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針織橫機的副羅拉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針織機械技術領域,特別涉及針織橫機的副羅拉裝置。
背景技術:
針織橫機的牽拉和卷曲過程,就是將形成的針織物從成圈區域中牽引出來,其中副羅拉是一個重要的牽拉結構,主要由電動機、鏈輪、主布輪和壓布輪組成。調節壓布輪和主布輪之間的位置,可以使壓布輪有效地牽拉織物。主布輪和壓布輪之間的間隙大小以及主布輪和壓布輪配合產生的拉力大小,均直接影響到副羅拉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目前國內的副羅拉一種是通過在壓布輪軸一端安裝壓布輪手柄,操作時手工搖動手柄,調整壓布輪位置,這種方式不僅大大增加了人工成本,而且往往會出現壓布輪位置調整不到位的現象。
為此本領域技術人員提出了一些改進,比如兩個電機分別驅動壓布輪與主布輪,并且兩者的擬合也是通過電機驅動,這樣可以節省人工成本,但是由于需要通過兩個電機分別帶動壓布輪與主布輪動作,增加了零部件的數量,從而增加了生產成本。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針織橫機的副羅拉裝置,其可以僅用一個電機驅動壓布輪和主布輪動作,且能方便準確地調節主布輪和壓布輪之間的位置。為此,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針織橫機的副羅拉裝置,包括主布輪和壓布輪,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若干壓布輪組件,所述壓布輪組件包括壓布輪座和固定桿,所述固定桿固定在壓布輪座的一端,壓布輪座的另一端與壓布輪同軸連接,壓布輪座的一側設有一調節裝置,所述調節裝置包括一調節桿和一彈簧,所述彈簧一端與壓布輪座抵觸,另一端與調節桿抵觸;還包括一傳動裝置,包括一電機、主動鏈輪、從動鏈輪、主動齒輪、從動齒輪和超越離合器,所述電機通過皮帶傳動到主動鏈輪和從動鏈輪,帶動相嚙合的主動齒輪和從動齒輪運轉,所述超越離合器和主動齒輪均固定在固定桿的一端,所述從動齒輪與壓布輪同軸連接;所述副羅拉裝置還包括一拉緊裝置,所述拉緊裝置包括一固定在壓布輪上的牽拉索,所述牽拉索另一端繞過一固定在機架上的牽拉樁,與彈簧相連;所述彈簧固定在彈黃基座上。進一步的改進是所述壓布輪為中空圓環狀,其兩端內壁上設有若干槽,壓布輪軸對應位置設有相同數量的凸起,與壓布輪上的槽匹配。電動機通過第一同步帶帶動主動鏈輪轉動,主動鏈輪帶動主布輪運轉;同時,主動鏈輪通過第二同步帶帶動從動鏈輪轉動,從動鏈輪帶動固定在固定桿上的主動齒輪轉動,主動齒輪與被動齒輪嚙合,被動齒輪與壓布輪同軸,因此帶動壓布輪轉動。采用這種傳動機構可以只需通過一部電機即可帶動壓布輪和主布輪運動,節約了生產成本。當需要將壓布輪位置下移時,只需按壓調節桿使得彈簧壓縮,施力于壓布輪座上,壓布輪座受壓下移,由于壓布輪和壓布輪座是通過壓布輪軸相連,壓布輪也跟隨下移。
當需要將壓布輪位置上調時,只需松開調節桿即可。另外,為了防止壓布輪在移動過程中繞軸轉動,本發明在壓布輪兩端內壁上均勻開設有槽,壓布輪軸上對應位置有凸起,凸起插入到槽中,當壓布輪下移時可以阻止壓布輪轉動。采用上述結構之后,可以達到微調壓布輪的位置,從而可以牽拉各種厚度的織物,提高了牽拉織物的密度勻稱性。當剛開始編織時,需要起底板上升牽拉織物下行到羅拉可以牽拉的位置,在起底板上升時,需要壓布輪和主布輪完全打開,以避免和起底板相撞。因此本發明在固定桿的一端上設有只能單方向轉動的超越離合器,當壓布輪和主布輪牽拉織物時,兩者處于閉合狀態,此時主布輪逆時針方向轉動,壓布輪順時針方向轉動,固定桿不動,超越離合器繞著固定桿軸轉動;當壓布輪和主布輪打開時,主布輪轉動方向改變為順時針方向轉動,從動鏈輪帶動主動齒輪也進行順時針轉動,這時由于超越離合器與固定桿處于抱死狀態,超越離合器帶動本來靜止的固定桿順時針轉動,由于固定桿是和壓布輪座固定在一起的,而壓布輪座又是和壓布輪同軸連接,因此,壓布輪座整體也順時針轉動,帶動壓布輪以固定桿為軸順 時針轉動,從而逐漸遠離主布輪,兩者處于分離狀態。為了提高羅拉對布片的拉力,本發明設置了一拉緊裝置。當開動電機后,通過鏈輪帶動壓布輪和主動輪同步轉動,拉緊裝置在壓布輪上固定一牽拉索,牽拉索另一端與彈簧相連,而彈簧固定在彈簧基座上,在彈簧力的作用下,使得壓布輪和主布輪同步轉動時,對布片的拉力增加。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減少了電機的數量,只使用一部電機即可帶動主布輪和壓布輪運轉,同時,增加了拉緊裝置和微調壓布輪位置的調節裝置,提高了副羅拉牽拉布片的能力;另外,采用了超越離合器結構,保證了主布輪和壓布輪完全打開。
以下結合附圖
和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來做進一步詳細說明。圖I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的傳動裝置和拉緊裝置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發明的壓布輪組件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的P-P剖面圖。圖5為本發明的壓布輪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參見圖I和圖4。本具體實施例包括主布輪6,主布輪6通過軸12轉動;還包括一壓布輪1,壓布輪I上有若干壓布輪座3,壓布輪座3 —端固定穿設有固定桿5,固定桿5的一端安裝有超越離合器14,還有一主動齒輪安裝在固定桿5上,壓布輪座3的另一端固定穿設壓布輪1,且與壓布輪I同軸。壓布輪座3 —側固定安裝有固定板4,固定板4兩個相鄰的壓布輪座3固定安裝在一起。固定板4上有壓力調節裝置2,壓力調節裝置2上有調節桿23,調節桿23下方設有一彈簧24,彈簧24另一端與壓布輪座3抵觸,當按壓調節桿23后,彈簧24受力壓縮,向壓布輪座3的支撐座25施力,由于壓布輪座3與壓布輪I的軸114同軸,壓布輪I受力移動。
參見圖2,本具體實施例通過電機7帶動第一傳送帶9轉動,從而帶動第一鏈輪10轉動,第一鏈輪10帶動主布輪6轉動,同時第一鏈輪10通過第二傳送帶11帶動鏈輪31轉動,鏈輪31帶動與之同軸的主動齒輪32轉動,主動齒輪32與固定在壓布輪軸上的從動齒輪111嚙合,從而帶動壓布輪I轉動,以此實現了使用一個電機帶動壓布輪I和主布輪6同時運轉的目的。繼續參見圖2,拉緊裝置8包括一固定在壓布輪I上的牽拉索81,所述牽拉索81另一端繞過一固定在機架上的牽拉樁82,與彈簧84相連;所述彈簧84固定在彈簧基座85上。參見圖3和圖4以及圖5,本具體實施例中的壓布輪組件包括布輪皮112,套筒113,壓布輪支承座25,布輪軸114,彈簧24,調節桿23,調節板4,壓布輪座3,標記柱22,調節套21,壓布輪套117。所述的套筒113帶有8個橢圓銷1131,并且分別插入壓布輪套117的槽116中。
本實施例具體工作原理是
當主布輪6和壓布輪I需要分開,以便起底板上升牽拉織物時,電機7反轉,帶動主布輪6順時針運動,這時與固定桿5同軸的超越離合器14抱死,使得固定桿5跟隨超越離合器14順時針轉動,帶動與固定桿5安裝在一起的壓布輪以固定桿5為軸順時針轉動,從而使得壓布輪I逐漸遠離主布輪6。當主布輪6和壓布輪I閉合時,電機7正轉,帶動主布輪6逆時針運轉,這時固定桿5不動,而超越離合器14跟隨主動齒輪逆時針轉動,固定桿5位置不動,因此壓布輪I位置也不會改變,與主動齒輪嚙合的從動齒輪順時針運轉,帶動壓布輪I順時針運轉,從而可以配合主布輪6牽拉織物。當需要調節壓布輪I和主布輪6之間的間距時,按壓壓布輪I上的調節桿23,調節桿23抵觸的彈簧24受壓后施力于壓布輪I,從而使得壓布輪I產生微小位移。本具體實施例在壓布輪I側壁設有槽116,同時在其軸上設有橢圓銷1131,兩者配合以防止在壓布輪位移過程中,壓布輪繞軸轉動。本實施例還設置了一拉緊裝置8,目的是增強壓布輪I和主布輪6之間對布片的拉緊力。本發明公開了針織橫機的副羅拉裝置,包括若干壓布輪組件,所述壓布輪組件包括壓布輪座和固定桿,所述固定桿固定在壓布輪座的一端,壓布輪座的另一端與壓布輪同軸連接,壓布輪座的一側設有一調節裝置,所述調節裝置包括一調節桿和一彈簧,所述彈簧一端與壓布輪座抵觸,另一端與調節桿抵觸;還包括一傳動裝置,包括一電機、主動鏈輪、從動鏈輪、主動齒輪、從動齒輪和超越離合器;還包括一拉緊裝置,所述拉緊裝置包括一固定在壓布輪上的牽拉索,所述牽拉索另一端繞過一固定在機架上的牽拉樁,與彈簧相連;所述彈簧固定在彈簧基座上。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減少了電機的數量,增加了拉緊裝置和微調壓布輪位置的調節裝置,提高了副羅拉牽拉布片的能力;另外,采用了超越離合器結構,保證了主布輪和壓布輪完全打開。
權利要求
1.針織橫機的副羅拉裝置,包括主布輪和壓布輪,其特征在于它還包括若干壓布輪組件,所述壓布輪組件包括壓布輪座和固定桿,所述固定桿固定在壓布輪座的一端,壓布輪座的另一端與壓布輪同軸連接,壓布輪座的一側設有一調節裝置,所述調節裝置包括一調節桿和一彈簧,所述彈簧一端與壓布輪座抵觸,另一端與調節桿抵觸;還包括一傳動裝置,包括一電機、主動鏈輪、從動鏈輪、主動齒輪、從動齒輪和超越離合器,所述電機通過皮帶傳動到主動鏈輪和從動鏈輪,帶動相嚙合的主動齒輪和從動齒輪運轉,所述超越離合器和主動齒輪均固定在固定桿的一端,所述從動齒輪與壓布輪同軸連接;所述副羅拉裝置還包括一拉緊裝置,所述拉緊裝置包括一固定在壓布輪上的牽拉索,所述牽拉索另一端繞過一固定在機架上的牽拉樁,與彈簧相連;所述彈簧固定在彈簧基座上。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針織橫機的副羅拉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壓布輪為中空圓環狀,其兩端內壁上設有若干槽,壓布輪軸對應位置設有相同數量的凸起,與壓布輪上的槽匹配。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針織橫機的副羅拉裝置,包括若干壓布輪組件,所述壓布輪組件包括壓布輪座和固定桿,所述固定桿固定在壓布輪座的一端,壓布輪座的另一端與壓布輪同軸連接,壓布輪座的一側設有一調節裝置,所述調節裝置包括一調節桿和一彈簧,所述彈簧一端與壓布輪座抵觸,另一端與調節桿抵觸;還包括一傳動裝置,包括一電機、主動鏈輪、從動鏈輪、主動齒輪、從動齒輪和超越離合器;還包括一拉緊裝置,所述拉緊裝置包括一固定在壓布輪上的牽拉索,所述牽拉索另一端繞過一固定在機架上的牽拉樁,與彈簧相連;所述彈簧固定在彈簧基座上。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減少了電機的數量,增加了拉緊裝置和微調壓布輪位置的調節裝置,提高了副羅拉牽拉布片的能力;另外,采用了超越離合器結構,保證了主布輪和壓布輪完全打開。
文檔編號D04B15/90GK102776701SQ20121025310
公開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22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22日
發明者孫平范 申請人:寧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