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體育領域,具體為一種健身器材的可調節支架。
背景技術:
健身是一種體育項目,包括徒步或利用跑步機、卷力器、臥推架等健身器材進行鍛煉,不僅可增強力量、柔韌性華和耐力,也能提高協調性,控制身體各部分的能力,從而使身體更強健,與此同時,也可達到緩解壓力的目的,避免處于一種亞健康狀態。目前,通常需要幾個人一起搬運健身器材,不能做到即停即用的狀態,既浪費時間,也浪費人力,為此,提出一種健身器材的可調節支架。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健身器材的可調節支架,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健身器材的可調節支架,包括支架座、底座、支撐桿和第七連接桿,所述支架座下端面固定連接有底座,支架座上端面固定連接有支撐桿,兩個所述支撐桿通過第七連接桿連接,所述支架座為中空結構,支架座上端中央位置開設的通孔中活動插接有活動桿,所述活動桿的一端與壓桿的一端固定連接,活動桿的另一端通過彈性球與第二連接桿的一端連接,且活動桿和第二連接桿均可在第一固定塊中央位置開設的通孔中上下滑動,所述第一固定塊的上端面的兩側均通過第一連接桿與支架座的內腔上端側壁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連接桿和轉動件轉動連接,且轉動件轉動插接在兩個交叉設置的第三連接桿和第四連接桿之間的交叉點位置,第三連接桿和第四連接桿的兩端分別在第二轉動桿和第一轉動桿的內側壁上開設 的導軌槽內滑動,所述第三連接桿和第四連接桿轉動連接,所述第一轉動桿的一端與第二轉動桿的一端鉸接,且兩個第一轉動桿的另一端均與第一固定塊的另一端兩側鉸接,所述第二轉動桿的另一端與第三轉動桿的一端鉸接,兩個所述第三轉動桿的另一端與第六連接桿的上端面兩側鉸接,第六連接桿的下端面兩側連接有萬向輪,所述第一轉動桿和第三轉動桿的另一側壁通過彈簧與連接板連接,所述連接板通過第五連接桿與支架座固定連接。
優選的,所述活動桿的一側壁上固定連接有第一卡鉤和第二卡鉤;所述支架座內腔上端內側壁上匹配設有與第二卡鉤卡接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固定塊上端面上匹配設有與第一卡鉤卡接的第一凹槽。
優選的,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在同一直線上。
優選的,所述第一轉動桿、第二轉動桿和第三轉動桿的數目均為兩個,且均關于第二連接桿對稱。
優選的,所述萬向輪的數目不少于三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此健身器材的可調支架結構簡單,通過加入第二連接桿、第三連接桿、第四連接桿、第一轉動桿、第二轉動桿、第三轉動桿的組合結構,利用第二連接桿向下運動,帶動第三連接桿在第二轉動桿的導軌槽內向下滑動,第四連接桿在第一轉動桿的導軌槽向上滑動,從而推動第一轉動桿、第二轉動桿和第三轉動桿的接連轉動,將萬向輪推出在地面滑行,再利用活動桿上的第一凹槽和第一卡鉤或第二卡鉤和第二凹槽的匹配卡接,實現即停即用的效果,節省時間和人力,實用性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B結構放大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A結構放大示意圖。
圖中:支架座1、底座2、第一連接桿3、活動桿4、第一固定塊5、彈性球6、第二連接桿7、第三連接桿8、第四連接桿9、第一轉動桿10、第二轉動桿11、第三轉動桿12、彈簧13、第五連接桿14、連接板15、第六連接桿16、萬向輪17、第一凹槽18、第一卡鉤19、第二卡鉤20、第二凹槽21、壓桿22、支撐桿23、第七連接桿24。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3,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
一種健身器材的可調節支架,包括支架座1、底座2、支撐桿23和第七連接桿24,支架座1下端面固定連接有底座2,支架座1上端面固定連接有支撐桿23,兩個支撐桿23通過第七連接桿24連接,支架座1為中空結構,支架座1上端中央位置開設的通孔中活動插接有活動桿4,活動桿4的一側壁上固定連接有第一卡鉤19和第二卡鉤20,且支架座1內腔上端內側壁上匹配設有與第二卡鉤20卡接的第二凹槽21,活動桿4的一端與壓桿22的一端固定連接,活動桿4的另一端通過彈性球6與第二連接桿7的一端連接,且活動桿4和第二連接桿7均可在第一固定塊5中央位置開設的通孔中上下滑動,第一固定塊5的上端面的兩側均通過第一連接桿3與支架座1的內腔上端側壁固定連接,且第一固定塊5上端面上匹配設有與第一卡鉤19卡接的第一凹槽18,第一凹槽18 和第二凹槽21在同一直線上,第二連接桿7和轉動件轉動連接,且轉動件轉動插接在兩個交叉設置的第三連接桿8和第四連接桿9之間的交叉點位置,第三連接桿8和第四連接桿9的兩端分別在第二轉動桿11和第一轉動桿10的內側壁上開設的導軌槽內滑動,第三連接桿8和第四連接桿9轉動連接,第一轉動桿10的一端與第二轉動桿11的一端鉸接,兩個第一轉動桿10的另一端均與第一固定塊5的另一端兩側鉸接,第二轉動桿11的另一端與第三轉動桿12的一端鉸接,第一轉動桿10、第二轉動桿11和第三轉動桿12的數目均為兩個,且均關于第二連接桿7對稱,兩個第三轉動桿12的另一端與第六連接桿16的上端面兩側鉸接,第六連接桿16的下端面兩側連接有萬向輪17,萬向輪17的數目不少于三個,第一轉動桿10和第三轉動桿12的另一側壁通過彈簧13與連接板15連接,連接板15通過第五連接桿14與支架座1固定連接。
工作原理:當需搬運器材時,先向上再向右推動壓桿22,再按下壓桿22,使活動桿4向下運動,此時活動桿4上的第二卡鉤20脫離第二凹槽21,通過彈性球6推動第二連接桿7向下運動,從而使第三連接桿8和第四連接桿9的一端分別在第二轉動桿11和第一轉動桿10內側壁上開設的導軌槽向下、向上運動,致使第一轉動桿10和第二轉動桿11分別做逆時針和順時針轉動,第二轉動桿11轉動的同時帶動第三轉動桿12逆時針轉動,推出萬向輪17,此時將壓桿22向左拉動,由于彈簧13的設置讓活動板4有個向上的恢復力可以使第一卡鉤19向上,以保證帶動活動桿4上的第一卡鉤19與第一凹槽18卡接的更加穩固,利用萬向輪17在地面滑行,將運動器材運輸到合適位置時,將壓桿22向下再向右推動,再向上推動壓桿22,使活動桿4上的第一卡鉤19脫離第一凹槽18,收回萬向輪17,此時,再向左拉動壓桿22,使得活動桿4上的第二卡鉤20與第二凹槽21卡接,底座2支撐著運動器材。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