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織網機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織網機上鉤吊桿機構。
背景技術:
上鉤總成是織網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織網機的織網運動過程中,上鉤總成負責接受孔板的掛線,按照預先設定的圈數帶動掛線旋轉繞圈,并將繞好的線圈傳遞給下鉤,下鉤拉出線圈后穿過梭鉤中的緯線,最終完成漁網編織的工作;上鉤總成直接影響了漁網編織的質量。
現有技術中,有一種織網機上鉤吊桿機構,其結構包括固定連接在機架上的中墻板,所述中墻板上固定連接有調節支座,調節支座的前部固定連接有旋轉支座,旋轉支座上通過上鉤角鐵固定連接有上鉤。其不足之處在于:該上鉤總成由于自身重力較大,上鉤組件容易產生繞性彎曲,導致上鉤總成饒線時偏離原先軌跡,影響漁網編織的質量,降低了織網機的生產效率,甚至可能引發生產事故。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織網機上鉤吊桿機構,使上鉤總成的結構更加穩定,避免上鉤總成發生饒性彎曲,織網機能夠安全高效地編織出漁網。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織網機上鉤吊桿機構,包括固定連接在機架上的中墻板,所述中墻板上經緊固件固定連接有調節支座,調節支座的前部固定連接有旋轉支座,旋轉支座上通過上鉤角鐵固定連接有上鉤,所述機架上還固定連接有上墻板,上墻板上經關節軸承連接有調節桿,調節桿的另一端經關節軸承與調節支座相連,所述調節桿兩端分別設有鎖緊螺母。
本實用新型的調節桿提供給調節支座向上的拉力,調節桿的拉力可以調節,調整時先松開連接調節支座和中墻板的緊固件,再將調節桿兩端的鎖緊螺母松開,轉動調節桿,由于調節桿的兩端分別為左旋和右旋的螺紋,按不同方向轉動調節桿可以增大或減小兩關節軸承之間的間距,達到調整對調節支座的拉力的目的;調節好兩關節軸承之間的間距后,擰緊兩鎖緊螺母以及緊固件,最終完成調節。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調節桿對調節支座施加拉力,避免了上鉤總成由于自身重力太大而產生饒性彎曲,上鉤總成的結構更加穩定,保證了織網機能夠安全高效地編織出漁網,保證了織網機的生產效率和編制出的漁網的質量,延長了織網機的使用壽命。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調節支座經緊固螺栓與中墻板固定連接。緊固螺栓便于調節支座與中墻板分離和固定。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調節桿與調節支座的中部相連。調節桿與調節支座相連的中部的饒性最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中墻板,2調節支座,3旋轉支座,4上鉤角鐵,5上鉤,6上墻板,7關節軸承,8調節桿,9鎖緊螺母,10緊固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為一種織網機上鉤吊桿機構,包括固定連接在機架上的中墻板1,中墻板1上經緊固件固定連接有調節支座2,調節支座2的前部固定連接有旋轉支座3,旋轉支座3上通過上鉤角鐵4固定連接有上鉤5,所述機架上還固定連接有上墻板6,上墻板6上經關節軸承7連接有調節桿8,調節桿8的另一端經關節軸承7與調節支座2相連,調節桿8兩端分別設有鎖緊螺母9。調節支座2經緊固螺栓10與中墻板1固定連接。調節桿8與調節支座2的中部相連。
本裝置的調節桿8提供給調節支座2向上的拉力,調節桿8的拉力可以調節,調整時先松開連接調節支座2和中墻板1的緊固螺栓10,再將調節桿8兩端的鎖緊螺母9松開,轉動調節桿8,由于調節桿8的兩端分別為左旋和右旋的螺紋,按不同方向轉動調節桿可以增大或減小兩關節軸承7之間的間距,達到調整對調節支座2的拉力的目的;調節好兩關節軸承7之間的間距后,擰緊兩鎖緊螺母9以及緊固螺栓10,最終完成調節。本裝置的調節桿8對調節支座2施加拉力,避免了上鉤總成由于自身重力太大而產生饒性彎曲,上鉤總成的結構更加穩定,保證了織網機能夠安全高效地編織出漁網,保證了織網機的生產效率和編制出的漁網的質量,延長了織網機的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在本實用新型公開的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根據所公開的技術內容,不需要創造性的勞動就可以對其中的一些技術特征作出一些替換和變形,這些替換和變形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