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機織彩棉面料整理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紡織面料及其制備方法,特別涉及一種以天然彩棉為主要原料的彩棉織物的生物整理工藝。
背景技術:
天然彩棉是通過現代生物技術培育出來的一種棉花新品種,它在種植過程中采用基因技術增加棉花抗病毒能力,不施加農藥,采用有機生物肥料,不施加化肥等無機肥料。由于彩棉纖維的細胞里含有天然色素,無需染色,這樣就為實現生產全過程的“零污染”打下了基礎。常規面料有兩種,一種是普通紗線經處理后染色再織成各種面料,另一種是普通紗線織成織物后再經各種化學處理如退漿、煮練、漂白、絲光等后再染成各種顏色。在這些 過程中都采用化學助劑如燒堿、表面活性劑等,經高溫處理。在此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印染廢水,并且會有很高的COD和B0D。在處理廢水過程中會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資源,并且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而這些常規工藝對彩棉織物會破壞其顏色,因此不適宜彩棉織物的整理。現有的生物整理包括幾種一,在白棉或色織物上以淀粉為主要漿料的織物,采用淀粉酶,在其作用下淀粉漿料可以降解為水溶性的糊精和糖類而容易去除,同時也可以減少廢水中的有機物含量,對淀粉以外的漿料則無作用,在白棉或色織棉上采用其作用比較單一,只能針對淀粉漿料,而且適應溫度低,生產時間長,批量性小等缺點。二,在白棉或色織棉上采用纖維酶處理,棉纖維素在酶的作用下水解斷裂,纖維素的共生物如棉殼、果膠質等以及纖維表面的短絨毛可以同時去除,以達到織物表面光潔柔軟。但是在纖維素水解過程中會使織物重量減少,強力損失過大而影響織物的服用性,并且在使用過程中,受其用量、溫度、PH值、時間和設備的影響較大,難以控制,極易產生風險。而且天然彩棉棉纖維強力較低,影響尤其大,控制不好還會涉及織物的顏色等,故現有的淀粉酶和纖維素酶處理不適宜彩棉面料的處理,另外,現在普通織物由于在整理過程中受化學、機械等處理,織物手感發硬,通常采用柔軟劑處理,常規的有有機硅等柔軟劑,以及硅油等來處理織物來改善織物手感,以達到柔軟的目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上述不足之處,本發明提供一種機織彩棉面料整理工藝。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機織彩棉面料整理工藝,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工藝流程
a、將彩棉機織物在常溫下浸生物退漿酶和酶活性劑
b、在溫度大于等于40°C至小于70 V條件下保存,保存時間為大于等于IOmin至小于60min;C、在常規水洗條件下進行溫水洗和常規水洗;
d、將退漿后的織物在常溫下浸果膠酶和纖維素酶;
e、在溫度大于60°C至小于等于80°C,PH值大于7至小于等于10的條件下保存,保存時間為大于等于IOmin至小于35min ;
f、經過95°C以上高溫水洗和冷水洗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以下顯著優點無污染,能耗低,使用天然彩棉面料,通過生物整理,保留彩棉的色彩,同時能夠處理掉彩棉纖維素共生物和雜質,使彩棉織物具有良好的手感、良好的透氣性、吸濕性和優異的使用性能。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一以淀粉為主要漿料的彩棉機織物的整理エ藝
先退漿,后精煉。將彩棉機織物在常溫下浸生物退漿酶、滲透劑和酶活性剤,然后在溫度大于等于40°C至小于70°C的條件下保存,保存時間為大于等于IOmin至小于60min,然后在常規的水洗條件下進行溫水洗和常規水洗。將退漿后的織物在常溫下浸果膠酶,纖維素酶,然后在溫度為大于60°C至小于等于80°C,PH值大于7至小于等于10的條件下保存,保存時間為大于等于IOmin至小于35min ;再經過95°C以上高溫水洗和冷水洗。此エ藝可以極大地改善織物的手感,去除織物表面的絨毛,可以替代傳統的柔軟齊U。
權利要求
1.一種機織彩棉面料整理工藝,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工藝流程 a、將彩棉機織物在常溫下浸生物退漿酶和酶活性劑 b、在溫度大于等于40V至小于70 V條件下保存,保存時間為大于等于IOmin至小于60min; C、在常規水洗條件下進行溫水洗和常規水洗; d、將退漿后的織物在常溫下浸果膠酶和纖維素酶; e、在溫度大于60°C至小于等于80°C,PH值大于7至小于等于10的條件下保存,保存時間為大于等于IOmin至小于35min ; f、經過95°C以上高溫水洗和冷水洗。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機織彩棉面料整理工藝,針對以淀粉為主要漿料的彩棉機織物,先退漿,后精煉,本發明工藝的優點是無污染,能耗低,使用天然彩棉面料,通過生物整理,保留彩棉的色彩,同時能夠處理掉彩棉纖維素共生物和雜質,使彩棉織物具有良好的手感、良好的透氣性、吸濕性和優異的使用性能。
文檔編號D06M16/00GK102851990SQ20121036282
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6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6日
發明者溫明華, 陶建玉 申請人:江蘇波波熊紡織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