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細紗機下肖隔距規及細紗機下肖隔距調整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細紗機下肖隔距規,是ー種紡織廠中用于保證細紗機下肖隔距準確統ー的量具。本發明還涉及ー種細紗機下肖隔距的調整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紡織廠細紗機的下肖有了很多改迸,下肖平臺減小,上托弧面加長,凸緣減小,階梯差増加,使下膠圈的彈性更能得到體現。下肖的改進主要是減少了纖維對膠輥的反包圍弧,與上膠圈的接觸面加寬,使膠圈中部壓カ增強,纖維變速點靠前,對纖維的控制カ加強。只有下肖隔距做到準確統一,才能把下肖的紡紗優點體現出來。而目前紡織廠細紗機在更換下肖吋,主要是憑經驗和目測下肖的位置是否合適,再加上下肖位置是否合適還與中羅拉滑塊前面凹槽做的是否規范有關,所以下肖隔距很難準確統一,不能更好的把下肖的紡紗優點體現出來。導致紗線斷頭多、錠差多,増加了擋車エ的看 臺難度,從而生產效率低、紡紗質量也低。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發明提供了ー種結構簡單、能夠使整臺細紗機的下肖隔距準確統ー的隔距規。本發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細紗機下肖隔距規,其特殊之處是,所述隔距規為“L”形,其內側面均為平面,在其中一個內側平面上沿其寬度方向開有槽,所述槽的長度小于細紗機的前羅拉與中羅拉最高點之間的距離并大于細紗機下肖的寬度,所述槽的靠近另一個內側面的槽邊距該內側面的距離大于等于細紗機中羅拉的半徑,所述槽的槽底為平面。本發明在具體使用時,是將所述下肖隔距規卡在細紗機的前羅拉與中羅拉之間,其帶有槽的內側面與前羅拉和中羅拉的上部緊密貼合,其另ー內側面與中羅拉的側面緊密貼合,通過塞尺校核下肖的上表面與槽的槽底之間的距離并通過調整下肖使整臺細紗機的下肖隔距一致。紡制不同的紗線,規定下肖的上表面與隔距規的標準距離不同。在紡制紗線時,可以把整臺車統ー用下肖隔距規卡在細紗機的前羅拉與中羅拉之間,使下肖隔距規帶有槽的內側面與前羅拉和中羅拉的上部緊密貼合,其另ー內側面與中羅拉的側面緊密貼合,然后用與紡制此紗線相匹配的塞尺都校核一遍,使整臺車的下肖隔距統一。若空隙大,則墊高下肖,若空隙小,則銼低下肖位置,使標準距離都達到塞尺的大小,從而保證整臺細紗機的下肖隔距準確統一。為了便于校核,所述槽的槽深為4_6mm。—種細紗機下肖隔距調整方法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采用下肖隔距規進行調整,所述下肖隔距規為“L”形,其內側面均為平面,在其中一個內側平面上沿其寬度方向開有槽,所述槽的長度小于細紗機的前羅拉與中羅拉最高點之間的距離并大于細紗機下肖的寬度,所述槽的靠近另一個內側面的槽邊距該內側面的距離大于等于細紗機中羅拉的半徑,所述槽的槽底為平面,將所述下肖隔距規卡在細紗機的前羅拉與中羅拉之間,其帶有槽的內側面與前羅拉和中羅拉的上部緊密貼合,其另ー內側面與中羅拉的側面緊密貼合,通過塞尺校核下肖的上表面與槽的槽底之間的距離并通過調整下肖使整臺細紗機的下肖隔距—致。為了方便利用塞尺進行校核,所述槽的槽深為4-6_。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通過采用下肖隔距規來統一校核整臺車的下肖隔距,能把下肖的紡紗優點體現出來,減少了錠差,減少了斷頭,提高了條干,減少了細節與粗節,大大提升了紡紗質量,并且減輕了擋車エ的看臺難度,大大節約了下肖隔距的調整時間,提高了設備運轉率和生產效率。
圖I是具體實施方式
中本發明的主視圖;·圖2是圖I的左視圖;圖3是圖I的俯視圖;圖4是本發明的使用方法示意圖;圖中1、前羅拉,2、下肖隔距規,3、下肖,4、塞尺,5、中羅拉,6、后羅拉,7、槽。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ー步的說明如附圖1-4所示,一種細紗機下肖隔距規,所述下肖隔距規為“L”形,其內側面均為平面,在其中一個內側平面上沿其寬度方向開有槽7,所述槽7的長度小于細紗機的前羅拉I與中羅拉5最高點之間的距離并大于細紗機下肖3的寬度,所述槽7的靠近另一個內側面的槽邊距該內側面的距離大于等于細紗機中羅拉5的半徑,所述槽7的槽底為平面。考慮到結構設計的簡單性及使用的可靠性和方便性,根據不同的車型,所述槽7的槽深可為4-6mm。本發明在具體使用時,是將所述下肖隔距規2卡在細紗機的前羅拉I與中羅拉5之間,其帶有槽7的內側面與前羅拉I和中羅拉5的上部緊密貼合,其另ー內側面與中羅拉5的側面緊密貼合,通過塞尺4校核下肖3的上表面與槽7的槽底之間的距離并通過調整下肖3使整臺細紗機的下肖隔距一致。本發明中下肖3的上表面與槽7的槽底之間的距離在紡制不同的紗線時,該距離采用不同的標準,例如紡制棉紗和紡制混紡紗可分別采用不同標準的塞尺來校核。如紡制棉紗時,可以把整臺車統ー用下肖隔距規卡在細紗機的前羅拉I與中羅拉5之間,使其帶有槽7的內側面與前羅拉I和中羅拉5的上部緊密貼合,其另ー內側面與中羅拉5的側面緊密貼合,然后用與此紗線相匹配的塞尺4都校核一遍,使整臺車統一。若空隙大,則墊高下肖3,若空隙小,則銼低下肖3位置,使標準距離都達到塞尺4的大小,從而保證整臺細紗機的下肖隔距準確統一。本發明中的其他部分采用現有技木,在此不再贅述。
權利要求
1.一種細紗機下肖隔距規,其特征是為“L”形,其內側面均為平面,在其中一個內側平面上沿其寬度方向開有槽(7),所述槽(7)的長度小于細紗機的前羅拉(I)與中羅拉(5)最高點之間的距離并大于細紗機下肖(3)的寬度,所述槽(7)的靠近另一個內側面的槽邊距該內側面的距離大于等于細紗機中羅拉(5)的半徑,所述槽(7)的槽底為平面。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細紗機下肖隔距規,其特征是所述槽(7)的槽深為4-6mm。
3.—種細紗機下肖隔距調整方法,其特征是采用下肖隔距規進行調整,所述下肖隔距規為“L”形,其內側面均為平面,在其中一個內側平面上沿其寬度方向開有槽(7),所述槽(7)的長度小于細紗機的前羅拉(I)與中羅拉(5)最高點之間的距離并大于細紗機下肖(3)的寬度,所述槽(7)的靠近另一個內側面的槽邊距該內側面的距離大于等于細紗機中羅拉(5)的半徑,所述槽(7)的槽底為平面,將所述下肖隔距規卡在細紗機的前羅拉(I)與中羅拉(5)之間,其帶有槽(7)的內側面與前羅拉(I)和中羅拉(5)的上部緊密貼合,其另ー 內側面與中羅拉(5)的側面緊密貼合,通過塞尺(4)校核下肖(3)的上表面與槽(7)的槽底之間的距離并通過調整下肖(3)使整臺細紗機的下肖隔距一致。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細紗機下肖隔距調整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槽(7)的槽深為4-6mm。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細紗機下肖隔距規及細紗機下肖隔距調整方法,屬于紡紗技術領域。細紗機下肖隔距規,其特征是為“L”形,其內側面均為平面,在其中一個內側平面上沿其寬度方向開有槽,所述槽的長度小于細紗機的前羅拉與中羅拉最高點之間的距離并大于細紗機下肖的寬度,所述槽的靠近另一個內側面的槽邊距該內側面的距離大于等于細紗機中羅拉的半徑,所述槽的槽底為平面。使用時,將所述下肖隔距規卡在細紗機的前羅拉與中羅拉之間,通過塞尺校核下肖的上表面與槽的槽底之間的距離并通過調整下肖使整臺細紗機的下肖隔距一致。通過本發明能把下肖的紡紗優點體現出來,提升紡紗質量。
文檔編號D01H5/70GK102828290SQ201210348058
公開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8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8日
發明者宋繼剛 申請人:宋繼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