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木材的加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木材在加工成木門的過程中,木材中的結疤若未去除,則產品表面不易加工平整,從而影響木門產品的外觀。同時,由于木材中的結疤成分不同于木材其他部分的成分,木材的加工過程中,木材中的結疤與其他部分受溫度、壓力的影響不同,從而導致對加工的木材各部分收縮膨脹不同,進而影響產品的質量及外觀。目前,木材在加工前一般采用人工進行刮疤,這種操作方式不僅加工效率低、勞動強度大,而且木塊中的去疤孔表面凹凸不平,對去疤孔的填充工藝增加難度。
中國專利CN102554975A公開了一種木材自動去疤機,包括機架,機架上設有氣浮工作臺,機架上方設有兩支撐板,兩支撐板上分別設有前后移動板,兩前后移動板上分別設有上下移動板,每側上下移動板上均固定有鏇銑電機和鉆頭裝置,鏇銑電機通過皮帶帶動鉆頭裝置中的鉆頭轉動,前后移動板上還固定有兩端穿設兩側支撐板的橫桿,鉆頭兩側分別設有定位被加工木材的壓板;橫桿上還固定有十字交叉定位木材結疤位置的紅外射燈。被加工木材在氣浮工作臺上移動方便,且進行去疤時定位牢固,鉆頭的高速旋轉,加工完畢的去疤孔表面光滑,可直接填入木材修補塊,提高去疤操作的工作效率。
但是,上述技術方案在鉆孔之后不能對去疤孔內壁進行打磨處理,木材在鉆孔之后去疤孔的內壁并不光滑,填補材料時,木渣容易導致填補部位出現空隙,填補質量差。一般操作是采用粒度更小的鉆頭來進行孔壁的打磨,由于鉆頭的尺寸和工位均固定,和去疤孔內壁并不能完全貼合,去疤孔內壁局部會打磨不到,導致內壁打磨不均。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木材去疤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去疤孔內壁打磨不均的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基礎方案提供一種木材去疤裝置,包括機架、壓緊裝置、鉆孔裝置和打磨裝置,所述機架上設有工作臺,機架上滑動連接有位于工作臺的上方的橫梁,所述鉆孔裝置和打磨裝置滑動連接在橫梁上,所述壓緊裝置數量為兩個并分別位于機架的兩側,所述打磨裝置包括轉動箱、主軸、副軸和中軸,所述轉動箱上端連接有大電機,所述大電機固定連接在機架上,所述主軸和副軸均轉動連接在轉動箱內,主軸端部連接有小電機,大電機和小電機同軸布置,所述主軸上連接有主帶輪,所述副軸上連接有副帶輪,主帶輪和負帶輪之間配合有皮帶;所述轉動箱內設有滑槽,所述滑槽內滑動連接有滑塊,所述滑塊和轉動箱之間連接有彈簧,所述中軸轉動連接在滑塊上,所述中軸上連接有中帶輪,中帶輪配合在皮帶中,中軸的下端連接有棍狀的砂輪。
本基礎方案的原理在于:將木材放置在工作臺上,利用壓緊裝置將其固定,驅動鉆孔裝置對準有疤痕的位置進行鉆;鉆孔完成之后,移動打磨裝置,在無外力的作用下,中軸上端的滑塊在彈簧的反作用力下遠離主軸,進而帶動中軸朝遠離主軸的方向偏移;打磨時,將主軸對準去疤孔,將中軸下端的砂輪放入去疤孔,中軸在彈簧的作用下和去疤孔的內壁貼合,啟動小電機帶動主軸轉動,主軸上主帶輪和副軸上副帶輪的配合帶動皮帶運動,皮帶再驅動中帶輪運動,進而帶動中軸轉動,驅動砂輪轉動;再啟動大電機,大電機帶動轉動箱旋轉,進而使砂輪自轉的同時還圍繞去疤孔內壁做圓周運動,實現打磨。然后將木材填充在去疤孔內,實現填補。
本基礎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在鉆取的去疤孔內進行打磨,以提高內壁的光滑度,避免在填補材料時填補存在縫隙,填補質量差;通過上述打磨裝置,結構設計巧妙,使砂輪能夠一直貼合去疤孔的內壁進行打磨,能夠保證內壁打磨的均勻性,提高填補的質量。
方案二:此為進一步的優選,所述工作臺上均勻布置有圓孔。用于和去疤孔相對應,比使鉆取的木材能夠從通孔掉落。
方案三:此為進一步的優選,所述壓緊裝置包括連接在機架兩側的支撐架,以及連接在支撐架上的壓緊油缸。采用油壓的方式來實現支撐,更加穩定和可靠,且具有一定的緩沖性,減緩鉆孔過程中的沖擊力。
方案四:此為進一步的優選,所述壓緊油缸的輸出端設有橡膠墊。避免壓緊油缸的端部和木材硬性接觸,起緩沖作用。
方案五:此為進一步的優選,所述機架內壁兩側均設有滑軌,所述橫梁的兩端配合在滑軌上,所述橫梁連接有用于推動橫梁移動的線性步進電機。滑軌和橫梁的配合使橫梁的滑動更加穩定,線性步進電機確保了橫梁的線性移動,以調整鉆孔裝置和打磨裝置的位置,對木材的不同部位進行去疤。
方案六:此為進一步的優選,所述中帶輪的直徑大于主帶輪和副帶輪的直徑。使皮帶和中帶輪的表面貼合更加的緊密,增加皮帶和中帶輪之間的摩擦力,接觸更加的穩定。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木材去疤裝置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中打磨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A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說明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機架1、橫梁2、支撐架3、壓緊油缸31、鉆孔裝置4、打磨裝置5、大電機51、小電機52、主軸53、主帶輪531、副軸54、副帶輪541、中軸55、滑塊551、彈簧552、中帶輪553、砂輪56。
實施例基本如附圖1所示:
木材去疤裝置,由機架1、壓緊裝置、鉆孔裝置4和打磨裝置5組成,機架1上安裝有工作臺,機架1上滑動連接有位于工作臺的上方的橫梁2,鉆孔裝置4和打磨裝置5滑動連接在橫梁2上,壓緊裝置數量為兩個并分別位于機架1的兩側。機架1內壁兩側均設有滑軌,所述橫梁2的兩端配合在滑軌上,所述橫梁2連接有用于推動橫梁2移動的線性步進電機。滑軌和橫梁2的配合使橫梁2的滑動更加穩定,線性步進電機確保了橫梁2的線性移動,以調整鉆孔裝置4和打磨裝置5的位置,對木材的不同部位進行去疤。
工作臺上均勻布置有圓孔。用于和去疤孔相對應,使鉆取的木渣能夠從通孔掉落。壓緊裝置包括連接在機架1兩側的支撐架3,以及連接在支撐架3上的壓緊油缸31。采用油壓的方式來實現支撐,更加穩定和可靠,且具有一定的緩沖性,減緩鉆孔過程中的沖擊力。壓緊油缸31的輸出端設有橡膠墊。避免壓緊油缸31的端部和木材硬性接觸,起緩沖作用。
如圖2和圖3所示,打磨裝置5包括轉動箱、主軸53、副軸54和中軸55,所述轉動箱上端連接有大電機51,所述大電機51固定連接在機架1上,所述主軸53和副軸54均轉動連接在轉動箱內,主軸53端部連接有小電機52,大電機51和小電機52同軸布置,所述主軸53上連接有主帶輪531,所述副軸54上連接有副帶輪541,主帶輪531和負帶輪之間配合有皮帶;所述轉動箱內設有滑槽,所述滑槽內滑動連接有滑塊551,所述滑塊551和轉動箱之間連接有彈簧552,所述中軸55轉動連接在滑塊551上,所述中軸55上連接有中帶輪553,中帶輪553配合在皮帶中,中軸55的下端連接有棍狀的砂輪56。中帶輪553的直徑大于主帶輪531和副帶輪541的直徑。使皮帶和中帶輪553的表面貼合更加的緊密,增加皮帶和中帶輪553之間的摩擦力,接觸更加的穩定。
本基礎方案的原理在于:將木材放置在工作臺上,利用壓緊裝置將其固定,驅動鉆孔裝置4對準有疤痕的位置進行鉆;鉆孔完成之后,移動打磨裝置5,在無外力的作用下,中軸55上端的滑塊551在彈簧552的反作用力下遠離主軸53,進而帶動中軸55朝原理主軸53的方向偏移;打磨時,將主軸53對準去疤孔,將中軸55下端的砂輪56放入去疤孔,中軸55在彈簧552的作用下和去疤孔的內壁貼合,啟動小電機52帶動主軸53轉動,主軸53上主帶輪531和副軸54上副帶輪541的配合帶動皮帶運動,皮帶再驅動中帶輪553運動,進而帶動中軸55轉動,驅動砂輪56轉動;再啟動大電機51,大電機51帶動轉動箱旋轉,進而使砂輪56自轉的同時還圍繞去疤孔內壁做圓周運動,實現打磨。然后將木材填充在去疤孔內,實現填補。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明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技術方案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發明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申請要求的保護范圍應當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等記載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