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竹節紋麂皮絨及其加工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面料及其加工工藝,尤其是涉及一種竹節紋麂皮絨及其加工工 藝。
背景技術:
目前,麂皮絨織物在國內外家紡市場上已經廣泛使用,以往竹節紋麂皮絨面料即 是通過燙金工藝,利用圓筒刻板技術刻制竹節紋路,在高溫下對成品素面麂皮絨面料進行 壓制,使得部分絨毛被滾筒壓倒,具有凹凸及顏色深淺變化效果的面料。具體采用如下工 藝坯布精煉退漿,去掉經紗附著的漿料一開纖堿減量,使海島纖維分化收縮蓬松一烘干拉 幅定型,有利于下步起絨一拉毛起絨,將海島纖維單絲拉出一染色一烘干定型一打卷一制 版刻花一燙金印花一打卷、包裝。
由上述工藝可知,由于是在高溫情況下經過壓力壓制而成的圖案,在實際成品使 用中,經長期使用磨損,表層的圖案會因反復磨損,變得模糊不夠清晰,凸起也會慢慢失去, 導致圖案的完整、美觀受到影響;又由于要對麂皮絨進行燙金印花處理,因此,要先期做紋 路繪制、刻板,然后要在高溫燙金機上進行燙金印花處理,而制版、燙金等程序的生產加工 費用,目前較昂貴,這樣使產品生產成本大幅提高,壓縮了產品的銷售利潤,使產品的市場 競爭力下降。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竹節紋麂皮絨,避免因磨損出現的花紋模 糊,同時降低成本,創造了更大的經濟效益。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竹節紋麂皮絨,包括緯紗和經 紗,緯紗采用竹節海島絲,竹節海島絲是粗細不規則的海島纖維,經紗采用上漿的滌綸低彈 絲,緯紗自下向上依次為緯紗一、緯紗二、緯紗三、緯紗四、緯紗五、緯紗六、緯紗七和緯紗 八,經紗自左向右依次為經紗一、經紗二、經紗三、經紗四、經紗五、經紗六、經紗七和經紗 八,緯紗一從經紗一、經紗三底部穿過,凸顯于經紗二、經紗四、經紗五、經紗六、經紗七和經 紗八上部,緯紗二從經紗四和經紗六底部穿過,凸顯于經紗一、經紗二、經紗三、經紗五、經 紗七和經紗八上部,緯紗三從經紗一和經紗七底部穿過,凸顯于經紗二、經紗三、經紗四、經 紗五、經紗六和經紗八上部,緯紗四從經紗二和經紗四底部穿過,凸顯于經紗一、經紗三、經 紗五、經紗六、經紗七和經紗八上部,緯紗五從經紗五和經紗七底部穿過,凸顯于經紗一、經 紗二、經紗三、經紗四、經紗六和經紗八上部,緯紗六從經紗二和經紗八底部穿過,凸顯于經 紗一、經紗三、經紗四、經紗五、經紗六和經紗七上部,緯紗七從經紗三和經紗五底部穿過, 凸顯于經紗一、經紗二、經紗四、經紗六、經紗七和經紗八上部,緯紗八從經紗六和經紗八底 部穿過,凸顯于經紗一、經紗二、經紗三、經紗四、經紗五和經紗七的上部。
一種竹節紋麂皮絨加工工藝,該制造工藝的技術要點在于以下步驟a :原料選擇,b :坯布制造,c :坯布精煉退漿,d :開纖堿減量,e :烘干拉幅定型,f :拉毛起絨,g :染色,h :烘干定型,1:打卷、包裝。
進一步,步驟a中的經紗采用75D/72F上漿的滌綸低彈絲,所述緯紗采用180D/60F 竹節海島絲。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粗細不規則的海島纖維,又采用上述結構, 達到面 料表面出現凹凸的效果,通過纖維粗細變化造成的原料吸色差異而產生紋路深淺變化。與 之前相比,省卻了燙金工序,獲得了所需的竹節紋路效果,而所產生的凹凸紋路效果是通過 原料本身粗細變化實現的,不會因反復磨損,花紋模糊,凹凸感也不會失去;同時有效地降 低了印制圖案所產生的不必要的成本,提高了產品的利潤空間,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
圖1是本發明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A方向的剖視圖;圖3是本發明加工工藝的工序步驟圖。
圖中:1、緯紗;1-1、緯紗一 ;1-2、緯紗二 ;1_3、緯紗三;1_4、緯紗四;1_5、緯紗 五;1_6、緯紗六;1-7、緯紗七;1-8、緯紗八;2、經紗;2-1、經紗一 ;2_2、經紗二 ;2_3、經紗 三;2-4、經紗四;2-5、經紗五;2-6、經紗六;2-7、經紗七;2_8、經紗八。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如圖1至圖3所示一種竹 節紋麂皮絨,包括緯紗I和經紗2,緯紗I采用竹節海島絲,竹節海島絲是粗細不規則的海島 纖維,經紗2采用上漿的滌綸低彈絲,緯紗I自下向上依次為緯紗一 1-1、緯紗二 1-2、緯紗 三1-3、緯紗四1-4、緯紗五1-5、緯紗六1-6、緯紗七1-7和緯紗八1_8,經紗2自左向右依次 為經紗一 2-1、經紗二 2-2、經紗三2-3、經紗四2-4、經紗五2_5、經紗六2_6、經紗七2_7和經 紗八2-8,緯紗一 1-1從經紗一 2-1、經紗三2-3底部穿過,凸顯于經紗二 2-2、經紗四2_4、 經紗五2-5、經紗六2-6、經紗七2-7和經紗八2-8上部,緯紗二 1_2從經紗四1_4和經紗六1-6底部穿過,凸顯于經紗一2-1、經紗二 2-2、經紗三2-3、經紗五2_5、經紗七2_7和經紗八2-8上部,緯紗三1-3從經紗一2-1和經紗七2-7底部穿過,凸顯于經紗二 2_2、經紗三2_3、 經紗四2-4、經紗五2-5、經紗六2-6和經紗八2-8上部,緯紗四1_4從經紗二 2_2和經紗四 2-4底部穿過,凸顯于經紗一 2-1、經紗三2-3、經紗五2-5、經紗六2_6、經紗七2_7和經紗八 2-8上部,緯紗五1-5從經紗五2-5和經紗七2-7底部穿過,凸顯于經紗一 2_1、經紗二 2_2、 經紗三2-3、經紗四2-4、經紗六2-6和經紗八2-8上部,緯紗六1_6從經紗二 2_2和經紗八 2-8底部穿過,凸顯于經紗一 2-1、經紗三2-3、經紗四2-4、經紗五2_5、經紗六2_6和經紗 七2-7上部,緯紗七1-7從經紗三2-3和經紗五2-5底部穿過,凸顯于經紗一 2_1、經紗二2-2、經紗四2-4、經紗六2-6、經紗七2-7和經紗八2_8上部,緯紗八1_8從經紗六2_6和經 紗八2-8底部穿過,凸顯于經紗一 2-1、經紗二 2-2、經紗三2-3、經紗四2_4、經紗五2_5和 經紗七2-7的上部。
一種竹節紋麂皮絨加工工藝,該制造工藝的技術要點在于以下步驟a :原料選擇,b :坯布制造,c :坯布精煉退漿,d :開纖堿減量,e :烘干拉幅定型,f :拉毛 起絨,g :染色,h :烘干定型,1:打卷、包裝。步驟a中的經紗采用7OT/72F上漿的滌綸低彈絲,緯紗采用180D/60F竹節海島絲;步驟b是采用八枚緞紋組織結構,利用噴水織機織造; 步驟c可去掉經紗附著的漿料;步驟d使得海島纖維分化收縮蓬松;步驟e有利于坯布的起 絨;步驟f將海島纖維單絲拉出。
需要強調的是以上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凡是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 均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竹節紋麂皮絨,包括緯紗和經紗,其特征在于所述緯紗采用竹節海島絲,所述竹節海島絲是粗細不規則的海島纖維,所述經紗采用上漿的滌綸低彈絲,所述緯紗自下向上依次為緯紗一、緯紗二、緯紗三、緯紗四、緯紗五、緯紗六、緯紗七和緯紗八,所述經紗自左向右依次為經紗一、經紗二、經紗三、經紗四、經紗五、經紗六、經紗七和經紗八,所述緯紗一從經紗一、經紗三底部穿過,凸顯于經紗二、經紗四、經紗五、經紗六、經紗七和經紗八上部, 所述緯紗二從經紗四和經紗六底部穿過,凸顯于經紗一、經紗二、經紗三、經紗五、經紗七和經紗八上部,所述緯紗三從經紗一和經紗七底部穿過,凸顯于經紗二、經紗三、經紗四、經紗五、經紗六和經紗八上部,所述緯紗四從經紗二和經紗四底部穿過,凸顯于經紗一、經紗三、 經紗五、經紗六、經紗七和經紗八上部,所述緯紗五從經紗五和經紗七底部穿過,凸顯于經紗一、經紗二、經紗三、經紗四、經紗六和經紗八上部,所述緯紗六從經紗二和經紗八底部穿過,凸顯于經紗一、經紗三、經紗四、經紗五、經紗六和經紗七上部,所述緯紗七從經紗三和經紗五底部穿過,凸顯于經紗一、經紗二、經紗四、經紗六、經紗七和經紗八上部,所述緯紗八從經紗六和經紗八底部穿過,凸顯于經紗一、經紗二、經紗三、經紗四、經紗五和經紗七的上部。
2.一種竹節紋麂皮絨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該制造工藝的技術要點在于以下步驟a :原料選擇,b :坯布制造,c :坯布精煉退漿,d :開纖堿減量,e :烘干拉幅定型,f :拉毛起絨,g :染色,h :烘干定型,1:打卷、包裝。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竹節紋麂皮絨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a中的經紗采用7OT/72F上漿的滌綸低彈絲,所述緯紗采用180D/60F竹節海島絲。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竹節紋麂皮絨及其加工工藝,竹節紋麂皮絨包括緯紗和經紗,緯紗采用竹節海島絲,竹節海島絲是粗細不規則的海島纖維,經紗采用上漿的滌綸低彈絲,利用粗細不規則的海島纖維,達到面料表面出現凹凸的效果,通過纖維粗細變化造成的原料吸色差異而產生紋路深淺變化。與之前相比,省卻了燙金工序,獲得了所需的竹節紋路效果,而所產生的凹凸紋路效果是通過原料本身粗細變化實現的,不會因反復磨損,花紋模糊,凹凸感也不會失去;同時有效地降低了印制圖案所產生的不必要的成本,提高了產品的利潤空間,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
文檔編號D03D15/08GK103061001SQ20131003516
公開日2013年4月2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3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30日
發明者仲柏儉 申請人:江蘇聚杰微纖紡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