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騎馬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運動健身器材,尤其是一種可模仿騎馬運動鍛煉的騎馬機。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的生活節奏的加快,閑暇時間的縮短,戶外身體鍛煉的機會也大幅減少, 尤其是城市中越來越多的人到健身房或家庭采用健身器械進行鍛煉,健身器械中大部分都是人體主動運動的方式進行鍛煉,比如跑步機、健身車等;我們知道騎馬運動也是一種良好的鍛煉方式,人體坐在馬鞍上對馬有節奏動作做出相應的反射,能鍛煉人體背部、腰部、腹部和腿部等部位的肌肉,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腰部不適效果明顯;傳統的騎馬機是以人體動作,無動力驅動,屬人體主動運動的方式進行鍛煉,動作簡單、枯燥;市場上在售的電動騎馬機馬鞍座可前后左右運動,模仿騎馬較逼真,但結構過于復雜,生產成本和市場售價都較高,很難普及到家庭使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克服上述產品的缺點和不足,提供一種自動模擬騎馬運動的騎馬機,能滿足人們被動健身運動需要;同時該騎馬機結構設置簡易,制作成本低,便于家庭使用。本發明騎馬機,包括機架,機芯傳動機構、馬鞍座和馬肚外殼,其特征在于馬肚外殼5內部是機芯傳動機構1,由直流電機6軸上的蝸桿14經過蝸輪19帶動蝸輪軸12轉動,蝸輪軸12的端部裝有偏心塊20,偏心塊20的偏心軸鉸接連桿21,連桿21 另一側與擺動軸2下端鉸接,擺動軸2的上端與馬鞍座4固定;蝸輪軸2上還固定一小齒輪 11,與偏心軸17上的大齒輪18嚙合,偏心軸17的端部為偏心軸結構,偏心軸17的偏心軸固定桿端關節軸承9,另一側的桿端關節軸承9與機芯固定支架上的橫梁5固定,一對桿端關節軸承9由雙頭螺栓16連接成一個整體球軸承連桿;馬鞍座4固定在機芯傳動機構1的擺動軸2的上端部,馬鞍座4的前部有控制盒 44和扶手43,兩側各有一個供腳踩的馬鐙47,馬鞍座4的馬鞍形塑料座42上表面粘接一層海綿皮革墊41 ;機架采用鋼管焊接結構,與所述機芯傳動機構1的機芯固定支架相連接,機架的前后四條腿處固定著四個仿形的塑膠馬蹄52 ;本發明騎馬機的工作過程由直流電機6軸上的蝸桿14蝸輪19帶動蝸輪軸12轉動,蝸輪軸12轉動帶動其端部偏心塊20、鉸接連桿21和擺動軸2組成的曲柄擺桿機構,這樣可使馬鞍座4實現前后往復擺動;同時蝸輪軸12的轉動又通過其上的小齒輪11帶動偏心軸17上的大齒輪18轉動,偏心軸17的端部偏心軸固定著一對桿端關節軸承9和雙頭螺栓16組成的球軸承連桿,這樣偏心軸17轉動使機芯傳動機構1上的擺動軸2產生左右方向的往復擺動,使馬鞍座4實現左右往復擺動,小齒輪11與大齒輪18的齒數比為1 2,這樣馬鞍座4前后和左右兩個方向的運動合成效果就是8字形運動軌跡,這樣就逼真地模仿了騎馬運動的效果,通過調節直流電機6的轉速可改變騎馬運動的頻率,從而實現類似騎馬漫步、小跑和奔跑的效果; 與現有的騎馬機相比,本發明突出的優點是動力傳動機構進行了簡化,結構上更加簡單,可靠性更高,成本低,重量輕等,非常適合家庭和健身場所使用。
圖1是本發明騎馬機整體外部結構示意圖2是圖1所示的騎馬機機芯傳動機構的裝配示意圖3是圖2所示的騎馬機機芯傳動機構的分解示意圖4是圖3所示騎馬機機芯傳動機構實現前后方向擺動的結構分解示意圖5是圖4所示騎馬機機芯傳動機構實現前后方向擺動的裝配圖6是圖5所示騎馬機機芯傳動機構的蝸輪軸中心處的剖視圖7是圖1所示的騎馬機馬鞍座的結構分解示意圖8是圖1所示的騎馬機機架結構示意圖9是圖4所示的騎馬機機芯傳動機構產生前后方向擺動的偏心塊主視圖10是圖9所示的偏心塊剖視圖11是圖2所示的騎馬機固定馬鞍座用的擺動軸主視圖12是圖11所示的擺動軸右視圖13是圖3所示的騎馬機機芯傳動機構產生左右方向擺動的偏心軸主視圖
圖14是圖13所示的偏心軸右視具體實施例方式從圖1可以看到騎馬機整體各部件的組成,中間部分是機芯傳動機構1,機芯傳動機構1位于馬肚外殼5中,機芯傳動機構1的擺動軸2上端固定馬鞍座4,機芯傳動機構1 的機芯固定支架與機架51用螺釘固定。從圖2、圖3、圖4、圖5、圖6可以看到騎馬機機芯傳動機構1的傳動結構,包括減速箱傳動部分、擺動軸前后方向曲柄擺桿機構、擺動軸左右方向擺動機構和機芯固定支架。所述減速箱傳動部分包括直流電機6安裝在電機座7上、直流電機6軸上裝有蝸桿14、與蝸桿14配合的蝸輪19、安裝蝸輪19的蝸輪軸12、小齒輪11安裝在蝸輪軸12上, 與小齒輪11嚙合的大齒輪18、大齒輪18安裝在偏心軸17上、減速箱體8和減速箱蓋4、軸端支撐用滾珠軸承26。所述擺動軸前后方向曲柄擺桿機構包括蝸輪軸12、偏心塊20、鉸接連桿21、擺動軸2、一對支撐擺動軸2轉動用的軸承座(含滾珠軸承)3、減速箱蓋4 ;直流電機6經過蝸輪19蝸桿14驅動蝸輪軸12轉動,偏心塊20固定在蝸輪軸12上,偏心塊20、鉸接連桿21 和擺動軸2組成曲柄擺桿機構,使擺動軸2繞減速箱蓋4上固定的一對軸承座3的中心線產生前后方向的往復擺動。所述擺動軸左右方向擺動機構包括所述減速箱傳動部分、偏心軸17、一對桿端關節軸承9和雙頭螺栓16組成的球軸承連桿、機芯固定支架、支撐減速箱蓋4轉動用的一對軸承座(含滾珠軸承)23 ;直流電機6經過蝸輪19蝸桿14驅動蝸輪軸12轉動,蝸輪軸12上的小齒輪11經過大齒輪18帶動偏心軸17轉動,一個桿端關節軸承9與偏心軸17固定,一個桿端關節軸承9與機芯固定支架的橫梁5上的銷軸M固定,兩個桿端關節軸承9 中間由雙頭螺栓16連接成一個球軸承連桿,這樣偏心軸17轉動使減速箱傳動部分(包括所述擺動軸前后方向曲柄擺桿機構)整體繞機芯固定支架的支撐架10上的一對軸承座23 的中心線產生左右方向的往復擺動。所述機芯固定支架包括支撐架10和橫梁5,支撐架10、橫梁5采用螺釘連接組裝成一個整體機芯固定支架,支撐架10上安裝一對軸承座(含滾珠軸承)23,橫梁5上焊接有一個固定桿端關節軸承9用的銷軸M。從圖7可以看到騎馬機的馬鞍座4的結構,包括鈑金鋼架45、兩個軟質布帶46、 兩個腳蹬47、扶手43、控制器盒44、馬鞍形塑料座42、海綿皮革墊41,所述馬鞍形塑料座42 由螺釘固定在鈑金鋼架45上,海綿皮革墊41與馬鞍形塑料座42采用膠固定,所述鈑金鋼架45的下部圓管48與機芯傳動機構1中所述的擺動軸2的上端由螺栓進行固定,這樣所述機芯傳動機構1中的擺動軸2運動即可驅動整個馬鞍座4產生前后和左右兩個方向的復合運動。從圖8可以看到騎馬機的機架51的結構,機架51采用鋼管拉彎組焊結構,4個仿形馬蹄52固定在底部鋼管的四個端部,所述機芯傳動機構1中的機芯固定支架由螺栓固定在機架51上。本發明騎馬機的運行和使用方法接上電源接通直流電機6,機芯傳動機構1中的直流電機6通過蝸輪19蝸桿14,驅動蝸輪軸12轉動,經過偏心塊20、鉸接連桿21和擺動軸2組成曲柄擺桿機構,使馬鞍座4產生前后方向往復擺動,同時蝸輪軸12由小齒輪11和大齒輪18帶動偏心軸17轉動,經過一對桿端關節軸承9和雙頭螺栓16組成的球軸承連桿使馬鞍座4產生左右方向往復擺動,小齒輪11和大齒輪18的齒數比為1 2,這樣前后和左右兩個方向的復合運動為8字形,逼真地模仿騎馬運動的效果,通過調節直流電機6的轉速可改變8字形運動的頻率,實現類似騎馬漫步、小跑以及奔跑的運動效果。
權利要求
1.一種騎馬機,包括機芯傳動機構、馬鞍座、機架和馬肚外殼,機芯傳動機構位于馬肚外殼中,馬鞍座固定在機芯傳動機構的擺動軸上端,機芯傳動機構的機芯固定支架與機架相連接;所述機芯傳動機構由減速箱傳動部分、擺動軸前后方向曲柄擺桿機構、擺動軸左右方向擺動機構和機芯固定支架組成;所述減速箱傳動部分包括直流電機6安裝在電機座7上、直流電機6軸上裝有蝸桿 14、與蝸桿14配合的蝸輪19、安裝蝸輪19的蝸輪軸12、小齒輪11安裝在蝸輪軸12上,與小齒輪11嚙合的大齒輪18、大齒輪18安裝在偏心軸17上、減速箱體8和減速箱蓋4、軸端支撐用滾珠軸承26。所述擺動軸前后方向曲柄擺桿機構包括蝸輪軸12、偏心塊20、鉸接連桿21、擺動軸2、 支撐擺動軸2轉動用的軸承座(含滾珠軸承)3、減速箱蓋4 ;所述擺動軸左右方向擺動機構包括所述減速箱傳動部分、偏心軸17、一對桿端關節軸承9和雙頭螺栓16組成的球軸承連桿、支撐架10、橫梁5、支撐減速箱蓋4轉動用的一對軸承座(含滾珠軸承)23 ;所述機芯固定支架包括支撐架10和橫梁5,橫梁5由螺釘固定在支撐架10上,橫梁5 上焊接有一個固定桿端關節軸承9用的銷軸M ;所述馬鞍座由鈑金鋼架45、兩個軟質布帶46、兩個腳蹬47、扶手43、控制器盒44、馬鞍形塑料座42、海綿皮革墊41組成,所述馬鞍座4的鈑金鋼架45的下部圓管48與所述機芯傳動機構中的擺動軸2的上端進行固定;所述機架采用鋼管拉彎組焊結構,4個仿形馬蹄52固定在機架51的底部鋼管的四個端部,所述機芯傳動機構中的機芯固定支架由螺栓固定在機架51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騎馬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減速箱傳動部分中的小齒輪11與大齒輪18的齒數比為1 2。
全文摘要
一種騎馬機,包括機芯傳動機構、馬鞍座、機架和馬肚外殼,機芯傳動機構位于馬肚外殼中,馬鞍座固定在機芯傳動機構的擺動軸上端,機芯傳動機構的機芯固定支架與機架相連接;其特征在于由電機軸上的蝸桿帶動蝸輪軸,蝸輪軸帶動偏心塊、鉸接連桿和擺動軸組成的曲柄擺桿機構,使馬鞍座實現前后往復擺動,同時蝸輪軸又通過其上的小齒輪帶動偏心軸上的大齒輪轉動,偏心軸與一對桿端關節軸承和雙頭螺栓組成的球軸承連桿固定,偏心軸使馬鞍座實現左右往復擺動,馬鞍座前后和左右兩個方向的運動合成8字形軌跡,逼真地模仿了騎馬運動的效果,調節電機的轉速可改變運動的頻率;本發明騎馬機的優點是結構簡單,成本低,適合家庭和健身場所使用。
文檔編號A63B69/04GK102430234SQ20101029516
公開日2012年5月2日 申請日期2010年9月29日 優先權日2010年9月29日
發明者康新峰, 張擎宇, 張秀濤, 張重新, 李彥平, 李曉剛, 王海亮, 范洪亮, 趙雷, 路佟賓, 閻增威 申請人:河北路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