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臺式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臺式工具,尤其涉及一種可以進行仿形切割的臺式工具。
背景技術:
傳統的進行仿行切割的臺式工具,一般包括臺式電木銑、曲線鋸等。美國公告專利US4537234揭示了一種臺式電木銑,包括基座;固定在基座上的工作臺以及支撐臂,導向銷可滑動地設置在支撐臂的自由端;固定安裝在基座下表面的導柱,可滑動地設置在導柱上的固定座,手持式電木銑可拆卸地安裝在固定座上,電木銑刀頭的軸線與導向銷的軸線對齊;踏板機構。工作時,操作者雙手握持工件,使得工件在導柱的導引下相對于電木銑刀頭移動,從而進行切割工作。當需要調節工件的切割深度時,操作者首先松動固定座上的緊固螺釘,然后用腳踏動踏板機構,便可推動電木銑相對于導柱上下移動,當調節到需要的切割深度時,操作者再擰動緊固螺釘,使得固定座固定在導柱上,操作者便可以繼續對工件進行切割。該種臺式電木銑僅有一種工作狀態,不能看見加工過程,因此無法進行刻字,開溝槽等仿形加工,只能進行切通加工或進行直切,可滿足的加工需求很少。而且該種臺式電木銑的操作方式很復雜,調深時需要操作者的手、腳進行配合,操作起來非常不方便。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臺式工具,該臺式工具能滿足多種加工需求。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一種臺式工具,包括架體;由所述架體支撐且相對于所述架體可被操作地移動的切割主體,所述切割主體包括縱長延伸的殼體、設于所述殼體內的馬達、由所述馬達驅動的工作頭;所述架體上設有工作臺,所述工作臺具有相背對設置且可選擇地用于支撐工件的第一支撐平面和第二支撐平面,所述工作臺上設有供工作頭穿過的孔,所述孔自所述第一支撐平面延伸至所述第二支撐平面,所述臺式工具具有工件放置于所述第一支撐平面的第一工作狀態及工件放置于所述第二支撐平面的第二工作狀態,當所述臺式工具處于第二工作狀態時,所述工作頭延伸穿過所述第一支撐平面和第二支撐平面加工工件。本發明的有益效果:通過切割主體相對于架體可被操作地移動,使臺式工具具有工作頭遠離或穿過第一支撐平面,工件放置于第一支撐平面進行加工工件的第一工作狀態;以及工作頭延伸穿過第一支撐平面和第二支撐平面,工件放置于第二支撐平面進行加工工件的第二工作狀態。這樣,可根據不同的加工需要采用不同的工作狀態,因此,該臺式工具能滿足多種加工需求。優選的,所述臺式工具包括使所述切割主體相對于所述架體移動的移動機構。優選的, 所述移動機構包括活動設置于所述殼體上的連接件、相對于所述架體樞轉設置且可滑移地設于所述連接件上的操作件、設于所述架體和所述殼體其中之一上的導軌,設于所述架體和所述殼體其中另一個上與所述導軌配合的導向件。優選的,所述導軌為V型。優選的,所述導向件為圍繞垂直于所述殼體延伸方向的軸線轉動的滾輪。優選的,所述導軌的V型面對所述切割主體。優選的,所述連接件相對于所述殼體對稱設置,所述操作件具有與所述連接件滑移配接的兩自由端及連接兩自由端且供操作者握持的操作部。優選的,所述臺式工具還包括連接于所述架體和所述移動機構上用于調整所述切割主體相對于所述第一支撐平面高度的調高機構。優選的,所述調高機構包括與所述架體連接的第一配接件及與所述移動機構連接并與所述第一配接件配合的第二配接件。優選的,所述第一配接件為連接于所述架體上的絲桿,所述第二配接件為連接于所述移動機構上的螺母。優選的,所述高度調節機構還包括與所述螺母同軸設置的第一錐齒輪、與所述第一錐齒輪嚙合的第二錐齒輪、用于收容所述第一錐齒輪和第二錐齒輪的齒輪箱及驅動所述第二錐齒輪運動的手輪。優選的,所述滾輪的旋轉軸線與所述手輪的旋轉軸線垂直。優選的,所述手輪的旋轉軸線與所述導軌的延長方向垂直。優選的,所述操作件與所述第二錐齒輪同軸樞轉。優選的,所述連接件樞轉設于所述殼體上。優選的,所述臺式工具包括調整所述切割主體相對于第一支撐平面高度的調高機構。優選的,所述架體具有可選擇地起支撐作用的第一支撐部和第二支撐部,所述第一支撐部和所述第二支撐部至少其中之一上可拆卸地設有支撐腳。優選的,所述支撐腳通過凸輪機構固定。優選的,所述架體上設有槽,所述支撐腳和護欄至少其中之一安裝于所述槽上。優選的,所述護欄可滑移地設于所述架體或工作臺上。優選的,所述架體或工作臺上設有平面角度器。優選的,所述工作頭為銑刀。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中臺式工具的立體示意圖,此時臺式工具處于第一工作狀態,且操作件位于遠離工作臺的第一位置。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中臺式工具的立體示意圖,此時臺式工具處于第一工作狀態,且操作件位于靠近工作臺的第二位置。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中臺式工具的立體示意圖,此時臺式工具處于第二工作狀態,且操作件位于靠近工作臺的第二位置。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中臺式工具的立體示意圖,此時臺式工具處于第二工作狀態,且操作件位于遠離工作臺的第一位置。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中臺式工具的架體、工作臺及支撐腳的爆炸圖。
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中臺式工具的俯視圖,此時臺式工具處于第一工作狀態。圖7是本發明實施例中臺式工具去除架體、支撐腳及工作臺后的爆炸圖。圖8是圖1中臺式工具的右視圖。圖9是圖8中的臺式工具沿A-A的剖視放大圖。其中20.工具 56.長槽95.操作部22.架體 58.縱長部96.座體24.殼體 60.端部98.第一止擋部26.作頭 62.護欄100.第二止擋部30.工作臺 66.高度調節機構102.蓋體32.第一支撐平面 68.第一配接件103.保持裝置34.第二支撐平面 70.第二配接件104.第二連接件35.孔 72.安裝件106.齒輪軸36.第一支撐部 74.螺母108.手輪軸37、39.管材 76.墊圈114.導軌38.第二支撐部 78.第一錐齒輪116.配合件40.柱 80.第二錐齒輪118.螺栓42.支撐腳 82.齒輪箱120.螺母44.凸輪機構 84.驅動件122.安裝板46.腳墊 86.移動機構124.第一配接部48.凸輪把手 88.操作件126.第二配接部50.轉軸89.第一連接件52.螺栓91.孔54.螺母94.自由端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與優選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至圖4所示,一種臺式工具,包括切割主體20及支撐切割主體20的架體22。切割主體20包括沿縱長延伸的殼體24、設于殼體24內的馬達(未圖示),由上述馬達驅動的工作頭26、架體22上設有工作臺30。工作臺30具有用于可選擇地支撐工件的第一支撐平面32和第二支撐平面34,且第一支撐平面32和第二支撐平面34相背對設置。工作臺30上還設有供工作頭26穿過的孔35,孔35自第一支撐平面32延伸至第二支撐平面34,該臺式工具還包括開啟和關閉上述馬達的開關。切割主體20相對于架體22可被操作地移動,使臺式工具具有第一工作狀態和第二工作狀態。在第一工作狀態,使用第一支撐平面32作為工作表面,工作頭26遠離或延伸穿過第一支撐平面32 ;在第二工作狀態,使用第二支撐平面34為工作表面,工作頭26延伸穿過第一支撐平面32和第二支撐平面34。因此,本優選實施例中的臺式工具具有兩種工作狀態,從而使得該臺式工具能滿足多種加工需求。如圖1、圖2所示,第一工作狀態 時,被加工工件放置于第一支撐平面32上,切割主體20的殼體24位于工作臺30的上方,工作頭26遠離或穿過第一支撐平面32,用于加工工件。在這里,工作頭26可設置為銑刀、開槽刀等。此時可在被加工工件背離第一支撐平面32的表面上進行仿形加工或開槽。這種工作狀態下,視野很好,操作者能清楚地看到工件的加工過程,從而方便進行刻字、開溝槽等仿形加工。如圖3、圖4所示,第二工作狀態時,相對于第一工作狀態,整個臺式工具被翻轉180度。在第二工作狀態,被加工工件被放置于第二支撐平面34上,切割主體20的殼體24位于工作臺30的下方,切割主體20可被操作地移動以使工作頭26延伸穿過第一支撐平面32和第二支撐平面34,用于加工工件。此時可在被加工工件接觸到第二支撐平面34的表面上進行開槽等加工。這種工作狀態下,被加工工件的尺寸不受限制,可加工較大工件。另夕卜,也可對工件進行從端部起刀的切穿加工。因此,該臺式工具可以通過簡單的翻轉操作就可以實現兩種工作狀態之間的轉換,非常方便。同時,該臺式工具能滿足多種加工需求。另外,架體22采用框架結構,使得該臺式工具重量較輕,方便進行翻轉操作,從而實現兩種工作狀態之間的轉換。進一步參照圖5,由于臺式工具具有兩種工作狀態,相應地,架體22具有可選擇地起支撐作用的第一支撐部36和第二支撐部38,第一支撐部36與第二支撐部38相對設置,再參照圖1和圖2,當臺式工具處于第一工作狀態時,第一支撐部36起支撐作用。再參照圖3和圖4,當臺式工具處于第二工作狀態時,第二支撐部38起支撐作用。架體22還包括連接第一支撐部36和第二支撐部38的立柱40。第一支撐部36、立柱40和第二支撐部38形成容納切割主體20的空腔。第一支撐部36和第二支撐部38至少其中之一上可拆卸地設有支撐腳42。當臺式工具處于第一工作狀態,即第一支撐部36起支撐作用時,支撐腳42設置于第一支撐部36上。當臺式工具處于第二工作狀態,即第二支撐部38起支撐作用時,支撐腳42設置于第二支撐部38上。本優選實施例中,支撐腳42通過凸輪機構44固定設置于第一支撐部36或第二支撐部38上,從而實現支撐腳42與架體22之間的快速拆裝。另外,為穩定支撐,支撐腳42上還設有兩個腳墊46,腳墊46可采用橡膠件。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支撐部36由兩管材37構成,第二支撐部38由兩管材39構成,支撐腳42可有選擇地設置于管材37或管材39上。且凸輪機構44設置于支撐腳42上。當臺式工具處于第一工作狀態時,構成第一支撐部36的兩管材37上分別設置兩支撐腳42。當要把臺式工具轉換到第二工作狀態時,首先把臺式工具翻轉90度,使立柱40接觸地面,從第一支撐部36上拆下兩支撐腳42和凸輪機構44,支撐腳42和凸輪機構44作為一個整體一起拆卸下來,然后把兩支撐腳42通過凸輪機構44安裝于構成第二支撐部38的兩管材39上,最后沿上述翻轉方向把臺式工具再翻轉90度,此時就可把臺式工具置于第二工作狀態。因此,該臺式工具通過簡單的支撐腳拆裝和翻轉操作就可實現兩工作狀態的轉換,非常方便。再參照圖5和圖6,凸輪機構44包括凸輪把手48、安裝凸輪把手48的轉軸50、螺栓52和螺母54,管材37和管材39上均設有螺栓52通過的長槽56,螺栓52穿過管材37和管材39上的長槽56和支撐腳42,并穿過凸輪把手48和轉軸50后與螺母54配接,從而把支撐腳42與架體22連接在一起。現以第二支撐部38的管材39上的長槽56為例作詳細介紹,長槽56具有縱長部58和端部60,端部60比縱長部58的寬度要寬,端部60能容許螺栓52的螺栓頭通過,縱長部58止擋螺栓52的螺栓頭通過,因此,當安裝支撐腳42時,螺栓52的螺栓頭從端部60穿過,然后使支撐腳42和凸輪機構44相對于第二支撐部38滑移,這樣,螺栓52的螺栓頭遠離端部60直到位于縱長部58處,從而螺栓52的螺栓頭被縱長部58止擋,旋緊凸輪把手48,從而支撐腳42被鎖緊于第二支撐部38處。當要拆下支撐腳42時,與上述操作步驟相反,首先旋松凸輪把手48,然后使支撐腳42和凸輪機構44相對于第二支撐部38滑移,直到螺栓52位于端部60處,從而螺栓52的螺栓頭從端部60穿出,拆下支撐腳42和整個凸輪機構44即可。架體22上可拆卸地設有用于抵靠工件的護欄62。護欄62的安裝方式與支撐腳42的安裝方式相同,采用相同的凸輪機構44實現護欄62的快速拆裝,在此不再做詳細贅述。如圖1和圖2所示,當臺式工具處于第一工作狀態時,護欄62安裝于架體22的第一支撐部36上,且護欄62位于第一支撐平面32上方。另外,護欄62相對于架體22可滑移,從而根據加工需要調節護欄62與工作頭26之間的距離。當然,護欄62也可以設置于工作臺30上。當臺式工具從第一工作狀態轉換到第二工作狀態時,需要把護欄62拆卸下來,然后把護欄62安裝于第一支撐部36的另一側,此時護欄62位于第二支撐平面34上方,同時護欄62位于架體22的空腔外。另外,為方便抵靠面與加工面成一定斜角的加工,架體22或工作臺30上還可設置平面角度器(未圖示)。進一步參照圖7,臺式工具包括使切割主體20相對于架體22移動的移動機構86。移動機構86包括設置于殼體24上的第一連接件89、相對于架體22樞轉設置的操作件88,其中操作件88可滑移地設于第一連接件89上。移動機構86還包括設于架體22上的導軌114,設于殼體24上與導軌114配合的導向件116。當然,導軌114也可以設置于殼體24上,相應地,與導軌114配合的導向件設置于架體上。本優選實施例中,導向件116樞轉設置于殼體24上,導向件116設置為滾輪116。這樣,當切割主體20相對于架體22移動時,由于滾輪與導軌114之間為滾動摩擦,大大降低了阻力,使切割主體20的移動更輕便。另外,滾輪116圍繞垂直于殼體24的延伸方向的軸線轉動。導向件116通過螺栓118和螺母120設置于安裝板122上,安裝板122通過螺釘(未圖示)固定連接于殼體24上。本優選實施例中,安裝板122設置為兩個,每個安裝板122上設置兩個導向件116。導軌114設置為V型。且導軌114具有縱長延伸的第一配接部124和第二配接部126,第一配接部124與兩個導向件116配接,第二配接部126與另兩個導向件116配接,從而實現切割主體20的穩定導向,使切割主體20可沿縱長延伸方向平穩移動。優選的,導軌114的V型與切割主體20面對設置,從而使得臺式工具結構緊湊,減少占用空間,成本較低。當操作操作件88,使操作件88相對于架體22樞轉時,操作件88的樞轉帶動切割主體20通過導向件116沿導軌114相對于架體在豎直方向上移動。進而調整工作頭26與第一支撐平面32和第二支撐平面34的距離,以加工一定深度的槽。
第一連接件89上設置有孔91,操作件88穿設于孔91中。本優選實施例中,第一連接件89樞轉設置于殼體24上。當然,第一連接件89也可滑移設置于殼體24上,具體為在殼體24上設置滑槽,第一連接件89可滑移地設置于滑槽中。第一連接件89相對于殼體24對稱設置,操作件88具有與第一連接件89滑移配接的兩自由端94及連接兩自由端94且供操作者握持的操作部95,即操作件88設置為U型件。為節約成本,本優選實施例中,第一連接件89設置為兩個,且對稱設置于切割主體20相對的兩側邊,操作件88與的兩自由端94與兩個第一連接件89滑移配接。殼體24上設有容納第一連接件89的座體96,座體96設有第一止擋部98和第二止擋部100,第一止擋部98和第二止擋部100用于限制操作件88相對于架體22的樞轉角度,從而控制移動機構86使切割主體20相對于架體移動的位移量。座體96上設有蓋體102,第一連接件89收容于座體96和蓋體102之間。移動機構86還包括使操作件88保持于一定位置的保持裝置103。保持裝置103可使操作件88保持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再參照圖1和圖4,第一位置時,操作件88遠離工作臺30 ;再參照2和圖3,第二位置時,操作件88靠近工作臺30。本優選實施例中,保持裝置103為設置于操作件88和殼體24之間的壓簧103。當然,保持裝置103也可以設置為止擋銷或鋼球等,止擋銷或鋼球可伸縮或可插拔地設于殼體24上或操作件88上,相應地,與止擋銷或鋼球配接的槽或孔等配接部設于操作件88上或殼體24上。為方便操作件88和壓簧103的安裝,操作件88通過第二連接件104樞轉設于架體22上,第二連接件104的一端樞轉設于架體22上,第二連接件104的另一端設置為套筒結構,套設于操作件88上,且通過銷軸(未圖示)把操作件88與第二連接件104固定在一起。如此設置,非常方便安裝。其中壓簧103穿設于操作件88上。且壓簧103的一端被第二連接件104止擋,壓簧103的另一端被座體96和蓋體102止擋。壓簧103的力足以使操作件88相對于切割主體20保持在一定位置。進一步參照圖8和圖9,臺式工具還包括調高機構66,調高機構66用來調節切割主體20的高度,即用來調節工作頭26相對于第一支撐平面32和第二支撐平面34的距離。調高機構66連接于架體22和移動機構86上。其中,調高機構66包括與架體22連接的第一配接件68及與移動機構86連接并與第一配接件68配合的第二配接件70。進一步的,第一配接件68為固定設于架體22上的絲杠68,第二配接件70為與殼體24連接并與絲杠68配合的螺母70。因此,當螺母70相對于絲杠68旋轉時,可帶動切割主體20相對于絲杠68移動,從而切割主體20可相對于架體22移動。當然,調高機構66除了采用絲杠螺母機構外,還可采用渦輪蝸桿或齒輪齒條機構。如第一配接件68設置為蝸桿或齒條,相應地,第二配接件設置為渦輪或齒輪。更進一步的,第一配接件68與架體22連接,第二配接件70通過移動機構86與殼體24連接。即第二配接件70與移動機構86的操作件88連接。另外,為方便絲杠68的安裝,架體22上通過螺栓(未圖示)可拆卸地連接有安裝件72,絲杠68通過螺母74和墊圈76安裝于安裝件72上。
再者,為方便調高機構66的調節,調高機構66還包括與螺母70同軸設置的第一錐齒輪78,與第一錐齒輪78嚙合的第二錐齒輪80、用于收容第一錐齒輪78和第二錐齒輪80的齒輪箱82,及供操作者驅動第二錐齒輪80運動的驅動件84。本優選實施例中,為方便操作,驅動件84設置為手輪84。本優選實施例中,手輪84的旋轉軸線與導軌114的延長方向垂直,使操作者方便操作。另外,滾輪116的旋轉軸線與手輪84的旋轉軸線垂直,這樣,切割主體20能沿導軌114平穩地移動。另外,第二錐齒輪80和齒輪箱82連接于切割主體20的殼體24上,這樣,當旋轉手輪84驅動第二錐齒輪80旋轉時,可帶動第一錐齒輪78旋轉,螺母70相對于絲杠68旋轉,由于絲杠68是固定不動的,從而螺母70、齒輪箱82、第二錐齒輪80和切割主體20 —起相對于絲杠68沿絲杠68的軸線方向作線性移動。優選的,操作件88與第二錐齒輪80同軸樞轉。操作件88樞轉連接于齒輪箱82上或第二錐齒輪80的齒輪軸106上或手輪84的手輪軸108上,優選的,操作件88通過第二連接件104樞轉連接于齒輪箱82上或第二錐齒輪80的齒輪軸106上或手輪84的手輪軸108上。這樣,當旋轉手輪84驅動第二錐齒輪80旋轉時,可帶動第一錐齒輪78旋轉,螺母70相對于絲杠68旋轉,由于絲杠68是固定不動的,從而螺母70、第一錐齒輪78、第二錐齒輪80、齒輪箱82、切割主體20和移動機構86 —起相對于絲杠68沿絲杠68的軸線方向作線性移動。另外,齒輪箱84還可用于避免灰塵落到第一錐齒輪78和第二錐齒輪80上,從而保證第一錐齒輪78和第二錐齒輪80之間的傳動順暢。為方便安裝,齒輪箱84設置為兩個半殼結構。再參照圖1和圖2,現以第一工作狀態為例,當在工件(未圖示)上進行仿形加工或銑槽時,把工作頭26換成相應的工作頭。首先確定要加工的槽至工件端面的距離,接著根據上述距離相應地調整護欄62至工作頭26的距離,把工件放置于第一支撐平面32上,且使工件抵靠于護欄62,然后向靠近工作臺30的方向扳動移動機構86的操作件88,在加工工件之前,向靠近工作臺30的方向扳動操作件88,使操作件88相對于螺母70、齒輪箱82、第一錐齒輪78、第二錐齒輪80樞轉,從而帶動切割主體20沿導軌114做線性移動,最終確保操作件88處于靠近工作臺30的第二位置。此時切割主體20相對于螺母70產生移動。然后再旋轉手輪84使切割主體20相對于架體22移動,此時螺母70與切割主體20之間不產生位移量,相對固定不動,螺母70、齒輪箱82、切割主體20和移動機構86 —起相對于絲杠68沿絲杠68的軸線方向作線性移動,直到工作頭26到達要加工工件的預定深度。接下來操作開關(未圖示)開啟馬達(未圖示),沿著護欄62推進工件進行加工操作。當加工完工件后,向遠離工作臺30的方向扳動操作件88,直到操作件88位于遠離工作臺30的第一位置,此時操作件88帶動切割主體20相對于架體22和螺母70快速移動,從而實現切割主體20的快速回復到初始位置即非加工位置,使工作頭26遠離被加工工件,最后就可方便的取出工件。另外,再次進行同樣厚度的工件相同深度的加工時,不需要重新調整切割主體20,放置好工件后,只需要再次向工作臺30的方向扳下操作件88,使操作件88位于靠近工作臺30的第二位置,這樣就可使工作頭26到達上述的加工位置,接著就可對工件進行加工操作。移動機構86不但能使切割主體20實現快速回復到非加工位置,而且對同樣厚度的工件進行相同深度的加工操作,不需要通過調高機構66的再次調節和對刀,只需要扳動操作件88既能使切割主體20實現快速回復到非加工位置,又能進行快速加工。當然,若進行非直線的仿形加工,可拆掉護欄,根據要加工的形狀任意推動工件進行加工。其它操作同以上的直線加工。另外,也可根據加工需要在架體22或工作臺30上安裝平面角度器等附件。進一步參照圖3和圖4,當臺式工具處于第二工作狀態時,臺式工具同樣可用于銑槽,銑槽的深度等于工作頭26延伸穿出第二支撐平面34的距離,此時操作件88可位于遠離工作臺30的第一位置或靠近工作臺30的第二位置。旋轉手輪84使切割主體20相對于架體22移動,從而使工作頭26延伸穿過第一支撐平面32和第二支撐平面34,工件的加工深度等于工作頭26延伸穿出第二支撐平面34的距離。另外可根據加工需要,把護欄62或平面角度器安裝于架體22或工作臺30上,且護欄62或平面角度器位于第二支撐平面34上。當然,也可根據加工需要,把護欄或平面角度器拆掉。臺式工具處于第一工作狀態和第二工作狀態時,均可根據需要更換工作頭26。如圖1所示,當臺式工具處于第一工作狀態,旋轉手輪84使切割主體20相對于架體22移動,直到工作頭26遠離第一支撐平面32 —定距離,給更換工作頭26留出一定操作空間,從而方便更換工作頭26。如圖4所示,同樣,當臺式工具處于第二工作狀態時,若需要更換工作頭26,可反向旋轉手輪84使切割主體20相對于架體22移動,直到工作頭26移出第一支撐平面32和第二支撐平面34,并遠離第一支撐平面32 —定距離,從而給更換工作頭26留出一定操作空間,也非常方便更換工作頭26。上述的實施例僅僅是為了讓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本發明而提供的最優選的實施方式。本發明并不僅限于上述具體的實施例。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所易于思及的改進均在本發明的發明構思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臺式工具,包括: 架體; 由所述架體支撐且相對于所述架體可被操作地移動的切割主體,所述切割主體包括縱長延伸的殼體、設于所述殼體內的馬達、由所述馬達驅動的工作頭; 其特征在于: 所述架體上設有工作臺,所述工作臺具有相背對設置且可選擇地用于支撐工件的第一支撐平面和第二支撐平面,所述工作臺上設有供工作頭穿過的孔,所述孔自所述第一支撐平面延伸至所述第二支撐平面,所述臺式工具具有工件放置于所述第一支撐平面的第一工作狀態及工件放置于所述第二支撐平面的第二工作狀態,當所述臺式工具處于第二工作狀態時,所述工作頭延伸穿過所述第一支撐平面和第二支撐平面加工工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臺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臺式工具包括使所述切割主體相對于所述架體移動的移動機構。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臺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機構包括活動設置于所述殼體上的連接件、相對于所述架體樞轉設置且可滑移地設于所述連接件上的操作件、設于所述架體和所述殼體其中之一上的導軌,設于所述架體和所述殼體其中另一個上與所述導軌配合的導向件。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臺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導軌為V型。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臺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件為圍繞垂直于所述殼體延伸方向的軸線轉動的滾輪。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臺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件相對于所述殼體對稱設置,所述操作件具有與所述連接件 滑移配接的兩自由端及連接兩自由端且供操作者握持的操作部。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臺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臺式工具還包括連接于所述架體和所述移動機構上用于調整所述切割主體相對于所述第一支撐平面高度的調高機構。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臺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調高機構包括與所述架體連接的第一配接件及與所述移動機構連接并與所述第一配接件配合的第二配接件。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臺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接件為連接于所述架體上的絲桿,所述第二配接件為連接于所述移動機構上的螺母。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臺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調節機構還包括與所述螺母同軸設置的第一錐齒輪、與所述第一錐齒輪嚙合的第二錐齒輪、用于收容所述第一錐齒輪和第二錐齒輪的齒輪箱及驅動所述第二錐齒輪運動的手輪。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臺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輪的旋轉軸線與所述導軌的延長方向垂直。
12.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臺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與所述第二錐齒輪同軸樞轉。
13.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臺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件樞轉設于所述殼體上。
1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臺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臺式工具包括調整所述切割主體相對于第一支撐平面高度的調高機構。
1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臺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架體具有可選擇地起支撐作用的第一支撐部和第二支撐部,所述第一支撐部和所述第二支撐部至少其中之一上可拆卸地設有支撐腳。
16.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臺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腳通過凸輪機構固定。
17.根據權利要求 15所述的臺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架體上設有槽,所述支撐腳和護欄至少其中之一安裝于所述槽上。
全文摘要
一種臺式工具,包括架體;由所述架體支撐且相對于所述架體可被操作地移動的切割主體,所述切割主體包括殼體、設于所述殼體內的馬達、由所述馬達驅動的工作頭;所述架體上設有工作臺,所述工作臺具有相背對設置且可選擇地用于支撐工件的第一支撐平面和第二支撐平面,所述工作臺上設有供工作頭穿過的孔,所述孔自所述第一支撐平面延伸至所述第二支撐平面,所述臺式工具具有工件放置于所述第一支撐平面的第一工作狀態及工件放置于所述第二支撐平面的第二工作狀態,當所述臺式工具處于第二工作狀態時,所述工作頭延伸穿過所述第一支撐平面和第二支撐平面加工工件。該臺式工具具有兩種工作狀態,能滿足多種加工需求。
文檔編號B27C5/02GK103192431SQ201210006179
公開日2013年7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0日
發明者沃倫·布朗, 哈利·索默, 格雷厄姆·格哈德 申請人:蘇州寶時得電動工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