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打孔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科技木加工用打孔裝置。
背景技術:
科技木產品的誕生,是對日漸稀少的天然林資源的絕佳代替。既滿足了人們對不同樹種裝飾效果及用量的需求,又使珍貴的森林資源得以延續。同時,科技木生產過程中使用E1環保膠,五大類產品(膠合板、貼面板、實木復合地板、科技木鋸材、科技木切片)全部達到GB18580—2001標準要求,并全部獲得“中國環境標志產品認證”。是真正的綠色環保產品。
在科技木加工的過程中打孔是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但現有的打孔裝置大都存在結構復雜,定位麻煩的缺點,而且在科技木傳送的過程中往往需要人工配合,不僅消耗大量勞動力還減緩了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科技木加工用打孔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科技木加工用打孔裝置,包括機臺,所述機臺的兩側通過安裝在固定連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頂部滑動連接有線性電機,所述線性電機的底部固定設有安裝空腔,且安裝空腔的內部固定設有內部固定安裝有正反轉電機,所述正反轉電機底端的輸出軸貫穿安裝空腔連接有電動推桿,所述電動推桿的底端固定設有打孔刀頭,所述線性電機底部安裝空腔的一側固定設有激光定位儀,所述機臺的表面鑲嵌有傳動裝置,所述機臺的一側底端固定連接有安裝臺,所述安裝臺的頂部固定有驅動電機,所述驅動電機的傳動軸與傳動裝置固定連接,所述驅動電機通過導線電性連接有控制終端,所述線性電機、正反轉電機、電動推桿和激光定位儀均與控制終端電性連接。
優選的,所述機臺和安裝臺的底部均設有伸縮支腿,且伸縮支腿的底部粘貼有橡膠墊。
優選的,所述機臺的底部設有廢料出口,且廢料出口底部連接有廢料收集箱。
優選的,所述打孔刀頭的底部中間部位設有定位螺紋鉆孔頭。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和優點:該科技木加工用打孔裝置,通過控制終端控制驅動電機帶動傳動裝置使科技木在機臺上移動,激光定位儀可以便于確定打孔位置和防止打孔時出現誤差,線性電機在支架上移動可以實現打孔刀頭位置的調節,正反轉電機和電動推桿可以方便打孔刀頭的旋轉和上下升降,機臺的底部設有廢料出口,且廢料出口底部連接有廢料收集箱,可以方便打孔時產生的木屑收集,減少污染,打孔刀頭的底部中間部位設有定位螺紋鉆孔頭可以進一步的保證打孔的準確性,該裝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操作方便,便于調節,保證打孔的精確度,減少污染,降低勞動力,提高生產質量和效率,適用范圍廣,有利于推廣和普及。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電路原理模塊圖。
圖中:1機臺、2支架、3線性電機、4正反轉電機、5電動推桿、6打孔刀頭、7激光定位儀、8傳動裝置、9驅動電機、10安裝臺、11控制終端。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圖1-2所示的一種科技木加工用打孔裝置,包括機臺1,所述機臺1的底部設有廢料出口,且廢料出口底部連接有廢料收集箱,所述機臺1的兩側通過安裝在固定連接有支架2,所述支架2的頂部滑動連接有線性電機3,所述線性電機3的底部固定設有安裝空腔,且安裝空腔的內部固定設有內部固定安裝有正反轉電機4,所述正反轉電機4底端的輸出軸貫穿安裝空腔連接有電動推桿5,所述電動推桿5的底端固定設有打孔刀頭6,所述打孔刀頭6的底部中間部位設有定位螺紋鉆孔頭,所述線性電機3底部安裝空腔的一側固定設有激光定位儀7,所述機臺1的表面鑲嵌有傳動裝置8,所述機臺1的一側底端固定連接有安裝臺10,所述機臺1和安裝臺10的底部均設有伸縮支腿,且伸縮支腿的底部粘貼有橡膠墊,所述安裝臺10的頂部固定有驅動電機9,所述驅動電機9的傳動軸與傳動裝置8固定連接,所述驅動電機9通過導線電性連接有控制終端11,所述線性電機3、正反轉電機4、電動推桿5和激光定位儀7均與控制終端11電性連接。
該科技木加工用打孔裝置,通過控制終端11控制驅動電機9帶動傳動裝置8使科技木在機臺1上移動,激光定位儀7可以便于確定打孔位置和防止打孔時出現誤差,線性電機3在支架2上移動可以實現打孔刀頭6位置的調節,正反轉電機4和電動推桿5可以方便打孔刀頭6的旋轉和上下升降,機臺1的底部設有廢料出口,且廢料出口底部連接有廢料收集箱,可以方便打孔時產生的木屑收集,減少污染,打孔刀頭6的底部中間部位設有定位螺紋鉆孔頭可以進一步的保證打孔的準確性,該裝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操作方便,便于調節,保證打孔的精確度,減少污染,降低勞動力,提高生產質量和效率,適用范圍廣,有利于推廣和普及。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