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木工機械,具體涉及一種中橫綜合鋸鉆銑加工中心。
背景技術:
現在越來越多木工制品均采用機械設備進行加工,由于木工制品的多樣性,也決定了木工機械設備的多樣性,不同的設備專用于不同的木工制品。如附圖1所示,此為用于衣柜中部的橫向連接梁,橫向連接梁的中部設有連接縱向連接柱的連接位,所述連接位的形狀為凹入的梯形,并且梯形的底部設有多個連接孔,同時橫向連接梁的兩側為45°拼接。現有的木工機械還未有專門用于加工該連接位的設備,無法實現自動化生產。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結構合理、適用于木材中橫加工的中橫綜合鋸鉆銑加工中心。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中橫綜合鋸鉆銑加工中心,包括機架、位于機架內的加工區、將木材進行固定和定位的工作臺,所述工作臺固定在機架上,所述加工區內設有銑刀機構、左切割機構、右切割機構和鋸切機構,所述銑刀機構、左切割機構和右切割機構安裝在一可上下前后左右移動的移動機構上,所述鋸切機構安裝在可左右移動的平移機構上,所述工作臺包括用于放置木材的平臺、用于固定木材的固定機構。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工作臺還設有對木材進行定位的定位機構,所述定位機構為安裝在機架上方的可上下移動的擋板。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左切割機構為一鋸切機,該鋸切機的鋸片的轉動中心線與木材的夾角為45°。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右切割機構為一鋸切機,該鋸切機的鋸片的轉動中心線與木材的夾角為135°。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鋸切機構包括第一鋸片和第二鋸片,所述第一鋸片位于第二鋸片的上方或斜上方。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第一鋸片的外表面與第二鋸片的外表面不在同一平面上,第一鋸片的外表面與第二鋸片的外表面之間的距離小于2mm。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加工區的下方為廢料收集區。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銑刀機構、左切割機構、右切割機構和鋸切機構旁設有吸塵機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采用左切割機構、右切割機構和銑刀機構可快速、整齊地在木材上切銑出梯形的連接位,并且銑刀機構還具有鉆孔功能,可直接在連接位的底部鉆若干個連接孔,加工方便快捷,工作效率高,進一步,本實用新型采用鋸切機構和銑刀機構的配合可木材端部切銑出梯形的連接榫頭,該連接榫頭與梯形連接位在同一設備、同一時段一起加工出來,兩者公差接近,相互連接更為緊密和牢固。本實用新型在同一設備上可以直接加工出凹入的梯形連接位和榫頭,以及45°和135°角的拼接,綜合能力強。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為橫向連接梁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至圖3,本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中橫綜合鋸鉆銑加工中心,包括機架1、位于機架1內的加工區2、將木材進行固定和定位的工作臺3,所述工作臺3位于機架1的正面,工作臺3的上方為可將木材伸入加工區2的加工入口,加工入口的上方設有透明的罩蓋,所述工作臺3固定在機架1上,所述加工區2內設有銑刀機構4、左切割機構5、右切割機構6和鋸切機構7,所述銑刀機構4、左切割機構5和右切割機構6安裝在一可上下前后左右移動的移動機構8上,為方便加工,所述銑刀機構4可單獨進行伸縮,所述左切割機構5和右切割機構6分別位于銑刀機構4的兩側,左切割機構5為一鋸切機,該鋸切機的鋸片的轉動中心線與木材的夾角為45°,所述右切割機構6為一鋸切機,該鋸切機的鋸片的轉動中心線與木材的夾角為135°,兩個切割機構分別切出梯形連接位兩側的斜面,將斜面切出后,再通過銑刀機構4銑出連接位,保證了斜面的平整,銑完后,銑刀往前伸出并在連接位的底部鉆若干個孔。所述鋸切機構7包括第一鋸片71和第二鋸片72,所述第一鋸片71位于第二鋸片72的上方或斜上方;第一鋸片71的外表面與第二鋸片72的外表面不在同一平面上,第一鋸片71的外表面與第二鋸片72的外表面之間的距離為β,0.1mm≥β≤2mm,由于木材在鋸切時存在受力變形,第一鋸片71與第二鋸片72錯開部分剛好可以消除變形,使切口更加平整;所述第一鋸片71位于第二鋸片72的斜上方,第一鋸片71的最下端低于第二鋸片72的最上端。所述工作臺3包括用于放置木材的平臺、用于固定木材的固定機構10,所述固定機構10為設置在平臺上方的多個氣缸。
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工作臺3還設有對木材進行定位的定位機構9,所述定位機構9為安裝在機架1上方的可上下移動的擋板,擋板位于工作臺3與加工區2之間,用于在加工前對木材進行定位。所述加工區2的下方為廢料收集區11,以收集廢棄的木屑。為避免污染和便于收集廢料,所述銑刀機構4、左切割機構5、右切割機構6和鋸切機構7旁設有吸塵機構,所述吸塵機構為帶管道的抽風機。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先實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的技術方案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