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一種體育用品,特別是一種壘球訓練棒。
背景技術:
1、公開號為cn114728191a的專利文獻中公開了一種訓練球棒,這種壘球訓練棒是采用不同的材質調整球棒重心的位置,來達到不同的訓練目的,這種壘球訓練棒在培養(yǎng)球手擊球的手感時,需要球手擊中壘球,但對于一些并未接觸的初學者,其手眼協(xié)調性以及對球棒的控制能力不好,導致無法擊中壘球,使用這種球棒訓練起來較為困難,訓練效果不好。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移動重心的壘球訓練棒。
2、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3、一種可移動重心的壘球訓練棒,包括棒體,所述棒體包括上方的打擊部和位于所述打擊部下方的手持部,所述打擊部內中空形成滑動腔,在所述滑動腔內安裝有可沿所述棒體長度方向滑動的滑塊,所述滑塊的下端通過彈力繩與所述手持部的底端連接,所述手持部中空形成調節(jié)腔,在所述調節(jié)腔內安裝有調節(jié)螺栓,所述彈力繩上端固定在連接螺栓上,所述連接螺栓螺紋連接在所述滑塊的底端,所述彈力繩的下端固定在所述調節(jié)螺栓側壁的穿孔上。
4、所述調節(jié)腔內設置有內螺紋,安裝后,所述調節(jié)螺栓旋合在所述內螺紋上固定在所述調節(jié)腔內。
5、所述調節(jié)螺栓中部中空設置有正內六角槽。
6、所述滑塊的外側設置有墊圈,組裝后,所述墊圈置于所述滑塊與棒體之間的縫隙內。
7、所述滑塊的外壁上設置有用于安裝所述墊圈的凹陷部,所述墊圈置于所述凹陷部中。
8、所述棒體的上端敞開設置有開口,所述開口內安裝有頂蓋。
9、所述手持部的末端螺紋連接有一圓環(huán)狀的底蓋。
10、所述手持部的底端向中間凹陷設置有連接部,在所述連接部與手持部之間形成一臺階面,所述連接部的側壁與所述底蓋內側設置有相適應的螺紋,安裝后,所述底蓋的頂面抵在所述臺階面上。
1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在棒體內設置有滑塊,并將棒體與滑塊通過彈力繩連接,滑塊在球棒揮出的時候沿球棒的長度方向滑出,模擬在擊球時球棒的手感以及重心的變化,這種訓練球棒無需訓練者真正的擊中壘球就可以感受到類似于擊球的重心變化以及手感,對于一些未接觸過壘球運動的初學者十分友好,提高了訓練的效果;同時,訓練球棒在揮出時球棒的重心離手掌越來越遠,能夠訓練到使用者的臂力,進一步提升了訓練的效果。
1.一種可移動重心的壘球訓練棒,包括棒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棒體(1)包括上方的打擊部(11)和位于所述打擊部(11)下方的手持部(12),所述打擊部(11)內中空形成滑動腔(13),在所述滑動腔(13)內安裝有可沿所述棒體(1)長度方向滑動的滑塊(2),所述滑塊(2)的下端通過彈力繩(3)與所述手持部(12)的底端連接,所述手持部中空形成調節(jié)腔(16),在所述調節(jié)腔(16)內安裝有調節(jié)螺栓(7),所述彈力繩(3)上端固定在連接螺栓(6)上,所述連接螺栓(6)螺紋連接在所述滑塊(2)的底端,所述彈力繩(3)的下端固定在所述調節(jié)螺栓(7)側壁的穿孔上。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動重心的壘球訓練棒,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jié)腔(16)內設置有內螺紋,安裝后,所述調節(jié)螺栓(7)旋合在所述內螺紋上固定在所述調節(jié)腔(16)內。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動重心的壘球訓練棒,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jié)螺栓(7)中部中空設置有正內六角槽。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動重心的壘球訓練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塊(2)的外側設置有墊圈(21),組裝后,所述墊圈(21)置于所述滑塊(2)與棒體(1)之間的縫隙內。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可移動重心的壘球訓練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塊(2)的外壁上設置有用于安裝所述墊圈(21)的凹陷部,所述墊圈(21)置于所述凹陷部中。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動重心的壘球訓練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棒體(1)的上端敞開設置有開口(14),所述開口(14)內安裝有頂蓋(4)。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動重心的壘球訓練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部(12)的末端螺紋連接有一圓環(huán)狀的底蓋(5)。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可移動重心的壘球訓練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部(12)的底端向中間凹陷設置有連接部(15),在所述連接部(15)與手持部(12)之間形成一臺階面,所述連接部(15)的側壁與所述底蓋(5)內側設置有相適應的螺紋,安裝后,所述底蓋(5)的頂面抵在所述臺階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