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送紗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送紗器,用于針織橫機等紡織機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現今針織機械中,各種輸紗器被廣泛應用于各類機器中,授權公告號為CN 2170316Y是一種輸紗器,通過支架與主機掛接,動力由傳動帶及傳動輪輸入,通過齒輪傳 動機構使兩送紗棍同步旋轉,從而帶動紗筒作同步旋轉而實現連續喂紗的目的;授權公告 號為CN2820911Y是一種儲紗送紗器,主要由本體、送紗輪、離合器以及通過固定支架安裝
于本體前端的壓紗器組成,該實用新型壓紗上的增加了一防塵裝置,該防塵裝置包括第一 防塵套以及與第一防塵套相裝設的第二防塵套,從而組合成一可調結構;授權公告號為 CN101135081A的是一種送紗器,該送紗器在本體下部設有一由驅動器驅動的儲紗輪,儲紗 輪外周分布有表面為鏡面為紗輪釘,而在本體一側相對張力圈設有一紅外線探測電眼,且 紅外線探測電眼斜向照射于儲紗輪的紗輪釘上,另紅外線探測電眼電路連接驅動器。以上 送紗器的送紗方式為被動送紗,即由紗嘴帶動紗線,被動送紗方式,紗線的張力較難控制, 且有些紗線易斷裂,不能保證編織的紗線處于恒定的速度,無法消除紗線本身在傳動中的 應力。這就需要一種更加穩定的送紗器。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種送紗器,使編織紗線的速度處于一種恒定的速度內, 且該送紗器具有碰到廢紗及斷紗的報警功能。 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送紗器,包括輸紗器座,其特征在于電機 座固裝于輸紗器座上,步進電機固裝于電機座上,電機皮帶輪通過電機座固裝于步進電機 的驅動軸上,電機皮帶分別與第一輸送滾輪、第二輸送滾輪及電機皮帶輪連接,第一輸送滾 輪軸穿過第一輸送滾輪安裝于輸紗器座上,第一輸送滾輪可繞第一輸送滾輪軸旋轉;第二 輸送滾輪軸穿過第二輸送滾輪安裝于輸紗器座上,第二輸送滾輪可繞第二輸送滾輪軸旋 轉;第一導紗桿安裝于輸紗器座上,第一導紗桿上設置有第一瓷圈,第二導紗桿安裝于輸紗 器座上,第二導紗桿上設置有第二瓷圈,瓷圈控制桿軸穿過瓷圈控制桿及輸紗器座與第一 滾輪相配合;在瓷圈控制桿上設置有第三瓷圈,控制桿軸穿過控制桿安裝于輸紗器座與第 二滾輪相配合,第一微動開關固裝于輸紗器座上,與第一滾輪相對應,第二微動開關固裝于 輸紗器座上,與第二滾輪相對應。 所述的瓷圈控制桿具有成一定角度的兩邊,其中一邊位于第一定位銷及第二定位 銷之間,控制桿具有成一定角度的兩邊,其中一邊處于第三定位銷及第四定位銷之間。其 中,當主動送紗時,瓷圈控制桿位于第一定位銷及第二定位銷之間一邊底部與第一定位銷 接觸,控制桿處于第三定位銷及第四定位銷之間的一邊底部與第四定位銷接觸,步進電機 帶動第一輸送滾輪及第二輸送滾輪轉動,紗線通過瓷圈、輸送滾輪及其它機構輸送到紗嘴; 當廢紗出現時或斷線時,瓷圈控制桿及控制桿旋轉,使瓷圈控制桿離開第一定位銷,向第二定位銷接近,使控制桿離開第四定位銷向第三定位銷接近。 前蓋板穿過控制桿、第二輸送滾輪、瓷圈控制桿、第一輸送滾輪、第一導紗桿、第二 導紗桿與輸紗器座固接,后蓋板固裝在輸紗器座上。 本實用新型采用陶瓷材料,具有很低的摩擦系數、很高的硬度、良好的耐磨性、耐 腐蝕性、高強度等性能。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工作狀態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裝配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裝配圖。 圖4是與圖1相配的同一種工作狀態的側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工作狀態圖。 圖6是與圖5相配的同一種工作狀態的側視圖。 附圖中標號第一滾花螺釘1,連接板2,第一六角螺母3,第一墊圈4,第一軸承5, 瓷圈控制桿6,第三瓷圈7,第一導紗桿8,第一瓷圈9,第二導紗桿IO,第二瓷圈ll,第一輸 送滾輪12,瓷圈控制桿軸13,第一輸送滾輪軸14,第二軸承15,第一定位銷16,第二定位銷 17,輸紗器座18,電機皮帶19,第三定位銷20,第四定位銷21,第三軸承22,控制桿軸23, 第二輸送滾輪軸24,前蓋板25,控制桿26,第二輸送滾輪27,第四軸承28,第二墊圈29,第 二六角螺母30,第二滾花螺釘31,第三墊圈32,第一軸套33,第四墊圈34,第一滾輪35,第 五墊圈36,第一微動開關37,后蓋板38,步進電機39,電機座40,第六墊圈41,第二微動開 關42,第二滾輪43,第二軸套44,電機皮帶輪45。
具體實施方式結合圖1 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描述的一種送紗器,具體特征表現為第一輸送 滾輪軸14穿過第一輸送滾輪12,第一軸承5與第二軸承15分別固裝在第一輸送滾輪12 兩端,第一軸承5與第二軸承15的內徑分別固裝在第一輸送滾輪軸14兩端的軸檔上,第一 輸送滾輪軸14的一端穿過輸紗器座18與第一軸套33、第五墊圈36及螺釘相固接,第一六 角螺母3設置在第一輸送滾輪軸14的另一端,第一輸送滾輪12可繞第一輸送滾輪軸14旋 轉;第二輸送滾輪軸24穿過第二輸送滾輪27,第三軸承22與第四軸承28分別固裝在第二 輸送滾輪27兩端,第三軸承22與第四軸承28的內徑分別固裝在第二輸送滾輪軸24兩端 的軸檔上,第二輸送滾輪軸24的一端穿過輸紗器座18與第二軸套44、第六墊圈41及螺釘 相固接,第二六角螺母30設置在第二輸送滾輪軸24的另一端,第二輸送滾輪27可繞第二 輸送滾輪軸24旋轉;第一導紗桿8上設置有第一瓷圈9,第一導紗桿8的一端穿過輸紗器 座18與第四墊圈34及螺釘固裝,第二導紗桿10上設置有第二瓷圈ll,第二導紗桿10穿 過輸紗器座18與第三墊圈32及螺釘固裝,瓷圈控制桿6上設置有第三瓷圈7,瓷圈控制桿 軸13穿過瓷圈控制桿6及輸紗器座18與第一滾輪35、墊圈、螺釘配合;控制桿軸23穿過 控制桿26及輸紗器座18與第二滾輪43、墊圈、螺釘配合,前蓋板25穿過控制桿26、第二輸 送滾輪27、瓷圈控制桿6、第一輸送滾輪12、第一導紗桿8、第二導紗桿10與輸紗器座18固
4接,連接板2通過第一滾花螺釘1及第二滾花螺釘31分別與第一六角螺母3及第二六角螺 母30固接,電機皮帶19分別與第一輸送滾輪12、第二輸送滾輪27及電機皮帶輪45連接, 電機座40固裝于輸紗器座18,步進電機39固裝于電機座40上,電機皮帶輪45通過電機座 40固裝于步進電機39的驅動軸上,第一微動開關37固裝于輸紗器座18上,與第一滾輪35 相對應,第二微動開關42固裝于輸紗器座18上,與第二滾輪43相對應,后蓋板38固裝在 輸紗器座18上。 以下結合上述結構對本實用新型工作原理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處于正常工作狀態,瓷圈控制桿6具有成一定角度的兩邊 6A及6B,6A邊位于第一定位銷16及第二定位銷17之間,此時6A邊的底部與第一定位銷 16接觸,控制桿26具有成一定角度的兩邊26A及26B,26A處于第三定位銷20及第四定位 銷21之間,此時26A邊的底部與第四定位銷21接觸,步進電機39帶動第一輸送滾輪12及 第二輸送滾輪27轉動,紗線通過瓷圈、輸送滾輪及其它機構輸送到紗嘴,此謂主動送紗;如 圖4所示,與瓷圈控制桿軸相連的第一滾輪35與第一微動開關37上的開關按鈕37A相分 離,與控制桿軸相連的第二滾輪43與微動開關42上的開關按鈕42A相分離。 如圖5所示,當廢紗出現時或斷線時,纏繞在第一輸送滾輪12或第二輸送滾輪27 上的紗線加厚,帶動瓷圈控制桿6及控制桿26沿圖示箭頭方向旋轉,使瓷圈控制桿6離開 第一定位銷16,向第二定位銷17接近,使控制桿26離開第四定位銷21向第三定位銷20接 近;如圖6所示,與瓷圈控制桿聯動的第一滾輪35旋轉與第一微動開關37上的開關按鈕 37A接觸,頂壓開關按鈕37A,第一微動開關37發出一個信號,送紗器機構停止;如圖6所 示,與控制桿聯動的第二滾輪43旋轉與第二微動開關42上的開關按鈕42A接觸,頂壓開關 按鈕42A,第二微動開關42發出一個信號,送紗器機構停止。
權利要求一種送紗器,包括輸紗器座,其特征在于電機座固裝于輸紗器座上,步進電機固裝于電機座上,電機皮帶輪通過電機座固裝于步進電機的驅動軸上,電機皮帶分別與第一輸送滾輪、第二輸送滾輪及電機皮帶輪連接,第一輸送滾輪軸穿過第一輸送滾輪安裝于輸紗器座上,第一輸送滾輪可繞第一輸送滾輪軸旋轉;第二輸送滾輪軸穿過第二輸送滾輪安裝于輸紗器座上,第二輸送滾輪可繞第二輸送滾輪軸旋轉;第一導紗桿安裝于輸紗器座上,第一導紗桿上設置有第一瓷圈,第二導紗桿安裝于輸紗器座上,第二導紗桿上設置有第二瓷圈,瓷圈控制桿軸穿過瓷圈控制桿及輸紗器座與第一滾輪相配合;在瓷圈控制桿上設置有第三瓷圈,控制桿軸穿過控制桿安裝于輸紗器座與第二滾輪相配合,第一微動開關固裝于輸紗器座上,與第一滾輪相對應,第二微動開關固裝于輸紗器座上,與第二滾輪相對應。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送紗器,其特征在于瓷圈控制桿具有成一定角度的兩 邊,其中一邊位于第一定位銷及第二定位銷之間,控制桿具有成一定角度的兩邊,其中一邊 處于第三定位銷及第四定位銷之間。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送紗器,其特征在于前蓋板穿過控制桿、第二輸送滾 輪、瓷圈控制桿、第一輸送滾輪、第一導紗桿、第二導紗桿與輸紗器座固接,后蓋板固裝在輸 紗器座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送紗器,用于針織橫機等紡織機械技術領域。包括輸紗器座,其特征在于電機座固裝于輸紗器座上,步進電機固裝于電機座上,電機皮帶輪通過電機座固裝于步進電機的驅動軸上,電機皮帶分別與第一輸送滾輪、第二輸送滾輪及電機皮帶輪連接,瓷圈控制桿軸穿過瓷圈控制桿及輸紗器座與第一滾輪相配合;在瓷圈控制桿上設置有第三瓷圈,控制桿軸穿過控制桿安裝于輸紗器座與第二滾輪相配合,第一微動開關固裝于輸紗器座上,與第一滾輪相對應,第二微動開關固裝于輸紗器座上,與第二滾輪相對應。本實用新型使編織紗線的速度處于一種恒定的速度內,且該送紗器具有碰到廢紗及斷紗的報警功能。
文檔編號D04B15/38GK201546010SQ200920199290
公開日2010年8月11日 申請日期2009年11月5日 優先權日2009年11月5日
發明者唐彪, 沈妙根, 錢福海 申請人:錢福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