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無紡布機械領域,特別地,是一種無紡布刺針結構。
背景技術:
針刺無紡布在無紡布生產線中所占比例為百分之二十八到三十,除了用于常規空氣過濾和灰塵控制外,針刺無紡布的新應用空間正在被拓展,交通運輸、工業擦拭……任何非織造法工藝組合或種類組合實際上都是可能的,這使其特性在理想情況下能適應特殊、更多的應用要求。
針刺無紡布工藝形式有預刺、主刺、花紋刺針、環式針刺和管式針刺等,都存在刺針與非織造的接觸面積過小,從而需要多次反復穿刺非織造布。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無紡布刺針結構,該結構可增加刺針與非織造布的接觸面積,進而提高針刺效率。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無紡布刺針結構,包括中心軸,所述中心軸一端垂直固定在一板體上,所述板體設置一與所述中心軸同軸設置的、圓柱螺旋狀的中空滑管,所述中空滑管的管壁垂直指向所述中心軸的一面開有貫通的滑槽,所述中空滑管內設置有同樣呈圓柱螺旋狀的刺針,所述中心軸上設置一滑塊,所述滑塊在電機的驅動下可在所述中心軸上上下滑動,所述滑塊上設置一連桿,所述連桿與所述中心軸垂直,所述連桿的另一端穿過所述滑槽與所述刺針的端部鉸接。
作為優選,所述中空滑管的螺旋角度不大于360°。
作為優選,所述中空滑道內壁周向等距設置滑輪,其數目不少于3個。
作為優選。所述刺針的螺旋角度不大于360°。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
本實用新型中,刺針通過旋擰的方式進入非織造布,在這一過程中,相對于其它直刺,刺針與非織造布的接觸面積增大,會帶動非織造布內部更多的纖維運動,從而提高非織造布的強度,并提高了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無紡布刺針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無紡布刺針結構中I處的橫截面示意圖;
圖3是本無紡布針刺結構的俯視圖;
圖4是本無紡布刺針結構中滑輪與中空滑管、刺針的相對位置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在本實施例中,參閱圖1至圖4,該無紡布刺針結構,包括中心軸13,所述中心軸13一端垂直固定在一板體14上,所述板體14設置一與所述中心軸13同軸設置的、圓柱螺旋狀的中空滑管10,所述中空滑管10的管壁垂直指向所述中心軸13的一面開有貫通的滑槽9,所述中空滑管10內設置有同樣呈圓柱螺旋狀的刺針15,所述中心軸13上設置一滑塊12,所述滑塊12在電機的驅動下可在所述中心軸13上上下滑動,所述滑塊12上設置一連桿11,所述連桿11與所述中心軸13垂直,所述連桿11的另一端穿過所述滑槽9與所述刺針15的端部鉸接。
上述的無紡布刺針結構,所述中空滑管10的螺旋角度不大于360°。
上述的無紡布刺針結構,所述中空滑道10內壁周向等距設置滑輪8,其數目不少于3個。
上述的無紡布刺針結構,所述刺針15的螺旋角度不大于360°。
上述的無紡布刺針結構的工作方式:
本實用新型中,當進行穿刺非織造布時,電機帶動滑塊12在中心軸13上運動,同時,滑塊12繞中心軸13轉動,并通過連桿11帶動刺針繞中心軸13軸線轉動,刺針15伸出中空滑管10穿刺無紡布,由于刺針15呈圓柱螺旋線狀,因此,刺針15在非織造布內會沿著特定的螺旋軌跡運動,而不會使穿過非織造布的孔洞變大,同時,由于刺針15使旋擰進非織造布,這使得刺針15與非織造布的接觸面積大大增加,因此,非織造布內部被鉤起的纖維變多,使得非織造布的強度大大提高,并提高了效率,在實際生產中,可適當調節中空滑管10與刺針15的螺旋角度以及他們對應的導程,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實用性高。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