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啞鈴、壺鈴的制造方法、吹塑壺鈴底蓋及包含其的吹塑壺鈴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啞鈴、壺鈴的制造方法、吹塑壺鈴底蓋及包含其的吹塑壺鈴。
背景技術:
一種啞鈴的結構是包括外殼,外殼內填充配重物。外殼設置有開口,通過開口將配重物填充至外殼內,再使用蓋子將開口封住。但常用的蓋子是粘接在外殼上,其安裝不牢固,容易脫落,造成啞鈴損害。尤其是壺鈴,其蓋子設置在底部,更容易脫落。采用外殼結構的啞鈴或壺鈴,其均具有用于握持的結構,稱為手柄或者把手。常用的手柄或把手存在多種缺點和不足。其一是使用不便。尤其是冬季時,手柄或把手溫度往往較低,握持時非常不適于鍛煉。其二是吸汗效果差,人們在鍛煉時往往會出汗,汗液順手流至手上或手柄上時,手柄或把手會打滑。尤其對注塑(或吹塑)的壺鈴來說,其平滑的塑料手柄容易打滑。如果需要用力握持手柄或把手且手柄或把手受力較大時,打滑的手柄或把手會使得啞鈴或壺鈴脫離鍛煉者的手。尤其對注塑(或吹塑)的壺鈴來說,其壺鈴在使用時可能要不斷翻轉,打滑的塑料手柄更容易脫離鍛煉者的手。其三是顏色單一,而且無法設置豐富的顏色。現有注塑(或吹塑)的啞鈴或壺鈴,如需設置多種彩色圖案,加工非常困難。尤其是僅需將把手或手柄等局部區域設置彩色時,加工更加困難。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之一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可牢固地將啞鈴外殼的開口封住的啞鈴。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啞鈴,包括外殼及外殼內填充的配重物,外殼設置有開口,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蓋子,所述的蓋子設置于開口處,將開口封住;所述蓋子包括底板,底板上設置有筒壁。 優選地是,底板上還設置有立柱,所述立柱一端連接與底板上,另一端為錐體形狀;筒壁圍繞立柱設置。優選地是,所述的立柱上設置有突出于立柱的突起件,所述突起件環繞立柱設置。優選地是,自底板至立柱端部的方向上,所述的突起件為尺寸漸小式結構。優選地是,自底板至立柱端部的方向上,所述的突起件為橫截面積漸小式結構。優選地是,所述的突起件沿圓周方向設置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缺口,所述缺口自立柱軸向延伸貫穿突起件。優選地是,所述突起件數目為兩個以上,兩個以上的突起件沿立柱軸向分布。優選地是,所述的立柱和突起件兩者之一或兩者均為扁形。所述扁形,即在其俯視圖中左右方向的寬度與上下方向的寬度不相同。例如,其中一種扁形為圓周、圓錐或圓臺沿軸向切削后形成的形狀,切削后形成一切削平面。切削平面為一個或沿圓周方向分布的兩個以上。優選地是,所述筒壁環繞立柱設置;筒壁外周面設置有卡槽。
優選地是,所述的筒壁圍成的橫截面積小于底板的橫截面積。優選地是,所述的筒壁外周面設置有一圈突出于筒壁的凸緣,所述的凸緣與底板之間為卡槽。優選地是,所述的凸緣側壁為弧形。優選地是,所述的筒壁的上端部具有一斜面。 優選地是,所述的外殼表面設置有絨。優選地是,所述的絨直接植在外殼表面。優選地是,所述的絨植于鑲片上,鑲片設置于外殼上。優選地是,所述鑲片選自樹脂、塑料和橡膠之一或幾種的復合材料。優選地是,所述的絨通過膠粘劑粘接于鑲片上。優選地是,所述的絨通過靜電植絨法或機械植絨法植于鑲片上。優選采用靜電植續法。優選地是,所述的鑲片鑲嵌于外殼上。優選地是,所述的外殼設置有容置槽,鑲片鑲嵌于容置槽內。優選地是,所述的外殼為一體成型式結構。優選地是,所述的外殼為吹塑外殼。優選地是,所述的鑲片為注塑件。優選地是,絨植于鑲片正面;鑲片設置有凸塊,凸塊設置于鑲片背面或邊緣,所述凸塊插入外殼內。設置于鑲片背面的凸塊突出于鑲片背面。設置于鑲片邊緣的凸塊,自鑲片向外延伸。優選地是,先將絨植于鑲片上,再將鑲片設置于外殼上。優選地是,所述鑲片為注塑件;在將絨植于注塑件表面后,將植有絨的注塑件放置于吹塑模具中;再將吹塑料放置于吹塑模具中吹塑成型為外殼;外殼吹塑成型過程中將注塑件鑲嵌于外殼上。優選地是,所述的手柄為圓柱狀;所述的絨植于鑲片正面;鑲片背面具有凹槽,鑲片扣合在外殼上。優選地是,所述的啞鈴為水壺式形狀或雙啞鈴頭形狀。優選地是,所述的鑲片形狀與外殼形狀像適應。優選地是,所述的絨的厚度為0. 5mm-0. 75mm。優選地是,所述的絨的顏色與外殼顏色不同。優選地是,所述配重物包括粘結材料。優選地是,所述粘結材料選自水泥和水的組合物或高分子膠粘劑。優選地是,所述配重物還包括加重物,所述加重物為密度大于水泥的材料。優選地是,所述加重物包括河砂、礦砂、鐵砂、鋼丸、鋼材下腳料中的一種或幾種。優選地是,所述的絨設置于啞鈴被握持的部位。優選地是,所述啞鈴為壺鈴,壺鈴的外殼包括把手外殼和啞鈴本體外殼;把手外殼設置有把手容腔;啞鈴本體外殼設置有啞鈴本體容腔;把手容腔與啞鈴本體容腔連通;把手容腔與啞鈴本體容腔內充填有配重物。更優選地是,把手外殼與啞鈴本體外殼為一體成型的吹塑外殼。優選地是,所述的絨的顏色與外殼顏色不同。優選地是,所述啞鈴為雙啞鈴頭結構,其外殼包括手柄外殼和設置于手柄兩端的啞鈴頭外殼,手柄外殼與啞鈴頭外殼為吹塑成型的一體式外殼;外殼設置有容腔,容腔內填充有配重物;手柄上設置有絨。本發明的目的之二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可牢固地將壺鈴外殼的開口封住的壺鈴的制造方法。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壺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⑴提供外殼;外殼具有容腔和開口⑵將配重物通過開口填充至外殼的容腔內;(3)提供一具有筒壁的蓋子,將筒壁插入配重物內;配重物與筒壁粘接為一體,使蓋子封住開口。本發明的目的之三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吹塑壺鈴底蓋經常因插入阻力過大等缺陷,提供一種具有減小插入阻力功能的吹塑壺鈴底蓋。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吹塑壺鈴底蓋,其包括一底板和位于所述底板上的一釘狀倒拔錐,所述釘狀倒拔錐包括圓錐體,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個所述圓錐體的側面上具有至少一個缺口。優選地是,所述釘狀倒拔錐包括一與底板連接的立桿,所述立桿與所述圓錐體連接并位于圓錐體的中心線方向上,所述缺口從圓錐體的側面一直貫穿到所述立桿上。優選地是,所述立桿上設置有多個圓錐體,每個圓錐體上均具有至少一個缺口,所述各個圓錐體的缺口的朝向相同或者不同。優選地是,所述立桿和缺口的連接部位具有一矩形凹槽。優選地是,所述立桿和底板之間呈階梯形狀設置有多個圓柱或者圓臺。優選地是,所述圓錐體上具有多個缺口,同一圓錐體上的缺口以圓錐體的高線為軸成對稱設置或者非對稱設置。優選地是,所述底板上具有一柱形側面,所述底板的柱形側面具有一與吹塑壺鈴的重物填充口邊緣相卡扣連接的卡扣連接部。優選地是,所述卡扣連接部為一環形凹槽或者環形凸臺。優選地是,所述底板表面上還向上延伸設有一壁面。優選地是,所述壁面的橫截面形狀為圓形、橢圓形或者多邊形。優選地是,所述壁面的內壁面上設置有多個球形、方塊形或者錐形的凸塊。優選地是,所述壁面的上端具有一倒角。 優選地是,所述底板的底面為圓形或圓角多邊形。優選地是,所述釘狀倒拔錐的材質為鐵磁性材料。一種吹塑壺鈴,所述吹塑壺鈴包括一腔體和與所述腔體連通的重物填充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吹塑壺鈴還包括一如權利要求1-14任意一項所述的吹塑壺鈴底蓋,所述釘狀倒拔錐從重物填充口中插入腔體中,所述底蓋與重物填充口固接。優選地是,所述重物填充口邊緣為環形凸臺,所述環形凸臺卡扣于所述卡扣連接部的環形凹槽中或卡扣于所述卡扣連接部的環形凸臺和所述底板之間。本發明中的啞鈴,其蓋子設置有筒壁,啞鈴內的配重物凝結后會與筒壁粘結為一體,可防止蓋子脫落。筒壁上設置卡槽,進一步加固蓋子在外殼上穩定性。設計的卡槽,可防止蓋子在配重物凝結之前脫落。凸緣的側壁采用弧形設計,可方便地將凸緣插入外殼內。筒壁圍成的橫截面積小于底板的橫截面積,使得蓋子既可以插入至外殼內增加與配重物的粘結面積,也可以使底板卡在外殼外,將開口完全封住。立柱上的突起件,上端尺寸小于下端尺寸,既可方便地將立柱插入配重物內;也可以增加立柱拔出時的阻力,固定更牢固。底蓋上設置立柱,增加了其與配重物的接觸面積,固定更牢固。本發明中的啞鈴,在握持的部位設置有絨,改善了啞鈴手柄的手感。即使在冬天使用,鍛煉者的手握持在絨上溫暖,因而不會感到寒冷。把手上設置絨可以具有更好的吸汗效果,在鍛煉者握持時不易打滑而脫手,因此使用更安全。把手上設置絨可更加容易地選擇豐 富顏色以裝飾手柄,既可以通過選擇顏色增加啞鈴的美感,還可以通過選擇顏色提高鍛煉者的鍛煉時的情緒,且成本低。
圖I為實施例I中的水壺式啞鈴正視圖。圖2為圖I中的水壺式啞鈴俯視圖。圖3為圖I的A-A剖視圖。圖4為實施例I中的外殼的A-A剖視圖。圖5為實施例I中的蓋子結構示意圖。圖6為實施例I中的蓋子A-A剖視圖。圖7A為實施例I中的未示出絨的啞鈴正視圖。圖7B為圖7A的俯視圖。圖8A為實施例I中未設置鑲片的外殼正視圖。圖8B為實施例I中未設置鑲片的外殼俯視圖。圖8C為實施例I中未設置鑲片的外殼A-A剖視圖。圖9為圖8C中的D部分放大圖。圖10為實施例I中的鑲片結構示意圖。圖11為實施例2中的啞鈴結構示意圖。圖12為實施例2中的鑲片結構示意圖。圖13為實施例2中的鑲片側視圖。圖14為實施例3中的蓋子結構示意圖。圖15為實施例3中的蓋子A-A剖視圖。圖16為實施例4中的蓋子結構示意圖。圖17為實施例4中的蓋子A-A剖視圖。圖18為實施例5中的蓋子正視圖。圖19為實施例5中的蓋子俯視圖。圖20為本發明實施例6的吹塑壺鈴底蓋的正視圖。圖21為本發明實施例7的吹塑壺鈴底蓋的正視圖。圖22為本發明實施例8的吹塑壺鈴底蓋的正視圖。圖23為本發明實施例9的吹塑壺鈴底蓋的俯視圖。
圖24為本發明實施例10的吹塑壺鈴底蓋的正視圖。圖25為本發明實施例10的吹塑壺鈴底蓋的俯視圖。圖26為本發明實施例10的吹塑壺鈴底蓋的側視圖。圖27為本發明實施例10的釘狀倒拔錐的正視圖。圖28為本發明實施例11的具有凸塊的吹塑壺鈴底蓋的俯視圖。圖29為本發明實施例11的吹塑壺鈴底蓋的底板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申請發明人經研究發現,影響啞鈴使用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一是吸汗效果差。雖然有些手柄或者把手設置有橡膠套用于防滑,但其僅能在手未出汗時防滑。由于橡膠套吸汗效果差,在手出汗尤其是汗較多時,難以起到防滑的效果。而大運動量的鍛煉,往往會伴隨較多的汗,可能引起打滑。因此,現有的啞鈴的手柄或把手不適宜大運動量鍛煉使用。其二是不方便氣溫較低時使用。常用的手柄或把手,無論金屬材料還是注塑材料制造,手柄溫度較低。在冬天等氣溫較低的季節使用時,鍛煉者握持冰冷的手柄鍛煉,無法持續鍛煉,影響鍛煉的積極性。其三是手感差,無論是金屬材料制造,還是在金屬材料外包覆橡膠套,其材料均具有較強的硬度,握感硬,手感差。其四是色彩單調,無法設置豐富的色彩。常用的金屬等材料要么是黑色,要么是白色,無法設置為彩色。眾所周知,豐富的色彩可以提高人們的運動熱情,單調的色彩使用效果不佳。如需將啞鈴的材料設置為彩色,成本高昂。本申請發明人經研究發明,在手柄或把手設置絨,尤其是在握持的部位設置絨,可以增強手柄的吸汗效果,在手柄上增加摩擦力,降低大運動量鍛煉時的打滑的可能性。設置的絨具有一定的柔軟性,可以改善握持時的手感。在冬天等低溫季節使用時,握持絨的感覺更溫暖。手柄或把手的低溫不會傳遞至人手,增加了啞鈴的適用時間。相對來說,將絨的色彩設置為彩色更容易實現,成本更低,因此,在手柄或把手設置絨有助于為啞鈴添加豐富的色彩,有利于調動鍛煉者的鍛煉熱情。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適合所有設置手柄或把手的啞鈴,手柄或把手用于握持。本發明中的啞鈴既包括雙鈴頭結構的啞鈴,也適用于水壺式啞鈴。本發明中的技術方案尤其適用于在外殼內填充配重物制成的啞鈴。啞鈴外殼既可以是注塑成型;也可以是吹塑成型。本發明優選采用吹塑成型的外殼。外殼材料可以采用熱塑成型材料,如聚苯乙烯、聚氯乙烯、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酰胺、聚碳酸酯和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本發明優選采用可吹塑成型的聚氯乙烯材料。本發明中的絨,在啞鈴表面設置一層,因此也可稱其為植絨層。本發明中,絨既可以植滿整個手柄,也可以僅植在需要握持的部位。優選植在需要握持的部位。優選將絨對稱設置于手柄或把手上。所述絨可以包覆在把手的整個表面上,或者包覆在把手的上表面,或者包覆在把手的下表面上。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結構,所述把手包括橫梁和與該橫梁連接的彎曲部,橫梁為握持部位。所述植絨層包覆在橫梁的表面上,或者包覆在彎曲部的表面上。從而能夠在同樣達到植絨效果的情況下,節省所用絨毛的量,降低整個啞鈴的生產成本。本發明中,絨既可以以一定的形狀或圖案植在手柄或把手上,也可以不設置圖案、地植在手柄或把手上。絨還可以以一種單一的顏色植在手柄或把手上;也可以采用多種顏色混合的方式植在手柄或把手上。本發明中采用不同的顏色的絨,可以作為區分不同規格的標準,如采用藍色的絨設置于六公斤重的啞鈴上;將粉紅色的絨設置于二公斤中的啞鈴上,采用不同的顏色標識不同的規格,使用更方便。作為本發明的一種優選結構,所述絨為間隔設置在把手表面的橫條紋狀,或者豎條紋狀,或者橫豎交叉形狀。從而能夠在同樣達到植絨效果的情況下,進一步提高手心和把手之間的摩擦力,防止打滑。本發明中,既可以將絨直接植在手柄或把手表面;也可以先將絨植在鑲片表面,再將鑲片設置在手柄或把手上。在采用鑲片時,鑲片既可以是布、紙,還可以是樹脂、橡膠或者塑料制成的注塑件。本發明中的鑲片優選采用熱塑成型樹脂和塑料。更優選為采用適于注塑成型的材料,如聚乙烯樹脂、聚丙烯樹脂、聚氯乙烯樹脂、聚苯乙烯樹脂、聚碳酸酯樹脂、聚酰胺樹脂、聚縮醛樹脂、變性聚苯醚樹脂,變性PPE樹脂、聚酯樹脂、聚苯硫醚樹脂、聚芳基酯樹脂及采用這些 樹脂制成的塑料。鑲片既可以是片狀或者塊狀,其厚度與外殼厚度相適應,優選為鑲片厚度不超過外殼的厚度;更優選為鑲片厚度為外殼厚度的二分之一左右。鑲片正面觀察既可以是長方形、正方形或者其他多邊形;也可以是圓形、橢圓形等規則的形狀;也可以是不規則的形狀。鑲片設置于外殼上,尤其是鑲嵌于外殼上時,其形狀與結構與其所處的外殼處的形狀或結構相吻合,以便鑲片能與外殼融為一體。比如處于圓柱形的把手上時,需具有與把手外周面相適應的弧度。采用鑲片時,首先將鑲片制成適合設置于手柄或把手上的形狀或結構,再將絨植于鑲片表面;也可以先將絨植于鑲片表面,再將鑲片制成適合設置于手柄或把手上的形狀或結構。最后將植有絨的鑲片安裝于手柄或把手上。鑲片可通過縫制、膠粘劑粘接、利用鑲片與外殼的粘力粘接、或者利用其它緊固件如螺釘等方式設置于手柄或把手上。采用布作為鑲片,既方便植絨,采用粘貼或縫制可方便將鑲片設置于手柄上。采用紙質鑲片,可方便地將鑲片粘貼于手柄上,粘貼更牢固、成本低。采用樹脂、塑料或橡膠制成鑲片,鑲片使用壽命更長。本發明優選為采用注塑料注塑制成的鑲片,外殼采用吹塑成型的方法生產。這樣更加有利于使鑲片與手柄或把手具有統一的形狀,如在圓柱狀的手柄或把手上某一部位設置鑲片時,則注塑可方便地生產合適弧度的鑲片,鑲片設置于手柄或把手上時更容易與手柄或把手融為一體,而不會突出外殼,手柄或把手的外表面更平整。實際上,本發明中的鑲片采用注塑件,外殼采用吹塑成型,更加容易生產外表平整的啞鈴。注塑制成鑲片后,再將絨植于鑲片上,鑲片放置于吹塑模具中相應的位置,吹塑料放置于吹塑模具中吹塑成型。在吹塑成型過程中,吹塑模具具有比較高的溫度。注塑件在高溫作用下會變軟,吹塑成型時,外殼受氣壓作用也會對注塑件施壓,這樣鑲片會緊貼吹塑模具內壁,吹塑完成,則鑲片鑲嵌于外殼上,且鑲片與外殼具有統一的形狀,其外表也能保持平整。吹塑成型的外殼與注塑制成的鑲片在高溫下軟化時具有一定的粘性,利用兩者的粘性可將兩者粘住,在冷卻成型后,兩者連接比較緊密。在吹塑過程中,由于吹塑料柔軟,吹塑料形成容納鑲片的容置槽;凸塊也會插入吹塑料中,冷卻后即形成鑲片鑲嵌于外殼、凸塊插置于外殼內的一體式結構。而且,其外表面平整無凹凸感,方便修整。本發明中,優選地是外殼采用吹塑成型;鑲片采用注塑成型時,鑲片數目為兩個以上,分別位于合模線兩側并以合模線為軸線對稱設置。這樣設置既增加了美觀程度,而且鑲片不會干涉吹塑模具合模,方便了生產。本發明中,絨的厚度可根據使用要求確定,本發明優選絨的厚度為0. 5mm-0. 75mm。厚度低于0. 5mm或大于0. 75mm的絨,吸汗效果、手感、外觀均會下降。尤其是長于0. 75mm的絨,由于過長而容易倒伏在手柄上,影響美觀。本發明中的絨,既可以采用尼龍絨,也可以采用黏膠絨。本發明中,植絨可以采用靜電植絨法或機械植絨法。優選采用靜電植絨法。靜電植絨是利用電荷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物理特性,將絨毛放在帶負電荷的容器中,使絨毛帶 上負電荷,把需要植絨的物體放在零電位或接地的條件下,移動容器靠近被植絨物體使帶負電荷容器與被植物體之間形成一個高壓電場,絨毛在容器內帶的是負電荷,受到異電位被植物體的吸弓I,成垂直狀加速飛到需要植絨的物體表面上,由于被植物體涂有膠粘劑,絨毛就被垂直粘植在被植物體上。本發明中,在手柄表面、把手表面或者鑲片表面涂覆膠粘劑,利用膠粘劑將絨牢固固定在手柄表面或把手表面或者鑲片表面。膠粘劑可根據鑲片的材料選擇,只要能夠牢固粘附于鑲片表面即可。如采用聚丙烯、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時,可以采用現有的市售可得的交聯劑膠粘劑。本發明中,在外殼內填充配重物使啞鈴達到設定的重量。配重物包括粘結材料和加重物。粘結材料既可以采用液體狀的膠粘劑,也可以采用具有一定重量的水泥。配合加重物和粘結材料,使得本發明可使用相同容積的啞鈴生產不同重量的啞鈴。在相同容積的啞鈴內,填充的不同密度的加重物,可以生產出不同重量啞鈴。因此,本發明中的啞鈴可以按照適合握持的尺寸的生產,而無需為增加重量而生產更大尺寸的啞鈴外殼,因此更適合大規模生產。粘結材料既可以將加重物粘結為一體,也可以將加重物與外殼粘結為一體,這樣在使用時,啞鈴內的加重物不會脫離外殼晃動,使用效果更好。以上所列的各種技術方案,既可以單獨采用,也可以組合采用。采用鑲片對于僅需在特定部位如握持部位等設置絨的啞鈴具有特別有益的效果。因為植絨采用的靜電植絨法,如不采用鑲片,則需將整個啞鈴放置于植絨裝置中,這樣啞鈴表面將全部植滿絨。但在實際使用中,啞鈴表面全部植滿絨并非最佳的技術方案,一是成本高,絨的用量越多則成本越高;二是制造不方便,啞鈴的形狀導致存在無法植絨或植絨效果差的植絨死角,無法全部均勻地植絨。如果不能在啞鈴表面全部均勻地植絨,則會降低產品外觀美感;如果要在啞鈴表面全部均勻植絨,則必然會增加生產難度。因此,本發明采用鑲片,首先確定鑲片在啞鈴上的位置,根據鑲片所處的位置設計為選定的形狀或尺寸。再將絨植于鑲片表面,植絨完成后,再將鑲片設置于手柄、者把手、或者其他選定的部位。采用鑲片對于僅需要將絨有選擇地設置于啞鈴的握持部位且不需要絨布滿整個手柄或把手時尤為重要。因為手柄或把手多為圓柱形,植絨工藝的特點決定了無法在圓柱形的物體表面均勻地植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僅需按照預先設計的位置制造合適形狀和結構的鑲片,再將鑲片設置于手柄或把手上即可。這樣既有利于植絨的順利進行,又有利于將絨設置于手柄、把手或者其他需要的部位。這樣也使得更加容易使絨位于啞鈴上的位置更加可控。采用鑲片,也更有利于將啞鈴上的絨設置為不同的顏色、圖案等,可以設計更加多樣的美觀的啞鈴。由于握持部位通常不是平面,多是弧形面;因此在鑲片設置于握持部位時,由于經常受力作用而導致鑲片從外殼上脫離,影響其使用壽命。本發明中優選采用在鑲片設置凸塊。更優選為在注塑制成鑲片上設置凸塊。凸塊位于鑲片背面或邊緣處,凸塊突出于鑲片背面或自鑲片邊緣向外延伸。在吹塑成型過程中,凸塊會插入外殼內。插入外殼內的凸塊有助于將鑲片牢固地固定在外殼上,可防止鑲片與外殼分離,其使用壽命更長。 凸塊可僅設置在鑲片背面,也可以僅設置在鑲片邊緣。優選為既設置在鑲片背面又設置在鑲片邊緣。凸塊設置在鑲片邊緣時,既可以僅設置在一側邊緣,也可以圍繞鑲片的邊緣均設置。凸塊的形狀可以是規則的立體形狀,也可以是不規則的立體形狀。規則的立體形狀如圓柱體、圓錐體、正方體、長方體;也可以是條狀,塊狀。由于設置于鑲片背面的凸塊插入外殼內,為避免凸塊刺破外殼,設置于鑲片背面的凸塊的高度為外殼厚度的二分之一至I. 5倍。更優選地是,所述的凸塊的高度小于等于外殼的厚度,但不小于外殼厚度的二分之一。這樣,在吹塑時,凸塊不會刺破外殼插入容腔內。如凸塊刺破外殼,則會影響吹塑的順利進行,因此本發明中的鑲片不會影響吹塑的順利進行。底板形狀與開口形狀相同,既可以是圓形,也可以是多邊形。優選地是,筒壁的形狀與開口形狀相同,以增加開口與筒壁接觸的緊密性。筒壁上端部設置有斜面,可降低筒壁插入配重物時的阻力。優選地是,筒壁上設置凸緣時,筒壁的尺寸與開口尺寸相同,凸緣尺寸稍大于開口的尺寸。這樣設置,可使稍微用力才能將凸緣插入容腔內,凸緣插入容腔內后,筒壁不易脫落。如筒壁未設置凸緣而是設置卡槽,則筒壁的尺寸稍大于開口,這樣使得開口邊緣卡于卡槽內,筒壁不易脫落。本發明中的啞鈴,其蓋子設置有筒壁,啞鈴內的配重物凝結后會與筒壁粘結為一體,可防止蓋子脫落。筒壁上設置卡槽,外殼開口邊緣卡于卡槽內,進一步加固蓋子在外殼上穩定性。設計的卡槽,可防止蓋子在配重物凝結之前脫落。凸緣的側壁采用弧形設計,可方便地將凸緣插入外殼內。筒壁圍成的橫截面積小于底板的橫截面積,使得蓋子既可以插入至外殼內增加與配重物的粘結面積,也可以使底板卡在外殼夕卜,將開口完全封住。立柱上的突起件,上端尺寸小于下端尺寸,既可方便地將立柱插入配重物內;也可以增加立柱拔出時的阻力,固定更牢固。底蓋上設置立柱,增加了其與配重物的接觸面積,固定更牢固。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詳細的描述實施例I圖I所示為水壺式啞鈴正視圖。圖2為圖I中的水壺式啞鈴俯視圖。圖3為圖I的A-A剖視圖。本實施例中的啞鈴以A-A剖切線為軸左右對稱。如圖I、圖2和圖3所示,啞鈴400,其形狀為水壺式。其正視圖與后視圖對稱。啞鈴400結構包括外殼410和外殼內填充的配重物420。其外殼410包括啞鈴本體外殼411和把手外殼412。把手外殼412設置于啞鈴本體外殼411上方,其握持部為圓柱狀,兩端連接于啞鈴本體外殼411上。啞鈴本體外殼411與把手外殼412為一體成型結構。把手外殼412用于握持。外殼410為吹塑成型。外殼410吹塑成型過程中在合模處形成合外模線481和內合模線482。外合模線481和內合模線482位置內外相對。外合模線481沿啞鈴表面一周。內合模線482環繞把手外殼412與啞鈴本體外殼411之間的通孔483 —周。把手外殼413上設置有兩塊絨413。兩塊絨413均自把手外殼412延伸至啞鈴本體外殼411上。兩塊絨413分列內合模線482兩偵牝并以內合模線482為中心對稱地設置于啞鈴本體外殼411與把手外殼412上。絨413的顏色為粉紅色。絨413的厚度為0. 6mm。啞鈴本體外殼411上設置有標牌440。標牌440上標示有啞鈴400的重量。標牌440表面植有絨414。絨414與絨413顏色一致,均為粉紅色,使得啞鈴400整體顏色一致,相互呼應,更加美觀。絨414的厚度為0. 65mm。啞鈴本體外殼411以曲線槽415為界,分為光滑區域416和磨砂區域417。將啞鈴本體外殼411分別設置為不同外觀的光滑區域416和磨砂區域417,使其設計感更強,更美觀。啞鈴本體外殼411底部安裝有四個橡膠墊460 (圖中示出兩個),橡膠墊460可防止啞鈴與地面摩擦,損壞地面。如圖3所示,外殼410設置有容腔,容腔包括啞鈴本體容腔470與把手容腔480。容腔內填充有配重物420。配重物420充滿整個外殼410的容腔,即啞鈴本體外殼411與把 手外殼412內均充填有配重物420。配重物420由水、水泥和黃砂組成。啞鈴本體外殼411底部設置有開口 418 (圖4所示),水、水泥和黃砂經由開口 418填充至容腔內。開口 418處設置有蓋子430。蓋子430包括相互連接的圓形底板431和圓柱形立柱432。底板431將開口封住,立柱插入配重物420內。水、水泥和黃砂灌滿外殼410的容腔后,在三者凝結前將立柱432插入配重物420內,待水、水泥和黃砂凝結后,將立柱432凝結為一體。通過配重物430將底板431牢固地固定在外殼410底部,密封外殼410的開口。圖4所示為外殼的A-A剖視圖。如圖3、圖4所示,啞鈴本體容腔470與把手容腔480通過兩個相對設置的進口 481 (圖中僅示出一個)連通。因此,啞鈴本體外殼411包裹的配重物與把手外殼412包裹的配重物凝結為一體。啞鈴本體外殼411底部設置有圓形開口 418。經由開口 418將水、水泥和黃砂灌入外殼410的容腔內。啞鈴本體外殼411底部圍繞開口 418設置有圓形臺階419。圖5所示為蓋子結構示意圖。圖6為蓋子A-A剖視圖。如圖5、圖6所示,蓋子430包括圓形的底板431和圓柱狀立柱432。底板431厚度與臺階419的高度相同。立柱432端部4321為圓錐狀,這樣設置可減小立柱432插入水泥和黃砂時的阻力,生產更容易。立柱432上設置有突出于立柱432的突起件433。突起件433環繞立柱432設置。突起件433數目為兩個,沿立柱軸向上下分布。兩個突起件433形狀和結構相同。突起件433自底板431至立柱端部4321方向為橫截面積漸小式形狀,即其上端部4331橫截面積小于下端部4332的橫截面積,這樣設置也可以減小立柱432插入水泥和黃砂時的阻力,生產更容易。突起件433上設置有缺口 4333。缺口 4333沿立柱軸向貫穿突起件433。設置缺口 4333,可進一步降低立柱432插入水泥和黃砂時的阻力。底板431上設置有筒壁434。筒壁434環繞立柱432地以圓形設置。底板431和筒壁434組成一個圓筒。筒壁434圍成的橫截面積小于底板431的橫截面積。筒壁434上端部具有一斜面4341。筒壁434上端具有斜面4341。筒壁434外周面設置有突出于筒壁434的凸緣435。凸緣435的側壁4351為弧形。凸緣435與底板431間隔設定的距離,凸緣435與底板431之間為卡槽436。卡槽436的橫截面積與開口 418相適應。蓋子430為注塑生產。安裝蓋子430之前,首先將水、水泥和黃砂填充至外殼410的容腔內,并充滿。在水泥和黃砂凝固之前,將蓋子430的立柱432插入水泥和黃砂內。底板431搭靠在臺階419處,因此外殼410外表面平整無凹凸感。由于外殼410為塑料吹塑形成,其具有一定的彈性,因此即使凸緣435略大于開口 418,只要稍用力,就可以將凸緣435插入開口 418內。凸緣435的側壁4351設置為弧形,也有利于將其插入至開口 418內。開口 418處的邊緣卡設于卡槽436內。開口 418處的邊緣被凸緣435和底板431卡住。水泥和黃砂需靜止一段時間以凝固。在水泥和黃砂凝固之前,外殼410開口處的邊緣均被卡于卡槽436內,也使得蓋子430不易脫落。水泥和黃砂凝固后,由于突起件433的上端部4331橫截面積小于下端部4332的橫截面積,因此凝固的水泥和黃砂能更緊密地將立柱432固定。設置筒壁434,增大了蓋子430與水泥和黃砂的接觸面積,使蓋子430與水泥的粘結更牢固,使用過程中不易脫落。圖7A為實施例I中的未示出絨的啞鈴正視圖。圖7B為圖7A的俯視圖。如圖3、圖4、圖7A、圖7B所示,把手外殼412的握持部位設置有兩個鑲片450。兩個鑲片450均為片狀結構。兩個鑲片450前后對稱設置。每個鑲片450正面用于植絨。鑲片450為聚乙烯注塑而成的注塑件。鑲片450自把手外殼412延伸至啞鈴本體外殼411表面。圖8A為實施 例I中的未設置鑲片的外殼正視圖。圖8B為實施例I中的未設置鑲片的外殼俯視圖。圖8C為實施例I中的未設置鑲片的外殼A-A剖視圖。圖9為圖8C中的D部分放大圖。外殼410上設置有兩個用于容納鑲片450的容置槽4131。每個容置槽4131均從把手外殼412延伸至啞鈴本體外殼411上。鑲片450設置于容置槽4131內。啞鈴本體外殼411上設置有兩個用于容納標牌440的容置槽441。圖10為鑲片450結構示意圖。如圖10所示,鑲片450正面植絨,背面設置有凸塊,其包括第一凸塊和第二凸塊。兩排第一凸塊451突出于鑲片450的。一排靠近鑲片450內側邊緣453 ;另一排靠近外側邊緣454。每排第一凸塊451數目為兩個以上,分布于鑲片450背面。鑲片450內側邊緣處設置有突出于鑲片450的第二凸塊452。第二凸塊452自鑲片450向外延伸。從鑲片450背面觀察,鑲片450與把手412外周面相適應的弧度,因此鑲片450設置于外殼410上后,外殼410外表面不會凹凸不平。鑲片450的內側邊緣處的厚度453和外側邊緣454處的厚度大于兩者之間的部位的厚度,使其背面形成凹槽狀。凹槽狀有利于鑲片450扣合在把手外殼412上,使兩者連接更緊
r I I O鑲片450和標牌440生產并安裝于外殼410的方法為首先利用注塑料注塑成型,再在其正面涂覆膠粘劑。利用靜電植絨法將絨植于鑲片450和標牌440正面。膠粘劑將絨牢固粘附于鑲片450和標牌440正面。植絨完成后,將鑲片450和標牌440放置于吹塑模具中指定的位置,將聚氯乙烯吹塑料放置于吹塑模具中吹塑成型為外殼410。吹塑料吹塑時于高溫下處于軟化狀態,吹塑過程中可使凸起451和凸塊452插入吹塑料內。吹塑料由于處于柔軟狀態,其邊緣與鑲片充分接觸,并利用兩者的粘性粘結為一體。吹塑成型后,冷卻既得外殼410。鑲片450鑲嵌于外殼410表面。凸起451和凸塊452插置于外殼410內,防止鑲片450受力時脫離外殼410。實施例2圖11為實施例2中的啞鈴正視圖。如圖11所示,啞鈴,其由外殼和外殼內填充的配重物組成。啞鈴外殼包括手柄外殼601和兩個啞鈴頭外殼(602,603)。兩個啞鈴頭外殼(602,603)分別設置于手柄外殼601的兩端。手柄外殼I與啞鈴頭外殼(602,603)為一體式結構。手柄外殼601為圓柱狀。手柄外殼601的握持部沿圓周方向均勻地間隔設置有六塊絨611(圖中示出3塊)。絨611的厚度為0.5mm。絨611設置于鑲片上。鑲片設置于手柄外殼601上。啞鈴頭603端部設置有開口,通過開口將配重物填充至外殼的容腔內。填滿后,使用蓋子430封住開口。蓋子430結構與實施例I相同。啞鈴頭603上的開口處,也設置有與底板431厚度相同的臺階(圖中未示出)。圖12為其中一個鑲片正視圖。圖13為圖12所示的鑲片的側視圖。如圖12、圖13所示,鑲片612為弧形,其弧度根據其所處的手柄601上的位置的弧度而定。絨611植于鑲片612正面。鑲片612正面涂有膠粘劑,利用靜電植絨法將絨611植于鑲片612正面。膠粘劑將絨611牢固地粘附在鑲片612上。鑲片設置有凸塊,包括第一凸塊613和第二凸塊614。鑲片612背面設置有突出于鑲片612的第一凸塊613。第一凸塊613數目為兩個以上,分布于鑲片612背面。鑲片612邊緣處設置有第二凸塊614。第二凸塊614自鑲片612邊緣向外延伸。優選采用第二凸塊614具有與鑲片612連續的形狀,即第二凸塊614具有與鑲片612連續的弧形形狀。生產時,鑲片612按照其所處位置設計形狀,采用聚乙烯或聚丙烯注塑生產。注塑完成后,在其正面涂覆膠粘劑,利用靜電植絨法將絨611植于正面。膠粘劑將絨611牢固粘附于鑲片612正面。植絨完成后,將植有絨611的鑲片612放置于吹塑模具相應的位置并緊貼吹塑模具內壁,將吹塑料放置于吹塑模具中,再將吹塑料吹塑成型為外殼。吹塑時,吹塑料處于高溫下而柔軟且具有相應的粘性,吹塑料包圍鑲片612并與其緊密接觸。吹塑完成,外殼冷卻后變硬,鑲片612鑲嵌于外殼表面。在吹塑過程中,由于吹塑料柔軟,吹塑料形成容納鑲片612的容置槽(圖中未示出);第一凸塊613和第二凸塊614也會插入吹塑料中,冷卻后即形成鑲片612鑲嵌于外殼、第一凸塊613和第二凸塊614插置于外殼內的一體式結構。而且,其外表面平整無凹凸感,方便修整。實施例3圖14所示為實施例3中的蓋子結構示意圖。圖15為實施例3中的蓋子A-A剖視圖。如圖14、15所示,蓋子430包括圓形的底板431。底板431厚度與臺階419的高度相同。底板431上設置有筒壁434。筒壁434環繞立柱432地以圓形設置。底板431和筒壁434組成一個圓筒。筒壁434圍成的橫截面積小于底板431的橫截面積。筒壁434上端具有斜面4341。筒壁434外周面設置有突出于筒壁434的凸緣435。凸緣435的側壁4351為弧形。凸緣435與底板431間隔設定的距離,凸緣435與底板431之間為卡槽436。卡槽436的橫截面積與開口 418相適應。蓋子430為注塑生產。安裝蓋子430之前,首先將水、水泥和黃砂填充至外殼410的容腔內,并充滿。在水泥和黃砂凝固之前,將蓋子430的筒壁434插入水泥和黃砂內。底板431搭靠在臺階419處,因此外殼410外表面平整無凹凸感。由于外殼410為塑料吹塑形成,其具有一定的彈性,因此即使凸緣435略大于開口 418,只要稍用力,就可以將凸緣435插入開口 418內。凸緣 435的側壁4351設置為弧形,也有利于將其插入至開口 418內。開口 418處的邊緣卡設于卡槽436內。開口 418處的邊緣被凸緣435和底板431卡住。水泥和黃砂需靜止一段時間以凝固。在水泥和黃砂凝固之前,外殼410開口處的邊緣均被卡于卡槽436內,也使得蓋子430不易脫落。設置筒壁434,增大了蓋子430與水泥和黃砂的接觸面積,使蓋子430與水泥的粘結更牢固,使用過程中不易脫落。本實施例中的蓋子既可以用于實施例I中的水壺式啞鈴,也適用于實施例2中的雙啞鈴頭結構的啞鈴。實施例4圖16所示為實施例4中的蓋子結構示意圖。圖17為實施例4中的蓋子A-A剖視圖。如圖16、17所示,蓋子430 包括圓形的底板431和圓柱狀立柱432。底板431厚度與臺階419的高度相同。立柱432端部4321為圓錐狀,這樣設置可減小立柱432插入水泥和黃砂時的阻力,生產更容易。立柱432上設置有突出于立柱432的突起件433。突起件433環繞立柱432設置。突起件433數目為兩個,沿立柱軸向上下分布。兩個突起件433形狀和結構相同。突起件433自底板431至立柱端部4321方向為橫截面積漸小式形狀,即其上端部4331橫截面積小于下端部4332的橫截面積,這樣設置也可以減小立柱432插入水泥和黃砂時的阻力,生產更容易。突起件433上設置有缺口 4333。缺口 4333沿立柱軸向貫穿突起件433。設置缺口 4333,可進一步降低立柱432插入水泥和黃砂時的阻力。底板431上設置有筒壁434。筒壁434環繞立柱432地以圓形設置。底板431和筒壁434組成一個圓筒。筒壁434圍成的橫截面積小于底板431的橫截面積,即筒壁434的直徑小于底板431的直徑。筒壁434上端具有斜面4341。筒壁434外周面設置有卡槽436。卡槽436的橫截面積與開口 418相適應。蓋子430為注塑生產。安裝蓋子430之前,首先將水、水泥和黃砂填充至外殼410的容腔內,并充滿。在水泥和黃砂凝固之前,將蓋子430的立柱432插入水泥和黃砂內。底板431搭靠在臺階419處,因此外殼410外表面平整無凹凸感。由于外殼410為塑料吹塑形成,其具有一定的彈性,因此即使筒壁434略大于開口 418,只要稍用力,就可以將筒壁434插入開口 418內。開口 418處的邊緣卡設于卡槽436內。開口 418處的邊緣被卡槽436卡住。水泥和黃砂需靜止一段時間以凝固。在水泥和黃砂凝固之前,夕卜殼410開口處的邊緣均被卡于卡槽436內,也使得蓋子430不易脫落。水泥和黃砂凝固后,由于突起件433的上端部4331橫截面積小于下端部4332的橫截面積,因此凝固的水泥和黃砂能更緊密地將立柱432固定。設置筒壁434,增大了蓋子430與水泥和黃砂的接觸面積,使蓋子430與水泥的粘結更牢固,使用過程中不易脫落。本實施例中的蓋子既可以用于實施例I中的水壺式啞鈴,也適用于實施例2中的雙啞鈴頭結構的啞鈴。實施例5圖18為實施例5中的蓋子正視圖。圖19為實施例5中的蓋子俯視圖。如圖18、圖19所示,本實施例中,立柱432為扁平狀,即圓柱狀的立柱432沿軸向切削后形成的形狀。立柱432具有兩個對稱的切削面4322。突起件433為扁平狀,即圓臺沿軸向切削后形成的形狀。突起件433具有兩個對稱的切削面4334。立柱432和突起件433的生產并非是先生產圓柱或圓臺再切削,而是按照設計的形狀注塑而成。蓋子430各結構均為注塑生產。除立柱432和突起件433設計為扁平狀外,其余結構與實施例I相同。立柱432和突起件433設計為扁平狀,相對于圓柱狀、圓錐或圓臺形狀,可降低立柱432插入配重物時的阻力,生產更容易。而且在從配重物中拔出時,仍然受到的配重物的阻力而無法輕易拔出,因此可避免脫落的危險。
實施例6如圖20所不,本實施例的吹塑壺鈴底蓋3上設有一底板31和位于底板31上的一釘狀倒拔錐32,釘狀倒拔錐32上設有三個圓錐體321,最上端的圓錐體321的側面上具有一個缺口 3211。釘狀倒拔錐32還具有與底板31 —體成型的立桿322,立桿322位于三個圓錐體321的中心線方向上并與三個圓錐體321相互連接,其中缺口 3211從圓錐體321的側面一直貫穿到所述立桿322上。這樣既能保證圓錐體321上具有足夠大體積的缺口 3211,盡可能的減小插入阻力,又能夠保證整個倒拔錐的立桿322沒有受到影響,仍然具有足夠的強度,以使得插入腔體中的凝固物時不容易折斷。缺口 3211面積足夠大的另外一個作用就是凝固物與倒拔錐的接觸面積更大,所以兩者能夠更加牢固地形成一體不易受外力沖擊而分離。另外,底板31表面還向上延伸有一橫截面的形狀為圓形的壁面311。當然,壁面311的橫截面的形狀還可以為橢圓形或者多邊形。壁面311上還具有一與吹塑壺鈴的重物填充口邊緣相卡扣連接的卡扣連接部312。圖4給出了卡扣連接部312為一與壁面311 — 體成型的環形凸臺的情況,重物填充口邊緣卡扣于環形凸臺和底板31之間。該卡扣連接部312使得該吹塑壺鈴底蓋3與吹塑壺鈴的連接更加緊固。實施例7本實施例和實施例6的吹塑壺鈴底蓋3具有多處相同的部分,這些相同部分此處不再贅述。如圖21所示,而本實施例與實施例6的區別僅在于立桿322上的三個圓錐體321上均具有一個缺口 3211,所述各個圓錐體321的缺口 3211的朝向相同。使用時,該吹塑壺鈴底蓋3塞于該重物填充口,并且用力壓迫使得該底板31的表面抵迫于該環形凸臺的外表面。由于三個圓錐體321上均具有一個缺口 3211,并且朝向相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小了吹塑壺鈴底蓋3的插入阻力,因此避免了釘狀倒拔錐32因阻力過大經常發生折斷的情況。實施例8本實施例和實施例7的吹塑壺鈴底蓋3具有多處相同的部分,這些相同部分此處不再贅述。如圖22所示,而本實施例與實施例7的區別僅在于立桿322上的三個圓錐體321的缺口 3211的朝向相互呈一定角度。由于三個圓錐體321上均具有一個缺口 3211,且缺口 3211的朝向相互呈一定角度,可以既在很大程度上減小吹塑壺鈴底蓋3的插入阻力,又能夠增加和填充重物形成的凝固體的牢固性。因為缺口 3211朝向相互之間有錯位,如果要使倒拔錐脫落的話,與缺口3211朝向相同,勢必需要更加大的沖擊力,從而克服來自各個角度的圓錐體321形成的拔出阻力。實施例9本實施例和實施例8的吹塑壺鈴底蓋3具有多處相同的部分,這些相同部分此處不再贅述。如圖23所示,而本實施例與實施例8的區別僅在于立桿322上的兩個圓錐體321,立桿322上的每一個圓錐體321上均具有兩個缺口 3211,而且同一圓錐體321上的缺口 3211以圓錐體321的高線為軸成對稱設置。由于每一個圓錐體321上均具有兩個缺口 3211,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減小吹塑壺鈴底蓋3的插入阻力。另外,由于同一圓錐體321上的缺口 3211以圓錐體321的高線為軸成對稱設置,因此插入時圓錐體321的上表面受力也對稱分布,而不會出現因受力不均勻而輕微彎曲甚至損壞的現象。實施例10本實施例和實施例9的吹塑壺鈴底蓋3具有多處相同的部分,這些相同部分此處不再贅述。如圖24-27所示,而本實施例與實施例9的區別在于立桿322上的兩個圓錐體321,每個缺口 3211上均具有一平行于立桿322軸線的凹槽3212。立桿322的下部具有四個圓柱和一個圓臺327,該些圓柱按照底面直徑的從大到小依次為第一圓柱323、第二圓柱324、第三圓柱325、第四圓柱326,該圓臺327下底面的直徑與該第四圓柱326底面的直徑相等,該圓臺327上底面的直徑與該立桿322的直徑相等,該些圓柱、該圓臺327和該立桿322的上部位于同一直線上,從下到上依次為該第一圓柱323、該第二圓柱324、該第三圓柱325、該第四圓柱326、該圓臺327和該立桿322。并且圓形的壁面311上端還具有一倒角3111。由于在立桿322和底板31之間增加了數個階梯形的圓柱和圓臺327,這些圓柱和圓臺327起到了加強筋的作用,與僅僅把立桿322直接連接于底板31上相比,大大增加了立桿322和底板31之間的抗彎強度,從而在倒拔錐插入時立桿322不容易彎曲或者折斷。尤其是第一圓柱323的直徑較大,可以和底板31的連接更加牢固。壁面311上端的倒角3111在插入填充重物形成的凝固體時形成剪切力,從而減小插入阻力。每個缺口 3211上的凹槽3212既在一定程度上減小吹塑壺鈴底蓋3的插入阻力,又增加了和填充重物形成的凝固體的接觸面積,從而提高牢固性。實施例11本實施例和實施例6的吹塑壺鈴底蓋3具有多處相同的部分,這些相同部分此處不再贅述。如圖28所示,而本實施例與實施例5的區別僅在于壁面311內壁上還可以設有多個球形、方塊形或者錐形的凸塊313。該吹塑壺鈴底蓋3的底板31還可以為圓角多邊形,以使壺鈴底部也更加美觀,如圖29所示。在填充重物為鐵砂的情況下,該釘狀倒拔錐32上還可以設置一鐵磁性部。在填充重物凝固時,這些球形、方塊形或者錐形的凸塊313都凝固于填充重物中,從而增加了與凝固物的接觸面積,使得連接十分牢固。而鐵磁性部的加入,對于填充重物中鐵砂較多的壺鈴來講,在原來的固定牢固度基礎上,更增加了磁力方式的固定。實施例6-11的底蓋,均可用于實施例I中的外殼,設置于開口處,代替實施例I中的蓋子。本發明中的實施例僅用于對本發明進行說明,并不構成對權利要求范圍的限制,本領域內技術人員可以想到的其他實質上等同的替代,均在本發明保護范圍內。權利要求
1.啞鈴,包括外殼及外殼內填充的配重物,外殼設置有開ロ,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蓋子,所述的蓋子設置于開ロ處,將開ロ封住;所述蓋子包括底板,底板上設置有筒壁。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啞鈴,其特征在于,底板上還設置有立柱,所述立柱一端連接于底板上;筒壁圍繞立柱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啞鈴,其特征在干,所述的立柱上設置有突出于立柱的突起件,所述突起件環繞立柱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啞鈴,其特征在干,自底板至立柱端部的方向上,所述的突起件為尺寸漸小式結構。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啞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突起件沿圓周方向設置有ー個或ー個以上的缺ロ,所述缺ロ自立柱軸向延伸貫穿突起件。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啞鈴,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件數目為兩個以上,兩個以上的突起件沿立柱軸向分布。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啞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柱和突起件兩者之一或兩者均為扁形。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啞鈴,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壁外周面設置有卡槽。
9.根據權利要求I或8所述的啞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壁圍成的橫截面積小于底板的橫截面積。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啞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壁外周面設置有ー圈突出于筒壁的凸緣,所述的凸緣與底板之間為卡槽。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啞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緣側壁為弧形。
1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啞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壁的上端部具有一斜面。
13.壺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I)提供外殼;外殼具有容腔和開ロ;(2)將配重物通過開ロ填充至外殼的容腔內;(3)提供一具有筒壁的蓋子,將筒壁插入配重物內;配重物與筒壁粘接為一體,使蓋子封住開ロ。
14.ー種吹塑壺鈴底蓋,其包括一底板和位于所述底板上的一釘狀倒拔錐,所述釘狀倒拔錐包括圓錐體,其特征在干,至少ー個所述圓錐體的側面上具有至少ー個缺ロ。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吹塑壺鈴底蓋,其特征在于,所述釘狀倒拔錐包括一與底板連接的立桿,所述立桿與所述圓錐體連接并位于圓錐體的中心線方向上,所述缺ロ從圓錐體的側面一直貫穿到所述立桿上。
16.如權利要求14任意一項所述的吹塑壺鈴底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具有一柱形側面,所述底板的柱形側面具有一與吹塑壺鈴的重物填充ロ邊緣相卡扣連接的卡扣連接部。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吹塑壺鈴底蓋,其特征在干,所述卡扣連接部為ー環形凹槽或者環形凸臺。
18.如權利要求17任意一項所述的吹塑壺鈴底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表面上還向上延伸設有ー壁面。
19.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吹塑壺鈴底蓋,其特征在于,所述壁面的上端具有一倒角。
20.一種吹塑壺鈴,所述吹塑壺鈴包括一腔體和與所述腔體連通的重物填充ロ,其特征在于,所述吹塑壺鈴還包括一如權利要求14-19任意一項所述的吹塑壺鈴底蓋,所述釘狀倒拔錐從重物填充ロ中插入腔體中,所述底蓋與重物填充ロ固接 。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啞鈴,包括外殼及外殼內填充的配重物,外殼設置有開口,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蓋子,所述的蓋子設置于開口處,將開口封住;所述蓋子包括底板,底板上設置有筒壁。本發明中的啞鈴,其蓋子設置有筒壁,啞鈴內的配重物凝結后會與筒壁粘結為一體,可防止蓋子脫落。立柱上的突起件,上端尺寸小于下端尺寸,既可方便地將立柱插入配重物內;也可以增加立柱拔出時的阻力,固定更牢固。底蓋上設置筒壁,增加了其與配重物的接觸面積,固定更牢固。筒壁上設置卡槽,進一步加固蓋子在外殼上穩定性。設計的卡槽,可防止蓋子在配重物凝結之前脫落。凸緣的側壁采用弧形設計,可方便地將凸緣插入外殼內。筒壁圍成的橫截面積小于底板的橫截面積,使得蓋子既可以插入至外殼內增加與配重物的粘結面積,也可以使底板卡在外殼外,將開口完全封住。
文檔編號A63B21/072GK102649009SQ201210041140
公開日2012年8月29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22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16日
發明者龔協平 申請人:南通力神國際貿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