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實用新型屬于紡織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提花機信號采集裝置,是提花機動力輸入傳動系統的結構體系的用于采集織機正反轉信號的專用裝置。
背景技術:提花機廣泛應用于紡織行業,通過多套機構的組合和一系列的傳動關系帶動兩組提刀交替地上下運動,配合提花機選針機構和綜絲控制每根經線的開口,配套于織機上可織出所需花樣的提花織物。前述的提花機動力輸入傳動系統的功用是將由織機輸出的動力引至提花機,通常包括提花機動力輸入軸、橫向聯軸器、齒輪換向器(也可稱換向或改向齒輪箱,以下同)和縱向聯軸器,如前述,由于提花機是與織機配套的,因而提花機的運行動力由織機提供,具體是:由織機的織機動力輸出軸通過與其連接的縱向聯軸器帶動齒輪換向器的齒輪換向器動力輸入軸,由齒輪換向器的齒輪換向器動力輸出軸通過與其連接的橫向聯軸器帶動提花機動力輸入軸。前述的提花機信號采集裝置包括有設置在提花機動力輸入軸上的一第一信號盤和第二信號盤以及設置在提花機的提花機支架上的第一信號采集器和第二信號采集器,第一信號采集器與第一信號盤的第一信號盤盤緣相對應,而第二信號采集器與第二信號盤的第二信號盤盤緣相對應。第一信號盤與其對應的第一信號采集器以及第二信號盤與其對應的第二信號采集器構成提花機信號時序機構。由此可知在提花機動力輸入傳動裝置的結構體系中除了前述的提花機動力輸入軸、橫向聯軸器、齒輪換向器和縱向聯軸器外還包括有一信號時序機構。所謂的信號時序機構是指:通過第一信號采集器以及第二信號采集器分別對第一信號盤和第二信號盤的位置信號的采集,形成高低電平信號,組成提花機信號時序機構,以精確控制提花機內的電磁閥的動作與否,保障提花機正常工作。前述的高低電平信號是指:由于存在第一信號盤和第二信號盤,因而第一信號采集器采集的第一組高、低電平信號,第二信號采集器采集的第二組高、低電平信號,兩組電平信號相差固定的夾角組合成提花機信號時序機構。表現為兩組高、低電平信號始終相差固定夾角,并且循環交替,而循環交替則由提花機動力輸入軸帶動第一信號盤以及第二信號盤的正反轉實現。在公開的中國專利文獻中雖然可不乏見諸與提花機相關的傳動機構的技術信息,如CN2506662Y(提花機提刀的傳動機構)、CN201132877Y(提花機主傳動機構)、CN201132876Y(提花機主軸傳動機構)、CN201224795Y(提花傳動裝置)、CN201538851U(一種電子提花機的傳動機構)、CN201512638U(提花機傳動裝置)、CN201952563U(用于電子提花機的提經傳動機構)和CN203475039U(一種提花機傳動裝置),等等,但是并非限于前述例舉的專利方案既未涉及前述自織機的織機動力輸出軸至提花機的提花機動力輸入軸的傳動關系的技術信息,也未提及提花機信號時序機構的相關內容。如業界所知,已有技術中的織機的織機動力輸出軸的轉向(旋轉方向)是不確定的,既有順時針轉向,又有逆時針轉向,即使是同一生產廠商生產的同一型號的織機也存在既有順時針也有逆時針轉向的情形,更何況織機生產廠商眾多。因此在安裝前述的齒輪換向器時必須注意織機動力輸出軸的轉向,即根據織機動力輸出軸的轉向在齒輪換向器的換向器動力輸入軸和換向器動力輸出軸中擇其一與橫向聯軸器連接,以便適應織機動力輸出軸的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方向。但是在實際的安裝過程中,因安裝人員的疏忽而未能將正確的換向器動力輸出軸(即選擇錯誤)通過橫向聯軸器與提花機動力輸入軸連接的幾率較高,于是提花機的使用廠商在開機時因連接方向相反而無法形成綜絲正確開口,必須將縱、橫向聯軸器卸除,并在換向器的兩動力輸出軸之間正確選擇,于是重復作業的工作量較大,一方面影響了提花機使用廠商的生產,另一方面增加了裝配人員的作業強度,再一方面由于齒輪換向器的安裝對位置及角度要求均十分嚴苛,于是在使用廠商現場重新安裝的精度難以保證。針對上述已有技術,本申請人作了持久而有益的探索與反復設計,終于形成了下面將要介紹的技術方案,并且在采取了保密措施下在本申請人的測試中心進行了測試,結果證明是切實可行的。
技術實現要素:本實用新型的任務在于提供一種有助于適應織機動力輸出軸的不同旋轉方向并且無需對齒輪換向器進行重新安裝而藉以保障使用廠商及時使用、減輕裝配人員的工作強度以及保障安裝精度的提花機信號采集裝置。本實用新型的任務是這樣來完成的,一種提花機信號采集裝置,包括一信號時序機構,該信號時序機構包括一第一信號盤、一第二信號盤、一連接盤、一第一信號采集器和一第二信號采集器,第一信號盤安裝在連接盤的左側,并且在該第一信號盤上開設有一第一信號盤第一連接螺釘孔和一第一信號盤第二連接螺釘孔,該第一信號盤第一連接螺釘孔以及第一信號盤第二連接螺釘孔圍繞第一信號盤的圓周方向彼此相隔180°,第二信號盤安裝在連接盤的右側,并且在該第二信號盤上開設有一第一螺孔和一第二螺孔,該第一螺孔以及第二螺孔圍繞第二信號盤的圓周方向彼此相隔180°,在第二信號盤上還配設有一在途經開設于連接盤上的第一連接盤螺孔后將第二信號盤與第一信號盤連接的第一螺釘以及一在途經開設于連接盤上的第二連接盤螺孔后同樣將第二信號盤與第一信號盤連接的第二螺釘,連接盤連同第一信號盤以及第二信號盤固定在提花機動力輸入軸上,第一信號采集器在對應于第一信號盤的第一信號盤盤緣的位置設置在提花機支架上,而第二信號采集器在對應于第二信號盤的第二信號盤盤緣的位置同樣設置在提花機支架上,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二信號盤上還開設有一第一隨機螺孔和一第二隨機螺孔,當織機的織機動力輸出軸的旋轉方向為順時針旋轉時,所述第一螺釘依次經所述第一螺孔和第一連接盤螺孔旋入所述的第一信號盤第一連接螺釘孔內,同時所述第二螺釘依次經所述第二螺孔和第二連接盤螺孔旋入所述的第一信號盤第二連接螺釘孔內;當織機的織機動力輸出軸的旋轉方向為逆時針旋轉時,將所述第二信號盤轉動至所述第一隨機螺孔與所述第一信號盤第一連接螺釘孔相對應的位置,同時所述第二隨機螺孔與所述第一信號盤第二連接螺釘孔相對應,所述第一螺釘轉移到對應于第一隨機螺孔并在途經第一連接盤螺孔后旋入第一信號盤第一連接螺釘孔內,同時所述第二螺釘轉移到對應于第二隨機螺孔并在途經第二連接盤螺孔后旋入第一信號盤第二連接螺釘孔內。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第一信號盤的第一信號盤盤緣上構成有一第一信號盤第一凸起部、一第一信號盤第二凸起部、一第一信號盤第一凹陷部和一第一信號盤第二凹陷部,第一信號盤第一凸起部與第一信號盤第二凸起部彼此對應,第一信號盤第一凹陷部和第一信號盤第二凹陷部相互對應,并且第一信號盤第一凸起部位于第一信號盤第一凹陷部與第一信號盤第二凹陷部的一側之間,而第一信號盤第二凸起部位于第一信號盤第一凹陷部與第一信號盤第二凹陷部的另一側之間;所述第一信號盤第一連接螺釘孔在第一信號盤上的位置對應于所述第一信號盤第一凹陷部的長度方向的居中位置,而所述第一信號盤第二連接螺釘孔在第一信號盤上的位置對應于所述第一信號盤第二凹陷部的長度方向的居中位置,當第一信號盤第一凸起部以及第一信號盤第二凸起部與所述第一信號采集器相對應時,該第一信號采集器采集高電平信號H,而當第一信號盤第一凹陷部以及第一信號盤第二凹陷部與第一信號采集器相對應時,則該第一信號采集器采集低電平信號L。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第一信號盤第一凸起部為扇形凸起并且該扇形凸起在所述第一信號盤盤緣的圓周方向所占的第一扇面角度α1為80°,所述的第一信號盤第二凸起部同樣為扇形凸起并且該扇形凸起在第一信號盤盤緣的圓周方向所占的第二扇面角度α2同樣為80°;所述的第一信號盤第一凹陷部為扇形腔并且該扇形腔在所述第一信號盤盤緣的圓周方向所占的第一扇形腔腔面角度β1為100°,所述的第一信號盤第二凹陷部同樣為扇形腔并且該扇形腔在所述第一信號盤盤緣的圓周方向所占的第二扇形腔腔面角度β2同樣為100°;自所述第一信號盤第一連接螺釘孔的中心至所述第一信號盤第一凸起部的一側的側面在第一信號盤盤緣上所占的第一角度β11的度數為50°,而自所述第一信號盤第一連接螺釘孔的中心至所述第一信號盤第二凸起部的一側的側面在第一信號盤盤緣上所占的第二角度β12的度數同樣為50°;自所述第一信號盤第二連接螺釘孔的中心至所述第一信號盤第一凸起部的另一側的側面在第一信號盤盤緣上所占的第三角度β13的度數為50°,而自第一信號盤第二連接螺釘孔的中心至所述第一信號盤第二凸起部的另一側的側面在第一信號盤盤緣上所占的第四角度β14的度數同樣為50°。在本實用新型的又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第二信號盤的第二信號盤盤緣上構成有一第一扇形狀凸起、一第二扇形狀凸起、一第一扇形狀凹腔和一第二扇形狀凹腔,第一扇形狀凸起與第二扇形狀凸起彼此對應,第一扇形狀凹腔與第二扇形狀凹腔相互對應,并且第一扇形狀凸起位于第一扇形狀凹腔與第二扇形狀凹腔的一側之間,而第二扇形狀凸起位于第一扇形狀凹腔與第二扇形狀凹腔的另一側之間;所述的第一螺孔在第二信號盤上的位置位于第一扇形狀凸起朝向第二形狀凹腔的一端,所述的第二螺孔在第二信號盤上的位置位于第二扇形狀凸起朝向第一扇形狀凹腔的一端,所述的第一隨機螺孔在第二信號盤上的位置位于第一扇形狀凸起朝向第一扇形狀凹腔的一端,所述的第二隨機螺孔在第二信號盤上的位置位于第二扇形凸起朝向第二扇形狀凹腔的一端;當第一扇形狀凸起以及第二扇形狀凸起與所述第二信號采集器相對應時,該第二信號采集器采集高電平信號H,而當第一扇形狀凹腔以及第二扇形狀凹腔與第二信號采集器相對應時,則該第二信號采集器采集低電平信號L。在本實用新型的再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扇形狀凸起在所述第二信號盤的第二信號盤盤緣的圓周方向所占的第一扇形面角度α3為120°,所述的第二扇形狀凸起在第二信號盤盤緣的圓周方向所占的第二扇形面角度α4同樣為120°,所述的第一扇形狀凹腔在第二信號盤盤緣的圓周方向所占的第一扇形狀凹腔腔面角度β3為60°,所述的第二扇形狀凹腔在第二信號盤盤緣的圓周方向所占的第一扇形狀凹腔腔面角度β4同樣為60°;自所述第一隨機螺孔的中心至所述第一扇形狀凸起的一側側面在第二信號盤盤緣上所占的第一扇面角度α31的度數為20°,自所述第一螺孔的中心至所述第一扇形狀凸起的另一側側面在第二信號盤盤緣上所占的第二扇面角度α32的度數同樣為20°,自所述第二螺孔的中心至所述第二扇形狀凸起的一側側面在第二信號盤盤緣的圓周方向所占的第三扇面角度α41的度數為20°,自所述第一隨機螺孔的中心至第二扇形狀凸起的另一側側面在第二信號盤盤緣的圓周方向所占的第四扇面角度α42的度數同樣為20°。在本實用新型的還有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連接盤的中央設置有一信號盤座,該信號盤座由信號盤座鎖定螺釘鎖定于連接盤上,并且信號盤座的左端和右端均探出連接盤,所述的第一信號盤通過開設于其中央位置的第一信號盤支承孔支承于信號盤座的左端,而所述第二信號盤通過開設于其中央位置的第二信號盤支承孔支承于信號盤座的右端。在本實用新型的更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的第二信號盤上并且在對應于所述第一螺孔的位置設置有一第一辨認標記,而在對應于所述第一隨機螺孔的位置設置有一第二辨認標記。在本實用新型的進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第一辨認標記為阿拉伯數字的2或英文字母的B,所述的第二辨認標記為阿拉伯數字的1或英文字母的A。在本實用新型的又更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第一信號采集器為位置接近開關、干簧管或霍爾感應元件。在本實用新型的又進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第二信號采集器為位置接近開關、干簧管或霍爾感應元件。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由于在第二信號盤上增設了第一隨機螺孔和第二隨機螺孔,因而當織機的織機動力輸出軸的旋轉方向為逆時針旋轉時,只要將第二信號盤轉動至使第一隨機螺孔與第一信號盤上的第一信號盤第一連接螺釘孔相對應的位置,而當織機動力輸出軸為順時針旋轉時,則將第二信號盤上的第一螺孔與第一信號盤第一連接螺釘孔相對應的位置,不僅可以保障使用廠商及時使用,而且能夠避免裝配人員因重新裝配造成的工作強度增大并且還可確保安裝精度。附圖說明圖1為第一信號盤與第二信號盤適應織機的織機動力輸出軸為順時針方向運動的組裝結構圖。圖2為第一信號盤與第二信號盤適應織機的織機動力輸出軸為逆時針方向運動的組織結構圖。圖3為圖1和圖2所示的第一信號盤的正視圖。圖4為圖1和圖2所示的第二信號盤的正視圖。圖5a為織機動力輸出軸順時針旋轉時的第一、第二信號盤的裝配示意圖。圖5b為圖5a的左視圖。圖6a為織針動力輸出軸逆時針旋轉時的第一、第二信號盤的裝配示意圖。圖6b為圖6a的左視圖。圖7為織機動力輸出軸順時針運動時本實用新型的信號時序機構的高、低電平示意圖。圖8為相對于圖7的比較例圖。圖9為本實用新型配套于織機上的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專利局的審查員尤其是公眾能夠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和有益效果,申請人將在下面以實施例的方式作詳細說明,但是對實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對本實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據本實用新型構思所作出的僅僅為形式上的而非實質性的等效變換都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范疇。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稱方位性的概念均是針對正在被描述的圖所處的位置狀態而言的,目的在于方便公眾理解,因而不能將其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的特別限定。請參見圖1和圖2,給出了本實用新型提花機信號采集裝置的結構體系的一信號時序機構1(也可稱信號采集機構,以下同),該信號時序機構1包括一第一信號盤11、一第二信號盤12、一連接盤13、一第一信號采集器14和一第二信號采集器15,第一信號盤11安裝在連接盤13的左側,并且在該第一信號盤11上開設有一第一信號盤第一連接螺釘孔111和一第一信號盤第二連接螺釘孔112,該第一信號盤第一連接螺釘孔111以及第一信號盤第二連接螺釘孔112圍繞第一信號盤11的圓周方向彼此相隔180°,第二信號盤12安裝在連接盤13的右側,并且在該第二信號盤12上開設有一第一螺孔121和一第二螺孔122,該第一螺孔121以及第二螺孔122圍繞第二信號盤12的圓周方向彼此相隔180°,在第二信號盤12上還配設有一在途經開設于連接盤13上的第一連接盤螺孔131后將第二信號盤與第一信號盤11連接的第一螺釘123以及一在途經開設于連接盤13上的第二連接盤螺孔132后同樣將第二信號盤12與第一信號盤11連接的第二螺釘124,連接盤13連同第一信號盤11以及第二信號盤12固定在提花機動力輸入軸2上(圖9示),第一信號采集器14在對應于第一信號盤11的第一信號盤盤緣的位置設置在提花機支架3上(圖9示),而第二信號采集器15在對應于第二信號盤12的第二信號盤盤緣的位置同樣設置在提花機支架3上。請參見圖5a、圖5b、圖6a和圖6b并且結合圖1和圖2,作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的技術要點:在前述的第二信號盤12上還開設有一第一隨機螺孔125和一第二隨機螺孔126,當織機4的織機動力輸出軸41的旋轉方向為順時針旋轉時,則由圖1所示,前述第一螺釘123依次經前述第一螺孔121和第一連接盤螺孔131旋入前述的第一信號盤第一連接螺釘孔111內,同時前述第二螺釘124依次經前述第二螺孔122和第二連接盤螺孔132旋入前述的第一信號盤第二連接螺釘孔112內,具體狀態由圖5a、圖5b示意,由此可知,當織機4的織機動力輸出軸41的旋轉方向為順時針時,采用2#安裝孔,產生正確的時序圖。當織機4的織機動力輸出軸41的旋轉方向為逆時針旋轉時,則由圖2所示,將前述第二信號盤12轉動至第一隨機螺孔125與第一信號盤第一連接螺釘孔111相對應的位置,同時前述第二隨機螺孔126與前述第一信號盤第二連接螺釘孔112相對應,前述第一螺釘123轉移到對應于第一隨機螺孔125并在途經第一連接盤螺孔131后旋入第一信號盤第一連接螺釘孔111內,同時前述第二螺釘124轉移到對應于第二隨機螺孔126并在途經第二連接盤螺孔132后旋入第一信號盤第二連接螺釘孔112內,具體狀態由圖6a和圖6b示意,由此可知,當織機4的織機動力輸出軸41的旋轉方向為逆時針時,采用1#安裝孔,產生正確的時序圖。在圖5a和圖6a中,由實線示意了第二信號盤12,而由虛線示意了第一信號盤11。請參見圖3并且結合圖1和圖2,在前述第一信號盤11的第一信號盤盤緣上構成有一第一信號盤第一凸起部113、一第一信號盤第二凸起部114、一第一信號盤第一凹陷部115和一第一信號盤第二凹陷部116,第一信號盤第一凸起部113與第一信號盤第二凸起部114彼此對應,第一信號盤第一凹陷部115和第一信號盤第二凹陷部116相互對應,并且第一信號盤第一凸起部113位于第一信號盤第一凹陷部115與第一信號盤第二凹陷部116的一側之間,而第一信號盤第二凸起部114位于第一信號盤第一凹陷部115與第一信號盤第二凹陷部116的另一側之間。前述第一信號盤第一連接螺釘孔111在第一信號盤11上的位置位于(即對應于)第一信號盤第一凹陷部115的長度方向的居中位置,而第一信號盤第二連接螺釘孔112在第一信號盤11上的位置位于(即對應于)第一信號盤第二凹陷部116的長度方向的居中位置,當第一信號盤第一凸起部113以及第一信號盤第二凸起部114與前述第一信號采集器14相對應時,該第一信號采集器14采集高電平信號H,而當第一信號盤第一凹陷部115以及第一信號盤第二凹陷部116與第一信號采集器14相對應時,則該第一信號采集器14采集低電平信號L。前述的第一信號盤第一凸起部113為扇形凸起并且該扇形凸起在前述第一信號盤盤緣的圓周方向所占的第一扇面角度α1為80°,前述的第一信號盤第二凸起部114同樣為扇形凸起并且該扇形凸起在第一信號盤盤緣的圓周方向所占的第二扇面角度α2同樣為80°;前述的第一信號盤第一凹陷部115為扇形腔并且該扇形腔在第一信號盤盤緣的圓周方向所占的第一扇形腔腔面角度β1為100°,前述的第一信號盤第二凹陷部116同樣為扇形腔并且該扇形腔在第一信號盤盤緣的圓周方向所占的第二扇形腔腔面角度β2同樣為100°;自前述第一信號盤第一連接螺釘孔111的中心至前述第一信號盤第一凸起部113的一側的側面在第一信號盤盤緣上所占的第一角度β11的度數為50°,而自前述第一信號盤第一連接螺釘孔111的中心至第一信號盤第二凸起部114的一側的側面在第一信號盤盤緣上所占的第二角度β12的度數同樣為50°;自前述第一信號盤第二連接螺釘孔112的中心至第一信號盤第一凸起部113的另一側的側面在第一信號盤盤緣上所占的第三角度β13的度數為50°,而自第一信號盤第二連接螺釘孔112的中心至第一信號盤第二凸起部114的另一側的側面在第一信號盤盤緣上所占的第四角度β14的度數同樣為50°。上面提及的第一扇面角度α1以及第二扇面角度α2實際上是指扇面的兩條側線延長并相交所形成的角度,前述的第一扇形腔腔面角度β1、第二扇形腔腔面角度β2、第一角度β11、第二角度β12、第三角度β13以及第四角度β14同例。請參見圖4并且結合圖1和圖2,在前述第二信號盤12的第二信號盤盤緣上構成有一第一扇形狀凸起127a、一第二扇形狀凸起127b、一第一扇形狀凹腔128a和一第二扇形狀凹腔128b,第一扇形狀凸起127a與第二扇形狀凸起127b彼此對應,第一扇形狀凹腔128a與第二扇形狀凹腔128b相互對應,并且第一扇形狀凸起127a位于第一扇形狀凹腔128a與第二扇形狀凹腔128b的一側之間,而第二扇形狀凸起127b位于第一扇形狀凹腔128a與第二扇形狀凹腔128b的另一側之間;前述的第一螺孔121在第二信號盤12上的位置位于第一扇形狀凸起127a朝向第二形狀凹腔128b的一端,前述的第二螺孔122在第二信號盤12上的位置位于第二扇形狀凸起127b朝向第一扇形狀凹腔128a的一端,前述的第一隨機螺孔125在第二信號盤12上的位置位于第一扇形狀凸起127a朝向第一扇形狀凹腔128a的一端,前述的第二隨機螺孔126在第二信號盤12上的位置位于第二扇形凸起127b朝向第二扇形狀凹腔128b的一端;當第一扇形狀凸起127a以及第二扇形狀凸起127b與前述第二信號采集器15相對應時,該第二信號采集器15采集高電平信號H,而當第一扇形狀凹腔128a以及第二扇形狀凹腔128b與第二信號采集器15相對應時,則該第二信號采集器15采集低電平信號L。前述的第一扇形狀凸起127a在前述第二信號盤12的第二信號盤盤緣的圓周方向所占的第一扇形面角度α3為120°,前述的第二扇形狀凸起127b在第二信號盤盤緣的圓周方向所占的第二扇形面角度α4同樣為120°,前述的第一扇形狀凹腔128a在第二信號盤盤緣的圓周方向所占的第一扇形狀凹腔腔面角度β3為60°,前述的第二扇形狀凹腔128b在第二信號盤盤緣的圓周方向所占的第一扇形狀凹腔腔面角度β4同樣為60°;自前述第一隨機螺孔125的中心至第一扇形狀凸起127a的一側側面在第二信號盤盤緣上所占的第一扇面角度α31的度數為20°,自前述第一螺孔121的中心至第一扇形狀凸起127a的另一側側面在第二信號盤盤緣上所占的第二扇面角度α32的度數同樣為20°,自前述第二螺孔122的中心至第二扇形狀凸起127b的一側側面在第二信號盤盤緣的圓周方向所占的第三扇面角度α41的度數為20°,自前述第一隨機螺孔126的中心至第二扇形狀凸起127b的另一側側面在第二信號盤盤緣的圓周方向所占的第四扇面角度α42的度數同樣為20°。繼續見圖1和圖2,在前述連接盤13的中央設置有一信號盤座133,該信號盤座133由信號盤座鎖定螺釘1331鎖定于連接盤13上,并且信號盤座133的左端和右端均探出連接盤13,前述的第一信號盤11通過開設于其中央位置的第一信號盤支承孔117支承于信號盤座133的左端,而前述第二信號盤12通過開設于其中央位置的第二信號盤支承孔129支承于信號盤座133的右端。由圖1、圖2和圖4至圖6b所示,在前述的第二信號盤12上并且在對應于所述第一螺孔121的位置設置有一第一辨認標記128c,而在對應于前述第一隨機螺孔125的位置設置有一第二辨認標記128d。在本實施例中,前述的第一辨認標記128c為阿拉伯數字的2,但是也可以是英文字母的B,前述的第二辨認標記128d為阿拉伯數字的1,但是也可以是英文字母的A。在本實施例中,前述的第一信號采集器14為位置接近開關,然而也可以采用干簧管或霍爾感應元件;同樣,前述的第二信號采集器15為位置接近開關,但是也可采用干簧管或霍爾感應元件。請參見圖7至圖8,圖7示意了本實用新型的信號時序機構1的第一、第二信號盤11、12應對織機動力輸出軸41為正轉(順時針旋轉)時產生的高電平和低電平的時序狀態,也就是說圖7示出了第一信號盤11與第一信號采集器14產生的高低電平圖;第二信號盤12與第二信號采集器15產生的高低電平圖。圖8示意了當織機動力輸出軸41為逆時針轉動并且如果不改變第二信號盤12的位置形成的高電平和低電平的時序狀態,也就是說圖8示出了第一信號盤11與第一信號采集器14產生的高低電平圖;第二信號盤12與第二信號采集器15產生的高低電平圖。由圖8所示可知,其產生的時序信號與圖7的正確的時序信號不同,因而提花機便不能正常工作,于是只要按申請人在上面所述,將第二信號盤12轉過一個角度,并且將第一螺釘123轉移到第一隨機螺孔125并經第一連接盤螺孔131旋入第一信號盤第一連接螺釘孔111內,同時將第二螺釘124轉移到第二隨機螺孔126并經第二連接盤螺孔132旋入第一信號盤第二連接螺釘孔112內,于是便可得到與圖7相一致的時序。即,第一信號盤11產生圖7中上面一條高低電平圖,第二信號盤12產生圖中下面一條高低電平圖,從而組合成滿足提花機工作要求的時序圖。進而可知并且圖8所示,當換向器輸出軸選擇錯誤時,便產生錯誤的時序圖。請參見圖9,在圖9中示出了同樣屬于提花機動力輸入傳動裝置的結構體系的動力過渡傳動機構5,也就是說提花機動力輸入傳動裝置包括前述的信號時序機構1外還包括一動力過渡傳動機構5,該動力過渡傳動機構5包括縱向聯軸器51、齒輪換向器52和橫向聯軸器53,齒輪換向器52固定在提花機支架3上,縱向聯軸器51的下端與織機4的織機動力輸出軸41連接,上端與齒輪換向器52的換向器動力輸入軸521連接,橫向聯軸器53的左端與提花機動力輸入軸2連接,右端與齒輪換向器52的換向器動力輸出軸522連接,換向器動力輸入軸521上的傘齒輪5211與換向器動力輸出軸522上的傘齒輪5221相嚙合。在織機動力輸出軸41工作時,經縱向聯軸器51帶動換向器動力輸入軸521,經傘齒輪5211帶動傘形齒輪5221,由傘形齒輪5221帶動換向器動力輸出軸522,再經橫向聯軸器53帶動提花機動力輸入軸2,由提花機動力輸入軸2帶動提花機6工作。由于信號時序機構1設置于提花機動力輸入軸2上,因而由其產生的時序信號保障提花機6正常工作。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克服了已有技術中的不足,順利地完成了發明任務,體現了申請人在上面的技術效果欄中所述的技術效果。