192的第一部185、 195對應與各二連動件14、 15的第一端141、 151相樞接,且各第二連桿182、 192 的第二部186、 196對應樞接至架體10上。因此,如圖2及圖3所示,通過采用上述結構,當二踏板組件12、 13的踏板 122、 132受力開始移動時,二連動件14、 15的第二端142、 152分別被二踏板組 件12、 13的支撐桿121、 131導引沿一斜向圓弧形軌跡P3進行往復運動,圖2中 顯示的斜向圓弧形軌跡P3僅以連動件15為例,但連動件15的動作與連動件14 相同,在此便不對連動件14的第二端142多做描述。斜向圓弧軌跡P3的前后極 點與移動路徑不會位于相同水平面上,使斜向圓弧軌跡P3整體呈現一類似三維空 間的運動方法,且二連動件14、 15的第一端141、 151會分別對應受到二支撐桿 121、 131及二傳動機構18、 19的導引而沿一縱向圓弧形路徑P4進行往復運動, 圖3中顯示的縱向圓弧形路徑P4僅以連動件14為例,但連動件14的動作與連動 件15相同,在此便不對連動件15的第一端151多做描述。縱向圓弧形路徑P4為 維持于一平面上。二連動件14、 15的第一端141、 151及第二端142、 152分別設 有萬向接頭,以對應樞接至二傳動機構18、 19及二踏板組件12、 13的支撐桿121、 131。因二連動件14、 15的第一端141、 151與第二端142、 152的運動軌跡不同, 采用萬向接頭的樞接方式,可避免因運動軌跡不同造成二連動件14、 15的移動軌 跡受限,可大幅提升使用上的舒適感。如圖l、圖4及圖5所示,采用上述結構,當使用者將雙腳踩踏在踏板122、132的腳踏面123、 133上開始施力運動時,二踏板組件12、 13會分別由導引機構 11及連動件14、 15帶動,進行對應受力來源的動作,由于導引機構ll的回繞接 點114、 115是維持180度進行相對運動,則二踏板組件12、 13的踏板122、 132 會受其導引而呈現互逆運動,即當踏板122受力向外偏移時,踏板132會因導引 機構ll的帶動而向內移動,反之也相同,且又因二支撐桿12、 13與架體10樞接 的樞接軸軸向P1、 P2與架體10是呈現相對斜向的關系,因此,二踏板122、 132 會因受力而分別沿運動軌跡P5、 P6進行由上往下斜向側移互逆運動,再者,因踏 板122、 132是進行斜向側移運動,由圖5可知,二運動軌跡P5、 P6的相對高點 彼此間的直線距離會小于二相對低點彼此間的直線距離。此外,二運動軌跡P5、 P6的相對高點也可能會彼此相當接近又或彼此位于同一高點位置上。如圖2、圖5所示,當二踏板組件12、 13的踏板122、 132其中之一位于二運 動軌跡P5、 P6的相對高點時,踏板12、 13相對應的曲柄112會與地面形成一介 于30度至60度的夾角。在本實施例中,由于二踏板122、 132的動作為相互對稱, 在此以踏板組件13來舉例說明。如圖5所示,當踏板132位于運動軌跡P6相對 高點時,相對應的曲柄112與地面的夾角大于45度(在圖2中以虛線M表示)時, 則當踏板132受力而開始往運動軌跡P6相對低點移動時,曲柄112會因傳動件15 及導引機構ll的帶動,而進行順時針的旋轉。除上述情形外,還有另一種情形, 當踏板132位于運動軌跡P6相對高點時,且相對應的曲柄112與地面的夾角小于 45度時(圖中未示),當踏板132受力而開始往相對低點移動時,此時,曲柄112 會因傳動件15及導引機構11的帶動,而進行逆時針的旋轉,通過上述的設計, 可讓時使用者在操作運動器材100期間,當踏板122、 132在相對高低點轉換位置 時,曲柄112可配合其角度的不同而進行順時針或逆時針的運轉,不會讓使用者 感覺到踏板122、 132在于切換高低點位置時會有頓點或急回的現象,讓使用者能 安心使用運動器材100,不僅提高使用上的舒適度,更能預防運動傷害的產生。如圖4及圖5所示,由于踏板122、 132會在一具有相對高低點的運動路徑軌 跡P5、 P6內進行斜向側移往復運動,雖然單就左、右側視圖(圖2及圖3)來看, 踏板122、 132運動路徑軌跡P5、 P6的相對高低點和傳統式踏步機踏板上下移動 的高低點是差不多的,不過本發明的踏板122、 132是以斜向側移的方式進行往復 運動,此斜向移動路徑運動軌跡P5、 P6除具有上下移動的量能外,更具有左、右 移動分量的路徑,而非傳統式的上下直線移動,且斜向移動的路徑大于傳統式踏 步機,較長的移動路徑除了可讓使用者的腿部運動較具延展性外,更可加強運動 的強度,因此,通過踏板斜向側移運動,可加強訓練傳統踏步機無法訓練的腿部 側邊肌肉、大腿內側等平常較不易訓練到的部位,使腿部肌肉線條的雕塑更完整,達到完整訓練下半身肌肉的效果。再如圖2、圖3、及圖5所示,當踏板132位于運動軌跡P6的相對高點時, 此時,踏板132的腳指對應端134相對于地面的高度低于踏板132的腳跟對應端 137相對于地面的高度。并且,當踏板122位于運動路徑P5的相對低點時,此時, 踏板122的腳指對應端124與腳跟對應端127連結軸向P7為大致與地面平行,由 此可知,當踏板122、 132由運動軌跡P5、 P6相對高點處往相對低點處移動時, 使用者腳底板約略呈現由腳跟提起的狀態變成平踏地面的狀態,此踏板變化的設 計極為符合人體實際在登階、爬高等運動中的動作。由此不難得知,使用者在使 用運動器材100期間,通過踏板122、 132在運動軌跡P5、 P6上移動位置的變化 而改變腳踏面123、 133的角度,此種符合人體工學的設計,除可讓使用者能更舒 適地進行運動外,更可進一步降低運動傷害的發生。再如圖1、圖5、及圖6所示,在本實施例中,二踏板組件12、 13的踏板122、 132是以可轉動的方式相對應設于各支撐桿121、 131的支撐部126、 136上方,且 本發明的運動器材100更包括二踏板偏轉輔助機構41、 42,其分別對應樞接于踏 板122、 132下方及架體10,當二踏板組件12、 13的踏板122、 132受力而開始移 動時,二踏板偏轉輔助機構41、 42會控制二踏板122、 132進行對應施力來源的 偏轉。例如當踏板122由運動軌跡P5相對高點往相對低點移動時,踏板122的 腳指對應端124會由運動器材100內側向外偏移,反之,當踏板122由運動軌跡 P5相對低點往相對高點移動時,踏板122的腳指對應端124會由外向運動器材100 內側偏移,踏板132的動作也相同,在此不多加敘述。因此,使用者在操作運動 器材100期間,由于踏板可跟隨著運動路徑的變化而改變偏轉的角度,讓使用者 在進行雙腿運動時,能更舒適自然地進行運動并進一步降低運動傷害的發生。在 本實施例中,二踏板偏轉輔助機構41、 42最好是通過萬向接頭與踏板122、 133 及架體10相樞接。綜上所述,采用本發明所提供的運動器材100的結構,可提供使用者進行類 似滑冰的側向雙腿動作,讓使用者能達到在操作期間可完整訓練下半身肌肉的目 的,增加其運動強度,并不是僅訓練前后部份肌肉,可使下半身曲線雕塑更完美。 再者,本發明更可在運動過程中妥帖地支撐使用者的腳底,以此提升運動的舒適性并降低運動傷害的可能,并借助踏板可隨著運動軌跡的變化而改變偏轉的角度, 讓使用者在進行雙腿運動時,能更舒適自然地進行運動及降低運動傷害的發生。雖然本發明已通過以上若干實施例進行詳細揭示,但仍有其它實施例可被實 施,因此,本發明的權利要求書所表達的意涵與范圍,并不受前述實施例的描述 所局限。
權利要求
1. 一種運動器材,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架體;一導引機構,設于所述架體上,所述導引機構具有一曲柄軸及二曲柄;所述曲柄軸可原地旋轉地樞設于所述架體,且所述二曲柄的一端各自連接于所述曲柄軸;一第一踏板組件及一第二踏板組件,各包括有一支撐桿及一踏板,各所述支撐桿包括一樞接部及一支撐部,且各所述支撐桿通過樞接部分別沿一斜軸與所述架體樞接;各所述踏板對應設于各所述支撐桿的支撐部,并具有一可供使用者踩踏的腳踏面,各所述踏板可分別在具有相對高點及相對低點的一第一運動軌跡及一第二運動軌跡進行往復運動;一第一連動件及一第二連動件,各包括一分別對應樞接于所述導引機構的第一端及一分別對應接于所述第一踏板組件及所述第二踏板組件的支撐桿。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運動器材,其特征在于當所述第一踏板組件或所述第二踏板組件的踏板位于所述第一運動軌跡或所述第二運動軌跡的相對高點時,所述踏板相對應的曲柄與地面形成一介于30度至60度的夾角。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運動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踏板組件及所述第二踏板組件的支撐桿,各包括一第一部及一第二部,所述二支撐桿的樞接部分別 位于所述第一部及所述第二部之間,且所述第一連動件及所述第二連動件的第二 端分別對應樞接的所述第一踏板組件及所述第二踏板組件支撐桿的第一部。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運動器材,其特征在于當所述第一踏板組件及所述第二踏板組件的踏板受力開始移動時,所述第一連動件及所述第二連動件的第一 端分別受所述導引機構導引在一縱向平面上進行往復運動,且所述第一連動件及 所述第二連動件的第二端分別被所述第一踏板組件及所述第二踏板組件的支撐桿 導引而沿一斜向圓弧形軌跡進行往復運動。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運動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動件及所述第二 連動件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別組設一萬向接頭,以對應樞接至所述二曲柄及所述 第一、第二踏板組件的支撐桿。
6、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運動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引機構還包括一第一 傳動機構及一第二傳動機構,各包括一第一連桿及一第二連桿,各所述第一連桿 及所述第二連桿分別包括一第一部及一第二部,其中,各所述第一連桿的第一部分別對應樞接至所述二曲柄,且各所述第一連桿的第二部分別對應樞接至所述第一傳動機構及所述第二傳動機構的第二連桿;各所述第二連桿的第一部對應樞接 至各所述第一連動件及所述第二連動件的第一端,且各所述第二連桿的第二部對 應樞接至所述架體上。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運動器材,其特征在于當所述第一踏板組件及所述 第二踏板組件的踏板受力而開始移動時,所述第一連動件及所述第二連動件的第 二端分別被所述第一踏板組件及所述第二踏板組件的支撐桿導引而沿一斜向圓弧 形軌跡進行往復運動,且所述第一連動件及所述第二連動件的第一端會分別對應 受到所述二支撐桿及所述第一傳動機構及所述第二傳動機構的導引而于一縱向圓 弧形路徑進行往復運動。
8、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運動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動件及所述第二連動件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分別組設一萬向接頭,以對應樞接至所述第一、第二傳 動機構及所述第一、第二踏板組件的支撐桿。
9、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運動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二踏板的腳踏面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當所述踏板位于所述第一或第二運動軌跡的所述相對高點時,所述踏板腳踏面的第一端相對低于所述踏板腳踏面的第二端;所述二踏板的腳踏面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當所述二踏板其中之一位于所述第一或第二運動軌 跡的所述相對低點時,所述踏板腳踏面第一端及第二端連結軸向大致平行于地面。
10、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運動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運動器材還包括二踏板偏轉輔助機構,當所述左、右踏板組件的踏板受力而開始移動時,所述二踏板 偏轉輔助機構控制所述二踏板進行對應施力來源的偏轉。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運動器材,包括一架體;一導引機構,設于架體上,導引機構具有一曲柄軸及二曲柄;曲柄軸可原地旋轉地樞設于架體,且二曲柄的一端各自連接于曲柄軸;一第一踏板組件及一第二踏板組件,各包括有一支撐桿及一踏板,各支撐桿包括一樞接部及一支撐部,且各支撐桿通過樞接部分別沿一斜軸與架體樞接;各踏板對應設于各支撐桿的支撐部,并具有一可供使用者踩踏的腳踏面,各踏板可分別在具有相對高點及相對低點的一第一運動軌跡及一第二運動軌跡進行往復運動;一第一連動件及一第二連動件,各包括一分別對應樞接于導引機構的第一端及一分別對應接于第一踏板組件及第二踏板組件的支撐桿。本發明可使腿部肌肉線條雕塑更完整,達到完整訓練下半身肌肉的效果。
文檔編號A63B22/00GK101254335SQ20071008030
公開日2008年9月3日 申請日期2007年2月27日 優先權日2007年2月27日
發明者張書瑋 申請人:喬山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德县| 鸡西市| 眉山市| 盐山县| 崇阳县| 武定县| 甘南县| 虎林市| 秦皇岛市| 清流县| 罗定市| 彝良县| 西安市| 恭城| 孝义市| 辽宁省| 宝坻区| 独山县| 罗源县| 桦川县| 桐梓县| 泰州市| 五原县| 绥德县| 凭祥市| 张家口市| 钟山县| 轮台县| 江源县| 巴塘县| 阿克陶县| 榆树市| 蒙阴县| 北辰区| 广西| 卫辉市| 瑞丽市| 原阳县| 江油市| 元阳县| 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