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紡織助劑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織物柔軟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及社會的進步,人類對于衣食住行問題解決的深化,對于紡織業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目前特別注重舒適性與功能性。然而對于紡織原材料及印染加工過程的剖析,合成纖維與天然纖維的差異及在印染加工中對于紡織品原有優勢風格和手感的破壞,使得印染加工的各類型后整理助劑成為必須。特別是對于柔軟劑來說,它的應用更加普遍。
由于柔軟劑能賦予織物以柔軟、舒適的手感,因此能提高織物的質量和附加價值,已經成為紡織品后整理的主要助劑。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環保和健康意識的增強,對紡織特種材料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要求面料具有一定的柔軟、抗皺等特性,對柔軟劑的品質要求也越來越高,這也促進了柔軟劑品種的快速發展。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以上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點,提出一種織物柔軟劑及其制備方法,該制備方法簡單易行,制備出的柔軟劑使得衣服具有很好的柔軟、抗皺等性。
本發明解決以上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織物柔軟劑,織物柔軟劑按質量份數計包括以下各組分:
硅油 25-35份
聚乙二醇 20-30份
羥烴基聚硅氧烷 25-30份
十二烷基硫酸鈉 9-12份
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 10-15份
丙酮 7-9份
異丙醇 5-8份
去離子水 20-30份
助劑 5-10份
其中,助劑按質量份計包括以下組分:擴鏈劑:2-3份,中和劑:1-2份,催化劑:0.5-1份。
本發明進一步限定的技術方案為:
前述織物柔軟劑中,擴鏈劑為N-甲基二乙醇胺,中和劑為碳酸鈉和冰乙酸,催化劑為二月桂酸二丁基錫。
前述織物柔軟劑中,硅油按質量份數計包括以下組分:異丙醇:5-8份,氨基聚醚:20-30份,環氧封端劑:15-18份,八甲基環四硅氧烷:50-60份,四甲基氫氧化銨:10-15份,偶聯劑DL-602:8-12份;
硅油制備方法如下:
將異丙醇加入具有攪拌器的三口燒瓶中,然后將氨基聚醚和環氧封端劑一起加入三口燒瓶,攪拌速度調至100-120r/min,攪拌下升溫至80-90℃,反應2-3h,然后加入八甲基環四硅氧烷、偶聯劑DL-602及四甲基氫氧化銨,于60-70℃、60kPa下抽真空20-30min,得到無色至淺黃色透明較稠液體即為硅油。
前述織物柔軟劑中,織物柔軟劑按質量份數計包括以下各組分:
硅油:25份,聚乙二醇:20份,羥烴基聚硅氧烷:25份,十二烷基硫酸鈉:9份,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10份,丙酮:7份,異丙醇:5份,去離子水:20份,助劑:5份。
前述織物柔軟劑中,硅油:35份,聚乙二醇:30份,羥烴基聚硅氧烷:30份,十二烷基硫酸鈉:12份,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15份,丙酮:9份,異丙醇:8份,去離子水:30份,助劑:10份。
前述織物柔軟劑中,硅油:30份,聚乙二醇:25份,羥烴基聚硅氧烷:28份,十二烷基硫酸鈉:11份,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13份,丙酮:8份,異丙醇:7份,去離子水:25份,助劑:8份。
本發明還涉及一種織物柔軟劑的制備方法,具體按以下步驟進行:
步驟一:取聚乙二醇于容器中,在100-120℃、60kPa下抽真空1-2h脫水,然后降溫至50-60℃,然后加入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反應1-2h;
步驟二:將硅油緩慢加入步驟一的容器中,在70-75℃下反應2-3h,然后加入丙酮,在加入去離子水及異丙醇,反應1-2h,然后向容器中加入羥烴基聚硅氧烷及十二烷基硫酸鈉,并在負0.1MPa的條件下脫水80-100min;
步驟三:向步驟二中加入催化劑,繼續于85℃攪拌20-50min,然后緩慢加入擴鏈劑,并維持攪拌溫度在55-60℃之間,之后攪拌保持25min,最后加入加入中和劑,維持攪拌15min,之后提高攪拌速率,分批再次加入去離子水,脫泡,制得織物柔軟劑,灌裝。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織物柔軟劑,織物柔軟劑按質量份數計包括以下各組分:
硅油:25份,聚乙二醇:20份,羥烴基聚硅氧烷:25份,十二烷基硫酸鈉:9份,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10份,丙酮:7份,異丙醇:5份,去離子水:20份,助劑:5份。
其中,助劑按質量份計包括以下組分:擴鏈劑:2份,中和劑:1份,催化劑:0.5份。
擴鏈劑為N-甲基二乙醇胺,中和劑為碳酸鈉和冰乙酸,催化劑為二月桂酸二丁基錫。
前述織物柔軟劑中,硅油按質量份數計包括以下組分:
異丙醇:5份,氨基聚醚:20份,環氧封端劑:15份,八甲基環四硅氧烷:50份,四甲基氫氧化銨:10份,偶聯劑DL-602:8份;
硅油制備方法如下:
將異丙醇加入具有攪拌器的三口燒瓶中,然后將氨基聚醚和環氧封端劑一起加入三口燒瓶,攪拌速度調至100r/min,攪拌下升溫至80℃,反應2h,然后加入八甲基環四硅氧烷、偶聯劑DL-602及四甲基氫氧化銨,于60℃、60kPa下抽真空20min,得到無色至淺黃色透明較稠液體即為硅油。
本發明還涉及一種織物柔軟劑的制備方法,具體按以下步驟進行:
步驟一:取聚乙二醇于容器中,在100℃、60kPa下抽真空1h脫水,然后降溫至50℃,然后加入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反應1h;
步驟二:將硅油緩慢加入步驟一的容器中,在70℃下反應2h,然后加入丙酮,在加入去離子水及異丙醇,反應1h,然后向容器中加入羥烴基聚硅氧烷及十二烷基硫酸鈉,并在負0.1MPa的條件下脫水80min;
步驟三:向步驟二中加入催化劑,繼續于85℃攪拌20min,然后緩慢加入擴鏈劑,并維持攪拌溫度在55℃之間,之后攪拌保持25min,最后加入加入中和劑,維持攪拌15min,之后提高攪拌速率,分批再次加入去離子水,脫泡,制得織物柔軟劑,灌裝。
實施例2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織物柔軟劑,織物柔軟劑按質量份數計包括以下各組分:
硅油:35份,聚乙二醇:30份,羥烴基聚硅氧烷:30份,十二烷基硫酸鈉:12份,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15份,丙酮:9份,異丙醇:8份,去離子水:30份,助劑:10份。
其中,助劑按質量份計包括以下組分:擴鏈劑: 3份,中和劑:2份,催化劑:1份。
擴鏈劑為N-甲基二乙醇胺,中和劑為碳酸鈉和冰乙酸,催化劑為二月桂酸二丁基錫。
前述織物柔軟劑中,硅油按質量份數計包括以下組分:異丙醇:8份,氨基聚醚:30份,環氧封端劑:18份,八甲基環四硅氧烷:60份,四甲基氫氧化銨:15份,偶聯劑DL-602:12份;
硅油制備方法如下:
將異丙醇加入具有攪拌器的三口燒瓶中,然后將氨基聚醚和環氧封端劑一起加入三口燒瓶,攪拌速度調至120r/min,攪拌下升溫至90℃,反應3h,然后加入八甲基環四硅氧烷、偶聯劑DL-602及四甲基氫氧化銨,于70℃、60kPa下抽真空30min,得到無色至淺黃色透明較稠液體即為硅油。
本發明還涉及一種織物柔軟劑的制備方法,具體按以下步驟進行:
步驟一:取聚乙二醇于容器中,在120℃、60kPa下抽真空1-2h脫水,然后降溫至50-60℃,然后加入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反應2h;
步驟二:將硅油緩慢加入步驟一的容器中,在75℃下反應3h,然后加入丙酮,在加入去離子水及異丙醇,反應2h,然后向容器中加入羥烴基聚硅氧烷及十二烷基硫酸鈉,并在負0.1MPa的條件下脫水100min;
步驟三:向步驟二中加入催化劑,繼續于85℃攪拌50min,然后緩慢加入擴鏈劑,并維持攪拌溫度在60℃之間,之后攪拌保持25min,最后加入加入中和劑,維持攪拌15min,之后提高攪拌速率,分批再次加入去離子水,脫泡,制得織物柔軟劑,灌裝。
實施例3
本實施例提供一種織物柔軟劑,織物柔軟劑按質量份數計包括以下各組分:
硅油:30份,聚乙二醇:25份,羥烴基聚硅氧烷:28份,十二烷基硫酸鈉:11份,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13份,丙酮:8份,異丙醇:7份,去離子水:25份,助劑:8份。
其中,助劑按質量份計包括以下組分:擴鏈劑:3份,中和劑:1份,催化劑:0.8份。
擴鏈劑為N-甲基二乙醇胺,中和劑為碳酸鈉和冰乙酸,催化劑為二月桂酸二丁基錫。
前述織物柔軟劑中,硅油按質量份數計包括以下組分:異丙醇:6份,氨基聚醚:25份,環氧封端劑:17份,八甲基環四硅氧烷:55份,四甲基氫氧化銨:13份,偶聯劑DL-602:10份;
硅油制備方法如下:
將異丙醇加入具有攪拌器的三口燒瓶中,然后將氨基聚醚和環氧封端劑一起加入三口燒瓶,攪拌速度調至110r/min,攪拌下升溫至85℃,反應2h,然后加入八甲基環四硅氧烷、偶聯劑DL-602及四甲基氫氧化銨,于65℃、60kPa下抽真空25min,得到無色至淺黃色透明較稠液體即為硅油。
本發明還涉及一種織物柔軟劑的制備方法,具體按以下步驟進行:
步驟一:取聚乙二醇于容器中,在110℃、60kPa下抽真空1h脫水,然后降溫至55℃,然后加入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反應2h;
步驟二:將硅油緩慢加入步驟一的容器中,在73℃下反應2h,然后加入丙酮,在加入去離子水及異丙醇,反應2h,然后向容器中加入羥烴基聚硅氧烷及十二烷基硫酸鈉,并在負0.1MPa的條件下脫水90min;
步驟三:向步驟二中加入催化劑,繼續于85℃攪拌40min,然后緩慢加入擴鏈劑,并維持攪拌溫度在59℃之間,之后攪拌保持25min,最后加入加入中和劑,維持攪拌15min,之后提高攪拌速率,分批再次加入去離子水,脫泡,制得織物柔軟劑,灌裝。
除上述實施例外,本發明還可以有其他實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發明要求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