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開煉機組件技術領域,尤其公開了一種推膠板移動機構。
背景技術:
塑膠、橡膠等化工原料一般是通過多種物料(如EVA、PE、PVC、交聯劑、色母粒等)混合而成,這些物料按照特定配方配置混合成粉末狀,實際生產時,還要通過開煉機將這些粉末狀物料先塑煉成熔融料,再壓塑成片狀或帶狀的膠料,然后再利用切粒機將膠料切割成粒狀物。
開煉機主要通過固定輥與轉動輥的配合將熔融料壓塑成膠料,當開煉機使用完成后,固定輥及轉動輥的表面會粘附有膠料,粘附在固定輥及轉動輥上的膠料如果不及時清除,一方面會腐蝕固定輥及轉動輥,降低固定輥及轉動輥的使用壽命,另一方面也會污染開煉機下次加工的化工原料。現有技術中主要是通過人工清除固定輥及轉動輥上粘附的膠料,效率極其低下,不能滿足現代化生產的需要。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和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推膠板移動機構,利用推膠板自動清除固定輥及轉動輥上粘附的膠料,大大提升膠料的清除效率。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推膠板移動機構,包括固定板,滑動連接于固定板的承載板,裝設于固定板的第一驅動件,第一驅動件與承載板連接,滑動連接于承載板的推膠板,裝設于承載板的第二驅動件,第二驅動件與推膠板連接,承載板的滑動方向與推膠板的滑動方向相互垂直。
優選地,所述第一驅動件為驅動氣缸或電缸,第一驅動件的輸出端貫穿固定板,承載板裝設于第一驅動件的輸出端。
優選地,所述承載板還裝設有導柱,導柱滑動連接于固定板。
優選地,所述固定板還裝設有直線軸承,直線軸承套設于導柱。
優選地,所述導柱的數量為兩個,兩個導柱分別位于第一驅動件的兩側。
優選地,所述承載板還裝設有固定架,第二驅動件裝設于固定架,第二驅動件為驅動氣缸或電缸,第二驅動件的輸出端與推膠板連接。
優選地,所述承載板設有滑條,推膠板設有與滑條配合的滑槽。
優選地,所述滑條自承載板朝靠近推膠板的方向凸設而成,滑條的寬度沿靠近推膠板的方向逐漸增大,滑槽自推膠板朝遠離承載板的方向凹設而成,滑槽的寬度沿遠離承載板的方向逐漸增大。
優選地,所述固定板包括第一板體及自第一板體豎直延伸的第二板體,第一驅動件裝設于第二板體。
優選地,所述推膠板一端的兩側分別設有弧形缺口,兩個弧形缺口彼此鏡像設置。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實際使用時,將推膠板移動機構的固定板安裝在開煉機上,第二驅動件驅動推膠板移動進而將推膠板貼設在固定輥上、轉動輥上,第一驅動件驅動推膠板移動進而將固定輥上、轉動輥上粘附的膠料去除,避免膠料粘附在固定輥上、轉動輥上,大大提升固定輥上、轉動輥上粘附膠料的清除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左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仰視圖。
附圖標記包括:
10—固定板 11—承載板 12—推膠板
13—導柱 14—直線軸承 15—固定架
16—滑條 17—第一板體 18—第二板體
19—弧形缺口 21—第一驅動件 22—第二驅動件。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的理解,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實施方式提及的內容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推膠板移動機構,包括固定板10,滑動連接在固定板10上的承載板11,裝設在固定板10上的第一驅動件21,第一驅動件21與承載板11連接,滑動連接在承載板11上的推膠板12,裝設在承載板11上的第二驅動件22,第二驅動件22與推膠板12連接,承載板11的滑動方向與推膠板12的滑動方向相互垂直,本實施例中,第一驅動件21驅動承載板11連帶推膠板12水平移動,第二驅動件22驅動推膠板12上下移動。
實際使用時,將推膠板移動機構的固定板10安裝在開煉機上,第二驅動件22驅動推膠板12移動進而將推膠板12貼設在固定輥上、轉動輥上,第一驅動件21驅動推膠板12移動進而將固定輥上、轉動輥上粘附的膠料去除,避免膠料粘附在固定輥上、轉動輥上,無需人工清除固定輥上、轉動輥上粘附的膠料,大大提升膠料的清除效率。
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驅動件21為驅動氣缸或電缸,第一驅動件21的主體安裝在固定板10上,第一驅動件21的輸出端(即第一驅動件21的活塞桿)貫穿固定板10,承載板11裝設在第一驅動件21的輸出端上,通過第一驅動件21的活塞桿的伸縮進而帶動承載板11來回移動,承載板11移動時連帶推膠板一起12來回移動。
當然,所述第一驅動件21亦可為驅動電機,此時在固定板10上鉸接有絲杠,承載板11套設在絲杠上,承載板11設有與絲杠配合的內螺紋,在第一驅動件21的輸出軸上與絲杠上分別安裝彼此嚙合的齒輪組,通過第一驅動件21的正反轉動帶動絲杠正反轉動,進而連帶套設在絲杠上的承載板11沿絲杠來回移動。此外,還可以在第一驅動件21的輸出軸上安裝蝸桿,在絲杠上安裝與蝸桿嚙合的蝸輪。
請參閱圖1、圖2和圖3,所述承載板11上還裝設有導柱13,導柱13大致呈圓柱狀,導柱13滑動連接在固定板10上,本實施例中,固定板10上設置有通孔,通孔貫穿固定板10,導柱13裝設在通孔內。在承載板11移動的過程中,利用導柱13對承載板11的移動方向進行限位,避免承載板11在移動的過程中發生轉動;此外,增設導柱13亦可增加承載板11與固定板10之間的連接強度,避免承載板11承載過重而導致第一驅動件21的活塞桿被壓彎。
本實施例中,所述固定板10上還裝設有直線軸承14,直線軸承14裝設在固定板10的通孔中,直線軸承14套設在導柱13的外側。通過增設直線軸承14,將導柱13與固定板10之間的滑動摩擦轉變為導柱13與直線軸承14之間的滾動摩擦,大大降低導柱13與固定板10之間的摩擦力,確保導柱13可以沿固定板10平穩滑動,避免因兩者之間的摩擦力過大而產生卡死現象。
所述直線軸承14內的承載球與導柱13的外表面為點接觸,承載球以極小的摩擦阻力旋轉,從而能獲得高精度的平穩運動,優選地,直線軸承14為塑料直線軸承,塑料直線軸承具有自潤滑特性,即塑料直線軸承里面的滑動膜采用自潤滑塑料制成,其在使用過程中均無需額外供油和維護,并且塑料直線軸承帶有排屑槽,即使軸承或導柱13上擠滿灰塵也無需維護,灰塵在運動過程中會自動從排屑槽中帶出。
所述導柱13的數量為兩個,兩個導柱13分別位于第一驅動件21的左右兩側,優選地,兩個導柱13關于第一驅動件21呈對稱設置,確保承載板11的兩端受力均衡,避免因承載板11兩端受力不均而發生傾斜。
所述承載板11還裝設有固定架15,固定架15的一端安裝在承載板11的頂端,第二驅動件22裝設在固定架15的另一端,第二驅動件22為驅動氣缸或電缸,第二驅動件22的輸出端(即第二驅動件22的活塞桿)與推膠板12固定連接在一起,通過第二驅動件22的輸出端的伸縮實現推膠板12的上下移動。當然,第二驅動件22亦可以為驅動電機,此時,第二驅動件22、推膠板12之間的連接方式與第一驅動件21、承載板11之間的連接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請參閱圖1和圖4,所述承載板11上還設置有滑條16,滑條16自承載板11靠近推膠板12的一端凸設而成,本實施例中,滑條16與承載板11一體成型,根據需要,還可以將滑條16與承載板11分開單獨成型,再將兩者固定在一起,推膠板12上設置有滑槽,滑條16裝入到滑槽內。當第二驅動件22驅動推膠板12上下移動時,推膠板12即可沿滑條16上下移動,利用滑條16與滑槽的配合對推膠板12進行限位,避免推膠板12在移動過程中發生擺動。
所述滑條16自承載板11朝靠近推膠板12的方向凸設而成,滑條16的寬度沿靠近推膠板12的方向逐漸增大,滑槽自推膠板12朝遠離承載板11的方向凹設而成,滑槽的寬度沿遠離承載板11的方向逐漸增大。實際組裝時,將推膠板12從承載板11的上方或下方卡合在滑條16上,避免推膠板12與承載板11沿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彼此脫離。
請參閱圖1,所述固定板10包括第一板體17及自第一板體17豎直延伸的第二板體18,第一板體17與第二板體18均為矩形的平板,實際安裝時,將第一板體17安裝在密煉機上,第一驅動件21裝設在第二板體18上,大大簡化推膠板移動機構與開煉機之間的安裝。
所述推膠板12一端的兩側分別設置有弧形缺口19,本實施例中,弧形缺口19自推膠板12下端端部的兩側分別凹設而成,弧形缺口19的形狀與固定輥、轉動輥的外形吻合,兩個弧形缺口19彼此鏡像設置。實際使用時,第二驅動件22驅動推膠板12向下移動,使得推膠板12同時抵接在固定輥及轉動輥的表面上,固定輥、轉動輥分別容設在弧形缺口19中,此時第一驅動件21再驅動承載板11連帶推膠板12水平移動,進而將固定輥、轉動輥表面粘附的膠料清除。通過在推膠板12的兩側均設置弧形缺口19,利用一個推膠板12即可同時清除固定輥及轉動輥,減少推膠板移動機構的設置,輔助簡化開煉機的整體結構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