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紡織品染色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紅花紅色素對棉織物的染色方法。
背景技術:
紅花紅色素是以紅花的花瓣為原料,提取而成的天然色素,暗紅色至紅褐色的有光澤的結晶或結晶性粉末,不溶于水,可用于食品工業、化妝品工業(如口紅)、染料。紅花紅色素在古代唐朝就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是紅花紅色素對棉等纖維素纖維直接上染較差,且色牢度較差。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使紅花紅色素有效染色棉織物,本發明采取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紅花紅色素對棉織物的染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將苯酚溶于二甲基亞砜中;(2)將紅花紅色素溶解于二甲基亞砜/苯酚混合溶液中,再加入表面活性劑十二烷基苯磺酸鈉,超聲下得到透明溶液;(3)將棉織物投入到上述染液中,振蕩加熱至30~60oC,保溫染色5~30min;(4)將染色后織物置于二甲基亞砜中洗滌,80oC下烘干。
進一步的,所述的二甲基亞砜/苯酚混合溶液的二甲基亞砜與苯酚的質量比為1:0.1~3。
進一步的,所述的表面活性劑十二烷基苯磺酸鈉與二甲基亞砜/苯酚混合溶液的質量比為1:2000~8000。
進一步的,所述的紅花紅色素與二甲基亞砜/苯酚混合溶液的質量比為1:200~4000。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不需要對紅花紅色素進行改性,不采用高溫染色,染色后織物色牢度高。
具體實施方式
下文將結合具體實施例詳細描述本發明。應當注意的是,下述實施例中描述的技術特征或者技術特征的組合不應當被認為是孤立的,它們可以被相互組合從而達到更好的技術效果。
實施例1
紅花紅色素對棉織物的染色方法詳細步驟如下:
(1)將20g苯酚溶于180g二甲基亞砜中;
(2)將1g紅花紅色素溶解于上述二甲基亞砜/苯酚混合溶液中,再加入0.04g表面活性劑十二烷基苯磺酸鈉,超聲下得到透明溶液;
(3)將10g棉織物投入到上述染液中,振蕩加熱至60oC,保溫染色30min;
(4)將染色后織物置于二甲基亞砜中洗滌,80oC下烘干。
實施例2
紅花紅色素對棉織物的染色方法詳細步驟如下:
(1)將300g苯酚溶于100g二甲基亞砜中;
(2)將0.2g紅花紅色素溶解于上述二甲基亞砜/苯酚混合溶液中,再加入0.08g表面活性劑十二烷基苯磺酸鈉,超聲下得到透明溶液;
(3)將10g棉織物投入到上述染液中,振蕩加熱至30oC,保溫染色30min;
(4)將染色后織物置于二甲基亞砜中洗滌,80oC下烘干。
實施例3
紅花紅色素對棉織物的染色方法詳細步驟如下:
(1)將50g苯酚溶于250g二甲基亞砜中;
(2)將0.5g紅花紅色素溶解于上述二甲基亞砜/苯酚混合溶液中,再加入0.06g表面活性劑十二烷基苯磺酸鈉,超聲下得到透明溶液;
(3)將10g棉織物投入到上述染液中,振蕩加熱至50oC,保溫染色10min;
(4)將染色后織物置于二甲基亞砜中洗滌,80oC下烘干。
實施例4
紅花紅色素對棉織物的染色方法詳細步驟如下:
(1)將200g苯酚溶于200g二甲基亞砜中;
(2)將1g紅花紅色素溶解于上述二甲基亞砜/苯酚混合溶液中,再加入0.01g表面活性劑十二烷基苯磺酸鈉,超聲下得到透明溶液;
(3)將10g棉織物投入到上述染液中,振蕩加熱至40oC,保溫染色15min;
(4)將染色后織物置于二甲基亞砜中洗滌,80oC下烘干。
本文雖然已經給出了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但是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本文的實施例進行改變。上述實施例只是示例性的,不應以本文的實施例作為本發明權利范圍的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