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兼具頸部復健及重量訓練功能的頭套,尤指一種能夠穩固的穿戴在使用者頭部,通過吊掛重物進行頸部重量訓練或者通過對抗具有彈性的繩子的彈性力進行頸部復健的頭套。
背景技術:
市售有一種提供使用者配戴于頭上并且懸吊重物利用對抗重物的重量進行頸部重量訓練的頭套,這種頭套大致上包括用來包覆在額頭周圍的部分、抵靠于頭頂的部分以及用來懸吊重物的金屬煉條,使用者可以將適當重量的重物懸掛在金屬鏈條上,進一步將頭套配戴在使用者的頭上,通過扭轉頭部將重物吊起離開地面,如此使用者的頭部就能通過對抗重物的重量達到對頸部重量訓練的效果。
這種頸部重量訓練用的頭戴只有包覆在額頭周圍的部分可以依據頭圍大小進行調整,抵靠于頭頂的部分則無法調整,因此若使用者從額頭至頭頂的距離較短時,配戴這種頭套后,本來包覆在額頭上的部分可能會蓋住眼睛,進一步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兼具頸部復健及重量訓練功能的頭套。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兼具頸部復健及重量訓練功能的頭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圍帶,包括相互隔開的兩個銜接端以及在兩銜接端之間延伸且相互平行地隔開的一內端面與一外端面,第一圍帶進一步包括固定在外端面的一個第一連結環,第一圍帶還包括固定在外端面的一第一扣環、一第一結合環與一第二結合環,第一圍帶也包括分別固定在銜接端的兩個銜接環,第一與第二結 合環相互隔開且分別位于一所述銜接環與所述第一連結環之間;
一第二圍帶,可調整地與第一圍帶結合,第二圍帶包括相互隔開的兩個尾端、以及在兩個尾端之間延伸的一個內側面與一外側面,第二圍帶進一步分別包括形成在外側面且分別位于兩個尾端的兩個第一固定部以及形成在外側面且位于兩個第一固定部之間的一個第二固定部,第二圍帶進一步包括固定在外側面的一連結環,第二圍帶的兩個第一固定部分別穿入各銜接環且可拆卸地與第二固定部結合;
一上固定部,可調整長度地與第一及第二圍帶結合,上固定部包括一連結條以及固定在連結條中間的一上扣環,連結條包括位于兩端的兩個第一連結部以及位于兩個第一連結部之間的一第二連結部,連結條的兩個第一連結部的其中一個穿過第一連結環且可拆卸地與第二連結部結合,另一個穿過連結環且可拆卸地與第二連結部結合;
一下固定部,可調整長度地與第一圍帶結合,下固定部包括相互隔開的兩末端,下固定部進一步包括在兩末端之間延伸且相互平行地隔開的一內表面以及一外表面,下固定部還包括形成在外表面且分別位于兩末端的兩個第一結合部以及形成在外表面且位于兩個第一結合部之間的一個第二結合部,各第一結合部分別穿過第一及第二結合環且與第二連結部可拆卸地結合,第一及第二圍帶位于上固定部與下固定部之間;
一第一復健配件,包括一第一繩以及分別固接在第一繩末端的一第一鉤部;
一重量訓練配件,包括一連接繩以及分別固接在連接繩兩端的兩扣合件,以及設置在連接繩中央的一重物;
將頭套組裝為復健模式的狀態下,第一復健配件的第一鉤部能夠與第一扣環或上扣環的其中任意一個可拆卸地結合,以及
將頭套組裝為重量訓練模式的狀態下,重量訓練配件的兩個扣合件可拆卸地與第一扣環結合。
所述的兼具頸部復健及重量訓練功能的頭套,其中,進一步包括:
一第二復健配件,包括一第二繩以及分別固接于第二繩的兩端的一扣合件與提供手握的一握持件;
將頭套組裝為復健模式的狀態下,第二復健配件的扣合件能夠與第一扣環可拆卸地結合。
所述的兼具頸部復健及重量訓練功能的頭套,其中:第一繩由具有彈性的 彈性繩所構成,第二繩由具有彈性的彈性繩所構成。
所述的兼具頸部復健及重量訓練功能的頭套,其中:第一圍帶進一步包括固定在外端面的一第二扣環以及一第三扣環,第一扣環位于第二扣環與第三扣環之間,第二圍帶進一步包括固定在外側面的一扣環;
將頭套組裝為復健模式的狀態下,第二復健配件的扣合件可選擇地與第一、第二、第三扣環或扣環的其中任意一個可拆卸地結合。
所述的兼具頸部復健及重量訓練功能的頭套,其中:第一圍帶進一步包括固定在外端面的一第二扣環以及一第三扣環,第一扣環位于第二扣環與第三扣環之間,第二圍帶進一步包括固定在外側面的一扣環;
將頭套組裝為復健模式的狀態下,第一復健配件的第一鉤部能夠與第一、第二、第三扣環或扣環或上扣環的其中任意一個可拆卸地結合。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還包括:
一種兼具頸部復健及重量訓練功能的頭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圍帶,包括相互隔開的兩個銜接端以及在兩銜接端之間延伸且相互平行地隔開的一內端面與一外端面,第一圍帶進一步包括固定在外端面的一個第一連結環,第一圍帶還包括固定在外端面的一第一扣環、一第一結合環與一第二結合環,第一圍帶也包括分別固定在銜接端的兩個銜接環,第一與第二結合環相互隔開且分別位于一銜接環與第一連結環之間;
一第二圍帶,可調整地與第一圍帶結合,第二圍帶包括相互隔開的兩個尾端、以及在兩個尾端之間延伸的一個內側面與一外側面,第二圍帶進一步包括形成在外側面且分別位于兩個尾端的兩個第一固定部以及形成在外側面且位于兩個第一固定部之間的一個第二固定部,第二圍帶進一步包括固定在外側面的一連結環,第二圍帶的兩個第一固定部分別穿入各銜接環且可拆卸地與第二固定部結合;
一上固定部,可調整長度地與第一及第二圍帶結合,上固定部包括一連結條以及固定在連結條中間的一上扣環,連結條包括位于兩端的兩個第一連結部以及位于兩個第一連結部之間的一第二連結部,連結條的兩個第一連結部的其中一個穿過第一連結環且可拆卸地與第二連結部結合,另一個穿過連結環且可拆卸地與第二連結部結合;
一下固定部,可調整長度地與第一圍帶結合,下固定部包括相互隔開的兩末端,下固定部進一步包括在兩末端之間延伸且相互平行地隔開的一內表面以 及一外表面,下固定部還包括形成在外表面且分別位于兩末端的兩個第一結合部以及形成在外表面且位于兩個第一結合部之間的一個第二結合部,各第一結合部分別穿過第一結合環及第二結合環且與第二連結部可拆卸地結合,第一圍帶及第二圍帶位于上固定部與下固定部之間;
一第一復健配件,包括一第一繩以及分別固接在第一繩末端的一第一鉤部,第一復健配件的第一鉤部能夠與第一扣環或上扣環的其中任意一個可拆卸地結合。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還包括:
一種兼具頸部復健及重量訓練功能的頭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圍帶,包括相互隔開的兩個銜接端以及在兩銜接端之間延伸且相互平行地隔開的一內端面與一外端面,第一圍帶進一步包括固定在外端面的一個第一連結環,第一圍帶還包括固定在外端面的一第一扣環以及一第一結合環與一第二結合環,第一圍帶也包括分別固定在銜接端的兩個銜接環,第一與第二結合環相互隔開且分別位于一銜接環與第一連結環之間;
一第二圍帶,可調整地與第一圍帶結合,第二圍帶包括相互隔開的兩個尾端、以及在兩個尾端之間延伸的一個內側面與一外側面,第二圍帶進一步包括形成在外側面且分別位于兩個尾端的兩個第一固定部以及形成在外側面且位于兩個第一固定部之間的一個第二固定部,第二圍帶進一步包括固定在外側面的一連結環,第二圍帶的兩個第一固定部分別穿入各銜接環且可拆卸地與第二固定部結合,第一及第二圍帶;
一上固定部,可調整長度地與第一及第二圍帶結合,上固定部包括一連結條以及固定在連結條中間的一上扣環,連結條包括位于兩端的兩個第一連結部以及位于兩個第一連結部之間的一第二連結部,連結條的兩個第一連結部的其中一個穿過第一連結環且可拆卸地與第二連結部結合,另一個穿過連結環且可拆卸地與第二連結部結合;
一下固定部,可調整長度地與第一圍帶結合,下固定部包括相互隔開的兩末端,下固定部進一步包括在兩末端之間延伸且相互平行地隔開的一內表面以及一外表面,下固定部還包括形成在外表面且分別位于兩末端的兩個第一結合部以及形成在外表面且位于兩個第一結合部之間的一個第二結合部,各第一結合部分別穿過第一結合環及第二結合環且與第二連結部可拆卸地結合,第一圍帶及第二圍帶位于上固定部與下固定部之間;
一重量訓練配件,包括一連接繩以及分別固接在連接繩兩端的一扣合件以及一重物,重量訓練配件的扣合件可拆卸地與第一扣環結合。
本實用新型的頭套通過可選擇與第一或第二復健配件結合,而能提供使用者不同型態的頸部復健功能,另外通過頭套可選擇與重量訓練配件結合而提供重量訓練功能。本實用新型頭套的上固定部提供了調整的功能,可以依據使用者的額頭至頭頂之間的距離作出適當的調整,使得本實用新型的頭套可以適用于各種不同頭型的使用者。本實用新型之中固定部的第二圍帶可以依據使用者的頭圍進行調整,使得本實用新型的頭套可以適用于頭圍不同大小的使用者。本實用新型的下固定部可以依據使用者的下巴與臉的長度進行調整,使得本實用新型的頭套可以適用于不同下巴與臉長度的使用者。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頭套的立體分解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頭套的立體組合圖。
圖3為沿圖2的3-3線所取的剖視圖。
圖4為顯示頭圍較小的使用者穿戴本實用新型頭套的剖視圖。
圖5為沿圖2的5-5線所取的剖視圖。
圖6為顯示下巴或臉的長度較小的使用者穿戴本實用新型頭套的剖視圖。
圖7為顯示本實用新型頭套使用第一復健配件組裝為復健模式的使用示意圖。
圖8為顯示本實用新型頭套使用第二復健配件組裝為復健模式的使用示意圖。
圖9為顯示本實用新型頭套使用重量訓練配件組裝為重量訓練模式的使用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0頭套;20中固定部;22第一圍帶;24銜接端;26內端面;28外端面;30第一連接部;32第二連接部;34第三連接部;36第一連結環;38第二連結環;40第三連結環;42第一扣環;44第二扣環;46第三扣環;48第一結合環;50第二結合環;52銜接環;54第二圍帶;56尾端;58內側面;60外側面;62第一固定部;64第二固定部;66連接部;68連結環;70扣環;72上固定部;74連結帶;76第一連結部;78第二連結部;80上扣環;82下固定部;84末端;86內表面;88外表面;90第一結合部;92第二結合部;94第 一復健配件;96第一繩;98第一鉤部;111第二鉤部;113第二復健配件;115第二繩;117扣合件;119握持件;131重量訓練配件;132連接繩;133扣合件;135重物;137環。
具體實施方式
所有圖式僅便于解釋基本教導而已,圖式中將對構成說明用實施例的元件的數目、位置、關系、及尺寸的延伸將有所說明或在閱讀及了解以下描述后屬于業界技能。另外,在閱讀及了解以下描述后,配合特定力量、重量、強度、及類似要求的精確尺寸及尺寸比例的改變也屬業界技能。
在不同圖式中系以相同標號來標示相同或類似元件;另外請了解文中諸如“頂部”、“底部”、“第一”、“第二”、“向前”、“向后”、“反向”、“前”、“后”、“高度”、“寛度”、“長度”、“端”、“側”、“水平”、“垂直”等等及類似用語系僅便于看圖者參考圖中構造以及僅用于幫助描述說明用實施例而已。
依據圖式所示,本實用新型兼具頸部復健及重量訓練功能的頭套10包括一中固定部20,中固定部20由一第一圍帶22以及可調整長度地與第一圍帶22結合的一第二圍帶54所構成,第一圍帶22包括相互隔開的兩個銜接端24以及在兩銜接端24之間延伸且平行地相互隔開的一內端面26與一外端面28,第一圍帶22還包括固定在外端面28的一第一連接部30、一第二連接部32以及一第三連接部34,第一連接部30位于第二與第三連接部32、34之間,第二與第三連接部32、34分別位于靠近兩銜接端24的位置,第一圍帶22又包括固定在第一連接部30上的一第一連結環36以及一第一扣環42,固定在第二連接部32上的一第二連結環38、一第二扣環44以及一第一結合環48,第二扣環44位于第二連結環38與第一結合環48之間,第一圍帶22也包括固定在第三連接部34上的一第三連結環40、一第三扣環46以及一第二結合環50,第一扣環42沿第一圍帶22的長度方向位于第二與第三扣環44、46之間,第一連結環36沿第一圍帶22的長度方向位于第二與第三連結環38、40之間,第一圍帶22包括分別固定在銜接端24的兩個銜接環52(如圖1所示)。
依據圖式所示,第二圍帶54包括相互隔開的兩個尾端56,以及在兩尾端56之間延伸且平行地相互隔開的一內側面58與一外側面60,第二圍帶54進一步包括固定在外側面60且分別位于兩個尾端56的兩個第一固定部62以及位于 兩個第一固定部62之間的一第二固定部64,所述兩個第一固定部62可以選擇采用粘扣帶的鉤面或毛面的其中一個,第二固定部64可以選擇粘扣帶的鉤面或毛面的其中另外一者,第二圍帶54還包括固定在外側面60且位于第二圍帶54中央的一個連接部66,以及固定于連接部66上的一連結環68與一扣環70。
第二圍帶54的兩個尾端56分別穿入第一圍帶22的各銜接環52后并且反折造成兩個第一固定部62分別與第二固定部64可拆卸的結合(如圖2、圖3所示),如此由第一與第二圍帶22、54構成之中固定部20系形成環圈狀。
依據圖式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頭套10進一步包括可調整長度地與中固定部20結合的一上固定部72,上固定部72包括排列成十字且相結合的兩條連結帶74,各連結帶74分別包括位于兩端的兩個第一連結部76以及位于兩個第一連結部76之間的一第二連結部78,上固定部72進一步包括固定在兩條連結帶74中央交界處的一上扣環80,其中第一連結部76可以采用粘扣帶的鉤面或毛面的其中任意一個,第二連結部78可以采用粘扣帶的鉤面或毛面的其中另外一者。上固定部72的各第一連結部76分別穿過第一、第二與第三連結環36、38、40以及連結環68后反折,造成各第一連結部76與對應的第二連結部78可拆卸地結合(如圖2所示)。
依據圖式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頭套10包括帶狀的一下固定部82,下固定部82包括相互隔開的兩末端84,以及在兩末端84之間延伸且平行地相互隔開的一內表面86與一外表面88,下固定部82包括結合在外表面88且分別位于兩個末端84的兩個第一結合部90,以及結合在外表面88且位于兩個第一結合部90之間的一個第二結合部92,其中各第一結合部90可以采用粘扣帶的鉤面或毛面的其中任意一個,第二結合部92可以采用粘扣帶的鉤面或毛面的其中另外一者。
下固定部82的各第一結合部90分別穿入第一圍帶22的第一及第二結合環48、50的后反折,造成各第一結合部90可拆卸地與第二結合部92結合(如圖2所示)。
參閱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頭套10為了執行復健功能進一步提供一個第一復健配件94以及一個第二復健配件113,其中第一復健配件94包括具有彈性且可被拉引而伸長的一第一繩96,以及分別固定在第一繩96兩端的一第一鉤部98以及一第二鉤部111。第二復健配件113包括具有彈性且可被拉引而伸長的一第二繩115,第二復健配件113進一步包括固定在第二繩115一端的一扣合件117以及固定在第二繩115另一端的一握持件119。
參閱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頭套10為了執行重量訓練功能,提供一個重量訓練配件131,重量訓練配件131包括一條不具彈性的連接繩132,連接繩132的兩端各固設一個扣合件133,連接繩132穿過一個重物135具有的環,造成重物135大致上位于連接繩132之中央。
為了方便說明,系假設將本實用新型的頭套10穿戴在使用者的頭部(如圖2所示),中固定部20系圍繞在使用者大約額頭的位置,且第一圍帶22的內端面26與第二圍帶54的內側面58貼靠在使用者的額頭與后腦上,使用者可以依據自己的頭圍大小調整第二圍帶54的長度,參閱圖3所示在使用者頭圍較大的情況下,使第二圍帶54的兩個第一固定部62反折的區段短一點,如此由第一與第二圍帶22、54所構成之中固定部20的內徑就會比較大,因此能夠給頭圍較大的使用者穿戴,參閱圖4所示,當使用者的頭圍較小時,系調整第二圍帶54的各第一固定部62加大反折的區段,如此由第一與第二圍帶22、54構成中固定部20的內徑就會縮小,能夠給頭圍較小的使用者穿戴。
所述的上固定部72抵靠在使用者的頭頂上,下固定部82抵靠在使用者的下巴(如圖2、圖5、圖6所示),上固定部72能依據使用者從額頭至頭頂的長度作調整,詳細地說,如果使用者從額頭至頭頂的長度較長,如此上固定部72的各第一連結部76反折的區段短一點,就能允許由額頭至頭頂距離較長的使用者穿戴(如圖5所示),如果使用者的額頭至頭頂的長度較短,將上固定部72的各第一連結部76反折的區段設置長一點(如圖6所示),如此就能適合頭頂至額頭距離較短的使用者配戴。
下固定部82能依據使用者的下巴長度作調整,詳細地說,如圖5所示,當使用者的下巴或臉型較長時,下固定部82的各第一結合部90反折后的區段設定短一點,如此本實用新型的頭套10就能適用下巴或臉型較長的使用者(如圖5所示),若使用者的下巴或臉型較短時,下固定部82的第一結合部90反折后的區段設定短一點,如此本實用新型的頭套10就能適用下巴或臉型較短的使用者(如圖6所示)。
本實用新型的頭套10可以選擇組裝為頸部復健模式或者頸部重量訓練模式,若要將頭套10組裝為頸部復健模式,可以選擇第一復健配件94或第二復健配件113的其中一個,進一步說,若選擇第一復健配件94,可以將第一復健配件94的第一鉤部98選擇與第一、第二、第三扣環42、44、46、扣環70或上扣環80的其中任意一個扣合,另外一手拉動第二鉤部111的部分,通過對抗第 一繩96的彈力達到頸部復健的效果(圖未顯示),但第一復健配件94較佳的使用方法系將第一鉤部98與上扣環80扣合,第二鉤部111與使用者所在場所的天花板的一個環137扣合(如圖7所示),如此使用者可以通過半蹲的方式拉引第一繩96伸長,使用者可以借著第一繩96產生的彈力拉引頸椎達到復健的效果。
假設選擇將頭套10與第二復健配件113組裝成頸部復健模式,第二復健配件113的扣合件117可以選擇與第一、第二、第三扣環42、44、46、扣環70或上扣環80的其中任意一個扣合,但第二復健配件113較佳的使用方法系將扣合件117與第一、第二、第三扣環42、44、46的其中任意一個扣合,如第2、8圖所示,第二復健配件113選擇與第二扣環44扣合之后,允許使用者的手握住握持件119,如此使用者可以利用手臂拉引第二繩115伸長產生彈力,再由使用者的頸部與第二繩115的彈力對抗來,達到復健的效果。
若要使用本實用新型的頭套10來進行頸部的重量訓練,系要選擇將頭套10與重量訓練配件131組合成重量訓練模式,詳細地說,系將重量訓練配件131的兩個扣合件133分別與第一、第二、第三扣環42、44、46以及扣環70的其中任意兩個扣合,或者也可以使重量訓練配件131的兩個扣合件133與第一、第二、第三扣環42、44、46以及扣環70的其中任意一個扣合,如此使用者扭轉頸部時,需要對抗重量訓練配件131的重物135的重量,如圖8所示,系將重量訓練配件131的兩個扣合件133分別與第二扣環44以及第三扣環46扣合進行頸部的重量訓練。
本實用新型的頭套10通過可選擇與第一或第二復健配件94、113結合,而能提供使用者不同型態的頸部復健功能,另外通過頭套10可選擇與重量訓練配件131結合而提供重量訓練功能。
本實用新型的第一與第二繩96、115采用具有彈性的繩子設計,如此可以有效降低使用者施力過度而造成頸部受傷的機率,進一步提高本實用新型頭套10使用的安全性。
本實用新型頭套10的上固定部72提供了調整的功能,可以依據使用者的額頭至頭頂之間的距離作出適當的調整,使得本實用新型的頭套10可以適用于各種不同頭型的使用者。
本實用新型之中固定部20的第二圍帶54可以依據使用者的頭圍進行調整,使得本實用新型的頭套10可以適用于頭圍不同大小的使用者。
本實用新型的下固定部82可以依據使用者的下巴與臉的長度進行調整,使得本實用新型的頭套10可以適用于不同下巴與臉長度的使用者。
本實用新型的基本教導已加以說明,對具有本領域通常技能的人而言,許多延伸和變化將是顯而易知者。舉例言的,上固定部72可以只包括一條連結帶74,如此連結帶74可選擇與第一連結環36及連結環68可調整長度地結合或者選擇與第二連結環38與第三連結環40可調整長度地結合。或者,第一復健配件94的第一繩96可以是沒有彈性的繩子所構成,在這樣的情況下,拉動第一復健配件94仍然會對使用者的頸部產生作用力,進一步達到復健的效果。
以上說明對本實用新型而言只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理解,在不脫離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作出許多修改、變化或等效,但都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