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帶防線跡開線裝置的雙鏈環縫紉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733966閱讀:220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帶防線跡開線裝置的雙鏈環縫紉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帶防線跡開線裝置的雙鏈環縫紉機,其主要是以橫筒型雙鏈環縫紉機為代表的縫紉機,由縫線和彎針線形成雙鏈環縫的線跡,用于防止在上述雙鏈環縫的線跡的縫制結束部分出現開線。
背景技術
橫筒型等的雙鏈環縫紉機是如下所述的縫紉機,其包括一根或多根針,該針對縫線進行保持并上升及下降;以及彎針,該彎針對彎針線進行保持以使其朝與上述針的上下運動路徑大致正交的方向進退動作,通過利用上述彎針的進出動作來捕捉上述針在針板下方形成的縫線環,并利用該彎針所保持的彎針線對上述縫線進行相互繞線,從而在縫制面料上形成雙鏈環縫的線跡。
由雙鏈環縫紉機形成的一般的雙鏈環縫的線跡存在如下問題如圖20所示,在縫制結束時被切斷的彎針線10的端部被沿圖20中箭頭所示方向拉伸的情況下,該彎針線10會從縫線20、20所形成的最終的縫線環20a、20b拔出,上述拔出容易朝縫制開始側波及移動,其結果是,線跡整體會出現開線。這種開線在由一根縫線或兩根以上縫線和彎針線形成的雙鏈環縫的線跡中同樣也會出現。以防止上述這種由雙鏈環縫紉機形成的線跡所特有的開線為目的,本申請人開發出下面說明的帶防開線裝置的雙鏈環縫紉機,并已提交了專利申請(以下,將其稱為本申請人已提交的專利申請技術)。如圖21 圖23所示,本申請人已提交的專利申請技術中的雙鏈環縫紉機(在此對雙針縫紉機進行說明)的防線跡開線裝置包括針2、2,該針2、2對縫線20、20進行保持并相對于在針板P的大致中央處在左右方向上隔著間隔設定的落針位置A、A上下運動(參照圖11 圖17);彎針1,該彎針I對彎針線10進行保持并能沿落針位置A、A的并排方向進行進退動作,在前進時捕捉在針板P下方形成的縫線環20a、20b (參照圖11 圖17);線操作氣缸(下面包括稱為線操作汽缸的部件在內)32,該線操作氣缸作為掛線鉤3及鉤致動器,其中,上述掛線鉤3能相對于彎針I進行靠近及背離動作,并在如圖21所示的遠離彎針I的待機位置與如圖23所示的靠近彎針I的掛線位置之間以上下方向的支軸30為中心在與針板P大致平行的面內擺動,上述鉤致動器驅動上述掛線鉤3在上述待機位置與掛線位置之間擺動;擺動桿9及限位桿4,該擺動桿9及限位桿4配置在比掛線鉤3更遠離針板P的位置上,上述擺動桿9以上下方向的支軸90為中心在與針板P大致平行的面內擺動,以將掛線鉤3在掛線位置上捉住的縫線環20a、20b保持在掛線位置與待機位置之間的保持位置上;限位氣缸(下面包括稱為限位汽缸的部件在內)42,該限位汽缸42作為驅動限位桿4以使其從與擺動桿9的一部分卡合的卡合位置擺動至遠離該卡合位置的退讓位置的限位致動器;連接桿35,該連接桿35將上述掛線鉤3與擺動桿9聯動地連接;以及控制部8,該控制部8在結束通常的縫制后選擇控制上述線操作汽缸32及限位汽缸42的動作,以將掛線鉤3在掛線位置處捉住的一方的縫線環20b保持在上述保持位置,并對上述狀態進行維持,以進行至少一針的縫制動作(參照圖8)。另外,在本申請人已提交的專利申請技術的雙鏈環縫紉機的防開線裝置中,對與后述的作為本發明實施方式說明的防開線裝置中的構成構件及構成部位相同或對應的構成構件及構成部位標注與在本發明實施方式中使用的符號相同的符號,并省略它們的詳細說明。根據上述本申請人已提交的專利申請技術,在結束通常的縫制后通過利用控制部對掛線鉤3、限位桿4及擺動桿9的各動作進行控制,來進行上述一針的縫制動作,從而如圖18所示,彎針線10穿過在雙鏈環縫的線跡M最后形成在縫制面料背面上的右側(在圖18中為左側)的最終縫線環20a,在進行用于防止開線的一針的縫制時,彎針線10在從縫制面料背面拔出的縫線20的前方折返,并在穿過右側最終縫線環20內的位置處被切斷。另一方面,在進行一針的縫制動作時從縫制面料背面拔出的左側(在圖18中為右側)的縫線20穿過在通常的縫制時最后形成于縫制面料背面的最終縫線環20b內,并對該最終縫線環20b進行自繞線,以形成單環縫的線跡。藉此,如圖18所示,彎針線10處于被按壓在左側的縫線20與左側最終縫線環20b之間的狀態下。在圖18中,以松弛的狀態示出以明確表示左側的最終縫線環20b與縫線20的纏繞,但實際的左側的最終縫線環20b在縫線20穿過后如圖19所示被強力拉緊,而處于與右側的最終縫線環20a相同的狀態。彎針線10被牢固地按壓在縫線20與左側的最終縫線環20b之間,并以掛在左側的最終縫線環20與上一次形成的左側的縫線環20c之間的狀態被限制。如圖19所示,由于不管彎針線10受到來自哪一方向的力均能維持上述限制,因此,能可靠地防止在雙鏈環縫的線跡M上特有的開線的出現。如上所述,本申請人已提交的專利申請技術的帶防線跡開線裝置的雙鏈環縫紉機·能有效地防止在雙鏈環縫的線跡上特有的開線的發生。但是,在本申請人的上述已提交的專利申請技術的帶防開線裝置的雙鏈環縫紉機中,仍留有下面所要改進的技術問題。S卩,在本申請人已提交的專利申請技術中,如圖21 圖23所示,作為構成防線跡開線裝置的構成要素的掛線鉤3、限位桿4、擺動桿9、線操作汽缸32、限位汽缸42被支承在左右方向較長且較大的單一的針板臺11上,該針板臺11安裝有針板P并被固定在縫紉機底座部的上表面上。具體來說,將掛線桿3的擺動用支軸30支承在針板臺11的左側部分的、針板P的后側附近位置處。另一方面,采用了如下結構將限位桿4、擺動桿9、線操作汽缸32及限位汽缸42支承在針板臺11的右側部分的遠離針板P的位置處,并在擺動桿9的前端部與以從掛線鉤3的擺動用支軸30朝前方折返的方式延伸設置的延設部3c的前端部之間連接有連接桿35。另外,圖21 圖23中的符號6是通過固定螺釘60、60與掛線鉤3固定在一起的彎針線保持體。如上所述,在本申請人已提交的專利申請技術的雙鏈環縫紉機中,防線跡開線裝置的所有構成要素被支承在左右方向上較長且較大的單一的針板臺11上。因此,在將安裝支承有防開線裝置的各構成構件的針板臺11安裝在縫紉機底座部的上表面上后,例如,在需要通過對例如彎針及該彎針的驅動用構件等、位于針板臺11下部且收容在縫紉機底座部內部的構成縫制的構件的位置及運動軌跡進行修正來調節縫制性能的情況下,或是在需要對上述組裝在縫紉機底座部內部的各種部件進行更換等維護的情況下,只取下針板P是無法確保進行調節及維護所需要的足夠大的作業空間的。因此,為了確保較大的作業空間,被迫進行暫時將又長又大的針板臺11整體從縫紉機底座部取下以進行規定的調節及維護,在調節及維護結束后再次將又長又大的針板臺11整體安裝至縫紉機底座部這樣需要力氣的作業。特別是,在線操作汽缸32及限位汽缸42上連接有用于將工作氣體供給至上述汽缸32、42的送氣管33、34,在取下及安裝針板臺11時,需要進行將上述送氣管33、43從縫紉機底座部的內部拉出以避免其影響作業,在作業后,將其再次壓入縫紉機底座部內部這樣非常麻煩且耗時的作業。此外,若不進行上述麻煩且耗時的調節及維護作業,則可能導致縫制性能降低,無法再現規定的防開線功能。因此,無論如何都必須進行如上所述的非常麻煩且耗時耗力的作業,在這點上也留有需改進的技術問題?,F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專利文獻I :日本專利特愿2011 - 016821專利文獻2 :日本專利特愿2011 - 11517
發明內容
本發明鑒于上述情況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帶防線跡開線裝置的雙鏈環縫紉機,其能有效地防止對于雙鏈環縫的線跡特有的開線的發生,還不用很麻煩、花費很大的力氣及工夫就能非常容易且簡單地進行因修正構成縫制的構件的位置等帶來的縫制性能的調節及對收容在縫紉機底座部內部的各種部件進行的更換等維護,并能始終可靠地再現縫制性能及規定的防開線功能。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帶防線跡開線裝置的雙鏈環縫紉機包括針,該針對縫線進行保持并上下運動;彎針,該彎針對彎針線進行保持并能沿與上述針的上下運動路徑大致正交的方向進退動作,在前進動作時能捕捉上述針在針板下形成的縫線環;以及針板臺,該針板臺安裝有上述針板且安裝在縫紉機底座部的上表面上,通過利用上述彎針捕捉上述針在上述針板下形成的縫線環,以利用該彎針所保持的彎針線對上述縫線進行相互繞線,從而在縫制面料上形成雙鏈環縫的線跡,還包括縫線保持機構,該縫線保持機構具有掛線鉤及鉤致動器,其中,上述掛線鉤能相對于上述彎針進行靠近及背離動作,且在遠離上述彎針的待機位置與靠近上述彎針的掛線位置之間以上下方向的支軸為中心在與針板大致平行的面內擺動,上述鉤致動器驅動上述掛線鉤在上述待機位置與掛線位置之間擺動;限位機構,該限位機構具有限位構件和限位致動器,其中,上述限位構件配置在比上述縫線保持機構的掛線鉤更遠離上述針板的位置上,并能使掛線鉤從掛線位置向待機位置的擺動暫時停止及解除停止,以將上述掛線鉤在上述掛線位置捉住的縫線環保持在上述掛線位置與待機位置之間的保持位置,上述限位致動器進行該限位構件的上述停止及解除停止;連接構件,該連接構件將上述縫線保持機構的掛線鉤與上述限位機構的限位構件聯動地連接;以及控制部,該控制部對上述縫線保持機構及限位機構進行控制,使其與上述針的上下運動、彎針的進退動作及縫制面料的送料動作相關聯,從而在結束通常的縫制后使上述彎針進行前進動作,并使上述縫線保持機構的掛線鉤相對于該彎針進行靠近動作,以使在上述掛線位置處捉住的上述縫線環移動至上述保持位置,并維持上述狀態,來進行至少一針的縫制動作,上述帶防線跡開線裝置的雙鏈環縫紉機的特征是,上述針板臺被一分為二成左側針板臺部和右側針板臺部,其中,上述左側針板臺部安裝有上述針板且對上述掛線鉤的擺動支軸進行支承,上述右側針板臺部對上述限位構件、上述鉤致動器及限位致動器進行固定支承,上述右側針板臺部固定于上述縫紉機底座部,左側針板臺部通過螺釘構件以能旋緊固定及解除固定的方式安裝在上述縫紉機底座部的上表面上。根據具有如上所述特征結構的本發明的帶防線跡開線裝置的雙鏈環縫紉機,通過在結束通常的縫制之后,使彎針進行前進動作,并使縫線保持機構的掛線鉤相對于彎針進行靠近動作,以使該彎針所捉住的縫線環移動至上述保持位置,并維持上述狀態,來進行至少一針的縫制動作,從而能利用下降的針所保持的縫線對先前的縫線環進行自繞線,并在上述自繞線部分按壓彎針線來防止該彎針線被拔出,藉此,在發生階段就能可靠地防止線跡開線。
·
除此之外,在本發明中,安裝于縫紉機底座部的針板臺被一分為二成左側針板臺部和右側針板臺部,其中,上述左側針板臺部安裝有針板且將縫線保持機構的掛線鉤支承成能擺動,上述右側針板臺部對限位機構的限位構件、鉤致動器及限位致動器進行固定支承,由于將上述被一分為二的左右兩側的針板臺部分別安裝于縫紉機底座部,以將防開線裝置組裝至縫紉機底座部,因此,與如本申請人已提交的專利申請技術那樣,處理一個又長又大的針板臺的情況相比,能以較少的力氣輕松地進行防開線裝置整體安裝(組裝)至縫紉機底座部的作業。而且,在暫時組裝于縫紉機底座部之后,在需要通過對例如彎針及彎針驅動用構件等、位于針板臺下部且收容在縫紉機底座部內部的構成縫制的構件的位置及運動軌跡進行修正來調節縫制性能的情況下,或是在需要對位于針板臺下部且收容在縫紉機底座部內部的各種部件進行維修、更換等維護的情況下,不需要將對與送氣管或電力供給線連接的鉤致動器及限位致動器進行固定支承的右側針板臺部從縫紉機底座部取下,只要使左側針板臺部解除與縫紉機底座部的固定并將其取下,就能確保足夠大的作業空間。因此,只要處理又小又輕且沒有送氣管及電力供給線纏繞的左側針板臺部即可,不用麻煩、花費很大的力氣及工夫,就能非常容易、簡單且操作性好地進行對縫制性能的調節、對收容在縫紉機底座部內部的各種部件的維修及更換等維護。藉此,可起到始終能高再現性地發揮出良好的縫制性能及規定的防開線功能的效果,并能成功消除在本申請人已提交的專利申請技術中殘留的技術問題。在本發明的帶防線跡開線裝置的雙鏈環縫紉機中,較為理想的是,上述限位機構由限位構件、擺動桿、彈簧和上述限位致動器構成,其中,上述限位構件與上述鉤致動器直接連接而沿直線往復移動,上述擺動桿能與上述限位構件的一部分卡合及解除卡合,上述彈簧對上述擺動桿施力,使其朝上述掛線鉤位于上述待機位置的方向擺動,上述限位致動器克服上述彈簧的作用力而使上述擺動桿解除與限位構件的一部分的卡合。此時,由于能利用彈簧的作用力來進行限位構件朝返回方向的動作(朝掛線鉤處于待機位置的方向的動作),因此,作為使與限位構件的一部分卡合及解除卡合的擺動桿動作的致動器,只要是能壓出驅動限位構件的致動器即可。因此,在使用氣缸作為限位致動器的情況下,由于能使用單動式氣缸,因此,可實現限位致動器的小型化、低成本化。此外,在本發明的帶線跡開線裝置的雙鏈環縫紉機中,較為理想的是,上述限位機構的擺動桿安裝在以能調節左右位置的方式安裝于上述右側針板臺部的可動臺上。此時,由于可動臺可相對于右側針板臺部在左右方向上調節位置,因此能簡單且適當地對彎針從保持在掛線鉤上的縫線環中拔出的時機進行調節,從而能可靠地進行用于防止線跡開線的自繞線。此外,在本發明的帶防線跡開線裝置的雙鏈環縫紉機中,較為理想的是,上述縫線保持機構的鉤致動器與上述限位機構的限位致動器以上下兩級重疊的狀態固定支承于上述右側針板臺部的下表面。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兩個致動器以上下兩級重疊的狀態被固定支承在右側針板臺部,因此,與如本申請人已提交的專利申請技術那樣將兩個致動器配置在彼此分離的位置上(并排設置)的情況相比,能縮小致動器所占據的平面空間以實現緊湊化,并能以很好的形態收容在縫紉機底座部內部。
此外,在本發明的帶防線跡開線裝置的雙鏈環縫紉機中,較為理想的是,在上述縫線保持機構的掛線鉤上安裝有彎針線保持體,該彎針線保持體與上述掛線鉤一起在上述掛線位置、保持位置及待機之間以上述支軸為中心在與針板大致平行的面內擺動,從而將從上述彎針延伸至縫制面料的彎針線保持在上述針的下降位置的前側。此時,由于利用與掛線鉤一起動作的彎針線保持體來將彎針線保持在針的下降位置前側的位置,因此能在實現簡單的結構的同時,可靠地對彎針線和縫線進行定位。因此,能可靠地進行自繞線,從而能更可靠地防止線跡開線。此外,在本發明的帶防線跡開線裝置的雙鏈環縫紉機中,較為理想的是,上述彎針線保持體以能調節位置的方式安裝于上述掛線鉤。在這種情況下,能適當地設定縫線與彎針線的相對位置,從而能更可靠地實施自繞線來進一步提高防止線跡開線的效果。此外,在本發明的帶防線跡開線裝置的雙鏈環縫紉機中,較為理想的是,上述縫線保持機構的鉤致動器及上述限位機構的限位致動器均是氣缸。在這種情況下,能基于來自控制部的控制信號使縫線保持機構的掛線鉤及限位機構的擺動桿高響應性地動作,從而能可靠且有效地發揮通常的縫制后的防線跡開線的作用。另外,作為上述致動器,也可以使用電磁螺線管等。此外,在本發明的帶防線跡開線裝置的雙鏈環縫紉機中,較為理想的是,在上述連接構件的連接端部分上朝向上方突出有銷釘,并且在掛線鉤的連接端部分形成有能從上述銷釘的上方套在該銷釘上及能朝上方拔出的連接孔。在這種情況下,在為了對縫制性能進行調節、對收容在縫紉機底座部內部的各種部件進行維修、更換等維護,而從上表面解除左側針板臺部與縫紉機底座部的固定,并將其朝縫紉機底座部的上方取下時,不需要擰松連接構件與掛線鉤之間的連接用螺釘或是將連接用銷釘拔出這樣麻煩的操作,只要朝上方提起左側針板臺部,就可解除掛線鉤與連接構件的連接。此外,在進行上述調節及維護后,只要將左側針板臺部從上方固定安裝于縫紉機底座部,就可使掛線鉤和連接構件返回連接狀態。藉此,能進一步簡化上述調節及維護時的步驟。此外,在本發明的帶防線跡開線裝置的雙鏈環縫紉機中,較為理想的是,在上述左側針板臺部或縫紉機底座部的、遠離由上述螺釘構件進行的多個固定連接及解除連接部位的多個部位上,突出有能使左側針板臺部相對于縫紉機底座部定位的止動銷,在縫紉機底座部或上述左側針板臺部上形成有能與上述止動銷嵌合的銷孔。在這種情況下,在將左側針板臺部相對于縫紉機底座部裝拆時,通過多個止動銷與銷孔的嵌合,就能將左側針板臺部可靠地定位在縫紉機底座部的規定位置上。因此,即便每次進行上述調節及維護時都將左側針板臺部相對于縫紉機底座部反復裝拆,也能始終確保規定的位置及姿勢來將左側針板臺部安裝在縫紉機底座部上。藉此,不僅能進行通常縫制,還能始終合適且可靠地實現防止線跡開線的功能。另外,本發明的防線跡開線裝置能理想地應用于以橫筒型雙鏈環縫紉機為對象的情況。


圖I是本發明實施方式的帶防線跡開線裝置的橫筒型雙鏈環縫紉機。圖2是表示上述橫筒型雙鏈環縫紉機中的防線跡開線裝置的主要部分的結構的立體圖。圖3是表示將上述防線跡開線裝置的主要部分的結構的一部分拆開后的狀態的立體圖。圖4是表示上述防線跡開線裝置的主要部分的結構的俯視圖。圖5是對上述防線跡開線裝置的限位機構的結構及第一動作進行說明的主要部分的仰視圖。圖6是對上述限位機構的結構及第二動作進行說明的主要部分的仰視圖。圖7是對上述限位機構的結構及第三動作進行說明的主要部分的仰視圖。圖8是對上述限位機構的結構及第四動作進行說明的主要部分的仰視圖。圖9是表示包括上述防線跡開線裝置在內的橫筒型雙鏈環縫紉機的控制系統的結構的框圖。圖10是對上述防線跡開線裝置的控制部的動作內容進行說明的時序圖。圖11是上述防線跡開線裝置進行的第一防開線動作的說明圖。圖12是上述防線跡開線裝置進行的第二防開線動作的說明圖。圖13是上述防線跡開線裝置進行的第三防開線動作的說明圖。圖14是上述防線跡開線裝置進行的第四防開線動作的說明圖。圖15是上述防線跡開線裝置進行的第五防開線動作的說明圖。圖16是上述防線跡開線裝置進行的第六防開線動作的說明圖。圖17是上述防線跡開線裝置進行的第七防開線動作的說明圖。圖18是從縫制面料的背面觀察本發明所得到的雙針雙鏈環的線跡結構的圖。圖19是圖18所示的線跡結構防開線效果的說明圖。圖20是從縫制面料的背面觀察縫制結束部分的一般線跡結構的圖。圖21是示意表示本申請人的已提交專利申請技術中的防線跡開線裝置的主要部分的結構的俯視圖。圖22是示意表示上述本申請人的已提交專利申請技術中的防線跡開線裝置的主要部分的結構的仰視圖。圖23是對上述本申請人的已提交專利申請技術中的防線跡開線裝置的主要部分的動作狀態進行說明的俯視圖。(符號說明)I 彎針 2 針3掛線鉤4限位構件6彎針線保持體8控制部9擺動桿10彎針線11針板臺IlL左側針板臺部I IR汽缸安裝臺部(右側針板臺部)20 針線20a、2Ob 縫線環30上下方向的支軸32線操作汽缸(鉤致動器)35連接桿(連接構件)42限位汽缸(限位致動器)91 彈簧92擺動桿安裝臺(可動臺)102彈簧構件103止動銷104 銷孔110 銷釘111連接孔A落針位置B縫紉機底座部P 針板M雙鏈環縫的線跡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I是本發明實施方式的橫筒型雙鏈環縫紉機的整體外觀立體圖,圖2及圖3是表示本發明的橫筒型雙鏈環縫紉機所安裝的防線跡開線裝置的主要部分的結構的立體圖,圖4是表示上述防線跡開線裝置的主要部分的結構的俯視圖。另外,在以下說明中,在圖2 圖4中使用箭頭所示的“左、右”及“前、后”的表述來進行說明。在此,“前”是靠近縫制作業者一側,“后”是遠離縫制作業者一側,“左、右”是從靠近縫制作業者的前側觀察時的
/H、O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對于與基于圖21 圖23說明的本申請人的已提交專利申請技術相同或相應的構成構件及構成部位,使用相同的符號加以說明。如圖I所示,本發明實施方式的橫筒型雙鏈環縫紉機的縫紉機機臂部C與縫紉機底座部B彼此大致平行地從縫紉機主體部D的上下位置朝向左側延伸設置。如圖4所示,上述橫筒型雙鏈環縫紉機包括彎針I ;兩根針2、2 (參照圖11 圖17);安裝于縫紉機底座部B的上表面的針板臺11 ;安裝在該針板臺11上的防線跡開線裝置H;以及安裝在上述針板臺11上的針板P。針2、2通過針桿驅動機構的動作而上升及下降。圖2、圖4中的A、A表示針2、2的落針位置(下降位置)。落針位置A、A在左右方向上隔著間隔設定在針板P的大致中央處。彎針I通過彎針驅動機構的動作而在針2、2 (落針位置A、A)的并排方向上進退 (左進及右退)動作。圖4中的實線表示彎針I朝左進位置動作的狀態,圖4中的虛線表示彎針I朝右退位置動作的狀態。如圖4的實線所示,處于左進位置的彎針I的前端部越過落針位置A、A而朝左側延伸,如圖4的虛線所示,處于右退位置的彎針I的前端部位于朝落針位置A、A右側離開的位置上。橫筒型雙鏈環縫紉機通過針2、2的上升及下降動作和彎針I的左進及右退動作而對設置在針板P上的縫制面料(未圖示)進行縫制??p制面料被按壓件(未圖示)按壓在針板P上,通過設于縫紉底座部B內部的送料機構的動作而被朝圖4的箭頭Y方向送料移動。送料機構包括送料牙,該送料牙反復進行在針板P上突出并朝后方移動及沒入針板P下并朝前方返回移動的動作,通過上述送料牙將縫制面料間歇地朝箭頭Y方向送料移動。上述針桿驅動機構、彎針驅動機構及送料機構是通過來自縫纟刃機主軸(未圖示)的傳動而彼此同步地動作的公知機構。針2、2分別對縫線20、20 (參照圖11 圖17)進行保持,在縫制面料停止送料移動時,針2、2貫穿該縫制面料而到達針板P下方,然后針2、2上升后朝縫制面料的上方拔出。彎針I對彎針線10 (參照圖11 圖17)進行保持,在針2、2開始上升的同時左進,以捉住形成在針板P下方的縫線20、20的線環20a、20a??p制面料在針2、2上升時被送料移動。針2、2貫穿送料移動后的縫制面料并下降,以捉住右退中的彎針I所保持的彎針線10。雙鏈環縫紉機反復進行以上動作而在縫制面料上形成雙鏈環的線跡。上述這種橫筒型雙鏈環縫紉機所包括的防線跡開線裝置H包括縫線保持機構;限位機構;連接桿35,該連接桿35作為使上述縫線保持機構的掛線鉤3 (在下文中敘述)與上述限位機構的限位構件4 (在下文中敘述)聯動地連接的連接構件;以及控制部8 (在下文中敘述)。上述縫線保持機構具有掛線鉤3和往復運動式的線操作汽缸32,該往復運動式線操作汽缸32作為驅動上述掛線鉤3使其在遠離上述彎針I的待機位置與靠近上述彎針I的掛線位置之間以上下方向的支軸30為中心擺動的鉤致動器。作為掛線鉤3的擺動中心的支軸30配置在針板P的右后側角部的附近,并被支承在上述針板臺11上。掛線鉤3具有圓弧狀的彎曲形狀,其在從支軸30朝左側延伸的支承臂3e的前端部以朝向前方折返的方式連續設置。掛線鉤3的前端部在針板P的下側從左側后方彎向落針位置A、A。在掛線鉤3的前端部形成有朝外側突出的鉤部3b。支承臂3e具有從支軸30朝向前方延伸的延設部3c,在該延設部3c的前端部連接有連接桿35的一端部。如圖4所示,在上述掛線鉤3的基部上,通過兩根固定螺釘60、60 —起旋緊固定有具有彎曲成圓弧狀的形狀的彎針線保持體6。彎針線保持體6的前端部大致沿著掛線鉤3的左側朝前方延伸,并在掛線鉤30前端部的前方位置處彎向落針位置A、A。在彎針線保持體6的前端部形成有分支成雙叉狀的彎針線收納部6a。彎針保持體6構成為通過擰松固定螺釘60、60能調節其相對于掛線鉤3的位置,并利用上述位置調節來可靠地進行前端的彎針線收納部6a對彎針線10的保持。如圖5 圖8所示,上述限位機構由限位構件4、擺動桿9、彈簧91和單動式(朝向左方的壓出驅動式)限位汽缸42構成,其中,上述限位構件4通過止動螺釘36而被固定在上述線操作汽缸32的輸出桿31的前端部(左端部),利用經由送氣管33供給來的工作氣體使線操作汽缸32伸縮動作,從而驅動該限位構件4在左右方向上直線地往復移動,上述擺動桿9能與該限位構件4的一部分卡合及解除卡合,上述彈簧91對該擺動桿9施力使其與上述限位構件4的一部分卡合,并朝使上述掛線鉤3位于待機位置的方向擺動,上述單動式限位汽缸42作為克服該彈簧91的擺動作用力而強制使上述擺動桿9與上述限位構件4的一部分解除卡合的限位致動器。上述限位汽缸42的輸出桿41構成為,隨著利用經由送氣管43供給來的工作氣體而驅動限位汽缸42朝左側按壓,使上述擺動桿9克服上述彈簧91的擺動作用力而朝逆時針方向擺動。擺動桿9能繞上下方向的支軸90為中心擺動地支承在擺動桿安裝臺(可動臺)92的上表面。擺動桿9在前端部具有能與上述限位構件4的一部分卡合的卡合爪9a。如圖5所示,在通過線操作汽缸32的伸長動作來驅動上述限位構件4朝左側移動時,即在掛線鉤3移動至待機位置時,擺動桿9在彈簧91的作用力的作用下與限位構件4的側部接觸,在通過線操作汽缸32的收縮動作來驅動上述限位構件4朝右側移動時,如圖6所示,擺動桿9在彈簧91的作用力的作用下以支軸90為中心順時針擺動而使其前端的卡合爪9a處于能與限位構件4的一部分卡合的狀態。此外,如圖7所示,通過使收縮的線操作汽缸32再次伸長少許,擺動桿9前端的卡合爪9a就會與限位構件4的一部分卡合,而使限位構件4朝左側的驅動移動暫時停止。在如上所述限位構件4暫時停止的狀態下,上述掛線鉤3經由連接桿35移動并停止在上述待機位置與掛線位置之間的保持位置處。此時,掛線鉤3前端的鉤部3b從圖4所示的掛線位置(左右的落針位置A、A之間)朝左側的落針位置A的左后方移動,鉤住左側的縫線20后保持在上述保持位置上。此外,彎針線保持體6前進到彎針I的前側而使前端的彎針線收納部6a在左側的落針位置A的前方對彎針線10進行保持。此外,如圖8所示,隨著限位汽缸42伸長而驅動輸出桿41朝左側按壓,使上述擺動桿9克服上述彈簧91的擺動作用力而朝逆時針方向擺動。隨著上述擺動,解除該擺動桿9前端的卡合爪9a與限位構件4的一部分的卡合,從而解除限位構件4的暫時停止。藉此,線操作汽缸32最大限度地進行伸長動作而使掛線鉤3及彎針線保持體6經由連接桿35擺動返回至待機位置。如上所述,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線操作汽缸32及限位汽缸42的伸縮動作,使縫線保持機構的掛線鉤3及彎針線保持體6在上述待機位置、掛線位置及保持位置之間擺動。此外,本實施方式的橫筒型雙鏈環縫紉機包括在縫制結束后將縫線20及彎針線10切斷的切線機構5。如圖16及圖17所示,上述切線機構5具有切線鉤50、切線刀51、將切線鉤50按壓至與切線刀51接觸的滑動接觸部的板簧59以及切線致動器58(參照圖9)。切線鉤50在其前端部包括朝向后方突出設置的第一鉤部52和第二鉤部53。由于切線機構5是公知的,因此,省略其它詳細結構的說明及圖示。圖9是表示上述包括防線跡開線裝置H在內的橫筒型雙鏈環縫紉機的控制系統的結構的框圖。對雙鏈環縫紉機的控制部8分別輸入來自踏板開關21的踩下信號21a及踩回信號21b、針2、2處于上死點附近時發出的針位置信號22、切線信號23及撥縫線信號24。另一方面,從控制部8分別朝線操作汽缸32、限位汽缸42及切線致動器58輸出 動作控制信號。掛線鉤3及彎針線保持體6按照從控制部8輸出至操作汽缸32及限位汽缸42的動作控制信號而如上所述地動作,切線機構(未圖示)的切線致動器58按照從控制部8輸出的切線信號23而進行伸縮動作。此外,從控制部8還分別對作為縫紉機主軸的驅動源的縫紉機馬達80、使壓腳用按壓件升降的壓腳汽缸81、如后所述使被切斷的縫線20、20跳起的空氣掃線器82、對縫制面料的送料量進行調節的減少送料機構83以及對彎針線10朝彎針I的送出進行抑制的彎針線抑制機構84輸出動作控制信號。減少送料機構83通過改變送料機構中的送料牙的動作形態、例如使送料牙的動作路徑相對于針板P傾斜來縮短在針板P上突出的突出時間,來縮短送料牙作用在針板P上的縫制面料上的時間,或是通過改變使送料牙循環動作的桿的長度,來減小送料牙的單位送料間距等,以減少縫制面料的送料量。由于上述減少送料機構83是公知的,因此,省略詳細的圖示及說明。彎針線抑制機構84包括夾線盤,該夾線盤對送入彎針I的彎針線10的中途部分進行夾持;以及致動器,該致動器以使該夾線盤對彎針線夾持的強度增減的方式動作。上述彎針線抑制機構84通過提高夾線盤對彎針線夾持的強度就可增加對彎針線10施加的阻力,從而可抑制彎針線10的送出,由于該彎針線抑制機構84是公知的,因此,省略其詳細的圖示及說明。在完成形成雙鏈環縫的線跡的縫制之后,控制部8使掛線鉤3及彎針線保持體6與縫紉機馬達80、壓腳汽缸81、空氣掃線器82、減少送料機構84及彎針線抑制機構84關聯地動作,就可實現防止雙鏈環縫的線跡開線的動作。圖10是按時間順序表示用于防止開線的控制部8的動作內容的時序圖??刂撇?是包括CPU、R0M及RAM的計算機,按照圖10的時序圖的防止開線的動作是通過按照存儲在ROM中的控制程序進行的CPU的一系列動作來執行的。圖11 圖17是由本發明的橫筒型雙鏈環縫紉機的防開線裝置H進行的防開線動作的說明圖,其表示通過按照圖10的時序圖進行的控制部8的動作而產生的掛線鉤3、彎針線保持體6及切線鉤的動作狀態。 使用縫紉機的縫制作業者在結束通常的縫制時會停止踩下用于驅動縫紉機的踏板的操作,然后執行防開線動作,但此時,對上述踏板進行踩回操作。踏板開關21設置在踏板上,在踩下操作時輸出踩下信號21a,在踩回操作時輸出踩回信號21b。當結束通常的縫制,在圖10的SI時刻下從踩下用于驅動縫紉機的狀態返回至中立狀態時,即在踏板開關21沒有輸出踩下信號21a及踩回信號21中的任意一個的狀態時,控制部8參照從輸入側輸入的針位置信號22而對縫紉機馬達80輸出停止指令。藉此,縫紉機在針2、2位于上死點附近、彎針I左進的狀態下暫時停止。然后,控制部8待機直至對上述踏板進行了踩回操作。在圖10的S2時刻下進行踩回操作,從而在輸入側輸入踩回信號21b時,控制部8開始如下所述的防開線動作。另外,控制部8在從踏板開關21再次輸入踩下信號21a時,返回通常的縫制動作,因此,縫制作業者通過再次對踏板進行踩下操作,就能繼續通常的縫制。另外,在圖10中,在SI時刻與S2時刻之間維持中立狀態,但并非必須要維持上述中立狀態,結束通常的縫制時的踏板操作也可以連續地從踩下狀態移動至踩回狀態。此時,在移動過程中經過中立位置時,處于踩下信號21a和踩回信號21b都沒有被輸出的無信號 狀態??刂撇?以上述無信號狀態作為觸發信號,從而如上所述使針2、2上升至上死點附近,在實現彎針I左進的狀態后,開始防開線動作。此外,在圖10的時序圖中,S2時刻下的踏板的踩回操作在執行以下說明的防開線動作中繼續,但在防開線動作結束之前不需要繼續進行這種踩回操作,在停止輸入踩回信號21b之后,防開線動作也可在控制部8的動作下繼續執行。圖11表示防開線動作開始時的針2、2及彎針I的狀態。針2、2處于朝由兩根縫線20、20和一根彎針線10形成雙鏈環縫的線跡M后的縫制面料上方拔出的狀態。彎針I在縫制面料的下側左進,而處于捉住針2、2形成的兩個縫線環20a、20b的狀態。若在此狀態下切斷縫線20、20及彎針線10,則可形成圖20所示的縫制結束部。在開始防開線動作之后,控制部8首先對輸出側的線操作汽缸32發出動作指令。藉此,線操作汽缸32從圖5所示的伸長狀態朝圖6所示的收縮狀態動作,以驅動限位構件4朝右側移動,隨之,掛線鉤3及彎針線保持體6經由限位構件4及連接桿35而以支軸30為中心擺動,以從待機位置移動至掛線位置。此時,掛線鉤3前端的鉤部3b鉤住一方(左側)的縫線環20a,限位機構中的擺動桿9在彈簧91的作用力的作用下以支軸90為中心朝順時針方向擺動,其前端的卡合爪9a處于能與限位構件4的一部分卡合的狀態。隨后,控制部8立刻對線操作汽缸32發出動作指令。接受到動作指令的線操作汽缸32從圖6所示的狀態稍稍伸長至圖7所示的狀態,從而驅動限位構件4朝左側直線移動。在上述線操作汽缸32少許伸長時,擺動桿9前端的卡合爪9a與限位構件4的一部分卡合。藉此,限位構件4朝左側的驅動移動被暫時停止。這樣,在限位構件4朝左側的驅動移動被暫時停止的狀態下,如圖12所示,上述掛線鉤3經由連接桿35而移動并停止在上述待機位置與掛線位置之間的保持位置上,將左側的縫線環20a保持在上述保持位置處,同時彎針線保持體6前進到彎針I的前側而使前端的彎針線收納部6a在左側的落針位置A的前方對彎針線10進行保持。如上所述,在使掛線鉤3及彎針線保持體6移動并停止在上述保持位置上之后,在圖10的S3時刻下,控制部8對縫紉機馬達80、減少送料機構83及彎針線抑制機構84發出動作指令。上述動作指令是參照針位置信號22,在針2、2下降之后再次上升到上死點附近位置之前發出的。藉此,對縫制面料進行一針的縫制動作。上述一針的縫制是在通過減少送料機構83的動作而以比通常的縫制時更小的送料量的情況下執行的。此外,上述一針的縫制是在通過彎針線抑制機構84的動作而使彎針線10向彎針I的送出受到抑制的狀態下執行的。藉此,由于能使縫制結束的彎針線10的系緊更好,因此,能提高后述的防開線效
果O如圖12所示,掛線鉤3及彎針線保持體6繼續對縫線20及彎針線10進行保持,直至完成縫制面料的送料移動,針2、2貫穿縫制面料而下降,左側的針2穿過掛線鉤3所保持的縫線環20a,并捉住該縫線環20a為止。此時,如圖12所示,彎針線保持體6所保持的彎針線10位于橫穿左側的針2的前側的位置。因此,左側的針2不會捕捉到彎針線10,該彎針線10僅在彎針2的后側被右側的針2捕捉到。控制部8在左側的針2捉住縫線環20a的時刻,即在圖10的S4時刻下,對限位機構的限位汽缸42發出動作指令,使該限位汽缸42伸長,隨之驅動輸出桿41朝左側壓出。藉此,如圖8所示,上述擺動桿9克服上述彈簧91的擺動作用力而朝逆時針方向擺動,以使 該擺動桿9前端的卡合爪9a解除與限位構件4的一部分卡合,并解除限位構件4的暫時停止。通過上述對限位構件4的停止解除操作,線操作汽缸32在S4時刻下伸長到最大限度。藉此,如圖13所示,掛線鉤3及彎針線保持體6經由限位構件4及連接桿35而以支軸30為中心擺動,從上述保持位置返回移動至待機位置,以解除對縫線環20a及彎針線10的保持。接著,彎針I在針2、2下降的同時進行右退動作,從捕捉到的縫線環20a中拔出。通過拔出上述彎針1,如圖14所示,右側的針2與通常的縫制時一樣處于捕捉到彎針線10的狀態,而左側的針2處于捕捉到左側的縫線環20a的狀態。在上述狀態下,彎針I轉換為左進,針2、2轉換為上升。如圖15所示,左進的彎針I捉住左右的縫線環20a、20b,上升的針2、2朝縫制面料的上方拔出。藉此,彎針I所捉住的縫線20在右側的針2的位置處對彎針線10進行相互繞線(日文他糸&一 >々''),而在左側的針2的位置處用縫線20對先前形成的縫線環20a進行繞線,即所謂的自繞線(日文
自糸 >一匕。> 夕.')。在一針的縫制動作之后,在針2、2上升到上死點附近,彎針I到達左進端附近的狀態下結束。然后,控制部8待機,直至輸入了切線信號23。若在圖10的S5時刻下接收到切線信號23,則對切線機構的切線致動器58發出動作指令,使該切線致動器58進行規定的動作,藉此,如圖16所示,切線鉤50沿著彎針I的上部到達前進端。此時,切線鉤50前端部的第一鉤部52穿過彎針I所保持的縫線環20a、20b內而到達從彎針I的前端延伸至縫制面料的彎針線10的左側,第二鉤部53從左側與左側的縫線20相對。接著,到達前進端的切線鉤50進行右退動作。此時,第一鉤部52捕捉彎針線10,第二鉤部53依次捕捉兩根縫線20、20。被如上所述捕捉的彎針線10及縫線20、20被拉至切線鉤50的退入端,并如圖17所示,通過與切線刀51的前端刃部滑動接觸而被切斷。接著,被切斷的彎針線10的端部在比切斷位置更靠彎針I 一側被保持成夾在切線鉤50與板簧59之間的狀態。彎針線抑制機構84繼續動作直至結束上述切線動作,從而對從彎針I前端延伸至縫制面料的彎針線10施加規定的張力。藉此,切線鉤50前端的第一鉤部52能可靠地捕捉沒有松弛的彎針線10,并將其切斷。
在結束上述切斷動作之后,控制部8待機,直至輸入有撥線信號24。若在圖10的S6時刻輸入有撥線信號24,則控制部8將動作指令輸出至空氣掃線器82來使該空氣掃線器82動作。上述空氣掃線器82吹出空氣,以使與針2、2連續的縫線20、20的切斷端部吹起。然后,控制部8在圖10的S7時刻將動作指令輸出至壓腳汽缸81以使該壓腳汽缸81動作,從而使壓腳用的按壓件上升來結束一系列的防開線動作。通過上述一系列的 防開線動作,就能得到圖18所示的橫筒型雙鏈環縫紉機的雙鏈環縫的線跡M的結構。如圖18所示,彎針線10穿過在雙鏈環縫的線跡M最后形成于縫制面料背面的右側(在從縫制面料背面觀察線跡M的圖18中為左側)的縫線環20a內,在進行用于防止開線的一針的縫制動作時,在從縫制面料背面拔出的同側的縫線20前折返,并在再次穿過右側的最終縫線環20a內的位置上被切斷。另一方面,在用于防止開線的一針的縫制動作時,從縫制面料背面拔出的左側(在圖18中為右側)的縫線20如上所述穿過在通常的縫制時最后形成于縫制面料背面的左側的縫線環20b內,并對左側的最終縫線環20b進行自繞線,以形成單環縫的線跡。因此,如圖18所示,彎針線10處于被按壓在左側的縫線20與左側的最終縫線環20b之間的狀態。在圖18中,左側的最終縫線環20b以松弛的狀態示出以明確表示其與縫線20的纏繞,但實際的左側的最終縫線環20b在縫線20穿過后如圖19所示被強力拉緊,而處于與右側的最終縫線環20a相同的狀態。接著,如圖19所示,在彎針線10的切斷端部被朝箭頭方向拉伸時,穿過右側的縫線20前的彎針線10的環縮小,而被拉入右側的最終縫線環20a內。其結果是,縫線20處于被夾在彎針線10與右側的最終縫線環20a之間的狀態,通過縫線20和彎針線10形成了圖19所示的“結扣”。由于上述“結扣”在彎針線10上也施加阻力,因此起到了防止該彎針線10拔出的功能,所以,在處于圖19所示的狀態下,能通過左側的自繞線部和右側的“結扣”的疊加作用來可靠地防止雙鏈環縫的線跡M開線。以下,以圖2 圖4為中心,對具有以上詳細說明的結構且進行上述防開線動作的帶防線跡開線裝置的雙鏈環縫紉機的特征結構、即對本發明為解決在本申請人已提交的專利申請中遺留的技術問題而采用的改進結構進行說明。如圖2 圖4所示,安裝于縫紉機底座部B上表面的針板臺11被分為左側針板臺部IlL和右側針板臺部IlR兩個部分。上述針板P通過止動螺釘100能拆卸地安裝在左側針板臺部IlL的上表面,并且,左側針板臺部IlL對作為上述縫線保持機構的掛線鉤3的擺動中心的支軸30進行支承。在被一分為二的左側針板臺部IlL的、靠近左端部的前后多處部位(兩個部位)上,具體來說,在圖4中的虛線所示的縫紉機臂部C的前端(左端)附近、遠離上述針板P的安裝部位的部位上,形成有螺釘孔101。通過與上述螺釘孔101螺合的止動螺釘構件102,左側針板臺部IlL能旋緊固定及解除固定(可裝拆)地安裝在縫紉機底座部B的上表面上。此外,如圖3所示,在縫紉機底座部B的上表面及上述左側針板臺部IlL上、遠離由上述止動螺釘構件102在兩處進行旋緊固定的旋緊固定部位的部位上,形成有止動銷103及與該止動銷103嵌合的銷孔104。通過將銷孔104從上方套在止動銷103上并與之嵌合,就可將左側針板臺部IlL相對于縫紉機底座部B定位為規定位置及姿勢,在此狀態下,通過將上述止動螺釘構件102擰入螺釘孔101,就可將左側針板臺部IlL旋緊固定在縫紉機底座部B的上表面上。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對止動銷103從縫紉機底座部B的上表面朝向上方突出,銷孔104形成于左側針板臺部IlL的情況進行了說明及圖示,但除此之外,也可以是止動銷103從左側針板臺部IIL的下表面朝向下方突出,銷孔104形成在縫紉機底座部B的上表面上的方式。另一方面,被一分為二而成的右側針板臺部IlR構成對上述線操作汽缸32及限位汽缸42進行支承的汽缸安裝臺部(以下,將該右側針板臺部IlR稱為汽缸安裝臺部),在該汽缸安裝臺部IlR的下部配置有上述限位機構。詳細來說,如圖5 圖8所示,在汽缸安裝臺部IlR的下表面上通過安裝螺釘105固定支承有線操作汽缸32,并且在該線操作汽缸32的下部以兩級重疊的狀態配置有限位汽缸42,該限位汽缸42通過安裝螺釘106被固定支承在汽缸安裝臺部IlR上。上述汽缸安裝臺部IlR通過止動螺釘構件70以固定狀態組裝在縫紉機底座部B的側面上。在此,固定狀態是指在將防開線裝置H組裝在縫紉機底座部B上時通過對上述止動螺釘構件107進行旋緊而被固定在規定的位置上,在組裝之后,不進行位置調節等就·被固定在規定的組裝位置上的狀態。上述連接桿35的一端(右端)部通過銷螺釘108能轉動地連接至限位機構的限位構件4上。在與利用銷螺釘108將上述連接桿35的一端和限位構件4連接的連接部相對應的部位的汽缸安裝臺部IlR上,形成有沿左右方向較長的長槽109,以允許隨著線操作汽缸32的伸縮而可在左右方向上直線往復運動的限位構件4的直線往復運動。此外,在上述連接桿35的另一端與和上述掛線鉤3相連的延設部3c連接的連接端部分35a朝下方彎曲與上述延設部3c的大致厚度量相應的深度。在上述朝下方彎曲的連接桿35的連接端部分35a上,朝向上方突出有銷釘110。另一方面,在上述延設部3c上,形成有能從上述銷釘110的上方套在該銷釘110上及能朝上方拔出的連接孔111。藉此,在解除左側針板臺部IlL與縫紉機底座部B的固定來將其從縫紉機底座部B取下時,不需要進行對將連接桿35與延設部3c固定連接的、例如止動螺釘等進行擰松操作來解除兩者的聯動狀態這樣的作業,僅僅通過朝上方提起左側針板臺部11L,就可將延設部3c的連接孔111從銷釘110朝上方拔出來解除連接桿35與延設部3c (掛線鉤3)的聯動狀態。此外,在將左側針板臺部IlL安裝于縫紉機底座部B時,也僅僅通過使左側針板臺部IlL從上方朝向縫紉機底座部B移動的操作,就可將連接孔111從上方套在銷釘110上而使連接桿35與延設部3c (掛線鉤3)返回聯動狀態。另外,連接桿35的連接端部分35a未必需要朝下方彎曲。也就是說,連接桿35在其全長上也可以呈扁平的板狀。而且,將上述限位機構的擺動桿9支承成能繞上下方向的支軸90為中心擺動的擺動桿安裝臺(可動臺)92以通過左右方向較長的長孔93和止動螺釘94而能左右調節位置的方式安裝在汽缸安裝臺IlR上。即便在將汽缸安裝臺部IlR通過止動螺釘構件107以固定狀態組裝于縫紉機底座B之后,也可通過調節擺動桿安裝臺92相對于汽缸安裝臺部IlR的左右位置,來任意地調節彎針I從保持于掛線鉤3的縫線環20a拔出的時機,藉此,能可靠地進行用于防止線跡開線的自繞線。在包括采用以上所說明的特征結構的防線跡開線裝置H的本實施方式的橫筒型雙鏈環縫紉機中,在將防線跡開線裝置H組裝到縫紉機底座部B時,能將左右一分為二的針板臺11的左側針板臺部IlL及右側的汽缸安裝臺部IlR分別安裝于縫紉機底座部B。因此,與本申請人已提交的專利申請技術那樣的,處理一個又長又大的針板臺的情況相比,能用較少的力氣輕松地進行將防開線裝置H整體安裝(組裝)于縫紉機底座部B的作業。除此之外,暫時將針板臺11 (左側針板臺部IlL及右側的汽缸安裝臺部11R)組裝于縫紉機底座部B之后,在需要通過對例如彎針I及其驅動用構件等、位于針板臺11下部且收容在縫紉機底座部B內部的構成縫制的構件的位置及運動軌跡進行修正來調節縫制性能的情況下,或是在需要對位于針板臺11下部且收容在縫紉機底座部B內部的各種部件進行維修、更換等維護的情況下,在對與送氣管33、43連接的線操作汽缸32及限位汽缸42進行組裝時牢固地固定支承在規定位置上的汽缸安裝臺部I IR不需要從縫紉機底座部B取下,只要解除左側針板臺部IlL與縫紉機底座部B的固定后將其取下,就能確保足夠大的作業空間。因此,只要對又小又輕且沒有送氣管33、43纏繞的左側針板臺部IlL進行處理,就可非常容易、簡單且作業性好地進行縫制性能的調節及對收容在縫紉機底座部B內部的各種部件進行維修、更換等維護。藉此,始終能高再現性地發揮出良好的縫制性能及規定的防開線功能,并能消除在本申請人已提交的專利申請技術中殘留的技術問題。 此外,如本實施方式所述,通過采用使用彈簧91來將限位機構的擺動桿9朝縫線保持機構的掛線鉤3位于上述待機位置的方向擺動施力的結構,利用彈簧9的作用力就可進行限位構件4朝返回方向的動作(掛線鉤位于待機位置的方向的動作),所以能使用單動式氣缸來作為使與限位構件4的一部分卡合及解除卡合的擺動桿9動作的限位汽缸42,因而,可實現限位汽缸42的小型化、低成本化。此外,如本實施方式這樣,通過采用將縫線保持機構的線操作汽缸32和限位機構的限位汽缸42以上下兩級重疊的狀態固定支承于上述汽缸安裝臺部IlR的下表面的結構,與如本申請人已提交的專利申請技術那樣將兩個氣缸32、42配置在彼此分離的位置(并排配置)的情況相比,可縮小兩個氣缸32、42所占據的平面空間,而使防開線裝置H整體緊湊化,并能使防開線裝置H以很好的形態收容在縫紉機底座部B的內部。此外,如本實施方式這樣,通過采用在縫線保持機構的掛線鉤3上安裝彎針線保持體6的結構,在實現簡單結構的同時,能可靠地對縫線20和彎針線10進行定位,其中,上述彎針線保持體6通過與上述掛線鉤3 —起在上述掛線位置、保持位置及待機位置之間以上下方向的支軸30為中心而在與針板P大致平行的面內擺動,將從彎針I延伸至縫制面料的彎針線保持在針2的下降位置的前側。藉此,能可靠地實施自繞線,并能使防線跡開線的效果更可靠。特別是,通過將上述彎針線保持體6以能調節其與上述掛線鉤3的相對位置的方式安裝,能合適地設定縫線20與彎針線10的相對位置,并能更可靠地實施自繞線來進一步提高防線跡開線效果。此外,如本實施方式這樣,通過采用使銷釘110從連接桿35的連接端部分35a朝向上方突出,并在掛線鉤3側的連接端部分(延設部3c)上形成能從上述銷釘110上方套在該銷釘110上及能朝上方拔出的連接孔111這樣的結構,在為了進行縫制性能的調節、對收容在縫紉機底座部B內部的各種部件進行維修、更換等維護,而從上表面解除左側針板臺部IlL與縫紉機底座部B的固定,并將其朝縫紉機底座部B上方取下時,不需要擰松連接桿35與掛線鉤3側的延設部3c間的連接用螺釘或是將連接用銷釘拔出這樣麻煩的操作,只要朝上方提起左側針板臺部11L,就可解除掛線鉤3與連接桿35的連接。此外,在進行上述調節及維護后,只要將左側針板臺部IlL從上方固定安裝于縫紉機底座部B,就可使掛線鉤3和連接桿35返回規定的連接狀態。藉此,能進一步簡化上述調節及維護時的步驟。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對使用氣缸作為鉤致動器及限位致動器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作為上述致動器,也可使用電磁螺線管等。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對由兩根縫線20、20和一根彎針線10形成雙鏈環縫的線跡的縫紉機進行了說明,但也可以應用于形成使用三根以上縫線的多針雙鏈環縫的線跡的縫紉機,形成使用一根縫線的單針雙鏈環縫的線跡的縫紉機,此外還可應用于在雙鏈環縫的線跡上進行上裝飾線縫制的上裝飾線雙鏈環縫纟刃機。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對捉住兩根縫線20、20所形成的縫線環中的一根縫線環來將其保持在上述保持位置,并在上述狀態下進行一針的縫制動作后進行自繞線,來進行防開線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也可以捉住多個縫線環來將其保持在上述保持位置,此外, 在上述保持狀態下進行的縫制動作不局限于一針,也可以是兩針或兩針以上。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對彎針線保持體6以一起旋緊的狀態安裝于掛線鉤3,并使彎針線保持體6、掛線鉤3 —體地進行擺動動作的情況進行了說明,但也可以將彎針線保持體6與掛線鉤3分體設置,并通過與使掛線鉤3動作用的線操作汽缸32不同的專用致動器使彎針線保持體6單獨動作。此外,并非必須設置彎針線保持體6。通過將針板臺沿左右一分為二,并分別對左側的針板臺部及右側的汽缸安裝臺部進行處理,從而能用較少的力氣輕松地將防開線裝置整體安裝(組裝)至縫紉機底座部、調節縫制性能、對收容在縫紉機底座部內部的各種部件進行維修及更換等維護,從而能理想地應用于雙鏈環縫紉機。
權利要求
1.一種帶防線跡開線裝置的雙鏈環縫紉機,包括 針,該針對縫線進行保持并上下運動;彎針,該彎針對彎針線進行保持并能沿與所述針的上下運動路徑大致正交的方向進退動作,在前進動作時捕捉所述針在針板下形成的縫線環;以及針板臺,該針板臺安裝有所述針板且安裝在縫紉機底座部的上表面上,通過利用所述彎針捕捉所述針在所述針板下形成的縫線環,以利用該彎針所保持的彎針線對所述縫線進行相互繞線,從而在縫制面料上形成雙鏈環縫的線跡, 所述帶防線跡開線裝置的雙鏈環縫紉機還包括 縫線保持機構,該縫線保持機構具有掛線鉤及鉤致動器,其中,所述掛線鉤能相對于所述彎針進行靠近及背離動作,且在遠離所述彎針的待機位置與靠近所述彎針的掛線位置之間以上下方向的支軸為中心在與針板大致平行的面內擺動,所述鉤致動器驅動所述掛線鉤在所述待機位置與掛線位置之間擺動; 限位機構,該限位機構具有限位構件和限位致動器,其中,所述限位構件配置在比所述縫線保持機構的掛線鉤更遠離所述針板的位置上,并能使所述掛線鉤從掛線位置向待機位置的擺動暫時停止及解除停止,以將所述掛線鉤在所述掛線位置捉住的縫線環保持在所述掛線位置與待機位置之間的保持位置,所述限位致動器進行所述限位構件的所述停止及解除停止; 連接構件,該連接構件將所述縫線保持機構的掛線鉤與所述限位機構的限位構件聯動地連接;以及 控制部,該控制部進行控制,使所述縫線保持機構及限位機構與所述針的上下運動、彎針的進退動作及縫制面料的送料動作相關聯,在結束通常的縫制后使所述彎針進行前進動作,并使所述縫線保持機構的掛線鉤相對于該彎針進行靠近動作,以使在所述掛線位置處捉住的所述縫線環移動至所述保持位置,并維持上述狀態,直至所述針穿過被所述彎針捉住的縫線環而下降,然后解除所述縫線環及彎針線的所述位置保持,來進行至少一針的縫制動作, 所述帶防線跡開線裝置的雙鏈環縫紉機的特征在于, 所述針板臺被一分為二成左側針板臺部和右側針板臺部,其中,所述左側針板臺部安裝有所述針板且對所述掛線鉤的擺動支軸進行支承,所述右側針板臺部對所述限位構件、所述鉤致動器及限位致動器進行固定支承, 所述右側針板臺部被固定于所述縫紉機底座部,左側針板臺部通過螺釘構件以能旋緊固定及解除固定的方式安裝在所述縫紉機底座部的上表面上。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帶防線跡開線裝置的雙鏈環縫紉機,其特征在于, 還包括減少送料機構,在所述至少一針的縫制動作時,該減少送料機構根據所述控制部發出的動作指令,以比通常的縫制時更小的送料量對縫制面料進行送料。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帶防線跡開線裝置的雙鏈環縫紉機,其特征在于, 還包括彎針線抑制機構,在使所述彎針線位于所述針的下降位置的前側或后側之后,所述彎針線抑制機構根據所述控制部發出的動作指令,抑制向所述彎針送出彎針線。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帶防線跡開線裝置的雙鏈環縫紉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機構由限位構件、擺動桿、彈簧和所述限位致動器構成,其中,所述限位構件與所述鉤致動器直接連接而沿直線往復移動,所述擺動桿能與所述限位構件的一部分卡合及解除卡合,所述彈簧對所述擺動桿施力,使其朝所述掛線鉤位于所述待機位置的方向擺動,所述限位致動器克服所述彈簧的作用力而使所述擺動桿解除與限位構件的一部分的卡口 O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帶防線跡開線裝置的雙鏈環縫紉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機構的擺動桿安裝在以能調節左右位置的方式安裝于所述右側針板臺部的可動臺上。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帶防線跡開線裝置的雙鏈環縫紉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縫線保持機構的鉤致動器與所述限位機構的限位致動器以上下兩級重疊的狀態固定支承于所述右側針板臺部的下表面。
7.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帶防線跡開線裝置的雙鏈環縫紉機,其特征在于, 還設置有彎針線保持體及使該彎針線保持體擺動的致動器,其中,所述彎針線保持體通過與所述縫線保持機構的掛線鉤一起在所述掛線位置、保持位置及待機位置之間在與所述針板大致平行的面內擺動,將從所述彎針延伸至縫制面料的彎針線保持在所述針的下降位置的前側。
8.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帶防線跡開線裝置的雙鏈環縫紉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彎針線保持體以旋緊在一起的狀態安裝于所述掛線鉤,從而與所述縫線保持機構的掛線鉤一體地在所述掛線位置、保持位置及待機位置之間以所述支軸為中心在與針板大致平行的面內擺動。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帶防線跡開線裝置的雙鏈環縫紉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彎針線保持體以能調節位置的方式安裝于所述掛線鉤。
10.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帶防線跡開線裝置的雙鏈環縫紉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縫線保持機構的鉤致動器及所述限位機構的限位致動器均是氣缸。
11.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帶防線跡開線裝置的雙鏈環縫紉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連接構件的連接端部分上從該連接端部分朝向上方突出有銷釘,并且在掛線鉤的連接端部分形成有能從所述銷釘的上方套在該銷釘上及能朝上方拔出的連接孔。
1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帶防線跡開線裝置的雙鏈環縫紉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左側針板臺部或縫紉機底座部的、遠離由所述螺釘構件進行的多個固定連接及解除連接部位的多個部位上,突出有能使左側針板臺部相對于縫紉機底座部定位的止動銷,在縫紉機底座部或所述左側針板臺部上形成有能與所述止動銷嵌合的銷孔。
1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帶防線跡開線裝置的雙鏈環縫紉機,其特征在于, 作為對象的縫紉機是橫筒型單針雙鏈環縫紉機。
1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帶防線跡開線裝置的雙鏈環縫紉機,其特征在于, 作為對象的縫紉機是橫筒型多針雙鏈環縫紉機。
全文摘要
一種帶防線跡開線裝置的雙鏈環縫紉機,將其針板臺一分為二成左側針板臺部和右側針板臺部,其中,上述左側針板臺部安裝有針板且對掛線鉤的擺動支軸進行支承,上述右側針板臺部對限位構件、線操作氣缸及限位氣缸進行固定支承。右側針板臺部被固定于縫紉機底座部,左側針板臺部通過螺釘構件以能旋緊固定及解除固定的方式安裝在縫紉機底座部的上表面上。藉此,能在不麻煩、花費很大力氣及工夫的情況下,非常容易且簡單地進行縫制性能的調節及縫紉機底座部內部的各種部件的更換等維護,并能始終可靠地發揮縫制性能及規定的防開線功能。
文檔編號D05B1/10GK102926142SQ201210279199
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7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8日
發明者橋本誠冶 申請人:大和縫紉機制造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潮安县| 隆昌县| 宁蒗| 进贤县| 叙永县| 齐齐哈尔市| 竹溪县| 翼城县| 冕宁县| 鄂伦春自治旗| 伊宁县| 瑞金市| 九龙城区| 谷城县| 华阴市| 济源市| 富平县| 谢通门县| 绥化市| 岳阳市| 康乐县| 北流市| 保亭| 金华市| 四平市| 贵溪市| 丽水市| 开原市| 鄄城县| 邻水| 神木县| 奎屯市| 苏尼特左旗| 什邡市| 新安县| 进贤县| 泽州县| 扶余县| 康乐县| 揭东县| 乐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