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超薄型壓花服裝革基布的制造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紡織品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超薄型壓花服裝革基布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天然皮革由于具有優良的天然特性被人們廣泛用于生產日用品和工業品,但隨著世界人口的增長,人類對皮革的需求倍增,數量有限的天然皮革早已不能滿足人們這種需求。PU人造革就是用PU樹脂為原料生產的人造革,PU人造合成皮革的出現便彌補了天然皮革的不足。PU人造合成革的特點是外觀漂亮、價格較低、輕軟、耐磨、保暖、手感不受冷暖變化的影響。PU人造合成革正以其價格適中、高物性、多功能性、生態環保性等優勢,在人造革合成革下游市場應用中占有的份額逐步提升,逐步替代PVC人造革和天然皮革制品。而我國將“聚氯乙烯普通人造革生產線”列入了限制類發展項目,歐盟、日本等國家的綠色壁壘也極大地限制了PVC人造革的消費。合成革基布屬紡織合成革的中間產品,目前有四大類產品,服裝革基布、沙發革基布、鞋革基布、裝飾革基布。服裝革基布以產能高用途廣、需求量大在合成革市場上占據比例達到40%左右,但是隨著服裝革市場產能的逐年遞增合成革廠家對產品升級換代要求、對服裝革基布產品的性能也越來越高,服裝革基布產品朝著超薄型、良好服用性能的要求進行產品開發。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超薄型壓花服裝革基布的制造方法,生產的超薄壓花產品布面平整、絨毛密度均勻、手感柔軟、懸垂性好,并具有吸濕透氣的特性,滿足高檔超薄型壓花服裝革基布生產要求。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一種超薄型壓花服裝革基布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紡紗工序:原材料選擇:經紗和緯紗都選1.33dtex*38mm粘膠纖維為主纖維、1.2dtex*38mmSupercool纖維和1.67dtex*38mmTencel纖維為輔纖維;紗線采用股線或單紗形式;經紗紗支選用32S-60S,緯紗紗支選用32S-60S之間范圍;纖維梳理:在開棉機選用梳針型打手,加強柔性開清、在梳棉工序選用降結型針布、后部加裝預分梳板以增加梳理點,錫林與刺輥采用大速比,將導流板與弧形板隔距縮小;經紗密度控制在56-90根/寸,緯紗密度控制在43-88根/寸之間范圍;預并:在并條機上采用主纖維與輔纖維按一定比例進行預并,采用預并條與粘膠生條兩道并合;成紗毛羽:在粗紗機上,采用大張力、大捻度紡紗新工藝,并降低后區牽伸倍數,改變成紗毛羽和不勻;捻接:在絡紗機上,最大捻接張力13N,最小捻接張力8N,調整平衡氣缸壓力,確保一次捻接成功與成型良好;(2)織造工序:漿紗:選擇疏水漿料10Kg、聚酯漿料20Kg混合調制,在全自動高壓煮漿桶進行調漿;織布:采用平紋組織、或二上一下左斜紋組織,采用噴氣織機制織;(3)染整工序:退煮:在染缸機上采用高溫酶和精煉酶進行復配退漿,達到增加手感和柔軟的目的;染色:使用高性能變頻卷染機高溫高壓染色或者常溫染色;柔軟:采用親水性人棉柔軟劑BL802作為助劑,供染缸機和烘干機使用;后處理工藝:采用拉毛、剪毛、伸幅相結合,毛細效應控制在2.0-4.5cm/5min;革基布的厚度控制在0.10-0.25mm范圍,內在質量指標經/緯強力達到120N/30*200mm以上、平均撕裂強度要求控制在15N/30*200mm以上。進一步地,所述捻接步驟,在絡紗機捻接過程中,吹散時間、捻接長度和加捻時間工藝參數分別為2毫秒、7毫米、5毫秒。進一步地,所述織布步驟中,噴氣織機邊撐裝置上,邊撐刺環為30環,邊撐刺為0.8、0.6、0.4、0.2mm雙排針刺,其安裝分別為5環、5環、10環、10環;織機上布幅控制范圍在172-183cm。本發明的優點在于:本發明從原料的選擇、紗線質量控制、織物結構的設計、染整過程產品質量的控制,厚度控制在0.10-0.25mm范圍,內在質量指標經/緯強力達到120N/30*200mm以上、平均撕裂強度要求控制在15N/30*200mm以上,外觀要求布面平整光潔。本發明超薄壓花服裝革基布要實現集具天然皮革的吸濕透氣性,手感光滑柔軟、涼爽等特點。【具體實施方式】一種超薄型壓花服裝革基布的制造方法,它的材料規格是經紗和緯紗都由主纖維1.33dtex*38mm粘膠纖維、輔纖維1.2dtex*38mmSupercool纖維和1.67dtex*38mmTencel纖維組成,Tencel纖維、Supercool纖維各占10%~20%的成份。1.33dtex*38mm粘膠纖維較1.56~1.67dtex*38mm粘膠纖維同樣線密度情況下纖維根數多,成紗強力大,并且手感也較柔軟。1.2dtex*38mm的棉型supercool較之市場上常見的十字形吸濕排汗纖維,手感更柔軟,吸濕、快干速度更快,而天絲纖維具有非常高的剛性,良好的水洗尺寸穩定性,具有較高的吸濕性,纖維光澤優美,手感柔軟,懸垂性好,飄逸性好,通過處理后可獲得獨特桃皮絨風格、良好可紡性,適于織造輕薄織物。經紗紗支選用32S-100S,緯紗紗支選用32S/2-100S之間范圍,經紗密度控制在56-90根/寸,緯紗密度控制在43-88根/寸之間范圍,達到客戶對產品手感和絨毛密度、厚度、收縮等要求。纖維梳理在紡紗工序上為提高纖維梳理工作效能,避免形成疵點,使制成的纖維條重量均勻,纖維充分分離并減少纖維的損傷,在開棉機選用梳針型打手,加強柔性開清、在梳棉工序選用新型降結型針布、后部加裝預分梳板以增加梳理點,錫林與刺輥采用大速比,將導流板與弧形板隔距縮小。為達到預并的效果,須確保各成份混和均勻度,在并條工序微成份采用主纖維與輔纖維按一定比例進行預并,因粘膠纖維強力較低為避免熟條太爛,采用預并條與粘膠生條兩道并合。采用順牽伸方式,頭并由原7根改用8根并合,牽伸倍數為7.69倍,二并牽伸倍數由8.81改為8.97,有利于熟條條干的勻整與成紗強力的提高。為改變成紗毛羽和不勻,在粗紗機上采用大張力、大捻度等紡紗新工藝,并適當降低后區牽伸倍數,更好控制成紗毛羽和不勻。在絡紗機捻接過程中,為減少百根斷頭,根據成紗多組份,尤其天絲成份捻接困難,為控制成紗毛羽和穩定成紗品質,提高了后工序的生產效率,又保證了織物外觀及物性指標達到客戶要求,在絡紗機捻接過程中,在SAVIOESPERO-M自動絡紗機上,將捻接參數由原來3毫秒,6毫米,10毫秒改為2毫秒,7毫米,5毫秒,即將吹散紗尾時間(退捻時間)減少1毫秒、紗頭紗尾搭接長度加長1毫米和加捻時間減少5毫秒,最大捻接張力13N,最小捻接張8N,平衡氣缸壓力調整為2.7毫巴,確保一次捻接成功與成型良好。具體的,在漿紗生產工藝參數上,漿料的配方采用新型疏水漿料、聚脂漿料為重點,以特殊合成聚合物與高級酯化物混合調制,在全自動高壓煮漿桶進行調漿,由于完全不含PVA,在上漿過程中不起泡、不結漿皮,減少了輕漿、漿斑疵點的產生,經紗上漿后干分絞容易,分紗性能好,有利于減少分絞時因紗線撕扯造成的再生毛羽,最為重要的是:由于不含PVA對染整后加工所帶來的好處最為直觀。首先退漿變得容易,使用90℃左右的熱水就能洗除大多數漿料的雜質,再以淀粉酶退漿劑及精練的滲透劑補強,即可獲得滿意結果,再者退漿廢液的生物降解性能好,無污染,廢液BOD、COD值均達到國家排放標準,保護了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工藝配方見表1。表1:漿紗工序工藝參數的合理性,會有效減少了織軸的并絞頭、多頭、倒斷頭、漿斑等漿紗疵點,提高了織軸質量。選擇卷繞張力500N、回潮率9.5-10.5%、上漿率4.5-5.5%、減伸率35.5%、增強率28.9%、車速50-55m/min。布幅控制范圍是指在滿足客戶需求的前提下,織物布幅控制范圍在172-183cm。在滿足客戶需求的前提下,織物組織采用平紋組織或二上一下左斜紋組織,采用噴氣織機制織。經位置線工藝,噴氣織機選用后梁100mm×6格;停經架前后位置為120mm×9格,高低位置為100mm×3格,這樣,使后織口部分長度減小,開口更加清晰,引緯相應更順暢,斷經停臺有所改善;在主輔噴氣壓上選擇主噴氣壓:0.20MPa-0.30MPa,輔噴嘴氣壓:0.30Mpa-0.35Mpa,常噴氣壓0.1Mpa,減少斷雙緯疵點。噴氣織機邊撐裝置上,為減少邊撐疵和脫邊現象,使布邊會拉得住,布的運動穩定,對邊撐裝置上的工藝進行改進,邊撐刺環由48環改為30環,邊撐刺0.6、0.8mm單排針刺改為0.8、0.6、0.4、0.2mm雙排針刺,它的安裝分別為5環、5環、10環、10環。退煮是在染缸機上采用高溫酶和精煉酶進行復配退漿,選用對淀粉產生催化作用的生物酶進行退漿,這種退漿具有安全性、可生物降解性、對環境無害、無纖維損傷、退漿效果好、水耗少、易洗凈是前處理技術的重要發展方向,達到增加手感和柔軟的目的,在染缸機和烘干機采用新型的助劑,改善織物性能,選用滲透性極好的采用親水性人棉柔軟劑BL802作為助劑,解決透漿問題,而且其柔軟性和整理效果耐久性較好提高最終服裝革革制品生產效率。在染整后處理工藝采用拉毛、剪毛、伸幅相結合工藝技術,在拉毛起絨采用先輕后重方法,這樣起的絨毛較厚實均勻,為了保證起絨后產品絨毛表面長短一致,調整好剪毛三刀隔距進行剪毛,使織物表面絨毛平整均勻,長度統一,張力應適當調大些,有以利于起毛,具體的,毛細效應控制在2.0-4.5cm/5min,革基布厚度控制在0.10-0.25mm范圍,滿足市場具有超薄、良好服用性,內在質量指標經/緯強力達到120N/30*200mm以上、平均撕裂強度要求控制在15N/30*200mm以上。本發明從原料的選擇、紗線質量控制、織物結構的設計、染整過程產品質量的控制,毛細效應控制在2.0-4.5cm/5min,厚度控制在0.10-0.25mm范圍,內在質量指標經/緯強力達到120N/30*200mm以上、平均撕裂強度要求控制在15N/30*200mm以上,外觀要求布面平整光潔。本發明超薄壓花服裝革基布要實現集具天然皮革的吸濕透氣性,手感光滑柔軟、涼爽等特點。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用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以及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