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膠合板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膠合板涂膠裝置。
背景技術:
膠合板是家具常用材料之一,是一種人造板。一組單板通常按相鄰層木紋方向互相垂直組坯膠合而成,通常其表板和內層板對稱地配置在中心層或板芯的兩側。用涂膠后的單板按木紋方向縱橫交錯配成的板坯,在加熱或不加熱的條件下壓制而成。
現有膠合板生產中,主要是以熱壓方式進行板層之間的粘合。也有一少部分的采用不加熱的方式進行膠粘。不加熱的膠粘板,需要先對板面進行粘膠,然后冷軋。而粘膠過程,主要采用輥筒傳動,然后在在輥筒下部設紙膠料槽,將膠均勻的涂抹在板材表面,膠料槽的設置,即影響現場生產環境,又占用設備的操作空間。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膠合板涂膠裝置,將輥筒做成帶間隔的結構,利用間隔的空間裝入液體膠,然后通過輥筒表面的出空流出,對經過輥筒的膠合板進行表面涂膠,然后擠壓均勻,無需使用膠料槽,設備結構簡單、工作效率高,節省操作空間。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膠合板涂膠裝置,包括第一輥筒、第二輥筒和兩根間隔設置的基礎立柱,所述基礎立柱上分別鉸接設置有擺動桿,所述擺動桿底部設置有位于基礎立柱一側的斜支撐,所述第二輥筒設置在擺動桿之間,所述基礎立柱兩側均設置有導軌,所述第一輥筒設置在導軌之間,所述第一輥筒的一端連接有驅動電機。
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例中,所述第一輥筒從外到內依次設置有外層和內層,所述外層和內層之間設置有一間隔。
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例中,所述間隔的一端設置有進料孔。
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例中,所述外層內表面設置網布層,所述外層表面周向陣列有數個出孔。
在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實例中,所述斜支撐包括第一連桿和第二連桿,所述第一連桿的一端與第二連桿的一端鉸接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一種膠合板涂膠裝置,將輥筒做成帶間隔的結構,利用間隔的空間裝入液體膠,然后通過輥筒表面的出空流出,對經過輥筒的膠合板進行表面涂膠,然后擠壓均勻,無需使用膠料槽,設備結構簡單、工作效率高,節省操作空間。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其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膠合板涂膠裝置-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第一輥筒內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至圖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膠合板涂膠裝置,包括第一輥筒1、第二輥筒2和兩根間隔設置的基礎立柱3,所述基礎立柱3上分別鉸接設置有擺動桿4,所述擺動桿4底部設置有位于基礎立柱一側的斜支撐5,所述第二輥筒2設置在擺動桿4之間,擺動桿4帶動第二輥筒2進行角度調節,從而可以調節第二輥筒2與膠合板板面的間距,對膠合板板面的叫進行均勻涂抹。
所述基礎立柱3兩側均設置有導軌31,所述第一輥筒1設置在導軌31之間,第一輥筒1底部連接有升降氣缸,帶動第一輥筒1上下移動,調節第一輥筒1與膠合板板面的間距,達到最佳距離。
所述第一輥筒1的一端連接有驅動電機6。
所述第一輥筒1從外到內依次設置有外層11和內層12,所述外層11和內層12之間設置有一間隔13,所述間隔13的一端設置有進料孔14,方便給間隔13內添加液體膠。
所述外層11內表面設置網布層15,所述外層1表面周向陣列有數個出孔16。
上述中,所述驅動電機6帶動第一輥筒1轉動,間隔13內的液體膠由于由于轉動離心力,而攪拌均勻,然后由出孔16流出,直接流到膠合板板面進行涂抹。
所述斜支撐5包括第一連桿51和第二連52,所述第一連桿51的一端與第二連桿52的一端鉸接連接,方便第二輥筒2的上下調節。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一種膠合板涂膠裝置,將輥筒做成帶間隔的結構,利用間隔的空間裝入液體膠,然后通過輥筒表面的出空流出,對經過輥筒的膠合板進行表面涂膠,然后擠壓均勻,無需使用膠料槽,設備結構簡單、工作效率高,節省操作空間。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它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