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綁扎繩編織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編織機,尤其是一種綁扎繩編織機。
背景技術:
目前,捆扎電機內的繞組或線圈一般都會用到綁扎繩,大型電機所采用的綁扎繩由內部的玻纖束以及包裹在玻纖束外部的絕緣織帶構成,在玻纖束外部編織絕緣織帶時可采用現有的編織機?,F有編織機中,如公告號為CN2848897Y的專利文獻中公開了一種高速編織機,包括主機部分和牽引部分,其中牽引部分包括渦輪減速機、變換齒輪組、牽引傳動軸及牽引輪,牽引部分通過渦輪減速機、變換齒輪組和牽引傳動軸為牽引輪提供轉動的動力,而編織完成的纖維套繞牽引輪一周后出來,則通過牽引輪和纖維套間的摩擦力實現纖維套的輸送傳遞。如圖1所示,中國專利申請公布號為CN101866727A,專利名稱為“一種可同步收、放電纜的電纜編織機”中公開了一種電纜編織機,包括電纜編織機la、位于電纜編織機Ia前部的放線裝置2a,及位于電纜編織機Ia后部的收排線裝置3a。該專利“一種可同步收、放電纜的電纜編織機”相對于專利“高速編織機”而言,增加了放線裝置2a和收排線裝置3a,從而保證放料和收排線時,電纜外表面纖維套的編織密度均勻、無纖維重疊現象。在實際應用中,現有技術中的編織機包括帶有牽引輪的牽引裝置,該牽引輪均是通過摩擦輪實現對纖維套(即綁扎繩)的牽拉動作,即編織好的綁扎繩在摩擦輪外周繞置一周后形成打結狀態,摩擦輪轉動時由于綁扎繩的打結狀態會有足夠的摩擦力牽引綁扎繩,隨著摩擦輪轉動,“結”的一端連續向收排線裝置輸出綁扎繩,另一端連續從編織裝置處牽引綁扎繩。然而,在纖維套與牽引輪間產生摩擦時,則纖維套和牽引輪間必然存在相互間的作用力,由于纖維套具有柔性的特性,那么該作用力必將導致纖維套被壓扁。特別是,纖維套的一端環繞牽引輪周緣至少一周才離開牽引輪外表面,且需要:Γ8秒的時間。這對于受力在廣3秒內可自動復原,超過3秒就可能產生不可逆記憶的纖維套來說,勢必會嚴重破壞纖維套的品質,對產品的屏蔽性、機械性或耐磨性造成不利影響,影響最終的銷售情況。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在牽引過程中不會對綁扎繩的屏蔽性、機械性或耐磨性造成不可逆損害的綁扎繩編織機。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是:一種綁扎繩編織機,包括依次布置的放線裝置、編織裝置、牽引裝置及收排線裝置,所述牽引裝置包括牽引架,及位于牽引架上的驅動機構和若干牽引輪組,同一牽引輪組中包括兩牽引輪,且同一牽引輪組中的兩牽引輪周緣相互貼靠并用于夾持綁扎繩,驅動機構用于驅動同一牽引輪組中兩牽引輪反向轉動。本實用新型中,依次布置的放線裝置、編織裝置、牽引裝置及收排線裝置指的是綁扎繩原料從放線裝置被 牽拉至編織裝置處,然后通過編織裝置進行編織,并被編織成綁扎繩,接著,編織完成的綁扎繩繼續通過牽引裝置被牽引至收排線裝置處。其中,無論是綁扎繩原料,還是已經編織完成的綁扎繩都是通過牽引裝置進行牽引的。所述綁扎繩為經過編織裝置編織后成型的,其中牽引架固定于編織裝置的上方,同一牽引輪組中的兩牽引輪周緣相互貼靠并非完全貼靠并毫無間隙,而是存在一定的間隙近似貼靠,該間隙的大小與夾扁后的綁扎繩厚度相適配,這樣就可以用于夾持綁扎繩,而驅動機構驅動同一牽引輪組中兩牽引輪反向轉動,則被該兩牽引輪夾持的綁扎繩就會因為摩擦輪作用而朝一個方向運動,且為了輸送,經各牽引輪組后的綁扎繩必然只朝一個方向運動。為了避免綁扎繩經牽引裝置牽引輸送時發生不必要的折彎,則各牽引輪組由上至下依次排布且位于同一豎直平面上,同一牽引輪組中兩牽引輪的輪軸相互平行布置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各牽引輪組中兩牽引輪相互貼靠的周緣位置位于同一豎直線上并形成牽引通道。輸送的牽引通道即綁扎繩牽引輸送的路徑,為了避免綁扎繩經牽引裝置牽引輸送時發生不必要的折彎,該牽引通道豎直布置。進一步設置是,所述牽引輪組為2飛組。進一步優選設置是,所述牽引輪組為4組。再進一步優選設置是,所述牽引輪組由下至上分別為第一牽引輪組至第四牽引輪組,所述驅動機構包括驅動電機,驅動電機輸出軸與第一牽引輪組間通過鏈傳動,第一牽引輪組和第二牽引輪組間與第三牽弓I輪組和第四牽弓I輪組間分別通過鏈傳動,第二牽弓I輪組和第三牽弓I輪組間通過齒輪傳動。為了保證綁扎繩從前一個牽引輪組到下一個牽引輪組時,原本被兩牽引輪壓扁的綁扎繩有足夠的時間恢復原狀,則任意兩牽引輪組間相距flOcm。為了保證綁扎繩從牽引通道最上方出來后能準確地被引導至收排線裝置處,所以所述牽引裝置還包括位于牽引架上的導向輪,該導向輪周緣上的一切線穿過所述牽引通道。其中,導向輪周緣上的一切線穿過所述牽引通道是為了避免綁扎繩經牽引裝置牽引輸送時發生不必要的折彎。為了提高導向輪對綁扎繩的導向效果,所述導向輪的周緣上設有用于引導綁扎繩的導向槽。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同一牽引輪組中兩牽引輪對綁扎繩的夾壓,其中兩牽引輪相互反向轉動時產生對綁扎繩的牽引力,并在多組牽引輪組的配合下,實現綁扎繩從編織裝置處出來后受牽引裝置的牽引而繼續運動。相對傳統的牽引裝置來說,本實用新型中同一牽引輪組中的牽引輪對綁扎繩的夾壓是瞬時的,即綁扎繩被夾扁的時間只有I秒左右,隨后就會恢復原狀,而恢復原狀后被下一個牽引輪組夾扁,依此類推,當綁扎繩被牽引出牽引裝置時,其始終未收到破壞性的不可逆的損害,故不會破壞綁扎繩的屏蔽性、機械性或耐磨性。
圖1為中國專利CN101866727A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牽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不帶牽引架和驅動機構。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牽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不帶牽引架。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如圖2、3所示,本實施例包括依次布置的放線裝置2、編織裝置1、牽引裝置4及收排線裝置3,其中,牽引裝置4包括牽引架(未畫出),及位于牽引架上的驅動機構41和4組牽引輪組42,同一牽引輪組42中包括兩牽引輪421,且同一牽引輪組42中的兩牽引輪421周緣相互貼靠并用于夾持綁扎繩5,驅動機構41用于驅動同一牽引輪組42中兩牽引輪421反向轉動,各牽引輪組42所牽引的綁扎繩5所運動的方向時一致的。牽引架固定于編織裝置I的上方,同一牽引輪組42中的兩牽引輪421周緣相互貼靠并非完全貼靠并毫無間隙,而是存在一定的間隙并近似貼靠,該間隙的大小與夾扁后的綁扎繩5厚度相適配,這樣就可以用于夾持綁扎繩5,而驅動機構41驅動同一牽引輪組42中兩牽引輪421反向轉動,則被該兩牽引輪421夾持的綁扎繩5就會因為摩擦輪作用而朝一個方向運動,且為了輸送,經各牽引輪組42后的綁扎繩5必然只朝一個方向運動。為了避免綁扎繩5經牽引裝置4牽引輸送時發生不必要的折彎,則各牽引輪組42由上至下依次排布且位于同一豎直平面上,牽引輪組42由下至上分別為第一牽引輪組至第四牽引輪組,同一牽引輪組42中兩牽引輪421的輪軸相互平行布置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各牽引輪組42中兩牽引輪421相互貼靠的周緣位置位于同一豎直線上并形成牽引通道43。該處牽引通道43即綁扎繩5牽引輸送的路徑,為了避免綁扎繩5經牽引裝置4牽引輸送時發生不必要的折彎,該牽引通道43豎直布置。同時,為了保證綁扎繩5從前一個牽引輪組42到下一個牽引輪組42時,原本被兩牽引輪421壓扁的綁扎繩5有足夠的時間恢復原狀,則任意兩牽引輪組42間相距5cm。如圖4所示,至于驅動機構41,則包括驅動電機411,驅動電機411輸出軸與第一牽弓I輪組中的一個牽弓I輪通過鏈傳動;第一牽弓I輪組其中一個牽弓I輪和第二牽弓I輪組其中一個牽引輪通過鏈傳動,第一牽引輪組另一個牽引輪和第二牽引輪組另一個牽引輪通過鏈傳動;第三牽引輪組其中一個牽引輪和第四牽引輪組其中一個牽引輪通過鏈傳動,第三牽引輪組另一個牽引輪和第四牽引輪組另一個牽引輪通過鏈傳動;第二牽引輪組其中一個牽引輪和第三牽引輪組其中一個牽引輪通過齒輪412傳動;第二牽引輪組另一個牽引輪和第三牽引輪組另一個牽引輪通過齒輪412傳動。另外,為了保證綁扎繩5從牽引通道43最上方出來后能準確地被引導至收排線裝置3處,所以牽引裝置4還包括位于牽引架上的導向輪44,該導向輪44周緣上的一切線穿過牽引通道43。其中,導向輪44周緣上的一切線穿過牽引通道43,這樣是為了避免綁扎繩5經牽引裝置4牽引輸送時發生不必要的折彎。而為了提高導向輪44對綁扎繩5的導向效果,導向輪44的周緣上設有用于引導綁扎繩5的導向槽。本實用新型中,通過同一牽引輪組42中兩牽引輪421對綁扎繩5的夾壓,其中兩牽引輪421相互反向轉動時產生對綁扎繩5的牽引力,并在多組牽引輪組42的配合下,實現綁扎繩5從編織裝置I處出來后受牽引裝置4的牽引而繼續運動。相對傳統的牽引裝置來說,本實用新型中同一牽引輪組42中的牽引輪421對綁扎繩5的夾壓是瞬時的,即綁扎繩5被夾扁的時間只有I秒左右,隨后就會恢復原狀,而恢復原狀后被下一個牽引輪組42夾扁,依此類推,當綁扎繩5被牽引出牽引裝置4時,其始終未收到破壞性的不可逆的損害,故不會破壞綁扎繩5的屏蔽性、機械性或耐磨性。
權利要求1.一種綁扎繩編織機,包括依次布置的放線裝置、編織裝置、牽引裝置及收排線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牽引裝置包括牽引架,及位于牽引架上的驅動機構和若干牽引輪組,同一牽引輪組中包括兩牽引輪,且同一牽引輪組中的兩牽引輪周緣相互貼靠并用于夾持綁扎繩,驅動機構用于驅動同一牽引輪組中兩牽引輪反向轉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綁扎繩編織機,其特征是:各牽引輪組由上至下依次排布且位于同一豎直平面上,同一牽引輪組中兩牽引輪的輪軸相互平行布置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各牽引輪組中兩牽引輪相互貼靠的周緣位置位于同一豎直線上并形成牽引通道。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綁扎繩編織機,其特征是:所述牽引輪組為2 6組。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綁扎繩編織機,其特征是:所述牽引輪組為4組。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綁扎繩編織機,其特征是:所述牽引輪組由下至上分別為第一牽引輪組至第四牽引輪組,所述驅動機構包括驅動電機,驅動電機輸出軸與第一牽引輪組間通過鏈傳動,第一牽弓I輪組和第二牽弓I輪組間與第三牽引輪組和第四牽弓I輪組間分別通過鏈傳動,第二牽引輪組和第三牽引輪組間通過齒輪傳動。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綁扎繩編織機,其特征是:任意兩牽引輪組間相距2 10cm。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綁扎繩編織機,其特征是:所述牽引裝置還包括位于牽引架上的導向輪,該導向輪周緣上的一切線穿過所述牽引通道。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綁扎繩編織機,其特征是:所述導向輪的周緣上設有用于引導綁扎繩 的導向槽。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綁扎繩編織機,包括依次布置的放線裝置、編織裝置、牽引裝置及收排線裝置,所述牽引裝置包括牽引架,及位于牽引架上的驅動機構和若干牽引輪組,同一牽引輪組中包括兩牽引輪,且同一牽引輪組中的兩牽引輪周緣相互貼靠并用于夾持綁扎繩,驅動機構用于驅動同一牽引輪組中兩牽引輪反向轉動。本實用新型中,同一牽引輪組中的牽引輪對綁扎繩的夾壓是瞬時的,即綁扎繩被夾扁的時間只有1秒左右,隨后就會恢復原狀,而恢復原狀后被下一個牽引輪組夾扁,依此類推,當綁扎繩被牽引出牽引裝置時,其始終未收到破壞性的不可逆的損害,故不會破壞綁扎繩的屏蔽性、機械性或耐磨性。
文檔編號D04C3/40GK203080241SQ201320061630
公開日2013年7月2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3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31日
發明者陸云峰, 凌斌 申請人:海寧永大電氣新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