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防水防油易去污織物及其生產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具有防水、防油、易去污功能的混棉紡織品面料及其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進入二十一世紀,人們對所穿著衣物的舒適性有了更高的要求。長期以來,天然纖 維由于吸濕性好、穿著舒適、手感柔軟,一直受到消費者的好評。但是由于天然纖維存在吸 水后不易干燥、強度低、易破損等問題,所以一般都會在織物中使用部分化纖,同時賦予織 物更好的性能,這也是當今織物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其中,以高棉含量的滌棉素材最受消費者喜愛。
但是,高棉含量的滌棉素材由于棉纖維含量較高,存在防水、防油性能低下,特別 是防水耐久性較差,易沾染油污且沾上污潰后難以洗凈等問題,阻礙了高棉混滌棉織物的 多樣化的應用。常規的防水防油整理,雖然可以初步解決防水防油的問題,但是耐久性很 差,一般水洗后防水防油性能會大大降低,并且沾染的油污不易清潔。所以,解決高棉混織 物的防水防油耐久性、易去污耐久性已經成為紡織行業的一個重要研究課題。
中國專利CN200910069659.1中公開了一種免燙吸濕易去污面料的整理加工方 法,該整理方法初步解決了一般純棉面料的免燙、吸濕及易去污問題,但是沒有解決棉纖維 長期存在的防水、防油問題,同時易去污耐久性只能達到AATCC 130-2000標準樣4級,5次 水洗后3級水平,但使用初期效果及耐久性較差。另外中國專利200680020965. O中公開了 采用至少一種含氟化合物防污劑和至少一種含氟化合物去污劑的整理劑解決滌棉織物的 工業洗滌耐久性,但是工業洗滌一般是用于酒店、醫院中制服等大批量、高效率洗滌。而家 用服裝、紡織用品如果采用工業洗滌,因為洗衣機器的差異會損壞服裝的造型、熨燙效果、 而影響美觀及穿著。所以此方法不適用于一般家用紡織品。以上這些問題阻礙了棉高含量 織物在紡織品領域的進一步擴大使用。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解決現有的技術難題,提供了一種具有優異的防水防油易去污 耐久性的織物及其生產方法,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多元化要求。
本發明的解決方案如下
本發明的織物中棉纖維的含量在40% 85%之間、由捻系數在1. 45 4. 55之間 的棉/氨綸包覆紗或棉紗與捻系數在35 195之間的滌綸紗線形成的坯布染色后再經過 含氟丙烯酸酯的整理液處理后加工而得到的;且該織物的緯紗中至少一種紗線為上述棉/ 氨綸包覆紗;根據JIS標準洗滌20回后,該織物的防水、防油、易去污性均在3級以上。
棉/氨綸包覆紗捻系數(定重制)的計算方法
捻度=T/英寸,其中T為退捻前的規定長度內的捻回數;
權利要求
1.一種防水防油易去污織物,其特征是該織物中棉纖維的含量在40% 85%之間、且由捻系數在1. 45 4. 55之間的棉/氨綸包覆紗或棉紗與捻系數在35 195之間的滌綸紗線形成的坯布染色后再經過含氟丙烯酸酯的整理液處理而得到的;該織物的緯紗中至少一種紗線為上述棉/氨綸包覆紗;根據JIS標準洗滌20回后,該織物的防水、防油、易去污性均在3級以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防油易去污織物,其特征是該織物的經紗為捻系數在45 155之間的滌綸紗線或捻系數在1. 6 3. 7之間的棉紗,緯紗為捻系數在1. 6 3. 7之間的棉/氨綸包覆紗。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防油易去污織物,其特征是該織物緯向的彈性率在3 30%之間,彈性回復率在90%以上。
4.一種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防油易去污織物的生產方法,其特征是采用捻系數在1.45 4. 55之間的棉/氨綸包覆紗或棉紗與捻系數在35 195之間的滌綸紗線形成的坯布經過含氟丙烯酸酯的整理液處理后得產品,所述整理液處理前采用燒毛及酶處理工程去除布面毛羽,其中燒毛為染色前雙面燒毛,速度為60 120米/分鐘,火口高度為5 10毫米;酶處理中生物活性酶用量為0. 2 5% owf, pH值為3 7,處理溫度為40 70°C,處理時間為10 90min。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防水防油易去污織物的生產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整理液的具體組分如下,全氟烷基丙烯酸酯類防油易去污劑50 150g/L、全氟烷基丙烯酸酯類防水劑I 60g/L、架橋交聯劑0.1 20g/L。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防水防油易去污織物的生產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整理液處理過程采用浸軋方式,樹脂軋余率為30 80%,定型機第1、2烘箱烘干溫度為110 140°C、第3 8烘箱焙烘溫度均為160 200°C。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防水防油易去污織物及其生產方法。該織物中棉纖維的含量在40%~85%之間、且由捻系數在1.45~4.55之間的棉/氨綸包覆紗或棉紗與捻系數在35~195之間的滌綸紗線形成坯布染色后再經過含氟丙烯酸酯的整理液處理而得到的;且該織物的緯紗中至少一種紗線為上述棉/氨綸包覆紗;根據JIS標準洗滌20回后,該織物的防水、防油、易去污性均在3級以上。
文檔編號D06M16/00GK103046382SQ201110333490
公開日2013年4月17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14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14日
發明者高煒 申請人:東麗纖維研究所(中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