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運動器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運動器材,特別是指一種可供使用者進行腿部運動的運動器材。
背景技術:
橢圓運動機是近年新興的一種運動健身器材, 一般泛指各種能導引左、右二 踏板沿著近似橢圓形的軌跡運動,供使用者進行模擬走路、跑步、登階等腿部運 動的裝置。一般橢圓運動機的踏板軌跡多半都是固定不變的,雖說使用者通常可通過調 整踏板的行進阻力(例如業界常用的磁阻系統)來改變運動負荷,然而,踏板軌跡固 定即意謂著使用者腿部的運動形態也是一成不變,如此不僅無法選擇個人偏好的 運動形態或想要鍛煉的肌肉部位,也使得運動過程缺乏變化而單調無趣。此外,當使用使在操作橢圓運動機時,雙手也會分別握持于一握把,并隨著 握把擺動,但習知橢圓運動機的握把都是額外組設在機體上,如想與踏板同步動 作,則必須再通過其它連桿的帶動進行前后擺動,此做法不僅造成結構上設計較 為復雜,而且也會造成硬件設置成本的增加。再者,傳統式橢圓運動機其踏板運動軌跡上下高度落差甚大,常常讓使用者 在操作橢圓運動機期間感到足部關節不適,造成使用上的不舒適感,且不適當的 運動姿勢更可能造成運動傷害的產生,造成使用者使用上的不便。上述習知橢圓 運動機大多無法實現前述理想狀況,人體工學有待改進。 發明內容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運動器材,它能讓使用者依 據個人需求設定踏板軌跡的斜度,由此選擇諸如走路、跑步、登階等不同型態或 不同負荷的腿部運動,增加運動的豐富性及變化性。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運動器材,其可降低踏板移動的上下高度差 距,并拉長踏板前后移動的距離,由此提升運動的舒適性并降低運動傷害的可能。本發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運動器材,其可讓握把與踏板可由連動機構 直接帶動,不需再經由其它機構帶動,增加操作上的便利性及降低硬件設置成本。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運動器材,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架體; 一導引裝置,設置于所述架體上; 一回繞機構,設于所述架體上,具有可在 一第一封閉軌跡上運動的相對二回繞接點;二連動機構,各包括一第一桿及一第 二桿,各所述第一桿及第二桿分別包括一第一部及一第二部,其中,各所述第一 桿樞接于所述架體上,各所述第二桿以第一部及第二部間的一預定位置對應樞接 于所述二回繞接點,各所述第二桿的第一部在相對應第一桿的第二部進行往復位 移的動作,且各所述第二桿的第二部為在所述二回繞接點的帶動下沿著一第二封 閉軌跡進行運動;二連桿,各包括一第一部及一第二部,各所述連桿的第一部對 應樞接于各所述第二桿的第二部,且各所述連桿的第二部受所述導引裝置的導引 而在一運動跡軌上進行動作;二踏板,各分別對應設置于所述二連桿的第二部上, 并分別沿一第三封閉軌跡進行運動。上述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中,^f述導引裝置包括二擺臂,各具有一樞接于所述 架體的圓心端及一可前后擺蕩的擺蕩端,各所述擺蕩端對應樞接于所述二連桿的第二部o上述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中,所述導引裝置為一導軌座,且各所述連桿的第二 部組設有一滾輪,并通過所述滾輪在所述導軌座上往復動作。上述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中,各所述第一桿的第二部設有導槽,且各所述第二 桿的第一部組設有滾輪,各所述第二桿第一部的滾輪在各所述第一桿第二部的導 槽進行往復位移的動作。上述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中,所述第一封閉軌跡及所述第二封閉軌跡分別具有 一第一折返點及一第二折返點,所述第二封閉軌跡的第一、第二折返點間的相對 直線距離大于所述第一封閉軌跡的第一、第二折返點間的相對直線距離。上述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中,所述二連動機構第一桿的第一部分別設有一供使 用者捉握的握持部。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所提供的運動器材可將握把與踏板通過連動機構 直接帶動,不需再經由其它機構來帶動,增加了操作上的便利性而且降低了硬件 設置的成本。同時,本發明可讓使用者簡便地調整踏板活動軌跡的斜度,由此選 擇不同型態或不同負荷的腿部運動,增加運動的豐富性、變化性及提升運動的舒 適性,并且踏板前、后二端的高度差距可隨著軌跡斜度的增加而擴大,提供使用 者活動量更高的腿部運動。
圖1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踏板位移軌跡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現舉以下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結構及功效進行詳細說明。 為了能更清楚的說明本發明,下面將配合附圖描述本發明的若干較佳實施例。 在各附圖當中,對等或近似的部件t示示相同的編號。以下的詳細說明是本發明目 前己知的較佳實施例,當然,對熟習此項技藝者而言,本發明還可采用其它多種 顯而易知的等效實施方式,而這些實施方式均應被本發明權利要求的范圍所涵蓋。 首先需說明,為方便解釋本發明的主要特征,以下實施例所提及的圖示均以簡圖方式呈現,在簡圖上僅會顯示達到本發明所需功能的構件,且圖1及圖2所 示的示意圖皆以左側視圖的方式呈現,而左邊方位的認定是以使用者使用機臺時 的狀態而判定方位。如圖1所示,運動器材100包括一架體10, 一導引裝置, 一回繞機構12, 二 連動機構13, 二連桿14及二踏板15。如圖1所示,導引裝置可設于架體10上,在本實施例中,導引裝置為一滑軌 座11,滑軌座11具有一第一端111及一第二 112,滑軌座11可將第一端111樞設 于架體10上,使第二端112可相對于架體10產生偏轉,而產生偏轉的方式可通 過螺桿、氣壓棒等方式去控制,因滑軌座11可相對于架體10產生偏轉,使得設 置于第一端111及第二端112間的滑軌也會隨著改變與地面相對應的角度。回繞機構12設置于架體10上,回繞機構12包括一曲柄軸121、 二曲柄122、 以及一大皮帶輪123,其中,曲柄軸121設于架體10上,且二曲柄122分別以相 互對稱方式固接于曲柄軸111的兩端,二曲柄122的外端分別形成一回繞接點124, 因此可提供兩個可在一圓形軌跡R1上對應于中心點維持180度相對運動的回繞接 點124。在本實施例中,大皮帶輪124同軸樞設于曲柄軸121上,并位于二曲柄 122之間,以提供回繞機構12運轉時的阻力。如圖1、圖2所示,二連動機構13,各包括一第一桿131及一第二桿132,各 第一桿131及第二桿132分別包括一第一部133、 135及一第二部134、 136,其中, 各第一桿131樞接于架體10上,其樞接位置為第一部133與第二部134之間,且 較靠近第一部133處,在本實施例中,各第二桿132以第一部135及第二部136 之間,靠近第一部135處分別對應樞接于二回繞接點124,再者,在本實施例中, 第一桿131具有一內部容置空間137,內部容置空間137最好由第一桿的第二部 134向第一部133延伸,其內部容置空間137的大小至少須符合第二桿132的外觀 大小,使得第二桿132可在第一桿131的內部容置空間137進行往復位移的動作,此夕卜,第一部131的內部容置空間137組設有導槽139,且各第二桿132的第一部 135也可對應設有一滾輪138,導槽139的設置位置對應于滾輪138,使得第一桿 131與第二桿132可通過導槽139與滾輪138相抵接進行相對應的往復位移,由此, 第二桿132可通過滾輪138在第一桿131的內部容置空間137內進行往復位禾多的 動作,并且,各第二桿132的第二部136會受到二回繞接點124的帶動而在一第 二封閉軌跡R2進行運動。在本實施例中,圓形軌跡R1與第二封閉軌跡R2均具有一第一折返點R11、 R21及一第二折返點R12、 R22,通過回繞機構12與連動機構13的帶動,由圖2 可得知,第二封閉軌跡R2的第一、第二折返點R21、 R22間的相對直線距離會大 于圓形軌跡R1的第一、第二折返點Rll、 R12間的相對直線距離。上述第一桿131與第二桿132是采用第二桿132容設于第一桿132的實施方 式,除此方法外,也可采用第一桿131容設于第二桿132的內部以進行往復動作 的位移,再者,其導槽與滾輪的配置并不限于第一桿131—定要組設滾輪138,而 第二桿132須組設導槽139,只需第一桿131與第二桿132能產生相對往復動作即 可。二連桿14包括一第一部141及一第二部142,各連桿14的第一部141分別X寸 應樞接至各第二桿132的第二部136,使得各連桿14的第二部142也會受到回鄉憲 機構12的導引而在一封閉運動軌跡R3上運動,而二踏板15則分別對應設置于二 連桿14的第二部142上,也一并被帶動在封閉運動軌跡R3上進行動作。此外, 在本實施例中,各連桿14的第二部142組設有一滾輪143,各連桿14可通過滾輪 143在導軌座11的滑軌上進行往復相對位移,且由于導軌座11可相對于架體10 產生偏轉,使得滑軌與地面的夾角也隨之改變,由于滑軌角度的改變,踏板15所 運動的運動軌跡R3斜度也會隨之改變,由此,使用者可自行調整運動軌跡R3的 斜度以達到符合自身需求的運動強度。第一桿131與第二桿132往復兼容動作的情形,通過比對圖1及圖2可得知, 當踏板15位于相對地面較高處的位置時,第二桿132會將大部份桿體容設于第一 桿131內,而當踏板15位于相對地面較低處的位置時,第二桿132則僅會將部份 桿體容設于第一桿131內。因此,通過回繞機構12與連動機構13的帶動,可使得運動軌跡由原本類j以 圓形的軌跡轉換成類似橢圓形的軌跡,橢圓形運動軌跡會使得踏板15移動時,高 低落差會比圓形軌跡來的小,使得腿部不會因踏板15上下變換過大而造成運動4窮 害。如圖1所示,運動軌跡R3前后折返點的直線距離會大于圓形軌跡R1,使得使用者也可獲得大于原始圓形軌跡Rl的運動效果。再者,在本實施例中,二連動機構13的第一桿131會分別設有一可供使用者 捉握的握持部139,握持部139由第一桿131向上延伸,因此,當回繞機構12與 連動機構13產生帶動時,握持部139也會隨著擺動,讓使用者在操作運動器材時 雙手仍可隨著身體律動而擺動。在本實施例中,握持部139與第一桿131是以一 體成形方式呈現,除整體外觀較具一致性外,更可節省額外設置握把或手部連動 裝置的花費,大幅降低運動器材開發的成本。由此,握持部139與踏板15可由連 動機構12直接帶動,不需再經由其它機構來帶動,滾輪138也可直接組設在連桿 14上,曲柄122及連桿14間不必再多組設一連桿來帶動踏板,不僅可增加操作上 的便利性,更可降低硬設備花費的成本。再者,上述導引裝置除了滑軌座ll夕卜,也可應用其它機構達到相同的目的, 以下描述以連桿懸吊方式代替滑軌座與滾輪的實施方式,且僅描述與上述實施例 不同處的牛寺征,相同技術內容的部份則不再多加贅述。本發明另一較佳實施例如 圖2、圖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導引裝置為二擺臂21,分別具有一樞接于架體 22的圓心端及一可前后擺蕩的擺蕩端23,各擺蕩端23可對應樞接于二連桿14的 第二部142。因此,二連桿14除可被連動機構13帶動,也會因擺臂21擺動半徑 的限制,使得踏板15可在一近似橢圓形的封閉運動軌跡R4中移動。此外,二擺 臂21圓心端相對于架體10的位置也可被調整,其調整方式在本實施例中是采用 滑槽25與滾輪相互抵接滑動的方式,或架體IO上穿設有多個貫孔,讓圓心端可 通過類似插銷的組件將其固定于架體10上。以上所述的方式主要目的都是為了調 整圓心端相對于架體10的位置,本實施例中是采用滑槽方式去實現,但并不僅以 此為限。當使用者將圓心端往靠近架體10前端移動時,封閉運動軌跡R4的斜度則會 較大,較高的斜度會讓踏板在封閉軌跡R4移動時產生較高的高低點相對距離Dl, 假如D1愈大的話則代表運動器材100的運動強度愈高,運動的效果較強,但須花 費較多的體力,反之,當D1愈小時,則代表運動器材100的運動強度愈低,使用 者可依據個人需求設定踏板15軌跡的斜度,由此選擇諸如走路、跑步、登階等不 同型態或不同負荷的腿部運動,增加運動的豐富性及變化性。綜合以上各實施例的結構及功效說明可知,本發明所提供的運動器材可將握 把與踏板通過連動機構直接帶動,不需再經由其它機構來帶動,增加了操作上的 便利性而且降低了硬件設置的成本。同時,本發明可讓使用者簡便地調整踏板活 動軌跡的斜度,由此選擇不同型態或不同負荷的腿部運動,增加運動的豐富性、變化性及提升運動的舒適性,并且踏板前、后二端的高度差距可隨著軌跡斜度的 增加而擴大,提供使用者活動量更高的腿部運動。雖然本發明已通過以上實施例進行詳細揭示,但仍有其它實施例可被實施, 因此,本申請的權利要求的意涵與范圍,并不受前述實施例的描述所局限。
權利要求
1. 一種運動器材,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架體;一導引裝置,設置于所述架體上;一回繞機構,設于所述架體上,具有可在一第一封閉軌跡上運動的相對二回繞接點;二連動機構,各包括一第一桿及一第二桿,各所述第一桿及第二桿分別包括一第一部及一第二部,其中,各所述第一桿樞接于所述架體上,各所述第二桿以第一部及第二部間的一預定位置對應樞接于所述二回繞接點,各所述第二桿的第一部在相對應第一桿的第二部進行往復位移的動作,且各所述第二桿的第二部為在所述二回繞接點的帶動下沿著一第二封閉軌跡進行運動;二連桿,各包括一第一部及一第二部,各所述連桿的第一部對應樞接于各所述第二桿的第二部,且各所述連桿的第二部受所述導引裝置的導引而在一運動跡軌上進行動作;二踏板,各分別對應設置于所述二連桿的第二部上,并分別沿一第三封閉軌跡進行運動。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運動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引裝置包括二擺臂, 各具有一樞接于所述架體的圓心端及一可前后擺蕩的擺蕩端,各所述擺蕩端對應 樞接于所述二連桿的第二部。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運動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引裝置為一導軌座, 且各所述連桿的第二部組設有一滾輪,并通過所述滾輪在所述導軌座上往復動作。
4、 如禾又利要求1所述的運動器t才,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桿的第二部設有 導槽,且各所述第二桿的第一部組設有滾輪,各所述第二桿第一部的滾輪在各所 述第一桿第二部的導槽進行往復位移的動作。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運動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閉軌跡及所述第 二封閉軌跡分別具有一第一折返點及一第二折返點,所述第二封閉軌跡的第一、 第二折返點間的相對直線距離大于所述第一封閉軌跡的第一、第二折返點間的相 對直線距離。
6、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運動器材,其特征在于所述二連動機構第一桿的第 一部分別設有一供使用者捉握的握持部。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運動器材,包括有一架體;一導引裝置,設置于架體上;一回繞機構,設于架體上,具有可在一第一封閉軌跡上運動的相對二回繞接點;二連動機構,各包括一第一桿及一第二桿,且該二桿分別包括一第一部及一第二部,各第一桿樞接于架體上,各第二桿以第一部及第二部間的一預定位置對應樞接于二回繞接點;二連桿,各包括一第一部及一第二部,各連桿的第一部對應樞接于各第二桿的第二部;二踏板,分別對應設置于二連桿的第二部上,并分別沿一第三封閉軌跡進行運動。本發明可將握把與踏板通過連動機構直接帶動,增加操作便利性及降低硬件成本,并可讓使用者簡便地調整踏板活動軌跡的斜度,選擇不同型態或不同負荷的腿部運動,增加運動的豐富性,提升運動的舒適性。
文檔編號A63B22/00GK101279130SQ20071009082
公開日2008年10月8日 申請日期2007年4月6日 優先權日2007年4月6日
發明者廖宏茂 申請人:喬山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