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兒童玩具,更確切地說是一種玩具翼龍。
背景技術:
翼龍是一種帶有四肢和翅膀的恐龍,充滿玄幻色彩,因此在較多的動畫片、電影或紀錄片中都有翼龍出現(xiàn),翼龍造型的玩具也廣受兒童的喜愛。但是翼龍在爬行時,四肢、翅膀、尾巴和頭部均會發(fā)生一定幅度的擺動,運動狀態(tài)較為復雜,現(xiàn)有技術中還沒有能夠同時模擬四肢、翅膀、尾巴和頭部運動的玩具,造型較為呆板,與翼龍在動畫片、電影或紀錄片中出現(xiàn)的造型差距較大,因此不容易受到兒童的喜愛。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主要是解決現(xiàn)有技術所存在的技術問題,從而提供一種四肢、翅膀、尾巴和頭部均能夠在向前運動時發(fā)生一定幅度的擺動,能夠較為生動逼真的模擬出翼龍爬行時的運動狀態(tài),容易受到兒童的喜愛的玩具翼龍。
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所存在的技術問題:
一種玩具翼龍,包括一模型軀體、兩個前輪和兩個后輪,所述的模型軀體上設置有兩個模型前腿和兩個模型后腿,所述的兩個模型前腿與所述的模型軀體固定連接,所述的兩個前輪的中心與所述的兩個模型前腿的下端轉動連接,所述的兩個后輪的中心與所述的模型軀體的尾端轉動連接,所述的模型后腿的下端與所述的后輪通過一銷柱轉動連接,所述的銷柱偏離所述的后輪的中心布置,所述的玩具翼龍上還設置有兩個模型翼板,所述的模型翼板的中心與所述的模型軀體轉動連接,所述的模型翼板的一邊與所述的模型后腿的上端轉動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所述的兩個后輪通過一后轉軸固定連接,所述的后轉軸與所述的模型軀體轉動連接,所述的模型軀體的尾端設置有一模型尾巴,所述的模型尾巴與所述的模型軀體轉動連接,所述的后轉軸上固定設置有一后偏心輪,所述的模型尾巴壓在所述的后偏心輪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兩個后輪上的銷柱以所述的后轉軸為圓心相隔180度布置。
作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所述的兩個前輪通過一前轉軸固定連接,所述的前轉軸與所述的模型前腿的下端轉動連接,所述的前轉軸上固定設置有一前偏心輪,所述的模型軀體上設置有一豎直布置的導向孔,所述的導向孔內(nèi)布置有一頂桿,所述的頂桿與所述的導向孔滑動連接;所述的模型軀體的前端設置有一模型頭,所述的模型頭的中部與所述的模型軀體的前端轉動連接,所述的模型頭的橫截面為“L”形,所述的模型頭壓在所述的頂桿的上端,所述的頂桿的下端壓在所述的前偏心輪上。
本實用新型的玩具翼龍的優(yōu)點是:四肢、翅膀、尾巴和頭部均能夠在向前運動時發(fā)生一定幅度的擺動,能夠較為生動逼真的模擬出翼龍爬行時的運動狀態(tài),容易受到兒童的喜愛。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玩具翼龍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的玩具翼龍的剖視圖,此時視角為主視;
其中:
1、模型軀體;11、模型前腿;12、模型后腿;13、模型翼板;
14、模型尾巴;15、導向孔;16、頂桿;17、模型頭;
2、前輪;21、前轉軸;211、前偏心輪;
3、后輪;31、銷柱;32、后轉軸;321、后偏心輪。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本實用新型的玩具翼龍的優(yōu)點是:四肢、翅膀、尾巴和頭部均能夠在向前運動時發(fā)生一定幅度的擺動,能夠較為生動逼真的模擬出翼龍爬行時的運動狀態(tài),容易受到兒童的喜愛。
如圖1、圖2所示,一種玩具翼龍,包括一模型軀體1、兩個前輪2和兩個后輪3,該模型軀體1上設置有兩個模型前腿11和兩個模型后腿12,該兩個模型前腿11與該模型軀體1固定連接,該兩個前輪2的中心與該兩個模型前腿11的下端轉動連接,該兩個后輪3的中心與該模型軀體1的尾端轉動連接,該模型后腿12的下端與該后輪3通過一銷柱31轉動連接,該銷柱31偏離該后輪3的中心布置,該玩具翼龍上還設置有兩個模型翼板13,該模型翼板13的中心與該模型軀體1轉動連接,該模型翼板13的一邊與該模型后腿12的上端轉動連接。這種結構使該玩具翼龍在向前滾動時,該模型后腿12能夠模擬出向前邁步的姿態(tài),使該模型翼板13發(fā)生一定幅度的擺動,造型生動逼真。
如圖2所示,該兩個后輪3通過一后轉軸32固定連接,該后轉軸32與該模型軀體1轉動連接,該模型軀體1的尾端設置有一模型尾巴14,該模型尾巴14與該模型軀體1轉動連接,該后轉軸32上固定設置有一后偏心輪321,該模型尾巴14壓在該后偏心輪321上。這種結構使該玩具翼龍在向前滾動時,該模型尾巴14也能夠發(fā)生一定幅度的上下擺動,進一步提高該玩具翼龍的真實度。
兩個后輪3上的銷柱31以該后轉軸32為圓心相隔180度布置。這種結構使兩個模型后腿12能夠交替向前邁步,更為生動逼真。
如圖2所示,該兩個前輪2通過一前轉軸21固定連接,該前轉軸21與該模型前腿11的下端轉動連接,該前轉軸21上固定設置有一前偏心輪211,該模型軀體1上設置有一豎直布置的導向孔15,該導向孔15內(nèi)布置有一頂桿16,該頂桿16與該導向孔15滑動連接;該模型軀體1的前端設置有一模型頭17,該模型頭17的中部與該模型軀體1的前端轉動連接,該模型頭17的橫截面為“L”形,該模型頭17壓在該頂桿16的上端,該頂桿16的下端壓在該前偏心輪211上。該前輪2在向前滾動時,能夠周期性的將該頂桿16向上頂起,并進一步頂起該模型頭17,使該模型頭17能夠發(fā)生一定幅度的上下擺動,使該玩具翼龍的造型極為逼真,極為接近影視動畫中,翼龍四肢、翅膀、尾巴和頭部均可以擺動的造型,容易受到兒童的喜愛。
以上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部分實施方式的設計思路,在系統(tǒng)允許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可以擴展為同時外接更多的功能模塊,從而最大限度擴展其功能。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經(jīng)過創(chuàng)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