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積木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積木件連接軸。
背景技術:
積木結構,主要是通過將不同的積木件進行拼接,以組成不同的形狀的一種組合型結構,有利于培養空間想象力和創造力。在現有的積木結構中,不同積木件之間的組合方式多種多樣,其中有一類是通過連接軸進行兩個或兩個以上積木件的連接。
現有設計的積木件連接軸通常為十字軸。而十字軸與積木件上設置的十字軸孔通常采用緊配方式。因此積木件的十字軸孔必須帶彈性性變,以保證配合緊密,這將大大增加積木件的產品結構,造成生產困難。
因此,需要一種能夠滿足精度要求且良好適配積木件的軸孔,且不會造成積木件結構復雜化的積木件連接軸。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積木件連接軸,包括第一緊配部、第二緊配部、第三緊配部、第四緊配部以及連接部;所述第一緊配部連接所述第二緊配部,所述第二緊配部連接所述連接部,所述連接部連接所述第三緊配部,所述第三緊配部連接所述第四緊配部,所述第一緊配部和所述連接部之間以及所述第四緊配部和所述連接部之間分別形成變形槽,從而在所述積木件連接軸的端部形成S型端面。
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積木件連接軸中,所述第一緊配部、第二緊配部、第三緊配部、第四緊配部上分別設置與積木件的軸孔的內壁接觸的緊配平面,所述緊配平面正對所述變形槽。
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積木件連接軸中,所述第一緊配部平行于所述第四緊配部和所述連接部,所述第二緊配部平行于所述第三緊配部。
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積木件連接軸中,在所述第一緊配部和所述第二緊配部之間,和/或在所述第三緊配部和所述第四緊配部之間分別設置滑配圓角部。
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積木件連接軸中,所述變形槽內設置加強筋。
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積木件連接軸中,在所述第一緊配部的所述緊配平面上正對所述加強筋的位置設置第一避空凹槽。
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積木件連接軸中,在所述第四緊配部的所述緊配平面上正對所述加強筋的位置設置第二避空凹槽。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采用的另一技術方案是,構造一種積木件連接軸,包括第一緊配部、第二緊配部、第三緊配部、第四緊配部以及連接部;所述第一緊配部連接所述第二緊配部,所述第二緊配部連接所述連接部,所述連接部連接所述第三緊配部,所述第三緊配部連接所述第四緊配部,所述第一緊配部和所述連接部之間以及所述第四緊配部和所述連接部之間分別形成變形槽,從而在所述積木件連接軸的端部形成S型端面;所述第一緊配部、第二緊配部、第三緊配部、第四緊配部上分別設置與積木件的軸孔的內壁接觸的緊配平面,所述緊配平面正對所述變形槽;在所述第一緊配部和所述第二緊配部之間,和/或在所述第三緊配部和所述第四緊配部之間分別設置滑配圓角部;所述變形槽內設置加強筋,在所述第一緊配部和/或所述第四緊配部的所述緊配平面上正對所述加強筋的位置設置避空凹槽。
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積木件連接軸中,所述第一緊配部平行于所述第四緊配部和所述連接部,所述第二緊配部平行于所述第三緊配部。
實施本實用新型的積木件連接軸,當其與積木件的軸孔配合時,緊配部通過變形槽發生微量形變,從而提供能夠緊配的張力,從而在一定配合精度的基礎上能夠實現良好適配,進而簡化了積木件的軸孔的設置。優選地,通過設置于變形槽正對的緊配平面,可以更好地達到松緊適度的良好緊密配合要求。進一步地,通過設置滑配圓角部,可以使得本實用新型的積木件連接軸可以進一步適配各種形狀的軸孔,例如圓形,方形等等。再進一步地,通過設置加強筋,可以增強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積木件連接軸的結構強度。而在加強筋的對應位置設置避空凹槽能夠更進一步避讓加強筋,從而在保持積木件連接軸的結構強度的基礎上,實現松緊適度的良好適配。
附圖說明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積木件連接軸的優選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的積木件連接軸的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積木件連接軸的優選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所示的積木件連接軸的截面圖。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積木件連接軸包括第一緊配部10、第二緊配部20、第三緊配部30、第四緊配部40以及連接部50。所述第一緊配部10連接所述第二緊配部20,所述第二緊配部20連接所述連接部50,所述連接部50連接所述第三緊配部30,所述第三緊配部30連接所述第四緊配部40。如圖1所示的優選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緊配部10平行于所述第四緊配部40和連接部50,所述第二緊配部20平行于所述第三緊配部30。所述第一緊配部10和所述連接部50之間以及所述第四緊配部40和所述連接部50之間分別形成變形槽60。這樣,第一緊配部10、第二緊配部20、第三緊配部30、第四緊配部40、連接部50以及變形槽60整體形成一個長條形的,橫截面為S形的積木件連接軸。參見圖2可知,本實用新型的積木件連接軸的端部形成S型端面。
本實用新型的積木件連接軸的長度、變形槽的寬度、以及第一緊配部、第二緊配部、第三緊配部、第四緊配部的表面形狀可以按照其適用的積木件的軸孔進行設置。基于本實用新型的教導,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設置各種長度,寬度,以及形狀的積木件連接軸以適配不同的積木件軸孔。本實用新型的積木件連接軸優選采用柔性材料,例如塑料制作。
實施本實用新型的積木件連接軸,當其與積木件的軸孔配合時,緊配部通過變形槽發生微量形變,從而提供能夠緊配的張力,從而在一定配合精度的基礎上能夠實現良好適配,進而簡化了積木件的軸孔的設置。
在圖1所示的本實用新型的積木件連接軸的優選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緊配部10、第二緊配部20、第三緊配部30和/或第四緊配部40上可以分別設置與積木件的軸孔的內壁接觸的緊配平面11。所述緊配平面11正對所述變形槽60。在積木件連接軸插入方形的軸孔時,緊配平面11可以設置成長方形,從而緊貼軸孔的四壁。通過設置于變形槽正對的緊配平面,可以更好地達到松緊適度的良好緊密配合要求。
在圖1所示的優選實施例中,在所述第一緊配部10和所述第二緊配部20之間,和/或在所述第三緊配部30和所述第四緊配部40之間分別設置滑配圓角部80。通過設置滑配圓角部80,可以使得本實用新型的積木件連接軸可以進一步適配例如圓形、橢圓形等其他形狀的軸孔。
在圖1所示的優選實施例中,所述變形槽60內設置加強筋70,這樣可以增強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積木件連接軸的結構強度。而在所述第一緊配部10的所述緊配平面11和/或所述第四緊配部40的緊配平面上正對所述加強筋70的位置設置避空凹槽12。通過設置避空凹槽12能夠更進一步避讓加強筋,從而在保持積木件連接軸的結構強度的基礎上,實現松緊適度的良好適配。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