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縫紉機技術領域,特指一種雙連桿式下剪線機構。
背景技術:
:
目前的剪線機構采用軌道式復位方式,在剪線時刀頭晃動大。零件與零件之間的接觸面積大,容易磨損,導致底線剪不斷等剪線不穩定的現象。且相對于普通車工來說調節復雜及維修難度較大,耗費工時。
技術實現要素:
: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有效控制刀頭的晃動間隙的雙連桿式下剪線機構。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
雙連桿式下剪線機構,擺桿通過安裝軸固定在刀盤底板上,下刀架設置在刀盤底板上,上刀架設置在下刀架的上方,在上刀架上設置有動刀,下刀架上設置有定刀,上刀架、下刀架串聯成整體,并連接有兩刀架連桿,且上刀架能相對下刀架移動,兩刀架連桿的另一端分別設置在上刀架兩側的刀盤底板上,擺桿的一端卡設在上刀架的槽口內;
在下刀架上設置有限位條,上刀架上設置有限位凸起,在刀盤底板上相應位置設置有與限位條接觸連接對下刀架進行限位的限位板,及與限位凸起接觸連接對上刀架進行限位的擋板;在限位條與刀盤底板之間設置有復位裝置。
在上述的雙連桿式下剪線機構中,所述上刀架上設置有兩個條形孔,兩個螺釘分別穿過下刀架設置在相應的條形孔內與刀架固定套螺接將上刀架、下刀 架及刀架連桿的一端連接。
在上述的雙連桿式下剪線機構中,所述刀盤底板上相應于兩條形孔的位置設置有兩條形凹槽,兩螺釘的頭部位于相應的條形凹槽內。
在上述的雙連桿式下剪線機構中,所述刀架連桿的另一端設置有偏心刀架轉動套,螺釘穿過偏心刀架轉動套、刀架連桿的另一端螺接在刀盤底板上。
在上述的雙連桿式下剪線機構中,所述偏心刀架轉動套外的刀盤底板上繞偏心刀架轉動套設置有一圈或半圈放射狀地、用于指示偏心狀態的刻度。
在上述的雙連桿式下剪線機構中,所述偏心刀架轉動套上設置有指示偏心刀架轉動套轉動角度的標記。
在上述的雙連桿式下剪線機構中,所述槽口位于上刀架上的兩條形孔之間。
在上述的雙連桿式下剪線機構中,所述復位裝置包括有彈簧固定螺釘及復位彈簧,復位彈簧的一端連接在彈簧固定螺釘上、另一端固定在下刀架的限位條上。
在上述的雙連桿式下剪線機構中,所述擺桿一端為圓頭結構。
本實用新型相比現有技術突出的優點是:
本實用新型用雙連桿圓弧式復位的運動軌跡代替軌道式軌跡,減少零件與零件之間的接觸面,降低零件的磨損,有效控制刀頭的晃動間隙,使剪線更加穩定,提升剪線的針距范圍;剪線的針距范圍由原來的1.5—4.5mm擴大到1.0—4.5mm,提高剪線的穩定性,避免因剪不斷線損壞縫制產品的品質。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安裝在機器上的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靜止狀態的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半打開狀態的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完全打開狀態的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動刀在完全打開狀態下的位置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動刀穿過機針與彎針形成的線環達到完全打開狀態的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動刀復位時拉住縫線的示意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的動刀與定刀配合將縫線割斷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以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參見圖1—8:
雙連桿式下剪線機構,擺桿1通過安裝軸2固定在刀盤底板3上,安裝軸2一般采用軸位螺釘,也可以采用軸與小型軸承。小型軸承代替軸位螺釘,可以減少剪線運動給零件造成的磨損,從而減少零件的磨損,提高剪線的穩定性。下刀架4設置在刀盤底板3上,上刀架5設置在下刀架4的上方,在上刀架5上設置有動刀6,下刀架4上設置有定刀7,上刀架5、下刀架4串聯成整體,并連接有兩刀架連桿8,且上刀架5能相對下刀架4移動,兩刀架連桿8的另一端分別設置在上刀架5兩側的刀盤底板3上,擺桿1的一端卡設在上刀架5的槽口9內。其中,擺桿1的該端為圓頭結構。
在下刀架4上設置有限位條10,上刀架5上設置有限位凸起11,在刀盤底板3上相應位置設置有與限位條10接觸連接對下刀架4進行限位的限位板12,及與限位凸起11接觸連接對上刀架5進行限位的擋板13;在限位條10與刀盤底板3之間設置有復位裝置。
上述上刀架5上設置有兩個條形孔14,兩個螺釘分別穿過下刀架4設置在 相應的條形孔14內與刀架固定套15螺接將上刀架5、下刀架4及刀架連桿8的一端連接。兩個條形孔14的中心線在同一條直線上。
相應地,所述刀盤底板3上相應于兩條形孔14的位置設置有兩條形凹槽16,兩螺釘的頭部位于相應的條形凹槽16內。
上述刀架連桿8的另一端設置有偏心刀架轉動套17,螺釘穿過偏心刀架轉動套17、刀架連桿8的另一端螺接在刀盤底板3上。
進一步地,所述偏心刀架轉動套17外的刀盤底板3上繞偏心刀架轉動套17設置有一圈或半圈放射狀地、用于指示偏心狀態的刻度18。
相應地,所述偏心刀架轉動套17上設置有指示偏心刀架轉動套17轉動角度的標記19。標記19可以是凸點或下凹。
所述槽口9位于上刀架5上的兩條形孔14之間。
上述復位裝置包括有彈簧固定螺釘20及復位彈簧21,復位彈簧21的一端連接在彈簧固定螺釘20上、另一端固定在下刀架4的限位條10上。
復位裝置也可以采用小型氣缸或電磁鐵,小型氣缸或電磁鐵的活動桿與限位條10連接,由電控箱控制小型氣缸或電磁鐵的動作。
本實用新型的安裝方法:
1、擺桿1用軸位螺釘固定在刀盤底板3上;
2、下刀架4、上刀架5通過刀架固定套15與螺釘串聯成一個整體,用刀架轉動套17與內六角沉頭螺釘22雙邊固定在刀盤底板3上,擺板1卡在上刀架5的槽口9上;
3、復位彈簧21一端用彈簧固定螺釘20固定在刀盤底板3上,另一端卡在下刀架4底部缺口處;
4、限位板12、擋板13用螺釘固定在刀盤底板3上;
5、松線片23用螺釘固定在刀盤底板3上;
6、動刀6用開槽圓柱頭螺釘固定在上刀架5上;
7、定刀7用螺釘固定在下刀架4上。
本實用新型的固定與調節方式:
1、將本實用新型調整好位置;
2、用定位螺釘將本實用新型安裝在機器24上;
3、調整偏心刀架轉動套17位置,使標記19方向大致朝向3點鐘方向。
本實用新型的運動方式:
轉動擺桿1通過刀架連桿8帶動上刀架5與下刀架4整體,圓弧形轉動至下刀架4的限位條10與限位板12接觸,如圖3所示;
繼續轉動擺桿1,此時下刀架4靜止不動,上刀架5繼續向前行進,達到完全打開狀態,如圖4所示,此時彎針25與動刀6動位置如圖5所示。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開始時,動刀6穿過機針線與彎針25形成的線環,達到完全打開狀態,如圖6所示;
接著動刀6復位時拉住縫線,如圖7所示;與定刀7配合,將縫線割斷,如圖8所示。
上述實施例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之一,并非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故:凡依本實用新型的形狀、結構、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均應涵蓋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