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預浸玻纖布的延續浸潤方法及其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玻纖布浸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預浸玻纖布的延續浸潤方法及其裝置。
背景技術:
玻纖布浸膠技術是覆銅板生產的關鍵技術之一,膠水對玻纖布浸潤性越好,膠水和玻纖布接觸就越充分,生產的粘接片質量越好,用這樣的粘結片生產的覆銅板質量可靠性越高。玻纖布在膠水中浸潤的時間越長,膠水對玻纖布的浸潤性越好,而大生產條件下對生產效率的要求不可能無限制的降低車速,膠水槽過大時又會造成膠水的浪費,并且玻纖布在膠水中進行距離過長時將增大膠水對玻纖布的阻力,在這種條件下玻纖布張力增大導致斷裂布的風險,因此膠水對玻纖布的浸潤時間有限。通常情況下,覆銅板浸膠工藝至少包含一個預浸膠和一個主浸膠,玻纖布在預浸膠和主浸膠之間有較長的一段距離暴露在空氣中,導致通過預浸膠的玻纖布表面的膠水中的溶劑揮發,膠水粘度增大,膠水對玻纖布的浸潤性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預浸玻纖布的延續浸潤方法,利用薄膜對已預浸膠水的玻纖布進行保護,實現玻纖布從預浸膠到主浸膠行進過程中膠水對玻纖布的持續浸潤,延長膠水對玻纖布的浸潤時間,獲得更好的浸潤效果。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預浸玻纖布的延續浸潤裝置,通過該裝置實現玻纖布從預浸膠到主浸膠行進過程中膠水對玻纖布的持續浸潤,延長膠水對玻纖布的浸潤時間。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預浸玻纖布的延續浸潤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步驟1、提供玻纖布,將玻纖布在預浸部進行預浸,預浸后的玻纖布表面附有膠水層;步驟2、預浸后的玻纖布在行進至主浸部過程中先進入保護部,實現膠水對玻纖布的持續浸潤;其中,玻纖布通過相對設置的壓力輥與轉向輥之間,繞覆在轉向輥上的薄膜對玻纖布下表面的膠水層進行保護,繞覆在壓力輥上的薄膜對玻纖布上表面的膠水層進行保護;步驟3、預浸后的玻纖布經保護部后緊接著進入主浸部進行主浸。所述預浸部包括預浸槽及設于其中的預浸輥,主浸部包括主浸槽及設于其中的主浸輥;步驟1中玻纖布沿預浸輥在含膠水的預浸槽中進行預浸。所述轉向輥包括鄰近預浸部的第一轉向輥及鄰近主浸部的第二轉向輥,壓力輥包括相對第一轉向輥設于其上的第一壓力輥、及相對第二轉向輥設于其上的第二壓力輥,第一轉向輥與第二轉向輥之間、第一壓力輥與第二壓力輥之間均繞覆有薄膜,相對設置的壓力輥與轉向輥之間的間距為O-lOcm。所述薄膜長度為lOcm-lOm,寬度為lm_5m,厚度為1 μ m-200 μ m。所述薄膜優選聚酰亞胺薄膜。同時,本發明提供一種預浸玻纖布的延續浸潤裝置,其包括預浸部、主浸部、及設于預浸部與主浸部之間的保護部,該保護部包括鄰近預浸部的第一轉向輥、鄰近主浸部的第二轉向輥、分別與第一、第二轉向輥相對而設于其上方的第一、第二壓力輥、以及分別繞覆在兩轉向輥上與兩壓力輥上的薄膜。所述預浸部包括預浸槽及設于其中的預浸輥,主浸部包括主浸槽及設于其中的主浸輥。所述第一壓力輥與第一轉向輥上下相對設置,第二壓力輥與第二轉向輥上下相對設置,所述相對的壓力輥與轉向輥之間的間距為O-lOcm。所述薄膜長度為lOcm-lOm,寬度為lm_5m,厚度為1 μ m-200 μ m。所述薄膜優選聚酰亞胺薄膜。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本發明的預浸玻纖布的延續浸潤方法及其裝置,采用薄膜來對預浸后的玻纖布在進入主浸的過程中進行保護,實現玻纖布從預浸膠到主浸膠行進過程中膠水對玻纖布的持續浸潤,延長膠水對玻纖布的浸潤時間,獲得更好的浸潤效果,從而生產的粘結片及覆銅板質量可靠性高。為了能更進一步了解本發明的特征以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發明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附圖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并非用來對本發明加以限制。
下面結合附圖,通過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詳細描述,將使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顯而易見。附圖中,圖1為本發明的預浸玻纖布的延續浸潤方法流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的預浸玻纖布的延續浸潤裝置的工作狀態時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更進一步闡述本發明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結合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及其附圖進行詳細描述。如圖1所示,其為本發明的預浸玻纖布的延續浸潤方法的流程圖,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步驟1、提供玻纖布,將玻纖布在預浸部進行預浸;所述預浸部包括預浸槽及設于其中的預浸輥,玻纖布沿預浸輥在含膠水的預浸槽中進行預浸,該預浸為玻纖布的第一次浸潤,預浸后的玻纖布表面附有膠水層。步驟2、預浸后的玻纖布在行進至主浸部過程中先進入保護部,避免玻纖布上膠水直接與空氣接觸;其中玻纖布通過相對設置的壓力輥與轉向輥之間,繞覆在轉向輥上的薄膜對玻纖布下表面的膠水層進行保護,繞覆在壓力輥上的薄膜對玻纖布上表面的膠水層進行保護,實現膠水對玻纖布的持續浸潤。該保護部包括有轉向輥、壓力輥及薄膜,所述轉向輥包括鄰近預浸部的第一轉向輥及鄰近主浸部的第二轉向輥,壓力輥包括相對第一轉向輥設于其上的第一壓力輥、及相對第二轉向輥設于其上的第二壓力輥,第一轉向輥與第二轉向輥之間、第一壓力輥與第二壓力輥之間均繞覆有薄膜,相對設置的壓力輥與轉向輥之間的間距為O-lOcm,該間距根據玻纖布厚度設置,以供其通過。所述薄膜表面平整不會刮花預浸后的玻纖布,能夠耐溶劑,具有足夠強度和一定柔軟性,不會因無法支持玻纖布而破裂,薄膜優選聚酰亞胺薄膜,所述耐溶劑中的溶劑為預浸時的膠水配方中使用的溶劑。薄膜長度為lOcm-lOm,寬度為lm_5m,厚度為1 μ m_200 μ m。 薄膜分別完整包覆在第一、第二轉向輥上及第一、第二壓力輥上,預浸后的玻纖布通過轉向輥與壓力輥之間,通過其上薄膜可防止玻纖布上膠水中溶劑的過快揮發,增加膠水對玻纖布的浸潤時間。步驟3、預浸后的玻纖布經保護部后緊接著進入主浸部進行主浸,主浸部包括主浸槽及設于其中的主浸輥,經保護部后的玻纖布沿著主浸輥在主浸槽內進行第二次浸潤,以獲得更好的浸潤效果。使用上述方法的預浸玻纖布的延續浸潤裝置,如圖2所示,包括預浸部1、主浸部 3、及設于預浸部1與主浸部3之間的保護部2,玻纖布10依次經過預浸部1、保護部2及主浸部3,玻纖布10在預浸部1進行預浸后,在進入主浸部3的過程中受到保護部2的保護作用,防止溶劑過快揮發,使玻纖布10浸潤的膠水持續對其進行浸潤,膠水對玻纖布的浸潤越好,在覆銅板生產的后工序就可獲得更寬的加工窗口,獲得質量可靠性更高的覆銅板。所述預浸部1用于對玻纖布的第一次浸膠,其包括用于盛裝膠水的預浸槽11及設于其中的預浸輥12,主浸部3用于對玻纖布的第二次浸膠,其包括用于盛裝膠水的主浸槽 31及設于其中的主浸輥32。該保護部2包括鄰近預浸部1的第一轉向輥21,鄰近主浸部 3的第二轉向輥22,分別與第一、第二轉向輥21、22相對而設于其上方的第一、第二壓力輥 24,25,以及分別繞覆在兩轉向輥上與兩壓力輥上的薄膜23、26。所述第一壓力輥M與第一轉向輥21上下相對設置,第二壓力輥25與第二轉向輥22上下相對設置,所述相對的壓力輥與轉向輥之間的距離可調,用于預浸后的玻纖布通過,根據不同玻纖布厚度調節所需適當的間距,確保薄膜對玻纖布表面膠水的保護,又不至于影響玻纖布順利通過。該第一壓力輥M與對應的第一轉向輥21之間、及第二壓力輥25與第二轉向輥22之間的間距均為 O-lOcm,優選 l-5mm。所述薄膜23 J6表面平整不會刮花預浸后的玻纖布,能夠耐溶劑,具有足夠強度和一定柔軟性,不會因無法支持玻纖布而破裂,薄膜23、26的種類不受限制,可為具有避免玻纖布表面膠水與空氣接觸功能的薄膜材料,薄膜23 J6優選聚酰亞胺薄膜。所述耐溶劑中的溶劑為預浸時的膠水配方中使用的溶劑。所述繞覆在兩轉向輥21、22上的薄膜23長度根據兩轉向輥21、22之間距離設置,以完整包覆兩轉向輥21、22為準,薄膜23長度可為 IOcm-IOm,優選l_5m,而薄膜23的寬度應略大于玻纖布10的寬度,根據玻纖布10寬度對應設置,一般可為lm-5m,優選1. 3m,薄膜23厚度為1 μ m-200 μ m,優選10-50 μ m。所述兩壓力輥Μ、25分別與兩轉向輥21、22對應設置,繞覆兩壓力輥Μ、25上的薄膜沈與兩轉向輥 21,22上的薄膜23相同,在此不重復述之。玻纖布10沿預浸輥12在含膠水的預浸槽11內進行預浸膠,預浸后的玻纖布10表面附有膠水層,預浸后的玻纖布10傳至轉向輥,再通過轉向輥至主浸槽31內進行主浸膠。其中,預浸后的玻纖布10依次經過第一、第二轉向輥21、22,在兩轉向輥之間時,繞覆在轉向輥上的薄膜23對預浸后的玻纖布10下表面的膠水層進行保護,防止膠水和空氣直接接觸,避免膠水中的溶劑揮發;相對于兩轉向輥21、22的兩壓力輥M、25則處于玻纖布10的上方,同樣兩壓力輥24、25上的薄膜沈可對玻纖布10的上表面的膠水層進行保護,延長了膠水對玻纖布的浸潤時間,獲得更好的浸潤效果。以下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實施例1采用圖1所示裝置,預浸膠槽寬度Ll = 300mm,主浸膠槽寬度L2 = 300mm,薄膜保護距離(兩轉向輥的中心距離)L3 = 2000mm,用50 μ m厚度的聚酰亞胺薄膜包繞預浸膠槽和主浸膠槽之間兩個轉向輥,在同樣是lOm/min車速的生產條件下,膠水對玻纖布的浸潤時間由3. 6稱增加到15. 6秒,如表1所示,采用薄膜保護方法浸膠大大增加了膠水對纖布的浸潤時間,使膠水對玻纖布達到更好的浸潤效果。表 權利要求
1.一種預浸玻纖布的延續浸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步驟1、提供玻纖布,將玻纖布在預浸部進行預浸,預浸后的玻纖布表面附有膠水層;步驟2、預浸后的玻纖布在行進至主浸部過程中先進入保護部,實現膠水對玻纖布的持續浸潤;其中,玻纖布通過相對設置的壓力輥與轉向輥之間,繞覆在轉向輥上的薄膜對玻纖布下表面的膠水層進行保護,繞覆在壓力輥上的薄膜對玻纖布上表面的膠水層進行保護;步驟3、預浸后的玻纖布經保護部后緊接著進入主浸部進行主浸。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浸玻纖布的延續浸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預浸部包括預浸槽及設于其中的預浸輥,主浸部包括主浸槽及設于其中的主浸輥;步驟1中玻纖布沿預浸輥在含膠水的預浸槽中進行預浸。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浸玻纖布的延續浸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向輥包括鄰近預浸部的第一轉向輥及鄰近主浸部的第二轉向輥,壓力輥包括相對第一轉向輥設于其上的第一壓力輥、及相對第二轉向輥設于其上的第二壓力輥,第一轉向輥與第二轉向輥之間、 第一壓力輥與第二壓力輥之間均繞覆有薄膜,相對設置的壓力輥與轉向輥之間的間距為 0-10cm。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浸玻纖布的延續浸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長度為 IOcm-IOm,寬度為 lm_5m,厚度為 1 μ m-200 μ m。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浸玻纖布的延續浸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優選聚酰亞胺薄膜。
6.一種預浸玻纖布的延續浸潤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預浸部、主浸部、及設于預浸部與主浸部之間的保護部,該保護部包括鄰近預浸部的第一轉向輥、鄰近主浸部的第二轉向輥、分別與第一、第二轉向輥相對而設于其上方的第一、第二壓力輥、以及分別繞覆在兩轉向輥上與兩壓力輥上的薄膜。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預浸玻纖布的延續浸潤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預浸部包括預浸槽及設于其中的預浸輥,主浸部包括主浸槽及設于其中的主浸輥。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預浸玻纖布的延續浸潤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壓力輥與第一轉向輥上下相對設置,第二壓力輥與第二轉向輥上下相對設置,所述相對的壓力輥與轉向輥之間的間距為O-lOcm。
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預浸玻纖布的延續浸潤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長度為 IOcm-IOm,寬度為 lm_5m,厚度為 1 μ m-200 μ m。
10.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預浸玻纖布的延續浸潤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優選聚酰亞胺薄膜。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預浸玻纖布的延續浸潤方法及其裝置,該方法包括步驟1、提供玻纖布,將玻纖布在預浸部進行預浸,預浸后的玻纖布表面附有膠水層;步驟2、預浸后的玻纖布在行進至主浸部過程中先進入保護部,實現膠水對玻纖布的持續浸潤;玻纖布通過相對設置的壓力輥與轉向輥之間,繞覆在轉向輥上的薄膜對玻纖布下表面的膠水層進行保護,繞覆在壓力輥上的薄膜對玻纖布上表面的膠水層進行保護;步驟3、預浸后的玻纖布經保護部后緊接著進入主浸部進行主浸。本發明采用薄膜來對預浸后的玻纖布在進入主浸的過程中進行保護,實現玻纖布從預浸膠到主浸膠行進過程中膠水對玻纖布的持續浸潤,延長膠水對玻纖布的浸潤時間,獲得更好的浸潤效果。
文檔編號D06B3/10GK102505390SQ20111037962
公開日2012年6月20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24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24日
發明者姚春權, 楊宏, 潘宏杰 申請人:廣東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