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成紗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成紗工藝,屬紡織生產工藝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紡織行業對成紗質量,生產效率及成本管控的要求越來越高,在依靠傳統老式設備與傳功生產加工工藝已經不能滿足生產的需要,在不對現在有設備進行重大的更新及改造以實現節約生產成本的前提下,則必須對生產工藝進行必要的調整,從而達到提高成紗質量及生產效率并降低生產成本的效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數顯空氣開關。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成紗工藝,所述的成紗工藝包括一下步驟第一步開清棉;第二步梳棉;第三步精梳;第四步并條;第五步粗紗;第六步細紗。開清棉工序由混開棉機借助凝棉器進行混合、開松、除雜,其中打擊區的豪豬打手、鋸片打手的轉速均為700 960r/min之間,且原棉出口改在刀片打手處。并條工序中,羅拉間距為4. 5 X 15mm-6 X 15臟。粗紗工序中粗紗捻系數為108—130,粗紗定量為5. 0g/10m_7g/10m。本工藝在不增加設備投入的前提下有效的提升了產品的生產效率及成紗質量,有效的提升了產品品質及產量并達到了降低生成成本的效果。
圖I為本發明的傳動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結合工藝流程對本發明的具體加工工藝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第一步開清棉混開棉機借助凝棉器作,將抓棉機抓取的纖維輸入本機進行混合、開松、除雜。由棉箱輸入的原棉落在混棉箱中的輸棉簾上,并由角釘簾抓取原棉送入打擊區,其中在角釘簾與壓棉簾之間相互作用,撕扯開松原棉;角釘簾上方的均棉羅拉,將較大的棉塊擊落在棉箱中,重新與棉箱中的原棉進行混合;原棉進行入打擊區后,經角釘打手與刀片打手、豪豬打手、鋸片打手的打擊、開松、除雜,變小的棉塊由前方氣流吸走,其中打擊區的象豬打手、銀片打手的轉速均為800r/min ;第二步梳棉第三步精梳;第四步并條通過調整前區羅拉隔距,保持前摩擦力穩定,同時減少浮游纖維的不規則運動,使纖維變速點盡量向前鉗口集中,其中羅拉間距為5X15mm。第五步粗紗根據細紗機采用的是“V”型牽伸,增加粗紗捻系數,利用粗紗捻回產生的附加摩擦力界控制纖維運動、穩定纖維運動,粗紗捻系數為110 ;第六步細紗在細紗工序原來采用尼龍上肖改為采用附加控制棒即壓力棒的方式,該壓力棒通過與上銷的有機連接,壓力棒下壓紗條,消除了中上羅拉的反包圍弧,顯著增加了后牽伸區磨擦力場分布,有利于對牽伸紗條和纖維運動的控制,使變速點向中鉗口 前移。同時,保證了紗條直接水平進入中鉗口,減少牽伸附加不勻。
權利要求
1.一種成紗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成紗工藝包括一下步驟 第一步開清棉; 第二步梳棉; 第三步精梳; 第四步并條; 第五步粗紗; 第六步細紗。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成紗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開清棉工序由混開棉機借助凝棉器進行混合、開松、除雜,其中打擊區的豪豬打手、鋸片打手的轉速均為700 960r/min之間,且原棉出口改在刀片打手處。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成紗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并條工序中,羅拉間距為4.5 X 15mm-6 X 15mm。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成紗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粗紗工序中粗紗捻系數為 108-130,粗紗定量為 5. 0g/10m-7g/10m。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成紗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成紗工藝包括一下步驟開清棉—梳棉—精梳—并條—粗紗—細紗,并對內部加工參數進行了修正及優化。本發明工藝在不增加設備投入的前提下有效的提升了產品的生產效率及成紗質量,有效的提升了產品品質及產量并達到了降低生成成本的效果。
文檔編號D01G9/06GK102817132SQ20121034821
公開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9日
發明者余保林 申請人:焦作市海華紡織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