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展紗平衡張力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紡織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紗線展纖裝置上的展紗平衡張力機構。
背景技術:
碳纖維多軸向經編織物預成型體/LCM工藝制件,已在新一代大型飛機空客A380、波音787和空客A400M等機型上得到了成功應用;空客A380和波音787飛機的后承壓框穹型框殼均采用0° /90°經編碳纖維織物制備預成型體;A380外翼翼梁;A400M貨艙門;A380窗口框采用碳纖維多軸向經編織物縫紉加強筋。我國目前相繼興建了一批大型項目;大飛機、大型海上風力發電、汽車軌道輕量化等,都需要大量使用碳纖維多軸向經編織物。該產品在我國具有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對碳纖維織物的測試表明,織物越薄,單位面積質量越小,其物理性能偏差越小,鋪覆的操作性也越好。但目前市場上采用12K碳纖維紗線生產的織物最小的單層單位面積質量為190g / m2,而碳纖維紗線的密度僅為1. Sg / m3,所以此類織物相對來說很厚,力學性能偏差較大,特別是鋪覆性能很差,使得后道制件的質量也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嚴重束縛了碳纖維紗線在高端領域的應用。對于出現上述因素的原因在于,碳纖維紗線在展纖過程中,由于其設備的原因,無法促使達到合理要求。
發明內容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展紗平衡張力機構,本實用新型在紗線輸出時,對紗線進行張力平衡以及對紗線頻繁性地施以壓力,從而使紗線的展纖
質量獲得提聞。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的技術方案如下展紗平衡張力機構,該展紗平衡張力機構包括支架、支撐機構、張力平衡展纖裝置以及推動張力平衡展纖裝置進行開合的伸縮式推力裝置,支撐機構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支撐機構位于張力平衡展纖裝置的一側,張力平衡展纖裝置的一端與支架鉸接,張力平衡展纖裝置的另一端通過拉簧與支撐機構連接,伸縮式推力裝置固定在支架上。所述張力平衡展纖裝置包括左擺臂、右擺臂、壓輥,壓輥的兩端分別與左擺臂和右擺臂連接,左擺臂和右擺臂的一端分別鉸接于支架上,左擺臂和右擺臂的另一端分別連接一個用于拉簧的連接部件,左擺臂和右擺臂的連接拉簧的端部分別固定有與伸縮式推力裝置接觸的推力部件。所述連接部件包括呈L型的支座以及螺栓,支座的一端設有通孔,螺栓通過夾緊螺母夾持在支座上,螺栓的一端設有連接拉簧的孔。所述推力部件為軸承。所述伸縮式推力裝置包括氣缸以及推力塊,推力塊的一端連接在氣缸的活塞桿的端部。所述推力塊為呈楔形的推力塊。所述支撐機構包括羅拉軸、軸承、端蓋以及連接機構,羅拉軸的一端與端蓋連接,端蓋上固定有第一螺釘,羅拉軸的另一端與軸承連接,軸承與連接機構固定連接,該連接機構包括套筒、連接蓋、支撐軸,套筒套在軸承上,連接蓋與套筒的軸向端面緊固連接,支撐軸的一端穿過連接蓋后插入到套筒中,支撐軸的另一端與支架固定,支撐軸上設有第二螺釘。所述支撐機構為一個支撐桿。采用了上述方案,伸縮式推力裝置的氣缸的活塞桿伸出時,帶動推力塊推動推力部件,從而使左擺臂以及右擺臂繞銷軸轉動,使在紗線兩端的拉力平衡。當伸縮式推力裝置的氣缸的活塞桿縮回時,推力部件失去推力塊的推力作用,左擺臂或右擺臂在拉簧的作用力下復位,這時壓輥對碳纖維紗線產生壓力,對碳纖維紗線施壓展纖。因此,本實用新型在紗線輸出時,對紗線進行張力平衡以及對紗線頻繁性地施以壓力,從而使紗線的展纖質量獲得提聞。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沿圖1中A— A線的剖面結構圖;圖3為圖1中的B向視圖(取走了伸縮式推力裝置);10為支架、20為羅拉軸、21為軸承、22為端蓋、23為第一螺釘、24為套筒、25為連接蓋、26為支撐軸、27為第二螺釘、30為左擺臂、31為右擺臂、32為壓輥、34為支座、35為螺栓、36為夾緊螺母、37為推力部件、40為氣缸41為推力塊。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參照圖1,本實用新型的展紗平衡張力機構,該展紗平衡張力機構包括支架10、支撐機構、張力平衡展纖裝置以及推動張力平衡展纖裝置進行開合的伸縮式推力裝置。下面對每部分進行詳細說明參照圖3,支撐機構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支撐機構位于張力平衡展纖裝置的一偵U。由于支架的結構比較單一,在張力平衡展纖裝置一端與支架形形鉸接后,支撐機構主要是用來輔助連接張力平衡展纖裝置的另一端,這樣,使張力平衡展纖裝置的兩端均有支撐點,在伸縮式推力裝置的作用力下,可使張力平衡展纖裝置進行開合。本實用新型中支撐機構最佳實施方式為支撐機構包括羅拉軸20、軸承21、端蓋22以及連接機構,羅拉軸20的一端與端蓋21連接,端蓋21上固定有第一螺釘23,該第一螺釘通過拉簧可以和張力平衡展纖裝置連接。羅拉軸20的另一端與軸承21連接,軸承21與連接機構固定連接。該連接機構包括套筒24、連接蓋25、支撐軸26,套筒24套在軸承21上,連接蓋25與套筒的軸向端面緊固連接,支撐軸26的一端穿過連接蓋25后插入到套筒中,支撐軸26的另一端與支架10固定,支撐軸上設有第二螺釘27,該第二螺釘通過拉簧可以和張力平衡展纖裝置連接。當然,本實用新型中的支撐機構也可以采用較為簡化的結構,即支撐機構就為一個支撐桿。[0024]參照圖1和圖2,張力平衡展纖裝置的一端與支架鉸接,張力平衡展纖裝置的另一端通過拉簧與支撐機構連接。這樣在伸縮式推力裝置的作用下,張力平衡展纖裝置可以繞銷軸轉動,同時通過拉簧的作用,可以避免左擺臂或右擺臂在重力作用下自身繞銷軸轉動。所述張力平衡展纖裝置包括左擺臂30、右擺臂31、壓輥32,壓輥32的兩端分別與左擺臂30和右擺臂31連接,左擺臂30和右擺臂31的一端分別鉸接于支架10上,左擺臂30和右擺臂31的另一端分別連接一個用于拉簧33的連接部件,該連接部件包括呈L型的支座34以及螺栓35,支座34的一端設有通孔,螺栓35通過夾緊螺母36夾持在支座上,螺栓35的一端設有連接拉簧33的孔,拉簧掛接在該孔中。支座34的另一端固定在左擺臂或右擺臂上。左擺臂和右擺臂的端部分別固定有與伸縮式推力裝置接觸的推力部件37,該推力部件37為軸承。在伸縮式推力裝置的作用力下,推動推力部件37,通過推力部件37將動力傳遞給左擺臂30或右擺臂31,使左擺臂30或右擺臂31繞銷軸轉動,這樣使得張力平衡展纖裝置進行開合運動,由于紗線會經過張力平衡展纖裝置,當張力平衡展纖裝置打開時,紗線在輸入端和輸出端的拉力得到平衡,當在拉簧作用下張力平衡展纖裝置閉合時,對紗線施以加一個壓力作用,對紗線形成展纖作用。參照圖1,伸縮式推力裝置固定在支架上,所述伸縮式推力裝置包括氣缸40以及推力塊41,推力塊40的一端連接在氣缸的活塞桿的端部。所述推力塊41為呈楔形的推力塊。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為當接收到經過羅拉展纖裝置(位于展紗平衡張力機構的上游)輸送來的碳纖維紗線時,伸縮式推力裝置的氣缸40的活塞桿伸出時,帶動推力塊41推動推力部件37,從而使左擺臂30以及右擺臂31繞銷軸轉動,使在紗線兩端的拉力平衡。當伸縮式推力裝置的氣缸40的活塞桿縮回時,推力部件37失去推力塊41的推力作用,左擺臂30或右擺臂31在拉簧33的作用力下復位,這時壓輥32對碳纖維紗線產生壓力,對碳纖維紗線施壓展纖。
權利要求1.展紗平衡張力機構,其特征在于,該展紗平衡張力機構包括支架、支撐機構、張力平衡展纖裝置以及推動張力平衡展纖裝置進行開合的伸縮式推力裝置,支撐機構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支撐機構位于張力平衡展纖裝置的一側,張力平衡展纖裝置的一端與支架鉸接,張力平衡展纖裝置的另一端通過拉簧與支撐機構連接,伸縮式推力裝置固定在支架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展紗平衡張力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張力平衡展纖裝置包括左擺臂、右擺臂、壓輥,壓輥的兩端分別與左擺臂和右擺臂連接,左擺臂和右擺臂的一端分別鉸接于支架上,左擺臂和右擺臂的另一端分別連接一個用于拉簧的連接部件,左擺臂和右擺臂的連接拉簧的端部分別固定有與伸縮式推力裝置接觸的推力部件。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展紗平衡張力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部件包括呈L型的支座以及螺栓,支座的一端設有通孔,螺栓通過夾緊螺母夾持在支座上,螺栓的一端設有連接拉簧的孔。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展紗平衡張力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部件為軸承。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展紗平衡張力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縮式推力裝置包括氣缸以及推力塊,推力塊的一端連接在氣缸的活塞桿的端部。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展紗平衡張力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塊為呈楔形的推力塊。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展紗平衡張力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機構包括羅拉軸、軸承、端蓋以及連接機構,羅拉軸的一端與端蓋連接,端蓋上固定有第一螺釘,羅拉軸的另一端與軸承連接,軸承與連接機構固定連接,該連接機構包括套筒、連接蓋、支撐軸,套筒套在軸承上,連接蓋與套筒的軸向端面緊固連接,支撐軸的一端穿過連接蓋后插入到套筒中,支撐軸的另一端與支架固定,支撐軸上設有第二螺釘。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展紗平衡張力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機構為一個支撐桿。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展紗平衡張力機構,該展紗平衡張力機構包括支架、支撐機構、張力平衡展纖裝置以及推動張力平衡展纖裝置進行開合的伸縮式推力裝置,支撐機構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支撐機構位于張力平衡展纖裝置的一側,張力平衡展纖裝置的一端與支架鉸接,張力平衡展纖裝置的另一端通過拉簧與支撐機構連接,伸縮式推力裝置固定在支架上。本實用新型在紗線輸出時,對紗線進行張力平衡以及對紗線頻繁性地施以壓力,從而使紗線的展纖質量獲得提高。
文檔編號D04B27/12GK202898664SQ20122039239
公開日2013年4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9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9日
發明者談昆倫, 錢亞剛, 陳龍, 談良春 申請人:常州市第八紡織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