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吊扇晾衣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種吊扇晾衣裝置,屬于日常用品領域。
背景技術:
我就讀于長江流域的院校,梅雨季節非常潮濕,洗的很多衣服都難以干透,穿著很不舒適,但簡陋的學生宿舍又沒有可供干燥的設備,想及時更換衣服也成了困難。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是要利用宿舍已有的吊扇,來盡快的晾干衣服。這種吊扇晾衣裝置的結構由繩環和洞眼兩部分組成,首先將吊扇的三片扇葉卸下,到校辦工廠沿扇葉的中間 縱軸方向鉆一排洞眼,兩洞眼間的距離在5厘米以上,洞眼的直徑要在2-5毫米以內。在洞眼內穿入繩環,拉緊后使繩環的疙瘩和洞眼接觸。繩環用尼龍繩制作,把一根尼龍繩的兩端作為繩環的接頭處,在接頭處打一死結疙瘩,使其形成繩環,繩環的疙瘩直徑要大于洞眼的直徑,以防繩環從洞眼內滑脫,給繩環的疙瘩加熱,使疙瘩的外表熔化發黏,然后按壓疙瘩,使疙瘩的熔化部分粘接在洞眼的周圍,這樣,洞眼和疙瘩就連接成一體了。使用時,在去上課前將洗過的衣物擰去水分,用衣服撐穿好后對稱掛在繩環上(懸掛衣物的重量要對稱),低檔開啟吊扇運轉,衣服就可以較快的甩干了。
I、吊扇晾衣裝置俯視圖2、吊扇晾衣裝置側視圖I、洞眼,2、繩環,3、疙瘩,4、扇葉。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所示,這種吊扇晾衣裝置的結構由繩環2和洞眼I兩部分組成,首先將吊扇的三片扇葉4卸下,沿扇葉4的中間縱軸方向鉆一排洞眼1,兩洞眼I間的距離在5厘米以上,洞眼I的直徑要在2-5毫米以內。在洞眼I內穿入繩環2,拉緊后使繩環2的疙瘩3和洞眼I接觸。繩環2用尼龍繩制作,把一根尼龍繩的兩端作為繩環2的接頭處,在接頭處打一死結疙瘩3,使其形成繩環2,繩環2的疙瘩3直徑要大于洞眼I的直徑,以防繩環2從洞眼I內滑脫,給繩環2的疙瘩3加熱,使疙瘩3的外表熔化發黏,然后按壓疙瘩3,使疙瘩3的熔化部分粘接在洞眼I的周圍,這樣,洞眼I和疙瘩3就連接成一體了。
權利要求1.一種吊扇晾衣裝置,特征是吊扇晾衣裝置的結構由繩環⑵和洞眼⑴兩部分組成,沿扇葉(4)的中間縱軸方向鉆一排洞眼(1),兩洞眼(I)間的距離在5厘米以上,洞眼(I)的直徑要在2-5毫米 以內;在洞眼⑴內穿入繩環(2),繩環⑵的疙瘩(3)和洞眼(I)接觸;繩環⑵的疙瘩⑶的直徑大于洞眼⑴的直徑,繩環⑵用尼龍繩制作,洞眼(I)和疙瘩(3)連接成一體。
專利摘要一種吊扇晾衣裝置,結構由繩環和洞眼組成,沿扇葉的中間縱軸方向鉆一排洞眼,在洞眼內穿入繩環,在繩環的接頭處打一死結疙瘩,給繩環的疙瘩加熱,使疙瘩的熔化部分粘接在洞眼的周圍,使用時,將濕的衣物擰去水分,撐掛在繩環上,低檔開啟吊扇運轉,衣服就可以較快的甩干了。
文檔編號D06F49/00GK202626675SQ20122015495
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7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7日
發明者石正睿 申請人:石正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