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保溫面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功能性面料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保溫面料。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對衣物的舒適度、保溫性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目前,市場上的內衣一般采用普通棉或粘膠類或者化纖混紡面料,但人體新陳代謝產生的油脂、水分,一直在通過表皮散發濕氣。棉制的面料,由于棉纖維細度較細有天然卷曲,截面有中空腔,所以保暖性較好,穿著后剛開始比較舒適,但經過一段時間人體新陳代謝后會較為較粘,特別是比較容易出汗的人,人體產生的濕氣更難揮發出去,尤其是冬天,人們感覺更濕冷,并且普通棉易縮、易皺,外觀上不大挺括美觀?;w混紡面料存在高光點的缺陷,制作成衣穿著后易引起皮膚干燥、摩擦靜電、起毛起球、悶氣或透氣性差、吸水性差及洗滌時易抽絲、柔軟性不如純棉等缺陷;化學纖維制的面料,該面料的優點是價格便宜,保暖性透氣性較好,輕巧;但是纖維摩擦容易產生靜電,所以時間長了其內部會吸附很多灰塵和皮屑,另外,孔數越多纖維越粗糙,其貼身性就越差?,F有技術采用雙層織造,也有使用內外層不同原料,但是體現為面料較厚,很難滿足現代人都喜歡穿著輕薄舒適的需求。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穿著輕薄舒適的保溫面料。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保溫面料,包括內外表面,其特征在于,它是由粘膠纖維混紡線與滌綸混紡線相互成圈套連,經收縮整理后的雙面平布結構,其外表面為粘膠纖維混紡平布結構,內表面為滌綸混紡平布結構,其中,粘膠纖維混紡線的線圈長度比滌綸混紡線每100針長1CM。進一步地,上述平布結構為緯平組織結構;上述滌綸為異型截面滌綸;上述粘膠纖維為高吸濕膨脹的粘膠纖維。更進一步地,上述粘膠纖維混紡線是重量比為I : 20的氨綸和粘膠纖維組成的粘膠纖維混紡線;上述滌綸混紡線是重量比為I : 11的氨綸和滌綸組成的滌綸混紡線。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將單面組織結構通過不同回縮變為表里層結構,將高導濕的滌綸收縮為內層的材料,可以將內層的濕氣導至面料表面,保持內層的干燥,同時導出的濕氣充分利用,展現表層粘膠的高濕模量、高膨脹率。該面料穿著輕薄舒適,柔軟溫暖。
圖I是本實用新型平面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0013]其中1外表面,2內表面。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但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實施例I如圖I、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保溫面料,它是由粘膠纖維混紡線與滌綸混紡線相互成圈套連,經收縮整理后的雙面緯平組織結構,它包括內外表面,外表面I為重量比為I : 20的氨綸和粘膠纖維組成的粘膠纖維混紡的細平布結構,內表面2為重量比為I 11的氨綸和滌綸組成的滌綸混紡的平布結構。在織布時加入了氨綸保證其彈性,同時調整不同原料的線圈長度,粘膠纖維混紡的線圈長度比滌綸混紡每100針長1CM ,在染整過程中滌綸的收縮率比粘膠大,這樣,通過整理后,讓粘膠浮于面料的表面形成外表面I平布結構,滌綸收縮于面料的內層形成內表面2平布結構。其中,所述的粘膠纖維為高吸濕膨脹的粘膠纖維,滌綸為異型截面滌綸。本實用新型將單面組織結構通過不同回縮變為表里層結構,將高導濕的滌綸收縮為內層的材料,可以將內層的濕氣導至面料表面,保持內層的干燥,同時導出的濕氣充分利用,展現表層粘膠的高濕模量、高膨脹率。該面料穿著輕薄舒適,柔軟溫暖。
權利要求1.一種保溫面料,包括內外表面,其特征在于,它是由粘膠纖維混紡線與滌綸混紡線相互成圈套連,經收縮整理后的雙面平布結構,其外表面為粘膠纖維混紡平布結構,內表面為滌綸混紡平布結構,其中,粘膠纖維混紡線的線圈長度比滌綸混紡線每100針長1CM。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保溫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布結構為緯平組織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保溫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滌綸為異型截面滌綸。
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保溫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膠纖維為高吸濕膨脹的粘膠纖維。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保溫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膠纖維為高吸濕膨脹的粘膠纖維。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保溫面料。該面料包括內外表面,它是由粘膠纖維混紡線與滌綸混紡線相互成圈套連,經收縮整理后的雙面平布結構,其外表面為粘膠纖維混紡平布結構,內表面為滌綸混紡平布結構,其中,粘膠纖維混紡線的線圈長度比滌綸混紡線每100針長1CM。上述平布結構為緯平組織結構;上述滌綸為異型截面滌綸;上述粘膠纖維為高吸濕膨脹的粘膠纖維。本實用新型將單面組織結構通過不同回縮變為表里層結構,將高導濕的滌綸收縮為內層的材料,可以將內層的濕氣導至面料表面,保持內層的干燥,同時導出的濕氣充分利用,展現表層粘膠的高濕模量、高膨脹率。該面料穿著輕薄舒適,柔軟溫暖。
文檔編號D01D5/253GK202658344SQ201220221370
公開日2013年1月9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7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7日
發明者潘士明, 何愛群, 俞彬彬, 杜良平 申請人:上海綴菱紡織品有限公司, 上海鶴豐針織印染服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