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結漁網機上鉤針擺動機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有結漁網機上鉤針擺動機構,包括主動齒輪(1)、從動齒輪(2)、溝槽凸輪(3)、外輪廓線(3-1)、內輪廓線(3-2)、滾子(4、6)、導桿(5)、框形結構(5-1)、連架桿(7-1)、上鉤針針床(7-2)、上鉤針(7-3)、軸(A0)、主軸(B0)、上鉤針針床擺動軸(D0)、設在主軸(B0)上的固定支點(B0)、設在上鉤針針床擺動軸(D0)上的固定支點(D0)和鉸接點(C、D1)。本發明具有如下效果:1)利用凸輪的輪廓線變化滿足上鉤針復雜的運動變化規律要求,以適應編織網的網眼大小,更換方便;2)采用了由齒輪傳動機構、平面凸輪機構、導桿機構三組簡單機構串聯的方式構成,避免使用并聯機構,結構簡單,易于滿足運動設計要求。
【專利說明】有結漁網機上鉤針擺動機構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有結漁網機上鉤針擺動機構,屬于水產用品【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網狀織物分為有結型和無結型,分別適用于不同的使用場合。如果要求結構比較穩定,如捕魚用網、水產養殖用網箱等,一般使用有結型網狀織物。在建筑工程中用安全網、其它場合用遮陽網等,一般采用無結網狀織物。無結網狀織物一般通過少梳櫛經編機編織,有結網狀織物一般利用有結漁網編織機進行編織。為了實現編織有結網狀織物,在有結型漁網編織機中,上鉤針的運動是整機的核心運動,其作用是,對織網經線進行打結。對于上鉤針而言,其運動包括運動形式和運動大小兩方面的要求。在運動形式上,要求上鉤針作繞定點的擺動運動;運動大小又包括兩方面,一是擺動角度幅度的大小,二是擺動過程中運動位移的變化規律要求,擺動角度幅度大小通過連桿機構或者凸輪機構都可以實現。而現有技術的上鉤針運動采用一般的連桿機構對經線打結比較單一,同時經常因上鉤針擺動不到位或運動位移量不夠,從而導致上鉤針運動對經線進行打結過程中容易造成打結不牢靠或不能有效完成打結,使結出的漁網質量較差,須進行漁網網結的修復,從而加大了操作工人的勞動強度,降低了整機的工作效率。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設計出一種帶有平面凸輪連桿組合機構的有結漁網機上鉤針擺動機構,使其不僅滿足上鉤針的運動形式要求,而且滿足其運動大小和變化規律的要求,從而高質有效地完成有結漁網機上鉤針擺動機構的工作。
[0004]本發明的有結漁網機上鉤針擺動機構,包括主動齒輪(I )、從動齒輪(2)、溝槽凸輪(3)、外輪廓線(3-1)、內輪廓線(3-2)、滾子(4、6)、導桿(5)、框形結構(5-1)、連架桿(7-1 )、上鉤針針床(7-2)、上鉤針(7-3)、軸(AJ、主軸(BJ、上鉤針針床擺動軸(DJ、設在主軸(Btl)上的固定支點(Btl)、設在上鉤針針床擺動軸(Dtl)上的固定支點(D0)和鉸接點(C、D1),
所述的主動齒輪(I)固定在軸(Atl)上;
所述的從動齒輪(2)固定在主軸(Btl)上;所述的主動齒輪(I)與從動齒輪(2)嚙合,構成齒輪傳動機構,所述的從動齒輪(2)上設有溝槽凸輪(3),溝槽凸輪(3)上帶有外輪廓線(3-1)和內輪廓線(3-2),所述的滾子(6)設在溝槽凸輪(3)的外輪廓線(3-1)和內輪廓線(3-2)形成的溝槽中;所述的滾子(6)的直徑與溝槽寬度相同;
所述的滾子(6)的中心與導桿(5)在鉸接點(C)通過轉動副鉸接,所述的溝槽凸輪(3)和帶有滾子(6)的凸輪機構從動件即導桿(5)構成了平面凸輪機構,所述的平面凸輪機構中,溝槽凸輪(3)是運動輸入件,導桿(5)是運動輸出件;
所述的導桿(5)在其兩端點中間具有框形結構(5-1),框形結構(5-1)的寬度與滾子
(4)的直徑相同,導桿(5)的框形結構(5-1)套在滾子(4)上,所述的滾子(4)的中心空套安裝在主軸(Btl)上,可繞主軸(Btl)上的固定支點(Btl)擺動;所述的導桿(5)的一端與連架桿(7-1)在鉸接點(D1)通過轉動副鉸接;所述的導桿(5 )、繞主軸(Btl)上的固定支點(Btl)擺動的滾子(4)和連架桿(7-1)構成導桿機構,所述的導桿機構中,導桿(5)是運動輸入件,連架桿(7-1)是運動輸出件;
所述的連架桿(7-1)和上鉤針針床(7-2)為ー個整體,均連在上鉤針針床擺動軸(Dtl)的固定支點(Dtl)上,所述的上鉤針針床(7-2)與連架桿(7-1)方向相反,所述的上鉤針(7-3)固定安裝在上鉤針針床(7-2)上。
[0005]所述主軸(BO)、上鉤針針床(7-2)、上鉤針針床擺動軸(DO)均具有與整機長度ー樣的長度,并平行安裝;
所述驅動上鉤針(7-3 )擺動的機構,一般安裝在機器寬度方向的兩側,并分別有兩組完全相同的機構互相平行同步運動,共同驅動上鉤針針床7-2擺動,所述上鉤針7-3根據所織漁網的幅寬設有多枚,順序排列在上鉤針針床7-2上,并沿機器長度方向并列安裝。
[0006]本發明的原理如下:共用三級機構串聯實現最終運動執行件(上鉤針)的擺動角度大小和運動形式的要求。第一級機構是齒輪傳動,將電機的較高轉速進行減速;第二級機構是平面凸輪機構,將凸輪的轉動轉換為凸輪機構從動件的直線移動;第三級機構是擺動導桿機構,導桿是運動輸入件,連架桿的擺動是運動輸出件,將直線移動轉變為往復擺動,驅動上鉤針擺動。
[0007]本發明的有結漁網機上鉤針擺動機構,具有如下積極效果:
1)利用凸輪的輪廓線變化滿足上鉤針復雜的運動變化規律要求,以適應編織網的網眼大小,更換方便;
2)實現機構采用了由齒輪傳動機構、平面凸輪機構、導桿機構
三組簡單機構串聯的方式構成,避免使用并聯機構,平面機構結構簡單,易于滿足運動設計要求,加工方便,成本較低;
3)導桿機構中導桿和擺塊之間的相對移動,在結構上采用相對滾動的方式實現,將滑動摩擦變為滾動摩擦,從而減小了零件之間相對運動時的摩擦力,減少了應カ和磨損,利于機器聞速。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為了使本發明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據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ー步詳細的說明,其中:圖1是實現上鉤針運動的組合機構簡圖;
圖1是本發明的有結漁網機上鉤針擺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09]其中,I為主動齒輪,2為從動齒輪,3為溝槽凸輪,3-1為外輪廓線,3-2為內輪廓線,4、6為滾子,5為導桿,5-1為框形結構,7-1為連架桿,7-2為上鉤針針床,7_3為上鉤針。
【具體實施方式】
[0010]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有結漁網機上鉤針擺動機構,包括主動齒輪(I)、從動齒輪(2)、溝槽凸輪(3)、外輪廓線(3-1)、內輪廓線(3-2)、滾子(4、6)、導桿(5)、框形結構(5-1)、連架桿(7-1)、上鉤針針床(7-2)、上鉤針(7-3)、軸(AtlX主軸(BtlX上鉤針針床擺動軸(Dtl)、設在主軸(Btl)上的固定支點(Btl)、設在上鉤針針床擺動軸(Dtl)上的固定支點(D0)和鉸接點(C、D1), 所述的主動齒輪(I)固定在軸(Atl)上;
所述的從動齒輪(2)固定在主軸(Btl)上;所述的主動齒輪(I)與從動齒輪(2)嚙合,構成齒輪傳動機構,所述的從動齒輪(2)上設有溝槽凸輪(3),溝槽凸輪(3)上帶有外輪廓線(3-1)和內輪廓線(3-2),所述的滾子(6)設在溝槽凸輪(3)的外輪廓線(3-1)和內輪廓線(3-2)形成的溝槽中;所述的滾子(6)的直徑與溝槽寬度相同;
所述的滾子(6)的中心與導桿(5)在鉸接點(C)通過轉動副鉸接,所述的溝槽凸輪(3)和帶有滾子(6)的凸輪機構從動件即導桿(5)構成了平面凸輪機構,所述的平面凸輪機構中,溝槽凸輪(3)是運動輸入件,導桿(5)是運動輸出件;
所述的導桿(5)在其兩端點中間具有框形結構(5-1),框形結構(5-1)的寬度與滾子
(4)的直徑相同,導桿(5)的框形結構(5-1)套在滾子(4)上,所述的滾子(4)的中心空套安裝在主軸(Btl)上,可繞主軸(Btl)上的固定支點(Btl)擺動;所述的導桿(5)的一端與連架桿(7-1)在鉸接點(D1)通過轉動副鉸接;所述的導桿(5 )、繞主軸(Btl)上的固定支點(Btl)擺動的滾子(4)和連架桿(7-1)構成導桿機構,所述的導桿機構中,導桿(5)是運動輸入件,連架桿(7-1)是運動輸出件;
所述的連架桿(7-1)和上鉤針針床(7-2)為一個整體,均連在上鉤針針床擺動軸(Dtl)的固定支點(Dtl)上,所述的上鉤針針床(7-2)與連架桿(7-1)方向相反,所述的上鉤針(7-3)固定安裝在上鉤針針床(7-2)上。
[0011]所述主軸(BO)、上鉤針針床(7-2)、上鉤針針床擺動軸(DO)均具有與整機長度一樣的長度,并平行安裝;
所述驅動上鉤針(7-3 )擺動的機構,一般安裝在機器寬度方向的兩側,并分別有兩組完全相同的機構互相平行同步運動,共同驅動上鉤針針床7-2擺動,所述上鉤針7-3根據所織漁網的幅寬設有多枚,順序排列在上鉤針針床7-2上,并沿機器長度方向并列安裝。
[0012]本發明的有結漁網機上鉤針擺動機構,工作過程如下:
軸AO由電機驅動,其上固裝有主動齒輪1,帶動與之嚙合的從動齒輪2轉動。在從動齒輪2的輪體上加工有溝槽凸輪3,其中,3-1是外輪廓線,3-2是內輪廓線。主動齒輪I由電機經過帶傳動減速后驅動,溝槽凸輪3 (外輪廓線3-1和內輪廓線3-2)的結構在從動齒輪2輪體上,形成一整體一起繞主軸BO上的固定支點BO轉動。
[0013]滾子6置于溝槽凸輪3的3-1和3-2形成的溝槽中,滾子6的直徑與溝槽的寬度相同,滾子6的中心與導桿5在C鉸接點通過轉動副鉸接。當溝槽凸輪3隨從動齒輪2 —起轉動時,驅動凸輪機構從動件即導桿5作直線移動。由于滾子6與導桿5在C點是通過轉動副鉸接,所以,滾子6與溝槽凸輪3的內、外輪廓線(3-1和3-2)之間是滾動摩擦。由于滾子4空套在主軸Btl上,與主軸作不同步轉動,因此在導桿5上下往復直線移動時,滾子4與導桿5的框形結構(5-1)也是滾動摩擦。
[0014]導桿5在其兩端點中間具有框形結構(5-1),框形結構(5-1)的寬度與滾子4的直徑相同,安裝時,滾子4置于導桿5的框形結構(5-1)內,也即導桿5的框形結構(5-1)套在滾子4上。滾子4的中心空套安裝在主軸BO上,即與主軸不同步轉動。這樣的結構使得導桿5 —方面可以隨著滾子4繞BO軸擺動,同時,又使導桿5通過BO點作上下往復直線移動。導桿5的一端與連架桿7-1在Dl點以轉動副相連,連架桿7-1繞上鉤針針床擺動軸DO擺動。當導桿5在溝槽凸輪3的驅動下作往復直線移動時,驅動連架桿7-1往復擺動。連架桿7-1固定安裝在上鉤針針床擺動軸DO上,當連架桿7-1擺動吋,上鉤針針床擺動軸DO隨之擺動。連架桿7-1與上鉤針針床7-2為一整體,一起繞DO軸上的固定支點Dtl點擺動。上鉤針7-3固定安裝在上鉤針針床7-2上,并隨上鉤針針床7-2和連架桿7-1 —起擺動。
【權利要求】
1.有結漁網機上鉤針擺動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動齒輪(I)、從動齒輪(2)、溝槽凸輪(3)、外輪廓線(3-1)、內輪廓線(3-2)、滾子(4、6)、導桿(5)、框形結構(5-1)、連架桿(7-1)、上鉤針針床(7-2)、上鉤針(7-3)、軸(AtlX主軸(BJ、上鉤針針床擺動軸(DJ、設在主軸(Btl)上的固定支點(Btl)、設在上鉤針針床擺動軸(Dtl)上的固定支點(D0)和鉸接點(C、D1),所述的主動齒輪(I)固定在軸(Atl)上; 所述的從動齒輪(2)固定在主軸(Btl)上;所述的主動齒輪(I)與從動齒輪(2)嚙合,構成齒輪傳動機構,所述的從動齒輪(2)上設有溝槽凸輪(3),溝槽凸輪(3)上帯有外輪廓線(3-1)和內輪廓線(3-2),所述的滾子(6)設在溝槽凸輪(3)的外輪廓線(3-1)和內輪廓線(3-2)形成的溝槽中;所述的滾子(6)的直徑與溝槽寬度相同; 所述的滾子(6)的中心與導桿(5)在鉸接點(C)通過轉動副鉸接,所述的溝槽凸輪(3)和帶有滾子(6)的凸輪機構從動件即導桿(5)構成了平面凸輪機構,所述的平面凸輪機構中,溝槽凸輪(3)是運動輸入件,導桿(5)是運動輸出件;所述的導桿(5)在其兩端點中間具有框形結構(5-1),框形結構(5-1)的寬度與滾子(4)的直徑相同,導桿(5)的框形結構(5-1)套在滾子(4)上,所述的滾子(4)的中心空套安裝在主軸(Btl)上,可繞主軸(Btl)上的固定支點(Btl)擺動;所述的導桿(5)的一端與連架桿(7-1)在鉸接點(D1)通過轉動副鉸接;所述的導桿(5 )、繞主軸(Btl)上的固定支點(Btl)擺動的滾子(4)和連架桿(7-1)構成導桿機構,所述的導桿機構中,導桿(5)是運動輸入件,連架桿(7-1)是運動輸出件; 所述的連架桿(7-1)和上鉤針針床(7-2)為ー個整體,均連在上鉤針針床擺動軸(Dtl)的固定支點(Dtl)上,所述的上鉤針針床(7-2)與連架桿(7-1)方向相反,所述的上鉤針(7-3)固定安裝在上鉤針針床(7-2)上; 所述主軸(BO)、上鉤針針床(7-2)、上鉤針針床擺動軸(DO)均具有與整機長度一祥的長度,并平行安裝;所述的上鉤針(7-3)設有多枚,順序排列在上鉤針針床7-2上,并沿機器長度方向并列安裝。
【文檔編號】D04G1/02GK103526449SQ201310508751
【公開日】2014年1月2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2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25日
【發明者】夏衛東, 曹清林, 崔榮 申請人:海安紡織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