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送紗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新型雙福麻布編織機的送紗裝置。
背景技術:
送紗機是麻布編織機器中較為普遍的一種機器,其將紗線進行來回輸送。
中國麻紡織的歷史比絲綢更為悠久,古人最早使用的紡織品就是麻繩和麻布,麻布染色性能好,色澤鮮艷,不易褪色,強度高、吸濕性好、導熱強的特性,尤其強度居天然纖維之首,直到如今麻紡織業(yè)也十分發(fā)達。以往的麻布編織機的送紗裝置一次只能運輸一根紗線,同時運輸過程中紗線容易斷裂,還加快消耗送紗裝置耐久。
因此,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確有必要提供一種具有操作方便,紗線損壞率小,工作效率高的新型雙福麻布編織機的送紗裝置,以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的缺陷。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操作方便,紗線損壞率小,工作效率高的新型雙福麻布編織機的送紗裝置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新型雙福麻布編織機的送紗裝置,包括劍形板、指控板、固定螺帽、導紗輪。導紗輪固定板、導紗斜板、掛紗槽;其中,所述劍形板安裝在裝置右側,所述指控板安裝在劍形板左端上方,所述固定螺帽安裝在指控板上面,所述導紗輪按在導紗輪固定板中間,所述導紗斜板安裝在導紗輪固定板右下端,所述掛紗槽位于導紗輪右后側。
本發(fā)明的新型雙福麻布編織機的送紗裝置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表面光滑且有兩個凹槽孔。
本發(fā)明的新型雙福麻布編織機的送紗裝置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指控板安裝在劍形板上方,其寬度比劍形板大,尾部含有凹槽且安裝有固定螺帽。
本發(fā)明的新型雙福麻布編織機的送紗裝置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導紗輪為圓盤結構,其直徑比導紗輪固定板大,導紗輪中間含有凹槽圈
本發(fā)明的新型雙福麻布編織機的送紗裝置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導紗斜板安裝位于導紗輪固定板右下端且與導紗輪固定板為一體
本發(fā)明的新型雙福麻布編織機的送紗裝置還設置為:所述掛紗槽安裝在導紗輪右后側,掛紗槽內(nèi)壁光滑。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發(fā)明的雙福麻布編織機的送紗裝置通過導紗斜板引導紗線進入導紗輪保障了紗線運輸過程中的平整從而提高麻布的質(zhì)量。本發(fā)明的雙福麻布編織機的送紗裝置通過增加掛紗槽提高單次運輸紗線的數(shù)量從而提到了生產(chǎn)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新型雙福麻布編織機的送紗裝置的主視圖,圖2為新型雙福麻布編織機的送紗裝置的后視圖,
其中1劍形板、2指控板、3固定螺帽、4導紗輪、5導紗輪固定板、6導紗斜板、7掛紗槽。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說明書附圖1、圖2,本發(fā)明為一種新型雙福麻布編織機的送紗裝置,其由1劍形板、2指控板、3固定螺帽、4導紗輪、5導紗輪固定板、6導紗斜板、7掛紗槽組成。
其中,所述劍形板、指控板、固定螺帽、導紗輪。導紗輪固定板、導紗斜板、掛紗槽;所述劍形板1裝在裝置右側,所述指控板2裝在劍形板左端上方,所述固定螺帽4裝在指控板上面,所述導紗輪4在導紗輪固定板5間,所述導紗斜板6裝在導紗輪固定板5下端,所述掛紗槽7于導紗輪4后側。
所述劍形板表面光滑且有兩個凹槽孔,所述指控板安裝在劍形板上方,其寬度比劍形板大能更加容易方便工人拿起指控板,同時尾端的凹槽能容下手掌大拇指方便工人手動推動送紗裝置,尾部含有凹槽且安裝有固定螺帽
所述導紗輪為圓盤結構,其直徑比導紗輪固定板大,導紗輪中間含有凹槽圈,導紗輪能運轉紗線移動同時還能使送紗裝置更快捷來回的移動。
所述導紗斜板安裝位于導紗輪固定板右下端且與導紗輪固定板為一體。
所述掛紗槽安裝在導紗輪右后側,掛紗槽內(nèi)壁光滑,掛紗槽的凹槽孔能容下半邊的紗線。
本發(fā)明的雙福麻布編織機的送紗裝置運行過程中,先將紗線掛在掛紗槽7內(nèi)壁,當導紗輪4進行運轉時會帶動紗線移動,從導紗斜板輸出,同時導紗斜板起到平整紗線的作用。
以上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為本創(chuàng)作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創(chuàng)作,凡在本創(chuàng)作的精神及原則之內(nèi)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創(chuàng)作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