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紡織用彎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紡織機械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紡織用彎輥。
背景技術:
彎輥是紡織機械行業的一個重要配件。目前紡織設備中彎輥的工作弧度一般采取人為操作控制,控制精準度不夠,使得產品質量也難以保證,自動化程度不高,增加了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工作時間長,工作穩定性不佳,降低了企業的收益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紡織用彎輥,能夠擴大工作幅度,提高生產效率,保證彎輥工作過程的穩固性,增強使用效果,延長使用壽命,提高自動化程度,減少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產品質量。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紡織用彎輥,包括中心芯軸、套筒和套管,所述中心芯軸設置在套筒中心,所述套管設置在套筒外周,所述中心芯軸固定安裝在彎輥油缸上,所述中心芯軸外包絡多個軸套,所述中心芯軸兩端固定設置在軸承上,所述軸承安裝在軸承座上。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多個軸套均勻分布在中心芯軸外周。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中心芯軸與軸套之間為過盈配合。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中心芯軸呈圓弧形,所述圓弧角度為120度 160度。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彎輥油缸上連接有一電磁控制閥。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的紡織用彎輥擴大了工作幅度,提高了生產效率,保證了彎輥工作過程的穩固性,增強了使用效果,延長了使用壽命,提高了彎輥工作過程的自動化程度,減少了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縮短了工作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產品質量。
圖I是本發明紡織用彎輥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 附圖中各部件的標記如下1、中心芯軸,2、套筒,3、套管,4、彎輥油缸,5、電磁控制閥,6、軸套,7、軸承,8、軸承座。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發明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請參閱圖I,本發明實施例包括
一種紡織用彎輥,包括中心芯軸I、套筒2和套管3,所述中心芯軸I設置在套筒2中心,所述套管3設置在套筒2外周。所述中心芯軸I呈圓弧形,圓弧角度為120度 160度。圓弧形彎輥可以擴大工作幅度,提聞生廣效率。所述中心芯軸I外周均勻包絡多個軸6套,所述中心芯軸I與軸套6之間為過盈配合,在工作過程中不產生相對運動,減少了滑動摩擦,增強了使用效果,延長了使用壽命。所述中心芯軸I固定安裝在彎輥油缸上4,彎輥油缸4上連接有一電磁控制閥5。
打開電磁控制閥5,彎輥油缸4動作,通過彎輥油缸4的動作可以對彎輥的工作弧度進行調M
iF. O采用電磁控制閥5,提高了彎輥工作過程的自動化程度,減少了操作人員的勞動強 度,縮短了工作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產品質量。所述中心芯軸I兩端固定設置在軸承7上,軸承7安裝在軸承座8上,這樣一來,保證了彎輥工作過程的穩固性。本發明的紡織用彎輥的有益效果是
擴大了工作幅度,提高了生產效率,保證了彎輥工作過程的穩固性,增強了使用效果,延長了使用壽命,提高了彎輥工作過程的自動化程度,減少了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縮短了工作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產品質量。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紡織用彎輥,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芯軸、套筒和套管,所述中心芯軸設置在套筒中心,所述套管設置在套筒外周,所述中心芯軸固定安裝在彎輥油缸上,所述中心芯軸外包絡多個軸套,所述中心芯軸兩端固定設置在軸承上,所述軸承安裝在軸承座上。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紡織用彎輥,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軸套均勻分布在中心芯軸外周。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紡織用彎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芯軸與軸套之間為過盈配合。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紡織用彎輥,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芯軸呈圓弧形,所述圓弧角度為120度 160度。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紡織用彎輥,其特征在于,所述彎輥油缸上連接有一電磁控制閥。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紡織用彎輥,包括中心芯軸、套筒和套管,所述中心芯軸設置在套筒中心,所述套管設置在套筒外周,所述中心芯軸固定安裝在彎輥油缸上,所述中心芯軸外包絡多個軸套,所述中心芯軸兩端固定設置在軸承上,所述軸承安裝在軸承座上。通過上述方式,本發明的紡織用彎輥能夠擴大工作幅度,提高生產效率,保證彎輥工作過程的穩固性,增強使用效果,延長使用壽命,提高自動化程度,減少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產品質量。
文檔編號D01H13/02GK102704079SQ201210232130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6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6日
發明者顧利民 申請人:常熟市天豪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