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腰椎問題預防及康復鍛煉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369027閱讀:404來源:國知局
腰椎問題預防及康復鍛煉器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發明涉及一種集腰椎康復與健身兩用的鍛煉裝置。



背景技術:

過去一直被稱為老年病的腰椎疾病,目前已出現年輕化趨勢。專家表示,中國城市患者中有一半是三十五歲以下的年輕人,其中大多數為從事伏案工作的白領人群。青少年因長期伏案學習并且缺乏體育鍛煉也有患腰椎疾病的風險。據資料顯示:成年人有80%遭受腰痛的困擾,而腰椎疾病近年在人群中的發病率持續上升,目前已達15.2%。所以,腰椎疾病的預防及治療刻不容緩!

而現有產品中,被動按摩型器材起到的預防腰椎問題效果不足又缺乏樂趣。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已有被動按摩型器材的效果較差、趣味性較差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效果較好、趣味性較高的腰椎問題預防及康復鍛煉器。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腰椎問題預防及康復鍛煉器,包括床部、框架、傳動機構、螺桿升降機構和連桿機構,所述框架上安裝螺桿升降機構,所述螺桿升降機構的動作端與所述床部的底部聯動,所述連桿機構設有用于供使用者手和腳操作的工位,所述連桿機構通過所述傳動機構與所述螺桿升降機構聯動。

進一步,所述螺桿升降機構包括軸承座、傳動錐齒輪、螺桿和升降套筒,所述軸承座上可轉動地安裝螺桿,所述螺桿下部固定安裝錐齒輪,所述螺桿上部與螺母螺紋連接,所述螺母固定在所述升降套筒內,所述升降套筒的上端固定在抬升板上,所述床部位于所述抬升板上,所述傳動錐齒輪與所述傳動機構的輸出端聯動。

優選的,所述螺桿升降機構有三個,三塊抬升板分別位于所述床部的前方底部、中間底部和后方底部。

再進一步,所述連桿機構對稱布置在框架兩側,一側的連桿機構包括手握桿、腳踏和輪盤,所述手握桿的中部通過第一支點連接在框架上,所述手握桿的下端與第一連桿的后端鉸接,所述第一連桿的前端與第二連桿的下端鉸接,所述第二連桿的中部通過第二支點連接在框架上,所述第二連桿上端與第三連桿的后端鉸接,所述第三連桿的前端與折形桿的上端連接,所述折形桿的下端與弧形桿的中部連接,所述弧形桿的上端與第四連桿的下端鉸接,所述第四連桿的上端鉸接在輪盤的輪轂上,所述弧形桿的下端與滑塊鉸接,所述滑塊可前后滑動地安裝在滑軌上,所述滑軌位于床部的前方;

兩側的第四連桿與輪盤的輪轂的連接處之間設有相位差,兩個輪盤分別安裝在輪軸的兩端,所述輪軸安裝在框架的軸座上。

所述傳動機構包括第一錐齒輪,所述輪軸上安裝所述第一錐齒輪,所述第一錐齒輪與第二錐齒輪嚙合,所述第二錐齒輪安裝在第一軸的前端,所述第一軸安裝在框架的軸座上,所述第一軸的后端安裝第三錐齒輪嚙合,所述第三錐齒輪與第四錐齒輪嚙合,所述第四錐齒輪安裝在第二軸上,所述第二軸上安裝第一齒輪,所述第二軸安裝在框架的軸座上,所述第一齒輪與第二齒輪嚙合,所述第二齒輪安裝在第三軸上,所述第三軸安裝在框架的軸座上,所述第三軸上安裝第一鏈輪,所述第一鏈輪通過鏈條與第二鏈輪傳動連接,所述第三鏈輪安裝在第四軸上,所述第四軸安裝在框架的軸座上,所述第四軸的另一端與一個螺桿升降機構的傳動錐齒輪連接。

進一步,所述第二軸上同時安裝第三齒輪,所述第三齒輪與第四齒輪嚙合,所述第四齒輪安裝在第三軸上,所述第三軸上同時安裝第三鏈輪,所述第三鏈輪通過鏈條與第四鏈輪傳動連接,所述第四鏈輪安裝在第五軸上,所述第五軸安裝在框架的軸座上,所述第五軸與另一個螺桿升降機構的傳動錐齒輪連接。

再進一步,所述另一個螺桿升降機構的傳動錐齒輪與附加錐齒輪嚙合,所述附加錐齒輪安裝在附加軸上,所述附加軸的另一端安裝第五錐齒輪,所述第五錐齒輪與第六錐齒輪嚙合,所述第六錐齒輪安裝在第六軸的后端上,所述第六軸安裝在框架的軸座上,所述第六軸的前端安裝第七錐齒輪,所述第七錐齒輪與所述第八錐齒輪嚙合,所述第八錐齒輪安裝在第七軸上,所述第七軸與再一個螺桿升降機構的傳動錐齒輪連接。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現在:有效預防腰椎問題,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夠使腰椎術后患者較快得以康復,主動式實現腰椎康復鍛煉,增強腰椎的穩定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整體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連桿機構左視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的傳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的螺桿升降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參照圖1~圖5,一種腰椎問題預防及康復鍛煉器,包括床部1、框架2、傳動機構3、螺桿升降機構4和連桿機構5,所述框架2上安裝螺桿升降機構4,所述螺桿升降機構4的動作端與所述床部1的底部聯動,所述連桿機構5設有用于供使用者手和腳操作的工位,所述連桿機構5通過所述傳動機構3與所述螺桿升降機構4聯動。

進一步,所述螺桿升降機構4包括軸承座52、傳動錐齒輪51、螺桿50、螺母49和升降套筒48,所述軸承座52上可轉動地安裝螺桿50,所述螺桿50下部固定安裝傳動錐齒輪51,所述螺桿50上部與螺母49螺紋連接,所述螺母49固定在所述升降套筒48內,所述升降套筒48的上端固定在抬升板上,所述床部1位于所述抬升板上,所述傳動錐齒輪51與所述傳動機構3的輸出端聯動。

優選的,所述螺桿升降機構4有三個,三塊抬升板分別位于所述床部1的前方底部、中間底部和后方底部。

再進一步,所述連桿機構5對稱布置在框架2兩側,一側的連桿機構包括手握桿6、腳踏和輪盤11,所述手握桿6的中部通過第一支點連接在框架2上,所述手握桿6的下端與第一連桿7的后端鉸接,所述第一連桿7的前端與第二連桿8的下端鉸接,所述第二連桿8的中部通過第二支點連接在框架2上,所述第二連桿8上端與第三連桿9的后端鉸接,所述第三連桿9的前端與折形桿10的上端連接,所述折形桿10的下端與弧形桿13的中部連接,所述弧形桿13的上端與第四連桿14的下端鉸接,所述第四連桿14的上端鉸接在輪盤11的輪轂上,所述弧形桿10的下端與滑塊鉸接,所述滑塊可前后滑動地安裝在滑軌15上,所述滑軌15位于床部1的前方;

兩側的第四連桿14與輪盤的輪轂的連接處之間設有相位差,兩個輪盤11分別安裝在輪軸18的兩端,所述輪軸18安裝在框架2的軸座上。

所述傳動機構3包括第一錐齒輪16,所述輪軸18上安裝所述第一錐齒輪16,所述第一錐齒輪16與第二錐齒輪17嚙合,所述第二錐齒輪安裝在第一軸35的前端,所述第一軸35安裝在框架2的軸座上,所述第一軸35的后端安裝第三錐齒輪39嚙合,所述第三錐齒輪39與第四錐齒輪40嚙合,所述第四錐齒輪40安裝在第二軸34上,所述第二軸34上安裝第一齒輪38,所述第二軸34安裝在框架2的軸座上,所述第一齒輪38與第二齒輪41嚙合,所述第二齒輪41安裝在第三軸上,所述第三軸安裝在框架2的軸座上,所述第三軸上安裝第一鏈輪42,所述第一鏈輪42通過鏈條44與第二鏈輪43傳動連接,所述第三鏈輪43安裝在第四軸33上,所述第四軸33安裝在框架2的軸座上,所述第四軸33的另一端與一個螺桿升降機構24的傳動錐齒輪32連接。

進一步,所述第二軸上同時安裝第三齒輪37,所述第三齒輪37與第四齒輪36嚙合,所述第四齒輪36安裝在第三軸上,所述第三軸上同時安裝第三鏈輪47,所述第三鏈輪47通過鏈條46與第四鏈輪45傳動連接,所述第四鏈輪45安裝在第五軸31上,所述第五軸31安裝在框架2的軸座上,所述第五軸31與另一個螺桿升降機構29的傳動錐齒輪30連接。

再進一步,所述另一個螺桿升降機構29的傳動錐齒輪30與附加錐齒輪28嚙合,所述附加錐齒輪28安裝在附加軸上,所述附加軸的另一端安裝第五錐齒輪27,所述第五錐齒輪27與第六錐齒輪26嚙合,所述第六錐齒輪26安裝在第六軸23的后端上,所述第六軸23安裝在框架的軸座25上,所述第六軸23的前端安裝第七錐齒輪20,所述第七錐齒輪20與所述第八錐齒輪21嚙合,所述第八錐齒輪21安裝在第七軸上,所述第七軸與再一個螺桿升降機構22的傳動錐齒輪19連接。

所述框架2用來支撐整體,床墊和靠枕部分則盡可能地提高人體舒適度;傳動機構3由錐齒輪、齒輪、鏈輪、鏈條及傳動軸構成,傳遞輸入動力;螺桿升降機構4主要由軸承座、錐齒輪、螺桿、升降套筒組成,以錐齒輪為輸入端,通過螺桿與升降套筒的相對運動實現升降;連桿機構5由多根桿件與輪盤組成,通過一定的連接方式,將使用者手和腳部的動力輸入傳動系統輸入端。人體全身運動產生的動力輸入到連桿機構,以連桿機構為起點,經傳動系統傳遞動力,最后使得螺桿升降部分實現升降,在床面形成人體腰椎正常生理曲線。

連桿機構5:使用者雙手握住位于外部框架兩側的手握桿6,腳踏在裝置尾部的踏板上,踏板安裝在弧形桿13上。雙手非同向搖動手握桿6,雙腳隨著手的頻率踩動踏板,模擬人體行走。手部的力通過一系列的連桿擺動傳遞到輸出端輪盤11處,腿部的力以左側連桿機構為例,當手前后擺動手握桿6時,第一連桿7平動,傳遞到折形桿10前后擺動,如折形桿10前擺時,帶動弧形桿13向前移動,弧形桿13通過第四連桿14帶動輪盤11順時針轉動,兩側輪的運動相差設定相位差(例如半個周期),故整個機構可以形成周期性運動。

傳動機構3:傳動機構中所使用的齒輪,鏈輪等都統一使用國家標準,高精度制作,嚙合準確,定位精準,保證力的有效傳輸,不因非人為因素產生中斷。使用的軸定制產生,同樣使用國家標準,與齒輪、鏈輪有效配合,兩者采用鍵的方式相連接,使力的傳輸更加穩定。

螺桿升降機構4:傳動機構3的力通過錐齒輪傳入螺桿升降機構中,螺桿升降機構中的螺桿50與傳動錐齒輪51焊接,故傳動錐齒輪51轉動時,螺桿50隨之旋轉。升降套筒48的底部內與螺母49固連。利用自鎖螺紋的特點,螺桿50旋轉時,升降套筒48產生相對運動實現逐漸上升。當螺桿50逆向旋轉時,升降套筒48又會逐漸下降,從而實現床面曲度的形成及復原。

本實施例的工作過程為:當使用該裝置進行腰椎鍛煉或腰椎康復訓練時,人平躺在床墊上,頭靠住靠枕,雙手握住裝置兩側的手握桿6,腳踏在裝置弧形桿13的踏板上。雙手非同向搖動桿。以左側連桿機構為例,當手前后擺動手握桿6時,第一連桿7平動,傳遞到折形桿10前后擺動,如折形桿10前擺時,帶動弧形桿13向前移動,弧形桿13通過第四連桿14帶動輪盤11順時針轉動。輪盤11與輪軸18固定連接,故帶動輪軸18轉動,由于兩邊的連桿機構5的輪盤在靜止時有180°的相位差,故轉動時一輪可以通過另一側的輪帶動通過死點,形成一個穩定轉動的周期運動。輪軸18的轉動通過錐齒輪帶動第一軸35轉動,第一軸35的轉動通過錐齒輪帶動第二軸34轉動,第二軸34帶動第一齒輪38和第二齒輪37轉動,第三齒輪41和第四齒輪36的轉動又通過軸帶動第一鏈輪42,第三鏈輪47轉動。第一鏈輪42,第三鏈輪47的轉動通過第一鏈條44,第二鏈條46帶動第二鏈輪43,第四鏈輪45轉動。由于鏈輪之間的傳動比不同使得第五軸31與第四軸33有不同的轉速。第五軸31與第四軸33的轉動通過錐齒輪傳遞帶動螺桿50轉動,使得升降套筒48以不同的速度上升,一個螺桿升降機構22與再一個螺桿升降機構29通過錐齒輪傳動保持相同的運動狀態,所以與升降套筒固連的空心方形鋁管與床墊作用在床面形成中間上凸的人體正常生理曲度。遠動停止時,螺桿升降機構自鎖,床面保持當前的曲度;手腿反向的周期性協調運動使得床面回歸到原來的狀態。往復運動起到腰椎鍛煉及腰椎康復訓練的效果。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满城县| 尚志市| 时尚| 东港市| 瑞安市| 安平县| 绥德县| 江川县| 江陵县| 天水市| 宜章县| 尼玛县| 兴义市| 石棉县| 怀宁县| 霍州市| 河北区| 阳原县| 溧阳市| 南涧| 肇庆市| 郓城县| 清流县| 图片| 噶尔县| 美姑县| 金乡县| 卓资县| 和平县| 沈阳市| 临沂市| 泰州市| 鄂温| 吉隆县| 威海市| 北碚区| 克山县| 手机| 大悟县| 轮台县| 鄱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