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針頭結構,特別涉及一種雙針機針頭結構。
背景技術:
雙針縫紉機,顧名思義,有兩支針的縫紉機,出來的效果是雙線并列,互為平行。一條褲子中用到雙針的地方較平車少,故在車間中,平車與雙針的配搭約在5:1左右,但它又是必不可少的,雖然平車有時可以代替雙針,但沒有人會笨到在批量生產時用平車做雙針的工作,除非是少量生產,雙針效率高,而且雙線平行規整漂亮。但目前的雙針縫紉機存在著雙針無法調節的缺點。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雙針機針頭結構,該結構使得雙針間距離可調,切可在雙針和單針之間切換。
本實用新型通過下述方案實現:一種雙針機針頭結構,其包括針桿、基塊、左針頭總成和右針頭總成,所述針桿設置在所述基塊的上端,所述基塊上設有滑槽,所述左針頭總成和所述右針頭總成通過滑塊在所述滑槽內滑動進而活動連接在所述基塊上,所述基塊上設有刻度線,所述刻度線設置在所述基塊前后兩側面的上端,所述滑槽設置在所述基塊前后兩側面的中間,所述左針頭總成和所述右針頭總成均由滑塊、針座以及針組成,所述滑塊帶動所述針座以及所述針在所述滑槽內左右滑動,所述左針頭總成的針座上設有可調節所述左針頭總成高度的高低調節塊。
所述滑塊呈U形,套在所述基塊上,所述滑塊內部的前后兩側面均設有卡塊,所述卡塊連接在所述滑槽內,定位桿穿過所述滑塊以及卡塊與所述滑槽的內壁連接。
所述定位桿的一端設有調節旋鈕,所述調節旋鈕設置在所述滑塊的外側。
所述定位桿與所述滑槽內壁的連接處設有潤滑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1、本實用新型一種雙針機針頭結構的左針頭總成和右針頭總成可在基塊上滑動,然后通過定位桿固定,以達到調節雙針間距的目的;
2、本實用新型一種雙針機針頭結構的左針頭總成設有高低調節塊,若只使用單針時,則通過高低調節塊將左針頭向上提起,不啟用左針頭,以使得單針和雙針能夠自由切換;
3、本實用新型一種雙針機針頭結構的基塊上設有刻度線,以便于精準的調節雙針的間距,提高準確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雙針機針頭結構的正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雙針機針頭結構的側視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中:1為針桿,2為基塊,3為左針頭總成,4為右針頭總成,5為滑槽,6為滑塊,7為刻度線,8為針座,9為針,10為高低調節塊,11為卡塊,12為定位桿,13為調節旋鈕,14為潤滑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圖1-2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但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不局限所述內容。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需要說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詞語“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圖中的方向,詞語“內”和“外”分別指的是朝向或遠離特定部件幾何中心的方向,且附圖均采用非常簡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準的比率,僅用以方便、明晰地輔助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
為了清楚,不描述實際實施例的全部特征,在下列描述中,不詳細描述公知的功能和結構,因為它們會使本發明由于不必要的細節而混亂,應當認為在任何實際實施例的開發中,必須做出大量實施細節以實現開發者的特定目標,例如按照有關系統或有關商 業的限制,由一個實施例改變為另一個實施例,另外,應當認為這種開發工作可能是復雜和耗費時間的,但是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僅僅是常規工作。
一種雙針機針頭結構,其包括針桿1、基塊2、左針頭總成3和右針頭總成4,針桿1設置在基塊2的上端,基塊2上設有滑槽5,左針頭總成3和右針頭總成4通過滑塊6在滑槽5內滑動進而活動連接在基塊2上,基塊2上設有刻度線7,刻度線7設置在基塊2前后兩側面的上端,滑槽5設置在基塊2前后兩側面的中間,左針頭總成3和右針頭總成4均由滑塊6、針座8以及針9組成,滑塊6帶動針座8以及針9在滑槽5內左右滑動,左針頭總成3的針座8上設有可調節左針頭總成3高度的高低調節塊10,滑塊6呈U形,套在基塊2上,滑塊6內部的前后兩側面均設有卡塊11,卡塊11連接在滑槽5內,定位桿12穿過滑塊6以及卡塊11與滑槽5的內壁連接,定位桿12的一端設有調節旋鈕13,調節旋鈕13設置在滑塊6的外側,定位桿12與滑槽5內壁的連接處設有潤滑墊14。
使用時,若采用雙針模式,則通過滑塊6移動來調節左針頭總成3和右針頭總成4的間距,調節完成后即可使用;若采用單針模式,則通過調節高低調節塊10來使得左邊針座8及針9向上移動,這樣左針頭總成3不啟用,只使用右針頭總成4,然后將針頭總成4滑動到基塊2中間位置,即可使用單針模式。
盡管已經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了較為詳細的闡述和列舉,應當理解,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對上述實施例做出修改或者采用等同的替代方案,這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是顯而易見,在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精神的基礎上所做的這些修改或改進,均屬于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